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目 第六章神经组织 通过对神经组织的学习,来了解神经组织的基本构成,掌握神经元的分类 目的 及神经突触的类型,以及了解神经突触的传导特征。 要求 神经元的类型 重点 神经突触的传导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第六章神经组织 10分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组织,动物的 进化程度越高神经组织越发达。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 细胞组成 35分 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定义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数量可分为三类 (1)假单极神经元( pseudounipolar neuron) (2)双极神经元( bipolar neuron) (3)多极神经元( multipolar neuron) 2、根据神经元的不同机能特性可分成三类 (1)感觉神经元( sensory neuron)或传入神经元( afferent neuro (2)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或传出神经元( efferent neuron) (3)中间神经元( interneuron)或联络神经元( as sociation neuron) 3、根据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4类 (1)胆碱能神经元( cholinergic neuron) (2)胺能神经元( aml nergic neuron) (3)肽能神经元( peptidergic neuron) (4)氨基酸能神经元( aminoacidic neuron) (三)、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细胞膜、核周质、细胞核 2突起:树突和轴突 15分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一一突触 1、定义:突触( synapse)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 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2、突触的类型: 3、突触的传导 15分 神经纤维 (一)、神经纤维定义 (二)、神经纤维类型 1、有髓神经纤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课目 第六章 神经组织 目的 要求 通过对神经组织的学习,来了解神经组织的基本构成,掌握神经元的分类 及神经突触的类型,以及了解神经突触的传导特征。 重点 难点 神经元的类型 神经突触的传导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时间分配 10 分 35 分 15 分 15 分 第六章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是一种高度 分化的组 织,动物的 进化程度越高神经组织越发达。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 细胞组成。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定义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数量可分为三类 (1)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 (2)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 (3)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 2、根据神经元的不同机能特性可分成三类 (1) 感 觉 神 经 元 (sensory neuron) 或 传 入 神 经 元 (afferent neuron) (2)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或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n) (3) 中间神经元 (interneuron) 或联络神经元 (association neuron) 3、根据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4类 (1)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 (2)胺能神经元(aminergic neuron) (3)肽能神经元(peptidergic neuron) (4)氨基酸能神经元(aminoacidic neuron) (三)、神经元的结构 1 胞体:细胞膜、核周质、细胞核 2 突起:树突和轴突 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突触 1、定义: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 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2、 突触的类型: 3、 突触的传导 三、神经纤维 (一)、神经纤维定义 (二)、神经纤维类型 1、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
2、无髓神经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10分四、神经末稍 定义 类型: (1)、感觉神经末梢( sensory nerve ending) 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的末端部分所形成的结构,又称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可分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 (2) 动神经末梢( motor nerve ending)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somatic motor nerve ending)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visceral motor nerve ending) 15分 五、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图6-13)又称胶质细胞( gliacyte) (一)、中枢神经内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1)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fibrous astrocyte) (2)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protoplasmic astrocyte) 2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 3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4室管膜细胞( ependymal cell)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神经膜细胞( neurilemma cell)又称雪旺氏细胞 5.2.2卫星细胞( satellite cell)又称被囊细胞 思考题 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2.轴突和树突的形态结构、功能有何异同? 3.突触的结构和神经冲动传递的机理。 4.名词解释:突触神经纤维神经郎飞氏结
10 分 15 分 2、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四、神经末稍 1、 定义: 2、 类型: (1)、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 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的末端部分所形成的结构,又称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可分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 (2)、运动神经末梢(motor nerve ending)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somatic motor nerve ending)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visceral motor nerve ending) 五、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图6—13)又称胶质细胞(gliacyte) 。 (一)、 中枢神经内的神经胶质细胞 1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1)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 (2)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 2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3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4 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 (二)、 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 神经膜细胞(neurilemma cell) 又称雪旺氏细胞。 5.2.2 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又称被囊细胞。 思 考 题 1.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2.轴突和树突的形态结构、功能有何异同? 3.突触的结构和神经冲动传递的机理。 4.名词解释: 突触 神经纤维 神经 郎飞氏结
名称 第七章原生动物门(1) 目的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要求 重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5分|原生动物: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动物性的原始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如变 形虫、草履虫等 形态结构 1大小:10-200微米 2形态:多种多样 固定形态:眼虫、草履虫、钟虫等 不固定形态:变形虫 3结构: 细胞膜 (1)质膜:极薄,不能使动物保持固定的形态,变形虫 (2)表膜:较厚而有弹性,可使动物身体保持固定的形态 细胞质:(1)外质:均匀透明,致密无颗粒 (2)内质:富有颗粒而易流动 在细胞质内还有一些细胞器:叶绿体、伸缩泡、副淀粉体等 细胞核:(1)泡状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 (2)致密核:染色质较多,均匀而致密 分|二营养方式 ().自养型—植物性营养 光合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如有色素体的鞭毛虫 (二).异养型 1.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借助不同的细胞器吞食其他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2.渗透营养—一—腐生营养 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可溶性的有机质 (三)混合性营养 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方式,称之谓混合性营养,绿眼虫、金黄 滴虫
名称 第七章 原生动物门(1) 目的 要求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重点 难点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 5 分 15 分 15 分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动物性的原始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如变 形虫、草履虫等。 一.形态结构 1.大小:10—200 微米 2.形态:多种多样 固定形态:眼虫、草履虫、钟虫等 不固定形态:变形虫 3.结构: 细胞膜: (1)质膜:极薄,不能使动物保持固定的形态,变形虫 (2)表膜:较厚而有弹性,可使动物身体保持固定的形态。 细胞质:(1)外质:均匀透明,致密无颗粒 (2)内质:富有颗粒而易流动 在细胞质内还有一些细胞器:叶绿体、伸缩泡、副淀粉体等 细胞核:(1)泡状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 (2)致密核:染色质较多,均匀而致密 二.营养方式 (一).自养型——植物性营养 光合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如有色素体的鞭毛虫 (二).异养型 1. 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借助不同的细胞器吞食其他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2. 渗透营养——腐生营养 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可溶性的有机质 (三).混合性营养 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方式,称之谓混合性营养,绿眼虫、金黄 滴虫
15分三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一)无性生殖 1.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和不规则二分裂 2.芽殖:由母体产生芽体,夜光虫 3复分裂:核反复分裂,孢子虫 4质裂:用于多核原生动物 (二)有性生殖 1.两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接合生殖:为纤毛虫所特有 2.单性生殖:少数纤毛虫 四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化时,身体发生变化,体表的细胞器(鞠 毛、纤毛、伪足)缩入体内或消失,体表分泌胶状物质形成厚壳包 住身体,形成卵圆形的包囊 第二节原生动物门分类 25分 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一绿眼虫 1.形态:梭形 2.大小:约60微米 3.结构:略 4.生殖:一般是纵二分裂 5.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具有鞭毛,为运动胞器,还有捕食、附着和感觉的功能 2.营养方式多样化 3.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二分裂和芽殖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4.普遍具有包囊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1.植鞭亚纲:多数具有色素体的种类 赤潮:由于有些微小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造成自 身缺氧而死亡,并分解放出有机物,使海面呈暗红色,并发出臭 2.动鞭亚纲:异养,无色素体,无坚硬的表膜和副淀粉体。 利什曼原虫 五大寄生虫:利什曼原虫、钩虫、丝虫、一一原虫、日本血吸虫 25分二肉足纲 (一).代表动物一一大变形虫
15 分 25 分 25 分 三.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一).无性生殖 1.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和不规则二分裂 2.芽殖:由母体产生芽体,夜光虫 3.复分裂:核反复分裂,孢子虫 4.质裂:用于多核原生动物 (二).有性生殖 1. 两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接合生殖:为纤毛虫所特有 2. 单性生殖:少数纤毛虫 四.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化时,身体发生变化,体表的细胞器(鞭 毛、纤毛、伪足)缩入体内或消失,体表分泌胶状物质形成厚壳包 住身体,形成卵圆形的包囊。 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分类 一.鞭毛纲 (一).代表动物——绿眼虫 1. 形态:梭形 2. 大小:约 60 微米 3. 结构:略 4. 生殖:一般是纵二分裂 5. 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1. 具有鞭毛,为运动胞器,还有捕食、附着和感觉的功能 2. 营养方式多样化 3.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二分裂和芽殖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 4. 普遍具有包囊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1. 植鞭亚纲:多数具有色素体的种类 赤潮:由于有些微小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造成自 身缺氧而死亡,并分解放出有机物,使海面呈暗红色,并发出臭 味。 2. 动鞭亚纲:异养,无色素体,无坚硬的表膜和副淀粉体。 利什曼原虫 五大寄生虫:利什曼原虫、钩虫、丝虫、——原虫、日本血吸虫 二.肉足纲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1.形态:不固定 2.大小:200600微米 结构:略 伪足:是体表临时形成的细胞质突起,因可随时形成随时消失而得 名,是运动、摄食的器官。 4.生殖:二分裂,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5.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1.以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2.体表是极薄的质膜,无坚硬的表膜 3.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内质有可分为相对液态的溶胶质和相对 固态的凝胶质,溶胶质和凝胶质可相互转化。 4.繁殖: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有性生殖 5.普遍可形成包囊。 (三).肉足纲的其他类群 痢疾内变形虫
1. 形态:不固定 2. 大小:200——600 微米 3. 结构:略 伪足:是体表临时形成的细胞质突起,因可随时形成随时消失而得 名,是运动、摄食的器官。 4. 生殖:二分裂,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5. 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可普遍形成包囊 (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1. 以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2. 体表是极薄的质膜,无坚硬的表膜。 3. 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内质有可分为相对液态的溶胶质和相对 固态的凝胶质,溶胶质和凝胶质可相互转化。 4. 繁殖: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有性生殖 5. 普遍可形成包囊。 (三).肉足纲的其他类群 痢疾内变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