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 ①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 要的事物鮮明突出 黄河远上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凉州词》)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髡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哨 头 (《陌上桑》) Q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 “战士军前率死生,奚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燕歌行》) 陶尽门前土,星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 厦。”(梅尧臣《陶者》)
2.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 ①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 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凉州词》)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 头。” (《陌上桑》) ②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燕歌行》)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 厦。”(梅尧臣《陶者》)
B.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窝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以 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湄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注意】以乐景写哀情。“江碧乌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目是归年?”(杜甫《绝句》) ②托物言志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三《狱中咏蝉》)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跷篱趣来穷。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萄》
B.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以 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注意】以乐景写哀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②托物言志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达技听,艺术手法)
三、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方法、表达方法及其他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夸张,借代,双关、互、反复、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 描写:形声色,观察角度的变化,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衬托,对比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予情。 3常用技巧: ③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正与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③虚与实:虛写实写,虚实相生。(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④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⑤抑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⑥本事与寄托: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咏怀、比 喻象征、用典。 ⑦联想与想象
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方法、表达方法及其他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 描写:形声色,观察角度的变化,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衬托,对比。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3.常用技巧: ①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正与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③虚与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④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⑤抑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⑥本事与寄托: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咏怀、比 喻象征、用典。 ⑦联想与想象
答题三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意旨
答题三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