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部认识问题一乡村建设运动由何而起? 但严格的讲,中国尚不能有所谓“救济乡村”这回事。因说个“救济乡 村”当然是要乡村以外的一大力量来救济乡村,但此一大力量在今日中 国是寻不出的,譬如日本倒是可以说得上救济乡村。日本现在农村问题 甚是严重,而以其工业发达、都市兴起,总还有余力来救济乡村:又其 政治有办法,有统一有力的政府可以负责,讲求他们的农村问题对策, 而主持进行。像这两点,中国那里有呢?这两点实是一点。日本之工业 发达、都市兴起,实由其政治有办法而来。而中国经济上所以无办法, 亦实为政治上的无办法。归根是一个政治问题。 中国由其政治上之无办法,将只有乡村自救运动。此理待细剖才得 明白。我前曾指出中国近百年来的乡村破坏,是一种绝对破坏,为世所 仅见。此破坏之所以成为绝对的,都为中国近二三十年间政治上之无办 法。虽然破坏乡村的,有天灾,有人祸,有国际的因素,有国内的因素 等分别。细按起来,天灾不能怪天,皆由人事未尽;其责实在政府。所 以人祸固属政治问题,天灾也是政治问题,国际的侵略压迫也亦不能怪 人家,而实由自己不能应付环境。其最大原因在自身陷于分裂冲突,不 能凝合为一个力量以对外。所以国内的因素固属政治问题,国际的也还 是一个政治问题。总起来说,中国乡村之破坏完全在政治。 所谓问题全在政治者,不是政治不良、政府当局不好那些意思,而 是特指没有雕一最高的国权,陷于分裂的局面那一点一这实在是不成 政治,或“政治的没有”。在此分裂局面下,南一政府、北一政府、东 政府、西一政府,不但无法应付国际环境,无法防救天灾,更且造成特 有的人祸一乡村成了绝对栖牲品。乡村虽在任何一社会总是居于不利 地位,但绝不会落于牺牲的地位。任何一社会,都要在一种社会秩序下, 进行他的社会生活,而且一个国家,必有其秩序一国家与秩序是二而 一、一而二的。是秩序就有保全(尽管他是一个不平等的秩序),所以无 论如何的不利(尽管他怎样严重的榨取剥削或妨碍),都不致作牺性。其 故即在一个政治力下,统治的一面、被统治的一面,总不过是两面。此 两面有时对立、有时相依,成为一个结构,此一面也少不得那一面,如 13
乡村建设理论 何能不留余地毁灭他呢?但中国此刻不然,他不是两面,而仿佛分成三 面了,此一政府与彼一政府为对立形势,乡村社会落于第三者地位。从 国际的、国内的许多关系上,都表现有统一的要求,而政府间也有不容 第二者存在的互相排斥性。但又到底不能浑一全字,建立唯一的统治力。 (其所以然,另有详细分析见后。)于是内战连绵不断。假令索性分裂成 几个国家,倒也没有许多战争。苦在分又分不开,合也合不拢,就纠缠 不清了。在杌陧不安的对立中,彼此各以应付对方为急,便顾不得第三 者,而乡村乃落于纯被牺牲地位。对于乡村常是说:“今天可讲不起了 (挖地壤、炮火烧杀、或征夫派款),明天必不如是”,但到明天依然是 今天。战争是常,不战是暂,或说是战争的休息、再战的预备。如中国 养这么多的兵,完全不是为的国防,而是内部问题。四川一省养兵最多, 甲于各省,即为其内部分裂,又仿佛中国的小缩影。民国二三十年的日 子,就这样常常处于一种临时状态中。在此时谁来顾惜乡村?自然反逼 出乡村自救。乡村自救正为寻不出一个超于乡村而能救顾他的力量。 乡村自救运动,其工作第一步就要防止直接的破坏,对于土匪和杂 牌军队的骚扰,必须武装自卫。地方武装自卫,在此刻中国很明白地成 了一种必要。此种必要即政府亦承认的。(二十年三月国民政府督令各省 办保卫团,有“以兵卫民,不如使民自卫”之语。)本来武力是只许国家 有的。国家最低限度的作用就在维持秩序,而不许国内人于法律外各自 拿武力来解决问题。乃现在中国却要乡村与士匪以武力赌其命运:这就 证明中国国家在一特殊状态中。乡村之自卫、自救,在任何国家可以没 有,也不应有,独于今日中国乃必然发生,不能不有。 丙起于积极建设之要求 第三层一乡村建设运动是起于中国社会积极建设之要求。中国以 经济落后而一切落后,所缺乏的东西太多,因而国人都抱有一种积极建 设的要求。不过有人想走近代资本主义的路,有人要学苏俄,有人要学 意大利,所见种种不同。乡村建设亦是其中一种,并且也许是渐渐要占 14
甲部认识问题一乡村建设运动由何面起? 势力的一种。于此,乡村建设运动实是图谋中国社会之积极建设的运动。 或者有人要问:“中国之建设为什么一定要是乡村建设呢?即如日本 亦为东方农国,其自维新以来之建设,固未尝为乡村建设,中国何为而 必于乡村求之?”这个关健,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日本所以有非“乡村建 设”的可能,全靠他政治改革的成功,中国将来政治问题亦要有一个解 决,但其方式不同于日本,因而中国的建设也就不同路。此其故待后自 详。我们且先分两层去说。 (一)从过去言之:中国所以未能如日本一样走上近代工商业的路, 此其原因又可分国内、国际两面去比较: 1.国内情势不同之比较:日本皇室是万世一系的,维新以前 一切都由幕府当权,不当家则不招怨,大家老是寄希望于他。而中国则 清廷为外族人主,他又当家当了二百多年,惹了很多怨恨。所以日本有 尊王运动,而中国则要推翻满清。故日本的政治改革,改革之中尚有因 袭,其制度有一变化而未中断。中国则清室一倒,数干年相传之政治制 度也顿然随之俱废,全社会乃骤失其维系作用。政治制度一断再联不上 气,直乱到今天。假令中国当时非外族必较好,或虽是外族,而初入主 的时候,尤其好。这不是说顺治、康熙的本领大于宣统,而是说当时的 政治类似一个阶级统治,形成一个对立之势。这时,统治力量较大,革 命一定不容易起来,或不能成功。那末政治制度或者不变,或变而不断 藉此不断之气,就可采取西洋长处,慢慢地讲求进步,而走上近代工商 业的路。但历史恰不如此,政治制度一断难续,所以一切没有办法。日 本尤其好的是:维新与复古同时,借新朝气以充实旧系统,借旧精神以 吸收新文化,其政治有办法,对外能折冲,对内能整理、能培养,于是 走上近代工商业的路,而模仿成近代都市文明。中国则政治无办法, 切无办法,所以日本走上建设之路,中国却走人破环之路,无复建设机 会。此其内部政治问题,实远大过国际间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也。 2.国际情势不同之比较:日本维新到现在已六十年,在其维新 的时候:()欧洲列强正在积极侵略经营澳非等洲,尚未集中力量进攻 15
乡村建设理论 东亚,所以日本所受国际的压迫不甚重。(b)科学技术当时也不如后来 1片
甲部认识阿题一乡村建设运动由何而起? 1.现在产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组织,较前又有一大的进步。即今所 称第二次产业革命后,产业合理化,生产技术、经营组织较前更进一步, 因而生产量加多,而另一面致使工人失业,减少了消费量,故而生产过 剩,遂不顾血本地向外倾销。 2.现在各国都渐改其从前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而为统制经济、计 划经济,前之放任其资本家作个人自由竞争者,今则以整个国家的力量 对外作竞争单位,每一个竞争体,都较以前为更大。 3.欧战后各国皆改其以有易无主义而着眼于自给自足,农业、工业 并重。一面以所谓关税战防止外货输入,同时从币制上、汇兑上拼命地 用力以扩张自己产品的销路。列强各有其抗外的力量,能行其保护政策, 而中国不能。于是各国抗外的结果,遂将力量都压追到中国身上。 中国承兹影响,土货出口,惨遭排斥(丝、茶、花生、鸡蛋等项输不 出去),外货人口,转见激增(米、麦、棉花大量入口),农业、工业皆支 持不住。受祸惨重者首在农村。盖今日中国农村已非几十年前的中国农 村。从前的时候粮食自己种,布自己织,差不多还在自然经济自给自足 的样子,压迫不着它。海通以后,一面是农产日益商品化,地里出的东 西都要换成钱,一面是手工业破坏,而所需多代以外货,一切都要拿钱 买。初时,丝、茶等项外人未曾讲求到,自然畅销,而他们工业上也要 采取中国农产原料。这时,手工业虽受摧残,农业却还不坏。但到今天, 一向为出口大宗的农产输不出去,同时更有大量农产入口。农业乃继手 工业而破坏。农民所产既换不出钱来,而所需仍要拿钱买,惨苦不堪言 状。更加以这几年的兵祸、匪患、大水灾、大旱灾、东北失陷各影响, 农村经济乃大崩溃,工商业也从而陷于绝境。盖商业不外进口、出口的 买卖及金融的周转流通。农业受到直接的、间接的种种妨碍而出口不行, 出口不行,进口又如何能好?进出口逐年减少,1934年度各已减少到 1931年度的二分之一以上,试问照这样下去还有什么买卖可做呢?金融 是随进出口而周转流通的,进出口俱不行,还有什么金融业好作呢?至 于一些工业制造,原不外在国内行销,当此衣村破产,都市亦无所托之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