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侧重字词、名句、课文背诵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心内容、写作特点 复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中心内容 难点:文体的写作特点 复习时间:1课时 复习过程: 常识部分: 作家作品 《巴东三峡》的作者是刘大杰,他是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 《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作者是冯君莉,是当代作家,天津人。 、课文的理解分析 《巴东三峡》 1.解题:郦道元写的《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巴东三峡》是一篇文笔非常好的游记。“巴 东”是指四川东部,“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2.结构:本文按照作者的游踪顺序,由湖北的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全文共有 10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水的的险恶形势和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3—-6):详述作者游西陵峡的经过 第三部分(7——8):详述作者游巫峡的经过。 第四部分(9):详述作者游瞿塘峡的经过 第五部分(10):写游后作者的心情。 3.内容:这是一篇内容翔实的山水游记。作者叙述了经过长江三峡沿途所见的无比雄伟奇 丽的景色。开头引用民谚渲染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叙述自己的感受:叹其奇伟,恐其 险恶。特别强调巫峡最为险恶。接下来,按照逆流而上的顺序,写西陵峡山势之高低和水势 之缓急,还具体描绘了它的四段景色:略写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详写灯影峡两岸的 景色:江北险而无味,江南玲珑秀丽;又详写了崆岭峡的险峻形势:山横江中水极窄,崆岭 滩险如鬼门关,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上水行船难过;再写米仓峡(兵书宝剑峡)山崖 髙峻,昭君村,峰峦如聚。三峡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峡,所以作者在7、8两段里详尽的描述了 巫峡水险山高,云雾多变的奇美景色。作者在写游瞿塘峡的经过时,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山水, 又侧重描绘了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作者以叙述自己走出 三峡后“脱去危险”的愉快轻松,来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主题: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详尽的描绘了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的雄伟美丽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特点:①依次描述,层次分明。②抓住特征,详略得当。③多种手法,生动形象。④恰
1 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侧重字词、名句、课文背诵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心内容、写作特点; 复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中心内容 难点:文体的写作特点 复习时间:1 课时 复习过程: 一、常识部分: 作家作品: 《巴东三峡》的作者是刘大杰,他是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 《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作者是冯君莉,是当代作家,天津人。 二、课文的理解分析: 《巴东三峡》 1. 解题:郦道元写的《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巴东三峡》是一篇文笔非常好的游记。“巴 东”是指四川东部,“三峡”是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2. 结构:本文按照作者的游踪顺序,由湖北的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全文共有 10 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水的的险恶形势和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3——6):详述作者游西陵峡的经过。 第三部分(7——8):详述作者游巫峡的经过。 第四部分(9):详述作者游瞿塘峡的经过。 第五部分(10):写游后作者的心情。 3. 内容:这是一篇内容翔实的山水游记。作者叙述了经过长江三峡沿途所见的无比雄伟奇 丽的景色。开头引用民谚渲染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叙述自己的感受:叹其奇伟,恐其 险恶。特别强调巫峡最为险恶。接下来,按照逆流而上的顺序,写西陵峡山势之高低和水势 之缓急,还具体描绘了它的四段景色:略写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详写灯影峡两岸的 景色:江北险而无味,江南玲珑秀丽;又详写了崆岭峡的险峻形势:山横江中水极窄,崆岭 滩险如鬼门关,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上水行船难过;再写米仓峡(兵书宝剑峡)山崖 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三峡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峡,所以作者在 7、8 两段里详尽的描述了 巫峡水险山高,云雾多变的奇美景色。作者在写游瞿塘峡的经过时,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山水, 又侧重描绘了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作者以叙述自己走出 三峡后“脱去危险”的愉快轻松,来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 主题: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详尽的描绘了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的雄伟美丽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 特点:①依次描述,层次分明。②抓住特征,详略得当。③多种手法,生动形象。④恰
当引用,画龙点睛。 6.精段阅读——究 《巴东三峡》中描写巫峡的两段文字,可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精读。 (1)文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巫峡的江水、山和云的特点各是怎样的? (3)文中两处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仿写。 (5)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6)请以导游的身份向父母或朋友介绍巫峡的景致。 《周庄水韵》 1.解题:这也是一篇游记,是作者在三次游了周庄后写出来的。 2.结构: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前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 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 美—一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一一桥多舟多,桥上低头 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一一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 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 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 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 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 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 神奇。 4!.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 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 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5.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 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6.精段阅读——究 《周庄水韵》第4-6段可从以下几点探究。 (1)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作者为什么略写前两次而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之处,并练习仿写。 (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的? (6)作者通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7)如果你去周庄,你会对周庄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2 当引用,画龙点睛。 6.精段阅读——究 《巴东三峡》中描写巫峡的两段文字,可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精读。 (1)文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巫峡的江水、山和云的特点各是怎样的? (3) 文中两处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仿写。 (5)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6)请以导游的身份向父母或朋友介绍巫峡的景致。 《周庄水韵》 1. 解题:这也是一篇游记,是作者在三次游了周庄后写出来的。 2. 结构:全文共有 6 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前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 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 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 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 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 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 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 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 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 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 神奇。 4. 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 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 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5. 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 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6.精段阅读——究 《周庄水韵》第 4-6 段可从以下几点探究。 (1)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作者为什么略写前两次而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之处,并练习仿写。 (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的? (6)作者通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7)如果你去周庄,你会对周庄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3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侧重字词、名句、课文背诵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心内容、写作特点; 复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中心内容 难点:文体的写作特点 复习时间:1课时 复习过程: 、常识部分: 1、作家作品 《北京喜获208年奧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是许基仁、刘广、林榕均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 《杂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 2、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 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 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 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 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 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 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 彩的场面。 、课文的理解分析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解题: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 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 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 2、结构: 第一部分(l——2):导语。概述了报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08年 奥运会主办权 第二部分(3—-11):主体。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 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 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 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略粗的黑体字)叫电头,主要是交代消息的来源,反映消息迅速 及时,背景和结语都蕴涵在主体里
4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侧重字词、名句、课文背诵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心内容、写作特点; 复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中心内容 难点:文体的写作特点 复习时间:1 课时 复习过程: 一、常识部分: 1、作家作品: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是许基仁、刘广、林榕均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 2、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 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 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 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 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 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 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 彩的场面。 二、课文的理解分析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1、解题: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 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 34 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 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 2、结构: 第一部分(1——2):导语。概述了报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 2008 年 奥运会主办权 第二部分(3——11):主体。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 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 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 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略粗的黑体字 )叫电头,主要是交代消息的来源,反映消息迅速 及时,背景和结语都蕴涵在主体里
4.内容:开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 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界的反映。 5.主题: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 兴奋的心情 6.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 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 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 1、解题: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题 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査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 怀抱 2、结构: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 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这 也是文章的主体 3.内容: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叙了英国的告别仪式。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 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6点15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 场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4.主题: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 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5.特点: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5 4. 内容:开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 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界的反映。 5. 主题: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 兴奋的心情。 6. 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 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 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 1、 解题: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题 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 怀抱。 2、结构: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 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这 也是文章的主体。 3. 内容: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叙了英国的告别仪式。第一个场景:下午 4 点 30 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 6 点 15 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 场景:7 月 1 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4. 主题: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 表达了 13 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5. 特点: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