“优秀的写作一一直接而清晰、平实而直白 是报道的重要成分。优秀的写作没有陈词滥调和 多余的废话。它不会刻意地追求某种效果。它并 不是吸引读者来注意自己,而是让读者注意它所 讲述的故事。”(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 写作》70—71页) “记者们知道,写作上乘的报道能帮助人们 目睹事件的经过,能使人物栩栩如生,能使人们 亲临现场。乔治·奥威尔说:‘好散文就像一块窗 格玻璃。’与污迹斑斑的玻璃窗户不同,窗格玻 璃不是要唤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优秀的写作要 唤起人们对报道、事件、信息的注意。”(同上, 171页)
“优秀的写作――直接而清晰、平实而直白―― 是报道的重要成分。优秀的写作没有陈词滥调和 多余的废话。它不会刻意地追求某种效果。它并 不是吸引读者来注意自己,而是让读者注意它所 讲述的故事。” (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 写作》70-71页) “记者们知道,写作上乘的报道能帮助人们 目睹事件的经过,能使人物栩栩如生,能使人们 亲临现场。乔治·奥威尔说:‘好散文就像一块窗 格玻璃。’与污迹斑斑的玻璃窗户不同,窗格玻 璃不是要唤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优秀的写作要 唤起人们对报道、事件、信息的注意。”(同上, 171页)
“不要咬文嚼字,不要使讨巧变成你的写作目的 你的工作是传播信息。”(同上,174页) 勒内·卡蓬是美联社最著名的撰稿人,他的专著 《词汇》一直是有关用词的最好的指导手册之 但如果谈到报道与撰稿哪个更重要,他会毫不犹 豫地闻明自己的想法:‘报道是好作品的精髓 个报道得精彩的故事,即使是用很平常的手法 写出来,也要比只讲究文法与用词的东西有趣得 多。遣词造句其实是没有什么作用,真正使作品 生辉的是报道的容。’” (美)杰里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 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48页
“不要咬文嚼字,不要使讨巧变成你的写作目的。 你的工作是传播信息。”(同上,174页) “勒内·卡蓬是美联社最著名的撰稿人,他的专著 《词汇》一直是有关用词的最好的指导手册之一。 但如果谈到报道与撰稿哪个更重要,他会毫不犹 豫地阐明自己的想法:‘报道是好作品的精髓。 一个报道得精彩的故事,即使是用很平常的手法 写出来,也要比只讲究文法与用词的东西有趣得 多。遣词造句其实是没有什么作用,真正使作品 生辉的是报道的容。’” ――(美)杰里·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 记者 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48页
据说当年大作家马克吐温自愿评阅参加布法罗 女子学院写作竞赛的散文,在给该学院的报告中 指出了两篇获奖散文的优点:“最少矫揉造作 最少刻意雕琢、最为清晰、最有条理,而且表达 最好。”对其中一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马 克吐温这样评价:“作者在语言中表现出一种 值得关注的非凡才能——能够选择恰到好处的词 语,这在整篇作品中都有普遍的表现。这是一种 极高的天赋,正是这种才能赋予描述性写作以准 确、雅致和传神的特点。”马克·吐温的这些评 价,西方新闻界称为“马克吐温的原则”,并 奉为新闻语言的楷模,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白描
据说当年大作家马克·吐温自愿评阅参加布法罗 女子学院写作竞赛的散文,在给该学院的报告中 指出了两篇获奖散文的优点:“最少矫揉造作、 最少刻意雕琢、最为清晰、最有条理,而且表达 最好。”对其中一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马 克·吐温这样评价:“作者在语言中表现出一种 值得关注的非凡才能――能够选择恰到好处的词 语,这在整篇作品中都有普遍的表现。这是一种 极高的天赋,正是这种才能赋予描述性写作以准 确、雅致和传神的特点。”马克·吐温的这些评 价,西方新闻界称为“马克·吐温的原则”,并 奉为新闻语言的楷模,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白描
新闻报道的力量来自于事实本身,即所谓 “事实胜于雄辩”。然而在新闻报道中, 事实总是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为广大受众 所接收,因此“白描”语言之所以被称为 最为有力的语言,是新闻语言的最高境界 恰恰是因为它以自己的朴实无华,使得新 闻事实能够不受或尽量少受语言载体可能 带来的传播、接受干扰,把事实真相最清 楚无误、最突出鲜明地凸显和“展现”于 读者的眼前。这样的实例在我们前面的所 举例文中已有所反映(例如方秋涛《说不 清的数字》),下面再看一篇:
新闻报道的力量来自于事实本身,即所谓 “事实胜于雄辩”。然而在新闻报道中, 事实总是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为广大受众 所接收,因此“白描”语言之所以被称为 最为有力的语言,是新闻语言的最高境界, 恰恰是因为它以自己的朴实无华,使得新 闻事实能够不受或尽量少受语言载体可能 带来的传播、接受干扰,把事实真相最清 楚无误、最突出鲜明地凸显和“展现”于 读者的眼前。这样的实例在我们前面的所 举例文中已有所反映(例如方秋涛《说不 清的数字》),下面再看一篇:
余昌旭:《楚米镇1封村民举报信从垃坡堆回到 村民手中》(《贵州日报》2002年7月25日一版 获2002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桐梓县楚米镇三座村黄安勤等村民万万没 有想到,他们不久前交到县纪委的一封举 报信,竟意外地被村里一孩子从镇党政办 公楼里的垃圾堆里捡了回来。 三座村黄安勤等18个村民认为某些村干部 侵占集体资产,专门凑20元钱请律师写举 报信,于6月15日打印并签名盖手印后交到 县纪委信访室
余昌旭:《楚米镇1封村民举报信从垃坡堆回到 村民手中》(《贵州日报》2002年7月25日一版。 获2002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桐梓县楚米镇三座村黄安勤等村民万万没 有想到,他们不久前交到县纪委的一封举 报信,竟意外地被村里一孩子从镇党政办 公楼里的垃圾堆里捡了回来。 三座村黄安勤等18个村民认为某些村干部 侵占集体资产,专门凑20元钱请律师写举 报信,于6月15日打印并签名盖手印后交到 县纪委信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