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图书的起源 构成图书的要素 文字 载体材料 要传播的知识信息 掌书之人一一史官
二 、图书的起源 构成图书的要素 文字 载体材料 要传播的知识信息 掌书之人--史官
大胆假设一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末期 1)《竹书纪年》中之《夏记》“凡夏自禹 以至于桀,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的帝 王世系,迁都八次,建都城七座,先后为阳 城、斟、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史 记》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大同小异。《史 记》中《三代世表》是“信史
大胆假设-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末期 1)《竹书纪年》中之《夏记》 “凡夏自禹 以至于桀,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的帝 王世系,迁都八次,建都城七座,先后为阳 城、斟、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史 记》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大同小异。《史 记》中《三代世表》是“信史
(2)《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 典,殷革夏 (3)《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故《夏书》 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 人走’”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记载, 《左传·昭公六年》记“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史记·夏本记》记:夏禹 时作乐《箫韶》,启时作《甘誓》,太康 时作《五子之歌》,仲康时作《胤征》 等
(2)《尚书·多士》 “惟殷先人,有册有 典,殷革夏命。” (3)《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故《夏书》 曰:‘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 人走’”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记载, 《左传·昭公六年》记“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史记·夏本记》记:夏禹 时作乐《箫韶》,启时作《甘誓》,太康 时作《五子之歌》,仲康时作《胤征》 等
(4)夏代已总结出天文历法和农业知识。 春秋时,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 (5)有关夏末地震和陨石的文字记录 在《竹书纪年》和《世本》中, 有“夏发七年,泰山振”, “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 可作为夏代末年有文献记录的旁证
(4)夏代已总结出天文历法和农业知识。 春秋时,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 .” (5) 有关夏末地震和陨石的文字记录 在《竹书纪年》和《世本》中, 有“夏发七年,泰山振”, “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 可作为夏代末年有文献记录的旁证
(6)夏末有太史和典籍等有文献记载。 《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出 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 甚。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 《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时,“阳人有 夏商之制典……樊仲之官守焉
(6)夏末有太史和典籍等有文献记载。 《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出 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 甚。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 《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时,“阳人有 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