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教练语文写作培优手册:敢于创新 【层级解读】 创新是一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发挥想象,抒发感情,表明观点态度的作文形 式。它启发学生进行写作,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 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创新就是指作文“非一般化”,超越“旧我”,真正做 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创新可以表现在文章的诸多方面,如选材、立 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有新意;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独特感悟;构思或选材新颖, 见解独特,有个性:语言生动,有文采;作文形式奇特,有创意,能从整体或某一方面给人 以新鲜的感觉。这样的文章就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是好的文章 【失误提醒】 许多考生为了在中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绞尽脑汁在写作中求新求异,表现出可贵 的独立思考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也有创新的规范,超越了这一规范,就有可能走进 误区,适得其反。考生在作文“创新”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1内容真实,但善恶不辨,缺乏是非观念,观点偏激。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而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作文,决不能为作文而作文, 中考作文更是要旗帜鲜明地发挥引导考生崇尚真善美的功能,任何在立意上超越了道德底线 的作文都只能遭遇“红灯”。如:话题:幸福:立意:有权有钱就是幸福,流露出对权与钱 的向往与追求。 2张扬个性,但缺乏对自我深刻高远的超越,缺乏对更高精神、价值的追求。要求考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其根本目的在于根治大话套话充斥全文的“顽症” 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但此类作文有三种倾向值得注意:其一,局限于个人的狭小 天地,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上,缺乏对更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如:话题: 失落;立意:情感的失落;追求无法实现(主要是学习)的失落;写一次情感或考试失败后的 感受,写自己的伤心、痛苦、绝望,大有一蹶不振之势。其二,孤芳自赏、高人一等、盛气 凌人、漠视万物。其三,随心所欲,无视公众法则 3.想象丰富,但不合情理或细节失真、格调低下。丰富的想象,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 条件。但需要说明的是,想象也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必须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一运用 推测想象,要注意合乎生活常理和逻辑,而脱离生活真实的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或胡编 乱造 4形式新颖,但漏洞百出,或内容贫乏或语言苍白。作文创新,除了在思想内容上的新 颖独特之外,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部分考生大胆创新作文形式,将小 标题、题记、分镜头组合、广告、病历诊断书等形式引进作文,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感 受。而部分考生在打破一些常规模式的同时,又忽略了新形式的规范,或者只注重形式,而 忽略了内容,造成了文章的失误。 【升格前】 难忘的考试 谢安旅 面对考试,摇头者有,叹气者多。一进考场便会听到学生的唉声叹气,也会听到学生无 可奈何的哀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考场是校园里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不过,我却喜欢考 进入考场,我手捧散发着墨香的试卷,总情不自禁地有种真心的喜悦,忍不住跃跃欲试。 那一道道的题目就像一位位老朋友一样款款地来到我面前;即使是遇上一些生面孔我也友好 相待。那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文字符号,就像我亲手插下的一株株秧苗,令人倍感亲切
中考教练语文写作培优手册:敢于创新 【层级解读】 创新是一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发挥想象,抒发感情,表明观点态度的作文形 式。它启发学生进行写作,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 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创新就是指作文“非一般化”,超越“旧我”,真正做 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创新可以表现在文章的诸多方面,如选材、立 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有新意;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独特感悟;构思或选材新颖, 见解独特,有个性;语言生动,有文采;作文形式奇特,有创意,能从整体或某一方面给人 以新鲜的感觉。这样的文章就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是好的文章。 【失误提醒】 许多考生为了在中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绞尽脑汁在写作中求新求异,表现出可贵 的独立思考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也有创新的规范,超越了这一规范,就有可能走进 误区,适得其反。考生在作文“创新”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1.内容真实,但善恶不辨,缺乏是非观念,观点偏激。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而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作文,决不能为作文而作文, 中考作文更是要旗帜鲜明地发挥引导考生崇尚真善美的功能,任何在立意上超越了道德底线 的作文都只能遭遇“红灯”。如:话题:幸福;立意:有权有钱就是幸福,流露出对权与钱 的向往与追求。 2.张扬个性,但缺乏对自我深刻高远的超越,缺乏对更高精神、价值的追求。要求考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其根本目的在于根治大话套话充斥全文的“顽症”, 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但此类作文有三种倾向值得注意:其一,局限于个人的狭小 天地,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上,缺乏对更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如:话题: 失落;立意:情感的失落;追求无法实现(主要是学习)的失落;写一次情感或考试失败后的 感受,写自己的伤心、痛苦、绝望,大有一蹶不振之势。其二,孤芳自赏、高人一等、盛气 凌人、漠视万物。其三,随心所欲,无视公众法则。 3.想象丰富,但不合情理或细节失真、格调低下。丰富的想象,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 条件。但需要说明的是,想象也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必须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运用 推测想象,要注意合乎生活常理和逻辑,而脱离生活真实的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或胡编 乱造。 4.形式新颖,但漏洞百出,或内容贫乏或语言苍白。作文创新,除了在思想内容上的新 颖独特之外,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部分考生大胆创新作文形式,将小 标题、题记、分镜头组合、广告、病历诊断书等形式引进作文,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感 受。而部分考生在打破一些常规模式的同时,又忽略了新形式的规范,或者只注重形式,而 忽略了内容,造成了文章的失误。 【升格前】 难忘的考试 谢安旅 面对考试,摇头者有,叹气者多。一进考场便会听到学生的唉声叹气,也会听到学生无 可奈何的哀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考场是校园里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不过,我却喜欢考 试。 进入考场,我手捧散发着墨香的试卷,总情不自禁地有种真心的喜悦,忍不住跃跃欲试。 那一道道的题目就像一位位老朋友一样款款地来到我面前;即使是遇上一些生面孔我也友好 相待。那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文字符号,就像我亲手插下的一株株秧苗,令人倍感亲切
我喜欢考场上那种安静却又带着点诡秘的氛围。看看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生怕有 半点闪失,就连那些平日里活泼调皮的同胞们,此时也都一概皱紧眉头,一脸苦相,扮出 副不得不低头的傻样,笔头咬得吱吱响。再看看老师们,往日的笑脸,一律换上了严肃的表 情,此时你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严师风范 我喜欢感受答题时的那种激动,扑扑的心跳,时时提醒我集中精力。即使是酷暑,也不 会为汗水而挥袖;即使在严冬,都不会为寒冷而叫苦。那冷静和清醒是多么宝贵。这种投入 换来了写作时的文思泉涌,下笔成文。我喜欢倾听考场上的钟表声,一秒一秒,滴滴答答, 此时,是多么动听啊!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奏着美妙的乐章,让人体会着光阴似箭 的滋味 我喜欢在做完考卷后,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看看窗外的天空,想象着报分数时同学们的 各异表情,想象回家时父母的喜悦,那是一种经过苦战后的片刻轻松。我还喜欢观察交上试 卷后同学们一起对答案的表情,瞧瞧他们,有笑脸,有哭相,有欣慰,有后悔,可谓人生百 态,尽显考场之中 我要说,有了考试我的性格开始变得成熟,有了考试我的生活添上了色彩。 难忘的考试 【升格后】 考场,我喜欢 谢安旅 面对考试,摇头者有,叹气者多。一进考场便会听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之怨声, 也会听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哀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置身于考场是校园里最让学 生们头疼的事情。不过,我却例外!我喜欢考场 进入考场,我手捧散发着墨香的试卷,总是情不自禁地有种真心的喜悦,就像初次进入 打靶场的士兵看见辽阔的靶场和树立的靶子一样欢欣,总忍不住跃跃欲试。那一道道的题目 就像一位位朋友,面孔是那么熟悉,款款地来到我面前;即使是遇上一些生面孔我也友好相 待,与“新朋友”交往的过程充满刺激与紧张。那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文字符号,就像我亲手 插下的一株株秧苗,令人倍感亲切 我喜欢考场上那种安静却又带着点诡秘的氛围。看看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生怕有 半点闪失,就连那些平日里活泼调皮的同胞们,此时也都一概皱紧眉头,一脸苦相,扮出 副不得不低头的傻样,笔头咬得吱吱响。再看看老师们,昔日里的笑脸上,一律换上了严肃 的表情,反背着双手,眼睛四处扫射,此时你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严师风范 我喜欢感受答题时的那种紧张气氛,扑扑的心跳,时时提醒我集中精力。即使是酷暑, 也不会为汗水而挥袖;即使在严冬,都不会为寒冷而叫苦。那冷静和清醒是多么宝贵。那种 投入换来了写作时的文思泉涌、下笔成文:换来了解方程式的扑朔迷离、柳暗花明。答题时 笔在答卷纸上的“沙沙”声像蚕在吃桑叶似的令我陶醉。 我喜欢倾听考场上的钟表声,一秒一秒,滴滴答答,此时,是多么动听啊!一个个欢快 跳动的音符,像出征的号角,奏着美妙的乐章,让人体会着光阴似箭的滋味。 我喜欢在做完考卷后,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看看窗外的天空,想象着报分数时同学们的 表情,想象回家时父母的喜悦。那是一种经历苦战后的片刻轻松,它让我感到了像秋天收获 稻谷的喜悦。我还喜欢观察交上试卷后同学们一起对答案的表情,瞧瞧他们,有笑脸,有哭 相,有欣慰,有后悔,可谓人生百态,尽现考场之中。 我要说,有了考场我的性格开始变得成熟,有了考场我的生活添上了色彩;我要说,考 场丰富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现在和未来 考场,我喜欢 【升格点评】
我喜欢考场上那种安静却又带着点诡秘的氛围。看看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生怕有 半点闪失,就连那些平日里活泼调皮的同胞们,此时也都一概皱紧眉头,一脸苦相,扮出一 副不得不低头的傻样,笔头咬得吱吱响。再看看老师们,往日的笑脸,一律换上了严肃的表 情,此时你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严师风范。 我喜欢感受答题时的那种激动,扑扑的心跳,时时提醒我集中精力。即使是酷暑,也不 会为汗水而挥袖;即使在严冬,都不会为寒冷而叫苦。那冷静和清醒是多么宝贵。这种投入 换来了写作时的文思泉涌,下笔成文。我喜欢倾听考场上的钟表声,一秒一秒,滴滴答答, 此时,是多么动听啊!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奏着美妙的乐章,让人体会着光阴似箭 的滋味。 我喜欢在做完考卷后,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看看窗外的天空,想象着报分数时同学们的 各异表情,想象回家时父母的喜悦,那是一种经过苦战后的片刻轻松。我还喜欢观察交上试 卷后同学们一起对答案的表情,瞧瞧他们,有笑脸,有哭相,有欣慰,有后悔,可谓人生百 态,尽显考场之中。 我要说,有了考试我的性格开始变得成熟,有了考试我的生活添上了色彩。 难忘的考试。 【升格后】 考场,我喜欢 谢安旅 面对考试,摇头者有,叹气者多。一进考场便会听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之怨声, 也会听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哀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置身于考场是校园里最让学 生们头疼的事情。不过,我却例外!我喜欢考场。 进入考场,我手捧散发着墨香的试卷,总是情不自禁地有种真心的喜悦,就像初次进入 打靶场的士兵看见辽阔的靶场和树立的靶子一样欢欣,总忍不住跃跃欲试。那一道道的题目 就像一位位朋友,面孔是那么熟悉,款款地来到我面前;即使是遇上一些生面孔我也友好相 待,与“新朋友”交往的过程充满刺激与紧张。那记录下来的一个个文字符号,就像我亲手 插下的一株株秧苗,令人倍感亲切。 我喜欢考场上那种安静却又带着点诡秘的氛围。看看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生怕有 半点闪失,就连那些平日里活泼调皮的同胞们,此时也都一概皱紧眉头,一脸苦相,扮出一 副不得不低头的傻样,笔头咬得吱吱响。再看看老师们,昔日里的笑脸上,一律换上了严肃 的表情,反背着双手,眼睛四处扫射,此时你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严师风范。 我喜欢感受答题时的那种紧张气氛,扑扑的心跳,时时提醒我集中精力。即使是酷暑, 也不会为汗水而挥袖;即使在严冬,都不会为寒冷而叫苦。那冷静和清醒是多么宝贵。那种 投入换来了写作时的文思泉涌、下笔成文;换来了解方程式的扑朔迷离、柳暗花明。答题时 笔在答卷纸上的“沙沙”声像蚕在吃桑叶似的令我陶醉。 我喜欢倾听考场上的钟表声,一秒一秒,滴滴答答,此时,是多么动听啊!一个个欢快 跳动的音符,像出征的号角,奏着美妙的乐章,让人体会着光阴似箭的滋味。 我喜欢在做完考卷后,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看看窗外的天空,想象着报分数时同学们的 表情,想象回家时父母的喜悦。那是一种经历苦战后的片刻轻松,它让我感到了像秋天收获 稻谷的喜悦。我还喜欢观察交上试卷后同学们一起对答案的表情,瞧瞧他们,有笑脸,有哭 相,有欣慰,有后悔,可谓人生百态,尽现考场之中。 我要说,有了考场我的性格开始变得成熟,有了考场我的生活添上了色彩;我要说,考 场丰富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现在和未来。 考场,我喜欢。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相比,变化不小,特别是在创新上上了一个台阶,对比两文,给我 们许多启示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题目设计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文章的成功与否。文章主要写对考场 的喜欢,而不是就一次考试去记叙描写,去渲染它的难忘之处。修改后的题目将考场放在前 面进行突出强调,富有节奏感。题目的创新能很快扣住读者的心弦 2文章内容富有创新性。一般来说,学生都讨厌考试惧怕考场。作者反其道而行,内容 的选择超出一般学生惯常思维,从轻松、自豪、考验、成功的角度极力描写考场对人精神的 考验、意志的磨炼、心灵的洗刷、人生的指点。写出了准备者的轻松、奋斗者的欢歌、成功 者的豪情,令人耳目一新。 3.文字洗练生动。修改后的文章在文字上下了不少的工夫。大量比喻句排比句的运用,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将考场的气氛、考试者的心理和对题时的表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 者面前。小小的考场成了值得回味的、充满诗意的、不可轻视的人生战场。 总之,是题目的崭新形式、内容的不落俗套、句子的精雕细琢,成就了文章的亮点。 【素材链接】 中考佳作创新技巧 第一式:镶嵌标题,组接片断。如:“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选 自《打造蓝天》 第二式:连缀日记,强化真情。如:“2003年3月16日星期二阴”“2003年3月 23日星期二晴”“2003年3月29日星期一晴”“2003年4月8日星期三晴”“2003 年6月15日星期三睛” (选自《体验“女朋友”》) 第三式:交流对话,问答俱全。如:“叮——铃——”“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 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选自《留下》) 第四式:回环反复,强化文旨。如:“做一片云的我,来时,无声无息;走时,无牵无 挂。没有根的寄托,没有分离的痛苦,没有相守的缠绵,没有远行的犹豫……做一片云,真 好!我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风挨着我的肩 我挨着风的肩………” 选自《做一片云,真好》 第五式:首尾缀饰,启思明目。如:“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 我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小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 (选自《今夜星光灿烂》) 第六式:展示矛盾,编撰剧本。如:“(在家里,妈妈正在做饭)我:妈妈,我要到同学 家找一下复习资料,待会儿回来。妈妈:你稍等我一下,我陪你去。我:不用了,我已经长 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没问题的……” (选自《妈妈的爱》) 能力提升版 【提升要诀】 作文创新非常重要,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呢?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看,必须掌握以下 几点 1标题创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在拟标题时必须把握命题的多样性、诱发性和命 题的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的“二性”和“三化”原则。像“明月清风心自在”“流星的 泪”“面对大海”等题目,新颖、别致、含意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阅卷老师一看就 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立意创新。立意即确立文章主题,我们应抛弃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式主题,抒写对
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相比,变化不小,特别是在创新上上了一个台阶,对比两文,给我 们许多启示: 1.题目是文章的灵魂,题目设计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文章的成功与否。文章主要写对考场 的喜欢,而不是就一次考试去记叙描写,去渲染它的难忘之处。修改后的题目将考场放在前 面进行突出强调,富有节奏感。题目的创新能很快扣住读者的心弦。 2.文章内容富有创新性。一般来说,学生都讨厌考试惧怕考场。作者反其道而行,内容 的选择超出一般学生惯常思维,从轻松、自豪、考验、成功的角度极力描写考场对人精神的 考验、意志的磨炼、心灵的洗刷、人生的指点。写出了准备者的轻松、奋斗者的欢歌、成功 者的豪情,令人耳目一新。 3.文字洗练生动。修改后的文章在文字上下了不少的工夫。大量比喻句排比句的运用,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将考场的气氛、考试者的心理和对题时的表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 者面前。小小的考场成了值得回味的、充满诗意的、不可轻视的人生战场。 总之,是题目的崭新形式、内容的不落俗套、句子的精雕细琢,成就了文章的亮点。 【素材链接】 中考佳作创新技巧: 第一式:镶嵌标题,组接片断。如:“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 (选 自《打造蓝天》) 第二式:连缀日记,强化真情。如:“2003 年 3 月 16 日 星期二 阴”“2003 年 3 月 23 日 星期二 晴”“2003 年 3 月 29 日 星期一 晴”“2003 年 4 月 8 日 星期三 晴”“2003 年 6 月 15 日 星期三 晴”…… (选自《体验“女朋友”》) 第三式:交流对话,问答俱全。如:“叮——铃——”“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 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选自《留下》) 第四式:回环反复,强化文旨。如:“做一片云的我,来时,无声无息;走时,无牵无 挂。没有根的寄托,没有分离的痛苦,没有相守的缠绵,没有远行的犹豫……做一片云,真 好!我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风挨着我的肩, 我挨着风的肩……” (选自《做一片云,真好》) 第五式:首尾缀饰,启思明目。如:“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 我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小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题记” (选自《今夜星光灿烂》) 第六式:展示矛盾,编撰剧本。如:“(在家里,妈妈正在做饭)我:妈妈,我要到同学 家找一下复习资料,待会儿回来。妈妈:你稍等我一下,我陪你去。我:不用了,我已经长 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没问题的……” (选自《妈妈的爱》) 能力提升版 【提升要诀】 作文创新非常重要,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呢?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看,必须掌握以下 几点: 1.标题创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在拟标题时必须把握命题的多样性、诱发性和命 题的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的“二性”和“三化”原则。像“明月清风心自在”“流星的 泪”“面对大海”等题目,新颖、别致、含意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阅卷老师一看就 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立意创新。立意即确立文章主题,我们应抛弃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式主题,抒写对
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应追求主题的立体感、血肉感、流动感。也就是说立意应给人以新 感受、新启发或深刻的教育,用创新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审视、思考问题,反映新生活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研究新问题、反映新生活、提出新观点、抒写新感受,还应做到主题的 开放性 3材料创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表现人物个性,揭示事物本 质。要写鲜为人知的材料,即新颖、新鲜的材料。最好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或者是大多数 读者未知的领域或未知的情形;要写有个性特点的材料,即有特殊性或是同中有差异。个性 是文章的生命,要使文章有鲜明的个性,就要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历、写我情、 写我话,切忌人云亦云。像鲁达、李逵、宋江等形象之所以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是因为《水 浒》对人物的性格描写是成功的,写出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要写内涵深刻的材料,即要能在 小事情上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反映时代的特点,能从常见的现象里提出尖锐而不同凡响的问 题。我们更要读读社会这部渊博的“无字书”,在“读”中挖掘出“新”。 4语言创新。语言新即语言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平时若能以“语不惊人死 不休”为座右铭,反复实践,逐步提高语言创新能力,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语言新颖别致,独 具风采。一位考生在一篇题为《妈妈的爱》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妈妈是传统的古典 派,我是现代派。那墙上的郑板桥的字是她的‘宝贝’,平底鞋不离脚,肥肥的裤子成了她 的特色。妈妈爱听美声,我却只觉得摇滚够味儿。”这段文字中的“古典派”“现代派”“宝 贝”“美声”“摇滚”等词语或借用新词、专门用语,或贬义褒用,语言清新活泼,趣味横 生,富有个性。 【名家引路】 刀子与筷子 于心亮 我在15岁的冬天身上带上了刀子。我想:谁再胆敢动我一指头,我就白刀子进,红刀 子出! 刀子硬硬地掖在我的腰里,它使我的腰板挺得很直,我冷冷地睥睨出现在我面前的每 个人,我用眼睛对他们说:不怕死的,来吧!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把地面铺得很厚。我 站在雪地里,是罚站。在年级考试中,我拖了班级的后腿。班主任不仅罚我站,还朝我脸上 打了两巴掌。我把一口血水吐进雪地里,殷红点点,像极了璀璨的梅花。我狞笑着对班主任 说:你再动我一下试试?班主任于是又打了我两巴掌。就在他转身的时候,我掏出了刀子。 班主任见了扭头就跑。然后我走进教室里,我狠狠地把目光向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看去, 他们全都不敢迎接我的目光,他们大气不敢喘一口。我说:你们不是喜欢欺负我吗?来吧 很快,就有人隔着窗玻璃远远地喊我,说校长有请。我隔着衣服把腰里的刀子摁摁,然后踢 开教室的门,去了 校长的办公室很暖和。炉火很旺。我瞄着桌上的电话机,想着在动手之前,得把电话线 割断。校长在研墨,一下一下。我不知他想干什么。我的手怕冷,放在腰里 听说,你会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校长慢慢地研墨,慢慢地说。 我不回答,我还是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我眼看着校长,耳朵听着窗外。窗外没有人来 只有想象中雪花“扑籁扑籁”落地的声音。我想着吐在雪地中的血水,像璀璨的梅花。 你为什么要带刀子?校长问。老师常打我,同学们也打我,我告到老师那儿他不管,还 说我这样的学生就该被揍。我说着就流下了泪水。 来,把你所痛恨的人,写在纸上。校长掂过一支小狼毫笔,微笑地瞧着我。我不动,我 不知校长卖的什么药。我看他一头花白的头发,想我15岁的身躯可以把他掀倒。炉里的煤 块“砰”一声响,吓了我一大跳 校长又笑了。我很生气,我想我怕你不成?写就写!我在一张张纸上飞快地写下了所有我
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应追求主题的立体感、血肉感、流动感。也就是说立意应给人以新 感受、新启发或深刻的教育,用创新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审视、思考问题,反映新生活,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研究新问题、反映新生活、提出新观点、抒写新感受,还应做到主题的 开放性。 3.材料创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表现人物个性,揭示事物本 质。要写鲜为人知的材料,即新颖、新鲜的材料。最好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或者是大多数 读者未知的领域或未知的情形;要写有个性特点的材料,即有特殊性或是同中有差异。个性 是文章的生命,要使文章有鲜明的个性,就要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历、写我情、 写我话,切忌人云亦云。像鲁达、李逵、宋江等形象之所以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是因为《水 浒》对人物的性格描写是成功的,写出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要写内涵深刻的材料,即要能在 小事情上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反映时代的特点,能从常见的现象里提出尖锐而不同凡响的问 题。我们更要读读社会这部渊博的“无字书”,在“读”中挖掘出“新”。 4.语言创新。语言新即语言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平时若能以“语不惊人死 不休”为座右铭,反复实践,逐步提高语言创新能力,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语言新颖别致,独 具风采。一位考生在一篇题为《妈妈的爱》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妈妈是传统的古典 派,我是现代派。那墙上的郑板桥的字是她的‘宝贝’,平底鞋不离脚,肥肥的裤子成了她 的特色。妈妈爱听美声,我却只觉得摇滚够味儿。”这段文字中的“古典派”“现代派”“宝 贝”“美声”“摇滚”等词语或借用新词、专门用语,或贬义褒用,语言清新活泼,趣味横 生,富有个性。 【名家引路】 刀子与筷子 于心亮 我在 15 岁的冬天身上带上了刀子。我想:谁再胆敢动我一指头,我就白刀子进,红刀 子出! 刀子硬硬地掖在我的腰里,它使我的腰板挺得很直,我冷冷地睥睨出现在我面前的每一 个人,我用眼睛对他们说:不怕死的,来吧!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把地面铺得很厚。我 站在雪地里,是罚站。在年级考试中,我拖了班级的后腿。班主任不仅罚我站,还朝我脸上 打了两巴掌。我把一口血水吐进雪地里,殷红点点,像极了璀璨的梅花。我狞笑着对班主任 说:你再动我一下试试?班主任于是又打了我两巴掌。就在他转身的时候,我掏出了刀子。 班主任见了扭头就跑。然后我走进教室里,我狠狠地把目光向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看去, 他们全都不敢迎接我的目光,他们大气不敢喘一口。我说:你们不是喜欢欺负我吗?来吧。 很快,就有人隔着窗玻璃远远地喊我,说校长有请。我隔着衣服把腰里的刀子摁摁,然后踢 开教室的门,去了。 校长的办公室很暖和。炉火很旺。我瞄着桌上的电话机,想着在动手之前,得把电话线 割断。校长在研墨,一下一下。我不知他想干什么。我的手怕冷,放在腰里。 听说,你会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校长慢慢地研墨,慢慢地说。 我不回答,我还是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我眼看着校长,耳朵听着窗外。窗外没有人来, 只有想象中雪花“扑籁扑籁”落地的声音。我想着吐在雪地中的血水,像璀璨的梅花。 你为什么要带刀子?校长问。老师常打我,同学们也打我,我告到老师那儿他不管,还 说我这样的学生就该被揍。我说着就流下了泪水。 来,把你所痛恨的人,写在纸上。校长掂过一支小狼毫笔,微笑地瞧着我。我不动,我 不知校长卖的什么药。我看他一头花白的头发,想我 15 岁的身躯可以把他掀倒。炉里的煤 块“砰”一声响,吓了我一大跳。 校长又笑了。我很生气,我想我怕你不成?写就写!我在一张张纸上飞快地写下了所有我
所痛恨的人。我想一个一个把他们杀了!校长一直在朝我的字点头,他说:好字!又看着我说 放学后,你,去我家 株蜡梅在墙角瘦瘦地绽放,一庭暗香。我吸吸鼻子,惊讶地去瞅我写的仇人的名字, 他们全都粘贴在一根根木柴上。校长送给我一把利斧,说:砍吧!庭院中只有我一个人,漫 天的雪花中,我嘶喊着,把我满腔的仇恨一斧又一斧飞快地劈下去,我劈得满脸是汗,满脸 是泪· 雪花静静地看我,蜡梅静静地看我,院外,校长亦在静静地看我……在这个暗香暖暖的 小庭院里,我劈了一冬天的木柴。到最后,木柴都变成了筷子。心清气朗的我捧着筷子大笑, 校长也捧着筷子大笑。 第二年的初夏,我顺利地中学毕业,并同时考上了当地的卫校。我很高兴。离校的那 天,我跑到校长那里去。我取出刀子,精心地削了一个苹果,然后连同刀子一起送给校长。 在暖暖的微笑里,我朝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陕西素质教育》) 【写作借鉴】 本文值得借鉴的有以下几方面: 1描写手法丰富、新颖。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自然顺畅 地把“我”在这个“寒冬”的心理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重点突出了校长的“暖春”形 象。文中“血水吐进雪地里,殷红点点,像极了璀璨的梅花”这一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梅 花”是作者“一厢情愿”地想象出来的,从中可以品读出作者心中还残存着一点希望,寒冬 中的梅花就像是作者对班主任以及同学们的一种期盼,期盼他们不要再这样对他,他还是相 信老师和同学们依然拥有善良的一面。然而,在第一次想到梅花时,班主任的两个耳光把作 者的期盼通通粉碎了,因此,他不得不采取极端的行动。在校长室中,作者又再次想起梅花, 而校长就是他要找的那朵“难忘的梅花” 2.人物形象丰满。校长的教育方法很独特,主要是他非常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 人格,富有耐心。读完文章,校长的形象顿时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虽然“寒冬”确实令 我”受了不少苦,而且在这个寒冬里,“我”还有了“谁再胆敢动我一指头,我就白刀子 进,红刀子出”的念头,由此可见,作者是处在极度的愤怒当中,当班主任不仅罚“我”站 并给“我”两巴掌时,“我”心中的愤怒己达到要爆发的状态了,“不怕死的,来吧!” 幸好,有校长这一暖流把“我”心中的愤怒化解了。文中对校长的描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 话,甚至可以说是几个字:“笑”“点头”,但却能很好地把校长的慈爱和宽容大度给表现 出来 3行文大开大合,结果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15岁的学生心中充满了复仇意识,刀 子的反复出现令人不寒而栗,让读者急于知道复仇的原因和结果。但在校长的“放纵”和诱 导下,刀子变成了筷子,仇恨变成了笑容、感激和教育的成功。 总之,行文上的创新带来了手法上的多样和主题上的新颖深刻,使文章有新意且深刻 【佳作展示】 心弦上的焰火 姚思源 轻轻拂去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的透亮水晶盒,一束蔚蓝的焰火 犹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而正是这灵动的焰火,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 魂,成为我永生不可磨灭的纪念。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 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 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悠悠菊香的南山里,与飞鸟相与还,临淸流而赋
所痛恨的人。我想一个一个把他们杀了!校长一直在朝我的字点头,他说:好字!又看着我说 放学后,你,去我家。 一株蜡梅在墙角瘦瘦地绽放,一庭暗香。我吸吸鼻子,惊讶地去瞅我写的仇人的名字, 他们全都粘贴在一根根木柴上。校长送给我一把利斧,说:砍吧!庭院中只有我一个人,漫 天的雪花中,我嘶喊着,把我满腔的仇恨一斧又一斧飞快地劈下去,我劈得满脸是汗,满脸 是泪…… 雪花静静地看我,蜡梅静静地看我,院外,校长亦在静静地看我……在这个暗香暖暖的 小庭院里,我劈了一冬天的木柴。到最后,木柴都变成了筷子。心清气朗的我捧着筷子大笑, 校长也捧着筷子大笑。 第二年的初夏,我顺利地中学毕业,并同时考上了当地的卫校。我很高兴。离校的那一 天,我跑到校长那里去。我取出刀子,精心地削了一个苹果,然后连同刀子一起送给校长。 在暖暖的微笑里,我朝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陕西素质教育》) 【写作借鉴】 本文值得借鉴的有以下几方面: 1.描写手法丰富、新颖。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自然顺畅 地把“我”在这个“寒冬”的心理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重点突出了校长的“暖春”形 象。文中“血水吐进雪地里,殷红点点,像极了璀璨的梅花”这一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梅 花”是作者“一厢情愿”地想象出来的,从中可以品读出作者心中还残存着一点希望,寒冬 中的梅花就像是作者对班主任以及同学们的一种期盼,期盼他们不要再这样对他,他还是相 信老师和同学们依然拥有善良的一面。然而,在第一次想到梅花时,班主任的两个耳光把作 者的期盼通通粉碎了,因此,他不得不采取极端的行动。在校长室中,作者又再次想起梅花, 而校长就是他要找的那朵“难忘的梅花”。 2.人物形象丰满。校长的教育方法很独特,主要是他非常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 人格,富有耐心。读完文章,校长的形象顿时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虽然“寒冬”确实令 “我”受了不少苦,而且在这个寒冬里,“我”还有了“谁再胆敢动我一指头,我就白刀子 进,红刀子出”的念头,由此可见,作者是处在极度的愤怒当中,当班主任不仅罚“我”站 并给“我”两巴掌时,“我”心中的愤怒已达到要爆发的状态了,“不怕死的,来吧!”…… 幸好,有校长这一暖流把“我”心中的愤怒化解了。文中对校长的描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 话,甚至可以说是几个字:“笑”“点头”,但却能很好地把校长的慈爱和宽容大度给表现 出来。 3.行文大开大合,结果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15 岁的学生心中充满了复仇意识,刀 子的反复出现令人不寒而栗,让读者急于知道复仇的原因和结果。但在校长的“放纵”和诱 导下,刀子变成了筷子,仇恨变成了笑容、感激和教育的成功。 总之,行文上的创新带来了手法上的多样和主题上的新颖深刻,使文章有新意且深刻。 【佳作展示】 心弦上的焰火 姚思源 轻轻拂去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的透亮水晶盒,一束蔚蓝的焰火 犹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而正是这灵动的焰火,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 魂,成为我永生不可磨灭的纪念。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 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 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悠悠菊香的南山里,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