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微博如何影响新闻生产 发布时间:201105-29浏览次数:2024 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 究 作者:张志安首发新闻记者杂志2011年3月号 关键词:微博新闻生产调查性报道社会性媒体 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简短文本(140个字)、即时发布 (与手机联网)、裂变式传播(点面-面)、自媒体(大众传播)、去中心化(草根与精 英均可表达)等传播特征,加上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的推广运营,使中国的微博用户数 量迅猛增长。去年9月,《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预测,年底微博活跃注册用户将突 破6500万,2011年将突破l亿,2013年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另有数据显示,截至10 月,微博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万人凵]。今年2月5日,腾讯网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 突破1亿[3] 方面,在QQ与360之争、唐骏学历门、方舟子遇袭案等事件中,微博成为信息滚动直 播、公众表达和舆论生成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大学生王凯对舟曲泥石流灾难的报道 江西宜黄拆迁自焚案当事人钟如九的微博以及舂节期间学者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 乞讨儿童等活动,又让公众充分意识到微博的自媒体和社会动员功能。 实际上,作为社会性媒体( social media),微博和 Itwitter的技术特征、传播机制基本- 致,但其在不同社会情境中运用和功能却中外有别。 twitter在美国,主要是社交平台,微 博在中国,则更具有新闻传播、社会动员的功能。尤其当一些关乎社会问题、官民冲突 权力腐败的公共事件发生时,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较慢、报道空间受限,当事人、目 击者以及新闻从业者更有意识地利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效应,以发文、转帖、关注的围观 力量进行传播和动员。由此,微博在当下更具有应对管制的突破意义和社会参与的抗争意 义 无疑,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已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投身其中。据 2010年10-11月对中国记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在2503份有效问卷中,47.7%的记者 表示经常使用`微博,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从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线索或采访对象完 成选题报道,最常使用的中文微博平台排序分别是新浪、腾讯、搜狐和网易。 那么,社会性媒体将如何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在线索获取、报道机制、行业 互动等方面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把握这些变化背后的内在规律和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 精神?本文试图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浙冮乐清钱运会被碾致死事件等为个案,采用 案例研究、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法,从动态生产过程来考察微博对调查性报道实践的影 响。以此为视角,应该对把握社会性媒体给传统新闻生产带来的变革有所启示。 消息来源:从筛选、疏离、线人报料转向定制、接近、主动求援 日常的新闻生产中,新闻爆料行交流,访问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以及使用搜索引擎是 中国记者工作中获取新闻选题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但是百科、BBS、博客、微博等社交 媒体渠道大大拓宽了记者获取工作信息的来源。巧]比较而言,跑线记者会比较多地从政 府、企业等条口获取线索,社会记者多从单位的新闻热线拿到线索,而调查性记者的线索 获取除知情人报料外,正越来越依赖网络载体,除浏览BBS论坛(门户网站社区、天涯、 猫扑等)、使用QQ群(小刀、蓝衣、深度报道联盟等)外,浏览微博正成为多数调查记 者的习惯
论文:微博如何影响新闻生产 发布时间: 2011-05-29 浏览次数: 2024 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 究 作者: 张志安 首发新闻记者杂志2011年3月号 关键词: 微博 新闻生产 调查性报道 社会性媒体 2010 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简短文本(140个字)、即时发布 (与手机联网)、裂变式传播(点-面-面)、自媒体(大众传播)、去中心化 (草根与精 英均可表达)等传播特征,加上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的推广运营,使中国的微博用户数 量迅猛增长。去年9月,《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预测,年 底微博活跃注册用户将突 破6500万,2011年将突破1亿,2013年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1]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10 月,微博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2] 。今年2月5日,腾讯网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 突破1亿 [3]。 一方面,在QQ与360之争、唐骏学历门、方舟子遇袭案等事件中,微博成为信息滚动直 播、公众表达和舆论生成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大学生王凯对舟曲泥石流 灾难的报道、 江西宜黄拆迁自焚案当事人钟如九的微博以及春节期间学者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 乞讨儿童”等活动,又让公众充分意识到微博的自媒体和社会 动员功能。 实际上,作为社会性媒体(social media),微博和twitter的技术特征、传播机制基本一 致,但其在不同社会情境中运用和功能却中外有别。twitter在美国,主要是社交平台, 微 博在中国,则更具有新闻传播、社会动员的功能。尤其当一些关乎社会问题、官民冲突、 权力腐败的公共事件发生时,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较慢、报道空间受 限,当事人、目 击者以及新闻从业者更有意识地利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效应,以发文、转帖、关注的围观 力量进行传播和动员。由此,微博在当下更具有应对管制的 突破意义和社会参与的抗争意 义。 无疑,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已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投身其中。据 2010年 10-11月对中国 记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 ,在2503份有效问卷中,47.7%的记者 表示“经常使用”微博,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从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线索或采访对象完 成选题报道,“最常使 用的中文微博平台”排序分别是新浪、腾讯、搜狐和网易。 那么,社会性媒体将如何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在线索获取、报道机制、行业 互动等 方面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把握这些变化背后的内在规律和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 精神?本文试图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浙江乐清钱运会被碾致死事件等为个 案,采用 案例研究、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法,从动态生产过程来考察微博对调查性报道实践的影 响。以此为视角,应该对把握社会性媒体给传统新闻生产带来的变革 有所启示。 一、消息来源:从筛选、疏离、线人报料转向定制、接近、主动求援 日 常的新闻生产中,“新闻爆料/同行交流,访问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以及使用搜索引擎是 中国记者工作中获取新闻选题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但是百科、BBS、 博客、微博等社交 媒体渠道大大拓宽了记者获取工作信息的来源。”[5] 比较而言,跑线记者会比较多地从政 府、企业等条口获取线索,社会记者多从单位的新闻热线拿到线索,而调查性记者的线索 获取除知情人报料外,正越来越依赖网 络载体,除浏览BBS论坛(门户网站社区、天涯、 猫扑等)、使用QQ群(小刀、蓝衣、深度报道联盟等)外,浏览微博正成为多数调查记 者的习惯
据笔者粗略统计,国内调查性记者约350人左右,其中,仅在新浪微博注册的就有约200 名,且多数发帖、讨论都十分踊跃。如《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2009年8月底就注册 了新浪微博,迄今发微博2800多条,粉丝超138000人,其腾讯微博听众(即粉丝)更多达 258万;《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2010年2月26日在新浪注册,一年内发微博近 1500条,粉丝近万。 由于调查性报道涉及侵犯公共利益的题材、有被遮蔽的真相,因而从微博上获取的消息来 源主要有两类 1、普通公众的线索报料。多为弱势群体发出的求助,往往信息量大、题材重复,且利益 诉求明显、材料有选择性,需要甄别和证实。笔者年初曾收到封老百姓邮寄的求助信, 遂将内容改编成微博发布,引起一些调查性记者的关注,索要报料人联系方式 @张志安:收到一封挂号求助信,来自江苏雎宁,内容:一位农民青年,卖(买)回辆 摩托车骑回家,当晩途径宿迁被—名警务人员追赶ˆ,青年撞墙致死ˆ∂警方拒绝亲属看 沿途监控录像的正当要求,故意拖延时间待删除之后才让看ˆ,结果跟线路有关的探头ˆ都 因各种原因没有信号”。我非记者,有记者有兴趣么?(2011-1-7,23:38) 2、事件当事人的微博发布。草根或精英,普通公众、热心网友或政府部门,往往跟公共 事件密切相关,他们发布的微博基本上是一手信息、原始素材,若引起强烈关注后,其微 博实质上已成自媒体ˆ。调査性记者往往可以由此把握事件最新进展、接近核心信源。江 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发生后,在《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的帮助下,钟家小女儿钟如九第 时间在新浪开博,之后连续报道其遭遇,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微博粉丝很快突 破3万,所发微博往往有数百次转发和评论。9月17日的第一条微博的评论和转发数高 达20003000条。 @钟如九:我妈妈,大伯还有我二姐现在都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医生在星期一给他们被完 植皮手术后说手术比较顺利,但他们这几个月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他们喉咙上都插着 管,还不能说话。我们很痛心。(2010-9-1711:54) @钟如九:我们昨晚上在外面的时候,十一点过钟还有人去敲我们旅店房间的门,当时只 有我侄子和大哥,大嫂在房间里。他们一直喊开门,也没有说原因。直到我侄子报了 110,警察来了之后他们才走。(2010-9-171148) @钟如九:大家好,我叫钟如九。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自焚家庭的小女儿。我在网络上 看到了大家对我们家的关心,非常感谢!(2010-9-17:19) 与此相似,一些积极参与公共事件的知名网友发布的消息,也往往能够引起调查性记者的 关注和支持。如2010年12月23日,“北京厨子发布微博,请大家关注甘肃古浪被确诊患尘 肺病矿工的维权事件。“极短的时间内,这条艰难的求援被转发了4282次,有超过1000条 回复表示支持”,他则继续开始救助之旅,并在微博上直播事件进展阿6]。记者邓飞跟进采 访,撰写的两篇报道《活着:古浪尘肺矿工生存报告》及《与死亡赛跑—悲情黑松驿官 民自救》于2月17日发表在《华商报》深度版。 @北京厨子:【艰难的求援】这是我生最大的一次个人冒险。我愿意压上我所有的一切 去解救这124名矿工。问题是在124名矿工的巨额补偿金面前,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抵押的 了。为此,朋友,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哪怕是一次次的转发。我需要你们,我们一起用 力,尽最大努力,挽救124名同胞的生命。(2010-12-231127)
据笔者粗略统计,国内调查性记者约350人左右,其中,仅在新浪微博注册的就有约200 名,且多数发帖、讨论都十分踊跃。如《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 2009年8月底就注册 了新浪微博,迄今发微博2800多条,粉丝超138000人,其腾讯微博听众(即粉丝)更多达 258万;《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 王克勤2010年2月26日在新浪注册,一年内发微博近 1500条,粉丝近9万。 由于调查性报道涉及侵犯公共利益的题材、有被遮蔽的真相,因而从微博上获取的消息来 源主要有两类: 1、普通公众的线索报料。多为弱势群体发出的求助,往往信息量大、题材重复,且利益 诉求明显、材料有选择性,需要甄别和证实。笔者年初曾收到一封老百姓邮寄的求助信, 遂将内容改编成微博发布,引起一些调查性记者的关注,索要报料人联系方式。 @张志安:收到一封挂号求助信,来自江苏雎宁,内容:一位农民青年,“卖(买)回一辆 摩托车骑回家,当晚途径宿迁被一名警务人员追赶”,青年“撞墙致 死”。警方“拒绝亲属看 沿途监控录像的正当要求,故意拖延时间待删除之后才让看”,结果跟线路有关的探头“都 因各种原因没有信号”。我非记者,有记者有兴 趣么? (2011-1-7,23:38) 2、事件当事人的微博发布。草根或精英,普通公众、热心网友或政府部门,往往跟公共 事件密切相关,他们 发布的微博基本上是一手信息、原始素材,若引起强烈关注后,其微 博实质上已成“自媒体”。调查性记者往往可以由此把握事件最新进展、接近核心信源。江 西宜 黄拆迁自焚事件发生后,在《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的帮助下,钟家小女儿钟如九第一 时间在新浪开博,之后连续报道其遭遇,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微博粉 丝很快突 破3万,所发微博往往有数百次“转发”和“评论”。9月17日的第一条微博的评论和转发数高 达2000-3000条。 @钟如九:我妈妈,大伯还有我二姐现在都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医生在星期一给他们做完 植皮手术后说手术比较顺利,但他们这几个月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他们喉咙上都插着 管,还不能说话。我们很痛心。(2010-9-17 11:54 ) @钟如九:我们昨晚上在外面的时候,十一点过钟还有人去敲我们旅店房间的门,当时只 有我侄子和大哥,大嫂在房间里。他们一直喊开门,也没有说原因。直到我侄子报了 110,警察来了之后他们才走。(2010-9-17 11:48) @钟如九:大家好,我叫钟如九。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自焚家庭的小女儿。我在网络上 看到了大家对我们家的关心,非常感谢!(2010-9-17 11:19) 与此相似,一些积极参与公共事件的知名网友发布的消息,也往往能够引起调查性记者的 关注和支持。如2010年12月23日,“北京厨子”发布微博,请大家关 注甘肃古浪被确诊患尘 肺病矿工的维权事件。“极短的时间内,这条‘艰难的求援’被转发了4282次,有超过1000条 回复表示支持”,他则继续开始救助之 旅,并在微博上直播事件进展[6] 。记者邓飞跟进采 访,撰写的两篇报道《活着:古浪尘肺矿工生存报告》及《与死亡赛跑——悲情黑松驿官 民自救》于2月17日发表在《华商报》深度版。 @ 北京厨子:【艰难的求援】这是我一生最大的一次个人冒险。我愿意压上我所有的一切 去解救这124名矿工。问题是在124名矿工的巨额补偿金面前,我已经没 什么可以抵押的 了。为此,朋友,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哪怕是一次次的转发。我需要你们,我们一起用 力,尽最大努力,挽救124名同胞的生 命。(2010-12-23 11:27)
与传统新闻生产中获取报道题材、寻找采访对象的方式不同,微博作为消息来源的功能呈 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线索的随机筛选可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跟踪定制。微博的“关注功能可以让调查记 者对比较专业的报料人进行信息定制,相对高效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择优阅读;“¨热门 话题功能,则由数据库系统根据关注热度对值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自动排序,使调 查记者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起重要的新媒体事件[刁。王克勤、邓飞这样的名记,掌握的 报道线索非常丰富,过去主要在QQ群中与同行分享,现在更多在微博中发布,对这些调 查性记者的微博进行关注ˆ,基本上不会错过重大题材。而一旦公共事件发生后,如果利 益相关者开设微博,其发出的声音本就是重要的事实信息,立即关注ˆ就能随时随地的掌 控。由此,获取线索的效率将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如浙江乐清钱运会被碾致死事件发生 后,2010年12月27日乐清警方开通官方微博,并于20时09分发出第一条微博,两小时内就 有000多网友发表评论。截止2011年2月19日傍晚,该帖转发`超过2万次,“评论”多达7.5 万条。 @平安乐清:乐清市和乐清警方对钱云会事件”非常关注,今天下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披露了相关进展。随后,我们会通过新浪官方微博第一时间披露该事件的进展,欢迎广大 网民监督,对大家的建议我们会认真阅读。(2010-12-272009) 其次,记者与关键消息来源的距离缩短,由疏离、陌生变为接近、熟知。由于微博发布技 术门槛低、发布主体去中心化,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名人或普通人都能在报道聚焦时期成 为“焦点人物,调查性记者可以即时掌握其动态,还可以用跟帖、转发或私信方式与其公 开交流或私下联系,这样,记者与关键消息源有了几乎零距离的接触。除“宜黄事件钟 如九的微博外,“钱云会事件中,发起公民调查团的学者亍建嵘、媒体人笑蜀、网友王小 山等均通过微博及时公布调查过程和结果,中国政法大学吴法天、华东政法大学张雪忠还 各自从专业角度对乐清事件进行分析和激辩。《南都周刊》编委沈亚川认为,微博可以帮 助调查性记者随时锁定信息源,随时找到专家,跟信息源零距离'[8]。 笔者曾在一篇旧文中指岀[叨:“当你在用微博或推特写作时,你的瞬间欢娱、刹那颓丧 即刻感悟和生命轨迹,已经被复制和再现,私人空间ˆ和公共空间ˆ的边界也由此模糊,媒 体也将实质性地成为人的延伸。”如果受访对象开设微博时间较长或使用活跃,仔细阅读 其微博,还能快速从‘陌生人ˆ变成熟人ˆ,因为微博的个性表达往往能够透露其性格特 点,特别是瞬间情绪和心灵感悟。细心的记者会由此进行观察、揣摩,从而把握消息来源 的特征,找到采访的切入角度。 再次,记者获取线索除线人报料外,还可以主动求援、广泛搜寻知情人士。微博出现之 前,博客、论坛已被一些有主动意识的调査性记者运用,耗费长时间浏览、寻找线人报料 之外,还会主动公布报道选题、计划,向知情人土发出邀请、主动求援。2006年《21世纪 经济报道》报道ˆ汉芯造假案ˆ时,记者杨琳桦发岀第-篇报道后,由于找不到新的知情人 士而陷入短暂僵局,这时,她把个人博客改造成主动求援的平台:贴出报道原文,公布联 系方式,呼吁知情人与她联系。不久,博客浏览量快速增长,内容被大量转帖到夭天涯、未 名空间等论坛,通过博客主动联系她的知情者也为后续采访突破提供了重要帮助[!]。依 托庞大的用户群、浏览量,和超强的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调查性记者借助微博进行“主 动求援”的效果更佳 2010年11月,记者邓飞在昆明获悉《舂城晩报》记者黄兴能在跟踪调查宣威市癌症村,派 下数百张照片,但原因还没有定论。当晚,他在微博上贴出数张照片,“并发出信息,称 宣威市一些乡村肺癌高发,但至今真相不明朗,我们将取调查肺癌高发谜团。”次日清 晨,这些微博获得数百次转发、评论和私信:环保组织的人士愿意-起关注、跟进,学环
与传统新闻生产中获取报道题材、寻找采访对象的方式不同,微博作为消息来源的功能呈 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线索的随机筛选可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跟踪定制。微博的“关注”功能可以让调查记 者对比较专业的报料人进行信息定制,相对高效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择优 阅读;“热门 话题”功能,则由数据库系统根据关注热度对值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自动排序,使调 查记者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起重要的“新媒体事件”[7] 。王克勤、邓飞这样的名记,掌握的 报道线索非常丰富,过去主要在QQ群中与同行分享,现在更多在微博中发布,对这些调 查性记者的微博进行“关注”,基本上 不会错过重大题材。而一旦公共事件发生后,如果利 益相关者开设微博,其发出的声音本就是重要的事实信息,立即“关注”就能随时随地的掌 控。由此,获取线索 的效率将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如浙江乐清钱运会被碾致死事件发生 后,2010年12月27日乐清警方开通官方微博,并于20时09分发出第一条微博,两小 时内就 有7000多网友发表评论。截止2011年2月19日傍晚,该帖“转发”超过2万次,“评论”多达7.5 万条。 @平安乐清:乐清市和乐清警方对“钱云会事件”非常关注,今天下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披露了相关进展。随后,我们会通过新浪官方微博第一时间披露该事件的进展,欢迎广大 网民监督,对大家的建议我们会认真阅读。(2010-12-27 20:09) 其次,记者与关键消息来源的距离缩短,由疏离、陌生变为接近、熟知。由于微博发布技 术门槛低、发布主体去中心化,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名人或普通人都能在报道聚 焦时期成 为“焦点人物”,调查性记者可以即时掌握其动态,还可以用跟帖、转发或私信方式与其公 开交流或私下联系,这样,记者与关键消息源有了几乎“零距 离”的接触。除“宜黄事件”钟 如九的微博外,“钱云会事件”中,发起公民调查团的学者于建嵘、媒体人笑蜀、网友王小 山等均通过微博及时公布调查过程和结 果,中国政法大学吴法天、华东政法大学张雪忠还 各自从专业角度对乐清事件进行分析和激辩。《南都周刊》编委沈亚川认为,微博可以帮 助调查性记者“随时锁定 信息源,随时找到专家,跟信息源零距离”[8] 。 笔者曾在一篇旧文中指出[9] :“当你在用微博或推特写作时,你的瞬间欢娱、刹那颓丧、 即刻感悟和生命轨迹,已经被复制和再现,‘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边界也由此模糊,媒 体也将 实质性地成为人的延伸。” 如果受访对象开设微博时间较长或使用活跃,仔细阅读 其微博,还能快速从“陌生人”变成“熟人”,因为微博的个性表达往往能够透露其性格特 点,特别是瞬间情 绪和心灵感悟。细心的记者会由此进行观察、揣摩,从而把握消息来源 的特征,找到采访的切入角度。 再次,记者获取线索除线人报料外,还可以主动求 援、广泛搜寻知情人士。微博出现之 前,博客、论坛已被一些有主动意识的调查性记者运用,耗费长时间浏览、寻找线人报料 之外,还会主动公布报道选题、计划, 向知情人士发出邀请、主动求援。2006年《21世纪 经济报道》报道“汉芯造假案”时,记者杨琳桦发出第一篇报道后,由于找不到新的知情人 士而陷入短暂僵 局,这时,她把个人博客改造成主动求援的平台:贴出报道原文,公布联 系方式,呼吁知情人与她联系。不久,博客浏览量快速增长,内容被大量转帖到天涯、未 名 空间等论坛,通过博客主动联系她的知情者也为后续采访突破提供了重要帮助[10]。依 托庞大的用户群、浏览量,和超强的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调查性记者借 助微博进行“主 动求援”的效果更佳。 2010年11月,记者邓飞在昆明获悉《春城晚报》记者黄兴能在跟踪调查宣威市癌症村,派 下数百张照片,但原 因还没有定论。当晚,他在微博上贴出数张照片,“并发出信息,称 宣威市一些乡村肺癌高发,但至今真相不明朗,我们将取调查肺癌高发谜团。”次日清 晨,这些 微博获得数百次转发、评论和私信:环保组织的人士愿意一起关注、跟进,学环
保的大学生提供了美国国家环保局曾派员从遗传基因角度做的调查论文,散布在外地的当 地人批评说元凶是工业污染,还列举了所有知晓的电厂、化工厂、焦煤厂和冶炼厂等, 位当地官员在私信中透露主要是当地功利性发展工业导致的结果….微博的“主动求援ˆ让 记者获得了广泛而有价值的信源。[ll 不过,利用微博获取消息来源也会有一些风险和问题,主要有两方面:1、信源的高度同 质化。所有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报道线索,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少数关键当事人身上,由 此,调查性记者获取的新闻事实比较雷同;2、信源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海量的消息来 源仍需要记者按照媒介定位和新闻价值进行挑选,另一方面,匿名消息源提供的报道线索 需要进行再核实,一般情况,不能直接援引其作为报道内容。 二、报道机制:从记者主导、单次刊发转向公众参与、循环报道 传统调查性报道的生产机制主要有这些特征: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依照媒介定位、组 织文化和编辑方针选择题材,由记者耗费较长时间进行独立调查,最后在媒体刊发。一般 情况,若非连续的跟踪报道,记者发挥着主导作用,生产过程是单次性的、相对封闭的 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体的兴起,正开始深刻改变这种报道机制,让调查性报道的生 产体现出更多公众参与、由快到深的循环ˆ特征,即有学者概括的ˆ碎片化或滚动式趋势 [12]l。公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传播的快速需求和记者报道过程中社会动员的需要,都促使 调查性报道的生产由记者主导、组织把关变成公众参与、协同传播,由一次刊发、单次传 播变成接力赛跑、循环报道。具体而言,这些变化的动因和表现分别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公共事件的当事人利用微博直播,时效上优于任何传统媒体,如果其粉丝数庞大、 关注度高,实质上与记者的报道形成了竞争关系ˆ。调查性记者、媒介组织有必要利用微 博作为快速传播动态信息的渠道,向公众滚动报道事件进展,由此,形成公民记者与专业 记者协同报道的新格局 其二、从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看,对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渴望第-一时间获知事实,消除 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然后伴随事件进展,逐步深入地了解其原因、背景及幕后。调查性记 者在新闻现场,要进行此类微博的动态发布,依然具有专业优势。先用微博满足公众 对快ˆ的需要,再用调查査性报道满足公众对深的需要,还能借助微博预告和推广自身的 报道,何乐而不为? 其三、调查性报道往往面临监督对象的阻挠、新闻禁令的限制等压力,报道过程中若能进 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利于报道风险的分担。当传统媒体的发布渠道受限时,微博还可以 作为真相传播的出口,以“微博体ˆ取代传统的调查体ˆ进行传播。 以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案例。9月14日钟家遭强制拆迁,钟如九母亲、姐姐和大伯自焚. 16日,钟家姐妺去北京接受采访,在南昌机场遭县委书记邱建国率队围堵,姐妺俩躲进女 厕所不敢出来。情急中,她们电话联系上了《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刘长半小时后在新 浪发出了关于这个事件的第一条微博,呼吁关注,同时向媒体求救,短短数小时转发多达 2000多次。8点11分,《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新浪上转发了刘长的微博,8点57分他又发 出微博“昌北机场直播—¨,向外界传递钟家姐妺遭围困的消息,将富有戏剧性的女厕攻 防战'更大范围地传播出去。 @刘长:【紧急求助!】今天上午7点,抚州自焚事件伤者钟家的两个女儿在南昌昌北机 场,欲买机票去北京申冤,被一直监控她们的宜黄当地四十多个人控制在机场,家属报警 无用,现仍在机场,处于被扣状态中,泣血求助网友(2010-9-16,07:39)
保的大学生提供了美国国家环保局曾派员从遗传基因角度做的调查论文,散布在外地 的当 地人批评说元凶是工业污染,还列举了所有知晓的电厂、化工厂、焦煤厂和冶炼厂等,一 位当地官员在私信中透露主要是当地功利性发展工业导致的结果……微 博的“主动求援”让 记者获得了广泛而有价值的信源。[11] 不过,利用微博获取消息来源也会有一些风险和问题,主要有两方面:1、信源的高度同 质化。所有人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报道线索,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少数关键当事人身上,由 此,调查性记者获取的新闻事实比较雷同;2、信源的不确定性。一方面, 海量的消息来 源仍需要记者按照媒介定位和新闻价值进行挑选,另一方面,匿名消息源提供的报道线索 需要进行再核实,一般情况,不能直接援引其作为报道内容。 二、报道机制:从记者主导、单次刊发转向公众参与、循环报道 传统调查性报道的生产机制主要有这些特征: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依照媒介定位、组 织文化和编辑方针选择题材,由记者耗费较长时间进行独立调查,最后在媒体刊发。一般 情况,若非连续的跟踪报道,记者发挥着主导作用,生产过程是单次性的、相对封闭的。 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体的兴起,正开始深刻改变这种报道机制,让调查性报道的生 产体现出更多公众参与、由快到深的“循环”特征,即有学者概括的“碎片化 或滚动式”趋势 [12]。公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传播的快速需求和记者报道过程中社会动员的需要,都促使 调查性报道的生产由记者主导、组织把关变成公众参 与、协同传播,由一次刊发、单次传 播变成接力赛跑、循环报道。具体而言,这些变化的动因和表现分别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公共事件的当事人利用微博 直播,时效上优于任何传统媒体,如果其粉丝数庞大、 关注度高,实质上与记者的报道形成了“竞争关系”。调查性记者、媒介组织有必要利用微 博作为快速传播动 态信息的渠道,向公众滚动报道事件进展,由此,形成公民记者与专业 记者协同报道的新格局; 其二、从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看,对重大、突发事件,往往 渴望第一时间获知事实,消除 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然后伴随事件进展,逐步深入地了解其原因、背景及幕后。调查性记 者在新闻现场,要进行此类微博的动态发布, 依然具有专业优势。先用微博满足公众 对“快”的需要,再用调查性报道满足公众对“深”的需要,还能借助微博预告和推广自身的 报道,何乐而不为? 其三、调查性报道往往面临监督对象的阻挠、新闻禁令的限制等压力,报道过程中若能进 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利于报道风险的分担。当传统媒体的发布渠道受限时,微博还可以 作为真相传播的出口,以“微博体”取代传统的“调查体”进行传播。 以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案例。9月14日钟家遭强制拆迁,钟如九母亲、姐姐和大伯自焚。 16日,钟家姐妹去北京接受采访,在南昌机场遭县委书记邱建国率队围 堵,姐妹俩躲进女 厕所不敢出来。情急中,她们电话联系上了《新世纪周刊》记者刘长,刘长半小时后在新 浪发出了关于这个事件的第一条微博,呼吁关注,同时向 媒体求救,短短数小时转发多达 2000多次。8点11分,《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新浪上转发了刘长的微博,8点57分他又发 出微博“昌北机场直播一”,向 外界传递钟家姐妹遭围困的消息,将富有戏剧性的“女厕攻 防战”更大范围地传播出去。 @刘长:【紧急求助!】今天上午7点,抚州自焚事件伤者钟家的两个女儿在南昌昌北机 场,欲买机票去北京申冤,被一直监控她们的宜黄当地四十多个人控制在机场,家属报警 无用,现仍在机场,处于被扣状态中,泣血求助网友(2010-9-16,07:39)
@邓飞:【昌北机场直播一】被县委书记带队的40多名官员围住,自焚家属们插翅难飞, 航班耽搁,钟九妹心力交瘁刚才晕倒,幸而医生现场抢救,现在已无大碍。(2010-9-16 08:57 紧接着,广大博友开始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如邱建国的背景、拥有的豪宅等。9月17日, 钟如九在邓飞的帮助下开设微博,利用这个平台把当地政府如何谈判、钟家母女如何医治 等后续遭遇滚动播报岀来。为救治被严重烧伤、可能危急生命的钟家母女,邓飞又继续利 用微博进行社会动员,成功将伤者送到高水平的医院接受救治。“因为快捷、开放,微博 上对宜黄事件的信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调查记者们应来一个信息流通迅速、信 息量异常巨大、大部分事件真相根本无法藏匿的好时代。'[l3] 同样,浙江乐清钱运会被碾致死事件发生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思璟1月27日去 采访。29日,她接到报社传达有关部门要求不报道的禁令,这时面临选择:撤还是留?她 选择留守观察,正常渠道已无法发稿,于是采用微博迸行滚动报道,粉丝数量很快突破l 万。之后,她自费数千元,两次去乐清继续跟踪此事件,相关内容在微博上以乐淸观察 记录系列发表。“我更多是以公民身份在进行记录我只是把这个当成公开的记录平 台,继续调查,继续记录。[14 @王思璟:乐清观察记录2:凌晨我离开此宾馆进入隔壁便利店,该黑衣男子尾随我进入店 中。鉴于他站在女性卫生用品前不自知并偷看我的可疑行径,为保障自身安全,我已对其 拍照存证。事实上,这是我了解的当地荒唐做法中相对远离程序违法的行为。我保留继续 公布其他程序违法事项的权利。(2011-1月31日00:56) @王思璟:再立存照:我将以公民身份申请旁听费良玉“交通肇事ˇ案庭审,并观看人民日 报形容为手表中的微录设备真实地记录下出事当天,钱云会路经出事地点被撞身亡的车 祸全过程的“录像”。(2011-1月29日2:57) 据《微博力》作者谢尔以色列预测[l5],新旧媒体在短期内实现融合,将兴起辫子新 间”( braided journalism),即由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公民新闻(公民记者)、社会 性媒体(新闻从业者与公民记者共同参与)这3条绳组成,每条绳又包含大量纤维,这种 信息汇集和交织将改变新闻生产的形态和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宜黄拆迁自焚事件、浙江 乐清事件的微博报道,均体现出辫子新闻ˆ的特征,也改变了传统调査性报道的生产方 式 概言之,微博已从多个层面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1、公民新闻。人人皆有话语权,人 人都可拥有自媒体;2、内容微化。碎片化的文本,最适合移动发布、最容易快速传播; 3、裂变传播。超强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的方式,使信息可以在短时间里爆炸式传播 从 获取信息的角度看,它主要满足了公众对速度的要求,同时又改变了调查性报道深 度ˆ的呈现方式,客观上把原来长篇幅、单个的深度报道以碎片、连续、循环的方式加以 呈现 图:新闻生产的钻石模型 融合时代的新闻生产,如何平衡速度和深度的关系?美国学者保罗·布拉德肖(Paul Bradshaw)曾设计岀新的钻石模型( The News diamond)[l6](如上图)。依据此模型 新闻生产将包括快讯、草稿、报道、分析反思、背景、互动、定制等7个步骤,先以快 讯、草稿实现¨快传播ˆ,再以报道、分析和背景提供深解析ˆ,同时要在新闻生产全过程
@邓飞:【昌北机场直播一】被县委书记带队的40多名官员围住,自焚家属们插翅难飞, 航班耽搁,钟九妹心力交瘁刚才晕倒,幸而医生现场抢救,现在已无大碍。(2010-9-16, 08:57) 紧接着,广大博友开始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如邱建国的背景、拥有的豪宅等。9月17日, 钟如九在邓飞的帮助下开设微博,利用这个平台把当地政府如何谈判、钟家 母女如何医治 等后续遭遇滚动播报出来。为救治被严重烧伤、可能危急生命的钟家母女,邓飞又继续利 用微博进行社会动员,成功将伤者送到高水平的医院接受救 治。“因为快捷、开放,微博 上对宜黄事件的信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调查记者们应来一个信息流通迅速、信 息量异常巨大、大部分事件真相根本无法藏匿 的好时代。”[13] 同样,浙江乐清钱运会被碾致死事件发生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思璟12月27日去 采访。29日,她接到报社传达有 关部门要求不报道的禁令,这时面临选择:撤还是留?她 选择留守观察,正常渠道已无法发稿,于是采用微博进行滚动报道,粉丝数量很快突破1 万。之后,她自费 数千元,两次去乐清继续跟踪此事件,相关内容在微博上以“乐清观察 记录”系列发表。“我更多是以公民身份在进行记录……我只是把这个当成公开的记录平 台, 继续调查,继续记录。”[14] @王思璟:乐清观察记录2:凌晨我离开此宾馆进入隔壁便利店,该黑衣男子尾随我进入店 中。鉴于他站在女性卫生用 品前不自知并偷看我的可疑行径,为保障自身安全,我已对其 拍照存证。事实上,这是我了解的当地荒唐做法中相对远离程序违法的行为。我保留继续 公布其他程序 违法事项的权利。(2011-1月31日 00:56) @王思璟:再立存照:我将以公民身份申请旁听费良玉“交通肇事”案庭审,并观看人民日 报形容为“手表中的微录设备真实地记录下出事当天,钱云会路经出事地点被撞身亡的车 祸全过程”的“录像”。(2011-1月29日 22:57) 据《微博力》作者谢尔•以色列预测 [15],新旧媒体在短期内实现融合,将兴起“辫子新 闻”(braided journalism),即由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公民新闻(公民记者)、社会 性媒体(新闻从业者与公民记者共同参与)这3条绳组成,每条绳又包含大 量纤维,这种 信息汇集和交织将改变新闻生产的形态和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宜黄拆迁自焚事件、浙江 乐清事件的微博报道,均体现出“辫子新闻”的特征,也改变 了传统调查性报道的生产方 式。 概言之,微博已从多个层面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1、公民新闻。人人皆有话语权,人 人都可拥有自媒体;2、内容微 化。碎片化的文本,最适合移动发布、最容易快速传播; 3、裂变传播。超强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的方式,使信息可以在短时间里爆炸式传播。从 获取信息的角度 看,它主要满足了公众对“速度”的要求,同时又改变了调查性报道“深 度”的呈现方式,客观上把原来长篇幅、单个的深度报道以碎片、连续、循环的方式加以 呈 现。 图:新闻生产的“钻石模型” 融合时代的新闻生产,如何平衡速度和深度的关系?美国学者保罗•布拉德肖(Paul Bradshaw)曾设计出新的钻石模型(The News Diamond)[16](如上图)。依据此模型, 新闻生产将包括快讯、草稿、报道、分析/反思、背景、互动、定制等7个步骤,先以快 讯、草稿实现“快传 播”,再以报道、分析和背景提供“深解析”,同时要在新闻生产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