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0060 课程名称:中外设计艺术史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艺术设计基础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中外设计艺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中国设计部分和外国设计部 分。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必修课,对更好地理解设计艺术实践,丰富实践创作的内 涵不可或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设计区域的设计 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将史论知识更好地联系到日常设计实践中,促 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中外设计艺术史》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设计区域的设计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 和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意人才应具有的史论素养。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不同层面将史论知识与到日常设计实践进行衔接,初步掌握 视觉传达的系统知识、前沿知识,促进学生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艺术设计一尤其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最新科 技设计手段。 毕业要求3.2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和事迹工作能力。 毕业要求4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态势。 23
23 《中外设计艺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0060 课程名称:中外设计艺术史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 )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课程性质以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艺术设计基础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中外设计艺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中国设计部分和外国设计部 分。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必修课,对更好地理解设计艺术实践,丰富实践创作的内 涵不可或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设计区域的设计 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将史论知识更好地联系到日常设计实践中,促 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中外设计艺术史》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 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设计区域的设计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 和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意人才应具有的史论素养。 2.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不同层面将史论知识与到日常设计实践进行衔接,初步掌握 视觉传达的系统知识、前沿知识,促进学生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掌握艺术设计——尤其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最新科 技设计手段。 毕业要求 3.2 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和事迹工作能力。 毕业要求 4.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态势
毕业要求5.具备创意解说能力、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 协作能力。 毕业要求6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3.2、5.1:能够在专业交流中,对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其主要历史知识做比较系 统的了解,并能较熟练地表达。 (2)指标点62:能够对自我及社会、市场有清晰把握,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我适应的 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示例如下:) 《中外设计艺术史》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中外设计艺术史 任课教师:贾玉平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1: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 掌握艺术设计一尤其视觉传达 设计区域的设计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意人才应具有的史论 本技能和最新科技设计手段。 素养。 达成途径:通过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 设计区域的设计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的学习, 并结合专业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进行 衔接。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2:以具体内容为引导,掌握教材信息的拓展 3.2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 与延伸,掌握相关文字、图片等信息检索、收集、整理、 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和事 表达等能力。 迹工作能力。 达成途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辅导、讲评、 总结。 评价依据:作业与课堂交流 毕业要求4: 教学目标3: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和行 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业态势,初步掌握视觉传达的系统知识、前沿知识。 动态和行业态势。 达成途径:以教材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知识和 信息获取渠道,把握专业发展的规律及最新趋势。 评价依据:作业及课堂交流 半业要求5: 教学目标4:以具体作业内容为引导,要求学生个体或 具备创意解说能力、良好的文字 小组熟练运用文字、图片等信息完成作业,从中训练书 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 面、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达成途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辅导、讲评、 总结。 评价依据:作业及课堂交流 毕业要求6: 教学目标5: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不同层面将史 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论知识与到日常设计实践进行衔接,促进学生鉴赏力和 24
24 毕业要求 5.具备创意解说能力、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 协作能力。 毕业要求 6.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3.2、5.1:能够在专业交流中,对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其主要历史知识做比较系 统的了解,并能较熟练地表达。 (2)指标点 6.2:能够对自我及社会、市场有清晰把握,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我适应的 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示例如下:) 《中外设计艺术史》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中外设计艺术史 任课教师:贾玉平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掌握艺术设计——尤其视觉传达 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 本技能和最新科技设计手段。 教学目标 1: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 设计区域的设计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意人才应具有的史论 素养。 达成途径:通过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各个重要 设计区域的设计特色及其重要成就等基本知识的学习, 并结合专业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进行 衔接。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 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和事 迹工作能力。 教学目标 2:以具体内容为引导,掌握教材信息的拓展 与延伸,掌握相关文字、图片等信息检索、收集、整理、 表达等能力。 达成途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辅导、讲评、 总结。 评价依据: 作业与课堂交流 毕业要求 4: 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动态和行业态势。 教学目标 3: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和行 业态势,初步掌握视觉传达的系统知识、前沿知识。 达成途径:以教材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知识和 信息获取渠道,把握专业发展的规律及最新趋势。 评价依据: 作业及课堂交流 毕业要求 5: 具备创意解说能力、良好的文字 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4: 以具体作业内容为引导,要求学生个体或 小组熟练运用文字、图片等信息完成作业,从中训练书 面、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达成途径: 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辅导、讲评、 总结。 评价依据: 作业及课堂交流 毕业要求 6: 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教学目标 5: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从不同层面将史 论知识与到日常设计实践进行衔接,促进学生鉴赏力和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创造力的提升。 达成途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辅导、讲评、 总结。 评价依据:作业及各种形式的专业交流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一、 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6学时)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重点:艺术设计的萌芽、源流 难点: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关系 课堂作业: 1.思考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作为人类基本活动的造物 2. 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二)生产力的发展与设计的进化 3.准备与本章节有关的一个讲题(PPT,20 (三)产业革命前夕的艺术设计 分钟,若以小组展示,则人员不超3人,并 书面说明详细分工并附材料支撑)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4学时)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重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及表现 难点: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 作业: 1.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一)近代产业社会的到来和现代艺术设计 关的一个讲题(PPT,20分钟,若以小组展 的萌芽 示,则人员不超3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二)伦敦博览会 并附材料支撑) (三)产业主义和工艺的理想 三、20世纪艺术设计原理的确立(10学时)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重点:包豪斯的设计理念 难点:包豪斯与世界现代设计的关系 作业: 1.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一)包豪斯的精神 关的一个讲题(PPT,20分钟,若以小组展 (二)包豪斯的功能主义 示,则人员不超3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三)包豪斯的造型艺术教育 并附材料支撑) (四)包豪斯的影响 (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早期的艺 术设计教育 四、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8学时)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重点: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之多元化 难点: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之特征 作业: 1.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一)20世纪美国艺术设计的确立 关的一个讲题(PPT,20分钟,若以小组展 (二)战后艺术设计在各国的展开 示,则人员不超3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并附材料支撑) 五、后现代主义设计(4学时)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重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 难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作业: 1.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25
25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创造力的提升。 达成途径: 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布置作业,辅导、讲评、 总结。 评价依据: 作业及各种形式的专业交流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一、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6 学时) 重点:艺术设计的萌芽、源流 难点: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关系 (一)作为人类基本活动的造物 (二)生产力的发展与设计的进化 (三)产业革命前夕的艺术设计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课堂作业: 1. 思考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2. 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3. 准备与本章节有关的一个讲题(PPT,20 分钟,若以小组展示,则人员不超 3 人,并 书面说明详细分工并附材料支撑)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4 学时) 重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及表现 难点: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 (一) 近代产业社会的到来和现代艺术设计 的萌芽 (二) 伦敦博览会 (三) 产业主义和工艺的理想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作业: 1. 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关的一个讲题(PPT,20 分钟,若以小组展 示,则人员不超 3 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并附材料支撑) 三、20 世纪艺术设计原理的确立(10 学时) 重点: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 难点:包豪斯与世界现代设计的关系 (一) 包豪斯的精神 (二) 包豪斯的功能主义 (三) 包豪斯的造型艺术教育 (四) 包豪斯的影响 (五)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早期的艺 术设计教育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作业: 1. 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关的一个讲题(PPT,20 分钟,若以小组展 示,则人员不超 3 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并附材料支撑) 四、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8 学时) 重点: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之多元化 难点: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之特征 (一) 20 世纪美国艺术设计的确立 (二) 战后艺术设计在各国的展开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作业: 1. 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关的一个讲题(PPT,20 分钟,若以小组展 示,则人员不超 3 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并附材料支撑) 五、后现代主义设计(4 学时) 重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 难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的相关内容 作业: 1. 请两位同学或两个小组准备与本章节有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背景及形成 关的一个讲题(PPT,20分钟,若以小组展 (二)后现代主义工业设计 示,则人员不超3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三)现代主义之后的其他设计风格 并附材料支撑) (四)其他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 习题课 小 1 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 5 1 6 目标1-5 2 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 3 1 4 目标1-5 3 20世纪艺术设计原理的确立 8 2 10 目标1-5 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 6 2 & 目标1-5 5 后现代主义设计 3 1 4 目标1-5 合计 25 7 32 六、教学方法 《中外设计艺术史》,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讲者与听者互动为主) 2.讲题讨论(包括师生和学生小组的交流讨论) 3.作业实践(定题-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展示效果-总结)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考勤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考勤考核(10%)、平时考核(30%)、期末考核(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外艺术设计史》,范圣玺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参考书:《设计史》,朱铭、荆雷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设计史》,余玉霞、刘孟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版。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撰写人:贾玉平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年5月15日 26
26 (一)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背景及形成 (二) 后现代主义工业设计 (三)现代主义之后的其他设计风格 (四)其他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关的一个讲题(PPT,20 分钟,若以小组展 示,则人员不超 3 人,并书面说明详细分工 并附材料支撑)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1 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 5 1 计6 目标 1-5 2 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 3 1 4 目标 1-5 3 20 世纪艺术设计原理的确立 8 2 10 目标 1-5 4 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 6 2 8 目标 1-5 5 后现代主义设计 3 1 4 目标 1-5 合 计 25 7 32 六、教学方法 《中外设计艺术史》,具体内容包括: 1. 课堂讲授(讲者与听者互动为主) 2. 讲题讨论(包括师生和学生小组的交流讨论) 3. 作业实践(定题-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展示效果-总结)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考勤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 考勤考核(10%)、平时考核(30%)、期末考核(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中外艺术设计史》,范圣玺 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 年版。 参考书:《设计史》,朱铭、荆雷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年版。 《中外设计史》,余玉霞、刘孟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年版。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2012 年版。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版。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年版。 撰写人: 贾玉平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 年 5 月 15 日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930 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适用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必修课程。学习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色彩在造型艺术和平 面设计中的表现作用,提高色彩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培养色彩表达的 创造性思维,解决客观性和艺术感受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和艺术创作打下基础;结合专业 特点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色彩课程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熟练掌握色彩的工具和不同表现方法,具体要求达 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形式与表现、工具与材料。(指标点1) 2.教学目标2.懂得意义、形式与表现方法(指标点2) 3教学目标3.写生及表达训练(指标点3)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艺术设计一尤其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最新科 技设计手段。 毕业要求3.2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和事迹工作能力。 毕业要求4.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态势。 毕业要求5具备创意解说能力、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 协作能力。 27
27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930 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适用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必修课程。学习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色彩在造型艺术和平 面设计中的表现作用,提高色彩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培养色彩表达的 创造性思维,解决客观性和艺术感受的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和艺术创作打下基础;结合专业 特点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色彩课程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熟练掌握色彩的工具和不同表现方法,具体要求达 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形式与表现、工具与材料。(指标点 1) 2.教学目标 2. 懂得意义、形式与表现方法(指标点 2) 3.教学目标 3. 写生及表达训练(指标点 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掌握艺术设计——尤其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最新科 技设计手段。 毕业要求 3.2 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和事迹工作能力。 毕业要求 4.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态势。 毕业要求 5.具备创意解说能力、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 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