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新潮 课外作业: 3.黄秋园、陈庄子 1.美术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是什么? 4.民族美术意识 2.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模仿西方的问 题?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 2 0 2 目标1、2、3 2 第二章 1.6 0.4 2 目标1、2、3 第三章 1.6 0.4 2 目标1、2、3 4 第四章 1.6 0.4 2 目标1、2、3 5 第五章 1.6 0.4 目标1、2、3 6 第六章 1.6 0.4 目标1、2、3 7 第七章 1.6 0.4 2 目标1、2、3 8 第八章 1.6 0.4 2 目标1、2、3 第九章 1.6 0.4 目标1、2、3 10 第十章 1.6 0.4 2 目标1、2、3 11 第十一章 1.6 0.4 目标1、2、3 12 第十二章 1.6 0.4 2 目标1、2、3 13 第十三章 1.6 0.4 2 目标1、2、3 14 第十四章 1.6 0.4 2 目标1、2、3 15 第十五章 0.8 0.2 1 目标1、2、3 16 第十六章 0.8 0.2 1 目标1、2、3 17 第十七章 0.8 0.2 1 目标1、2、3 18 第十八章 0.8 0.2 目标1、2、3 合计 27 5 32 六、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课堂问答、团队讨论、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8
8 2.’85 新潮 3.黄秋园、陈庄子 4.民族美术意识 课外作业: 1.美术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模仿西方的问 题?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2 0 2 目标 1、2、3 2 第二章 1.6 0.4 2 目标 1、2、3 3 第三章 1.6 0.4 2 目标 1、2、3 4 第四章 1.6 0.4 2 目标 1、2、3 5 第五章 1.6 0.4 2 目标 1、2、3 6 第六章 1.6 0.4 2 目标 1、2、3 7 第七章 1.6 0.4 2 目标 1、2、3 8 第八章 1.6 0.4 2 目标 1、2、3 9 第九章 1.6 0.4 2 目标 1、2、3 10 第十章 1.6 0.4 2 目标 1、2、3 11 第十一章 1.6 0.4 2 目标 1、2、3 12 第十二章 1.6 0.4 2 目标 1、2、3 13 第十三章 1.6 0.4 2 目标 1、2、3 14 第十四章 1.6 0.4 2 目标 1、2、3 15 第十五章 0.8 0.2 1 目标 1、2、3 16 第十六章 0.8 0.2 1 目标 1、2、3 17 第十七章 0.8 0.2 1 目标 1、2、3 18 第十八章 0.8 0.2 1 目标 1、2、3 合 计 27 5 32 六、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讲授、课堂问答、团队讨论、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课堂讲授; 2.组织学生以一对一、分组等形式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3.以课堂提问、项目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个案分析。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2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4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外美术史》,林木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参考书:《中国美术史纲》,黄宗贤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1版。 参考书:《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撰写人:曾越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9
9 1.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课堂讲授; 2. 组织学生以一对一、分组等形式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3. 以课堂提问、项目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个案分析。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2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4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中外美术史》,林木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 4 月第 1 版 参考书:《中国美术史纲》,黄宗贤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年第 1 版。 参考书:《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2 版。 撰写人:曾越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010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适用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构成教育的基础和开端,是视传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其先修课 程是《设计素描》,后续课程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本课程通过理论的学习,基本掌 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 究平面视觉形象间的构成关系及其表现性,探索形式美法则在具体构成中的运用。通过理论 学习和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视觉语言原理,积累表现技法,丰富造型语言,培养创造性思维和 形式美感,为将来的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教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救学目标1.系统学习并掌握平面构成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的二维设计表现力和创造力,适应创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指标点 1.2)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6。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1.2、6.1。 (1)指标点11:系统学习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指标点12: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表现力,适应创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 (3)指标点61:对自我有着清晰的认知,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10
10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010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适用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构成教育的基础和开端,是视传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其先修课 程是《设计素描》,后续课程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本课程通过理论的学习,基本掌 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 究平面视觉形象间的构成关系及其表现性,探索形式美法则在具体构成中的运用。通过理论 学习和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视觉语言原理,积累表现技法,丰富造型语言,培养创造性思维和 形式美感,为将来的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教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系统学习并掌握平面构成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的二维设计表现力和创造力,适应创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指标点 1.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6。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1.2、6.1。 (1)指标点 1.1:系统学习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指标点 1.2: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表现力,适应创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 (3)指标点 6.1:对自我有着清晰的认知,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基本视觉语言的应用能力,在逻 11:系统学习并掌握平面构成的 辑性与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下过渡到专业设计。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达成途径:通过平面构成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帮助 学生理解、掌握视觉语言的基本特征、组织规律与法则, 使其形成理性设计思维,训练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性、 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和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实现构成向 专业设计的有效转化。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二维构成活动的逻辑思考前提下, 2.21.2培养学生的二维构成创造 实现构成形式的创造性以及技法的探索、创新能力。 力和设计表现力,为适应专业设 达成途径:通过把课程的理论核心,有效的转化为基础 计的需要服务。 性、指导性的实训主题,强调对现实形态的概括、归纳、 解构、重构和独立思考能力,训练学生将视觉思维与逻 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相贯通,以增强学生多角度的创造 力和表现力。 评价依据:讨论、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6: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6.1:对平面设计具有清晰的认 达成途径: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和课堂讨论、交流,帮助 知,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生关注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及其以外的学科的关联 性,训练学生以平面构成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表达意图。 评价依据:交流汇报、课外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 自学内容:荷兰“风格派”;意大利“为未来 1.3平面构成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主义”;俄国“构成主义”;德国“包豪斯”。 1.4平面构成的理论基础及其与设计之间的关 等不同领域艺术家理解、认识和分析事物的 系 方式。 1.5从平面构成视角初步分析设计作品的基本 课堂作业: 构成因素和构成手法 1. 通过拍摄、拼贴等手段寻找身边的点、 知识点: 线、面元素,并撷取、提炼其中具有构成关 1,平面构成的概念与原理:何谓“构成”;平面 系的形式。 构成与视知觉;平面构成与符号学;平面构 2.对点、线、面撷取作业进行讲评。 成与力学。 3.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平面构成的工具与材料:工具、材料与肌 2.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平面肌理的 理的表现。 表现练习。 第二章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自学内容:平面设计作品中点、线、面视觉 11
11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系统学习并掌握平面构成的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基本视觉语言的应用能力,在逻 辑性与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下过渡到专业设计。 达成途径:通过平面构成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帮助 学生理解、掌握视觉语言的基本特征、组织规律与法则, 使其形成理性设计思维,训练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性、 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和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实现构成向 专业设计的有效转化。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 毕业要求 2: 2.21.2 培养学生的二维构成创造 力和设计表现力,为适应专业设 计的需要服务。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二维构成活动的逻辑思考前提下, 实现构成形式的创造性以及技法的探索、创新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把课程的理论核心,有效的转化为基础 性、指导性的实训主题,强调对现实形态的概括、归纳、 解构、重构和独立思考能力,训练学生将视觉思维与逻 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相贯通,以增强学生多角度的创造 力和表现力。 评价依据: 讨论、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6: 6.1:对平面设计具有清晰的认 知,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和课堂讨论、交流,帮助 学生关注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及其以外的学科的关联 性,训练学生以平面构成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表达意图。 评价依据:交流汇报、课外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论 1.3 平面构成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1.4 平面构成的理论基础及其与设计之间的关 系 1.5 从平面构成视角初步分析设计作品的基本 构成因素和构成手法 知识点: 1.平面构成的概念与原理: 何谓“构成”;平面 构成与视知觉;平面构成与符号学 ;平面构 成与力学。 2. 平面构成的工具与材料:工具、材料与肌 理的表现。 自学内容:荷兰“风格派”;意大利“为未来 主义”;俄国“构成主义”;德国“包豪斯”。 等不同领域艺术家理解、认识和分析事物的 方式。 课堂作业: 1. 通过拍摄、拼贴等手段寻找身边的点、 线、面元素,并撷取、提炼其中具有构成关 系的形式。 2. 对点、线、面撷取作业进行讲评。 3.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平面肌理的 表现练习。 第二章 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自学内容:平面设计作品中点、线、面视觉
2.1点、线、面的概念、形态、视觉特征 元素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海报、包装、 2.2点线面的表现形式以及在二维空间中的应 产品、服装设计作品等) 用方法 课堂作业: 2.3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在表现形式、空间关 1.用点在平面中进行各种方式的排列组合。 系上的区别 2运用不同粗细、曲直、强弱的线条进行抽 知识点: 象组合练习。 1.点:点的概念,点的视觉特征和表现形式 3.进行面的分割、组合练习。 2.线:线的概念,线的视觉特征和表现形式 课外作业: 3.面:面的概念,面的视觉特征和表现形式 1.点、线、面的综合练习 4.空间:空间的概念,空间的视觉特征和表 2.正负形的构成练习 现形式 第三章视觉语言的造型方法 自学内容:理性思维和情感联想之间的关系 3.1基本形、骨酪的概念、形态及其对画面和 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整体视觉形式的影响。 课堂作业: 3.2骨骼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法 1.基本形的设计和增殖练习。 知识点: 2.多种形式的骨骼与基本形的组合排列练 1.基本形的概念和基本形的设计 习。 2.骨骼的概念和骨骼的形态 课外作业: 3、平面构成的造型方法:重复、近似、渐变、 1.收集国内外视觉设计中应用平面构成基 特异、密集、发射、空间构成的方法。 本方法的作品实例并进行分析,做成ppt。 第四章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自学内容:形式美的总法则“变化与统一” 4.1平面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概念与特征 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4.2在设计实践中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 课堂作业: 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1.具体化形式美法则的各项进行表现练 知识点: 习。 1.对称与均衡:概念及基本特征 2.对前期作业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情况进 2.条理与反复:概念及基本特征 行分析、评价。 3.节奏与韵律:概念及基本特征 课外作业: 4.比例与尺度:概念及基本特征 1按照形式美法则的各项原理,对自己的作 5.空间与虚实:概念及基本特征 业中的问题进行修改。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 计 平面构成概论 4 4 8 目标1、目标6 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8 8 16 目标1、 视觉语言的造型方法 6 8 14 目标1、目标6 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6 4 10 目标1 合计 24 24 48 目标1、目标6 12
12 2.1 点、线、面的概念、形态、视觉特征 2.2 点线面的表现形式以及在二维空间中的应 用方法 2.3 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在表现形式、空间关 系上的区别 知识点: 1. 点:点的概念,点的视觉特征和表现形式 2. 线:线的概念, 线的视觉特征和表现形式 3. 面:面的概念,面的视觉特征和表现形式 4. 空间:空间的概念,空间的视觉特征和表 现形式 元素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海报、包装、 产品、服装设计作品等) 课堂作业: 1.用点在平面中进行各种方式的排列组合。 2.运用不同粗细、曲直、强弱的线条进行抽 象组合练习。 3.进行面的分割、组合练习。 课外作业: 1.点、线、面的综合练习 2.正负形的构成练习 第三章 视觉语言的造型方法 3.1 基本形、骨骼的概念、形态及其对画面和 整体视觉形式的影响。 3.2 骨骼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法 知识点: 1. 基本形的概念和基本形的设计 2. 骨骼的概念和骨骼的形态 3、平面构成的造型方法:重复、近似、渐变、 特异、密集、发射、空间构成的方法。 自学内容:理性思维和情感联想之间的关系 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1.基本形的设计和增殖练习。 2.多种形式的骨骼与基本形的组合排列练 习。 课外作业: 1.收集国内外视觉设计中应用平面构成基 本方法的作品实例并进行分析,做成 ppt。 第四章 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4.1 平面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概念与特征 4.2 在设计实践中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 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知识点: 1. 对称与均衡:概念及基本特征 2. 条理与反复:概念及基本特征 3. 节奏与韵律:概念及基本特征 4. 比例与尺度:概念及基本特征 5. 空间与虚实:概念及基本特征 自学内容:形式美的总法则“变化与统一” 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课堂作业: 1. 具体化形式美法则的各项进行表现练 习。 2. 对前期作业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情况进 行分析、评价。 课外作业: 1.按照形式美法则的各项原理,对自己的作 业中的问题进行修改。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平面构成概论 4 4 8 目标 1、目标 6 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8 8 16 目标 1、 视觉语言的造型方法 6 8 14 目标 1、目标 6 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6 4 10 目标 1 合 计 24 24 48 目标 1、目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