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语文中考解读: 2012年语文命题解读之考题研究与展望 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学张益洪 关键词:泉州中考语文2012考题研究展望 宗旨:研究考题命题方向与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明 确总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总复习的效率与质量,试图为 中考语文找出入微的指导性思想。 试卷基本结构 据2010、2011年和2012年的泉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来看,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 与2010年有着不少的改变(2007年到2010年的试卷结构较为稳定,几乎不变化),而与2011 的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 2010年占20%30分计四题 1、拼音、汉字、关联词6分选择题形式 2、古诗文默写 12分全部机械性默写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6分 4、名著阅读 8分 2011年占18~23%27~35分计3-4题 1、拼音、汉字、关联词7分选择题形式 2、古诗文默写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或者7+3,三分是口语交际或者文学常识,如对 教材重点课文主题的把握等) 2012年与2011年同 4、名著阅读 8分 〔注):2011年开始将名著阅读单独列出来,占8分,将其放入语基部分,实际上语基共 计35分,也有些试卷会将它列入阅读部分的第四题。 (二)阅读理解 2010年占40%60分共有四大道阅读题 1、文言文阅读15分 2、议论文阅读(课内)15分 3、说明文阅读(课外)9分 4、记叙文阅读(课外)21分 (明确要求现代文阅读课内外比例是3:7) 1/18
1 / 18 泉州语文中考解读: 2012 年语文命题解读之考题研究与展望 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学 张益洪 关键词:泉州中考语文 2012 考题研究 展望 宗旨:研究考题命题方向与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明 确总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总复习的效率与质量,试图为 中考语文找出入微的指导性思想。 一、试卷基本结构 据 2010、2011 年和 2012 年的泉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来看,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 与 2010 年有着不少的改变(2007 年到 2010 年的试卷结构较为稳定,几乎不变化),而与 2011 的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 2010 年 占 20% 30 分 计四题 1、拼音、汉字、关联词 6 分 选择题形式 2、古诗文默写 12 分 全部机械性默写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6 分 4、名著阅读 8 分 2011 年 占 18~23% 27~35 分 计 3-4 题 1、拼音、汉字、关联词 7 分 选择题形式 2、古诗文默写 10 分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10 分(或者 7+3,三分是口语交际或者文学常识,如对 教材重点课文主题的把握等) 2012 年 与 2011 年同 4、名著阅读 8 分 〔注〕:2011 年开始将名著阅读单独列出来,占 8 分,将其放入语基部分,实际上语基共 计 35 分,也有些试卷会将它列入阅读部分的第四题。 (二)阅读理解 2010 年 占 40% 60 分 共有四大道阅读题 1、文言文阅读 15 分 2、议论文阅读(课内)15 分 3、说明文阅读(课外)9 分 4、记叙文阅读(课外)21 分 (明确要求现代文阅读课内外比例是 3:7)
2011年占37%约55分共有三大题阅读题 1、文言文阅读15分 2、议论文阅读或者说明文阅读15分 〔注):今年的考试说明并无要求现代文一定要考课内的 3、记叙文阅读(课外)25分 ★4、有些试卷将名著阅读加入本部分,凑成四道阅读题 012年与201年同 (三)作文占40%60分 〔注):2012年的试卷研究为2011年3月到5月各个县市的质量检查卷和各个名校质量检查 卷,2011、2010年的试卷则是以该年年泉州中考试卷为准,下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 们在比较中选择近五年的中考试卷来进行比较分析。 二、2012年试卷命题研究 以2011年的试卷结构来分析,并以2011年的试卷为主要参考与历年中考试 卷比较分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拼音、汉字、关联词、修辞的表达效果、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等7分 拼音:近五年来重点考察汉字的多音字、同音字、近音字,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汉字:①看拼音写汉字(注意形声字的结构和书写)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②汉字的检字法: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A部首检字法:考察某字部首,再查几画,第几画是什么?或者笔画笔顺。 B音序检字法:先查声母(按照字母表顺序,其中zh、ch、sh的声母的音,应查 z、c、s),再查韵母。如果只问某字的音序检字法,则要求写出该字的拼音,但不要 声调。如:“之”用音序检字法应查“zhi”。 关联词:①要求学生能读懂上下两句之间是一种怎么样的内在联系:或者递进、或者并 列、或者转折、或者因果等,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②要求考生应掌握基本的关联词搭配,如“不但而且”是递进,“不是就是”是 选择,“不是而是”是并列……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修辞的表达效果: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及其作用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往往不同于本义,是延伸义或者比喻义。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实例举隅: 2011年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 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 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 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间名遐迩,有口皆碑。 (1)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同音字组词,不少考生出于惯性思维给字注音造成失分 宏伟一一弘( 桥梁一一粱()摩崖——摹()遐迩一一暇() (2)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汉字的正确书写:笔画笔顺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2/18
2 / 18 2011 年 占 37% 约 55 分 共有三大题阅读题 1、文言文阅读 15 分 2、议论文阅读或者说明文阅读 15 分 〔注〕:今年的考试说明并无要求现代文一定要考课内的 3、记叙文阅读(课外)25 分 *4、有些试卷将名著阅读加入本部分,凑成四道阅读题 8 分 2012 年 与 2011 年同 (三)作文 占 40% 60 分 〔注〕:2012 年的试卷研究为 2011 年 3 月到 5 月各个县市的质量检查卷和各个名校质量检查 卷,2011、2010 年的试卷则是以该年年泉州中考试卷为准,下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 们在比较中选择近五年的中考试卷来进行比较分析。 二、2012 年试卷命题研究: 以 2011 年的试卷结构来分析,并以 2011 年的试卷为主要参考与历年中考试 卷比较分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5 分 1、拼音、汉字、关联词、修辞的表达效果、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等 7 分 拼音:近五年来重点考察汉字的多音字、同音字、近音字,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汉字:①看拼音写汉字(注意形声字的结构和书写)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②汉字的检字法: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A 部首检字法:考察某字部首,再查几画,第几画是什么?或者笔画笔顺。 B 音序检字法:先查声母(按照字母表顺序,其中 zh、ch、sh 的声母的音,应查 z、c、s),再查韵母。如果只问某字的音序检字法,则要求写出该字的拼音,但不要 声调。如: “之”用音序检字法应查“zhi”。 关联词:①要求学生能读懂上下两句之间是一种怎么样的内在联系:或者递进、或者并 列、或者转折、或者因果等,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②要求考生应掌握基本的关联词搭配,如“不但而且”是递进,“不是就是”是 选择,“不是而是”是并列……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修辞的表达效果:初中需要掌握的八种修辞及其作用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往往不同于本义,是延伸义或者比喻义。一般以选择形式出现 实例举隅: 2011 年: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 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 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 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 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 分)====同音字组词,不少考生出于惯性思维给字注音造成失分 宏伟——弘( ) 桥梁——粱( ) 摩崖——摹( ) 遐迩——暇( ) 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 分)====汉字的正确书写:笔画笔顺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 3 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3)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指出修辞手法及作用 2010年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世界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 世界更了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们 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 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 风气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同音字和近音字 A、世博——搏击风浪 B、作为一一为富不仁 C、仍然—一忍辱负重 D、词章——义不容辞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转折句子的基本关联词.“但”提示 A、无论 C、因为 D、如果 (3)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义务B、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义务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主人 2009年 人生,起伏跌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的时候,要沉着冷静,不要被胜 利冲昏头脑:失败的时候,要百折不挠,不要被困难吓倒。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良好的心 态 态度决定命运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多音字 A.沉着冷静(zhe)着急(zhdo)B.折腿(she)百折不挠(zhe) C.被吓倒(xia) 恐吓(he) D.困难(nan)患难与共(nan (2)下列不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反义词的基本理解,不少同学选择D项而失分 C.冷静一冲动 D.要一不要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总结句式的关联词 A.而且 B.因为 C.但是 只有 2008年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考察 A.畅想怅然B.应和干涸C.崛起倔强D.拆洗差使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关联词的搭配 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3)将“然后”一词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处是()=句子的链接 那鸟先是离我较远,见我未去伤害它,A便一点点挨近,B蹦到我的杯子上,俯 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C瞧瞧我的反应 2007年 1.读读下面文字,完成①——②题。(4分) 3/18
3 / 18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 13 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 分)====指出修辞手法及作用 2010 年: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世界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 世界更了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 ...的我们,_________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 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 风气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同音字和近音字 A、世博.——搏.击风浪 B、作为.——为.富不仁 C、仍.然——忍.辱负重 D、词.章——义不容辞.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转折句子的基本关联词.“但”提示 A、无论 B、虽 C、因为 D、如果 (3)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义务 B、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作用 请客的义务 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主人 2009 年 人生,起伏跌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的时候,要沉着冷静,不要被胜 利冲昏头脑;失败的时候,要百折不挠,不要被困难吓倒。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良好的心 态, 态度决定命运!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 ...的一项是( )====多音字 A.沉着.冷静(zhe) 着.急(zháo) B.折.腿(shé) 百折.不挠(zhé) C.被吓.倒(xià) 恐吓.(hè) D.困难.(nán) 患难.与共(nàn) (2)下列不构成 ...反义词的一项是( )======反义词的基本理解,不少同学选择 D 项而失分 A.起—伏 B.成—败 C.冷静—冲动 D.要—不要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 ...的一项是( )====总结句式的关联词 A.而且 B.因为 C.但是 D.只有 2008 年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 ...的一项是( )==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考察。 A.畅.想 怅.然 B.应和. 干涸. C.崛.起 倔.强 D.拆.洗 差.使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关联词的搭配 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3)将“然后”一词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 ...的一处是( )==句子的链接 那鸟先是离我较远,见我未去伤害它, A 便一点点挨近, B 蹦到我的杯子上,俯 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 C 瞧瞧我的反应。 2007 年 1.读读下面文字,完成①——②题。(4 分)
事业成于忍,毁于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 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①给加点字注音:曾()落( )=多音字 ②找出两对反义词 反义词的基本理解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字母即可)。(2分) 备选词语:a灿若星辰b.争奇斗艳c琳琅满目d多彩多姿 泉州一一这座历史名城人文荟萃:梨园、高甲、南音,艺苑群芳b:元宵闹花灯、端午赛 龙舟、中秋赏明月,民俗风情d:东西双塔、崇武古城、洛阳石桥,名胜古迹 红糕、海蛎煎、土笋冻,风味美 c。=结合语境选择恰当成语 2、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10分一考试说明中例举的50篇诗文,现代文的背诵默写不做考察 近五年来的古诗文默写(几乎都是名句)是以机械性默写为主要,理解性默写为辅导, 2010、2011年更是全部都是机械性的默写 历史回顾 2007年诗6分文4分诗歌默写四句下半句,三句上半句(简称四上三下)。 文言文为理解性默写:水景(来自游记文章)=文言文考察《期行》属于记叙文 2008年诗6分文6分诗四下二上,文为理解性默写:奇景(来自游记文章)= 文言文考察《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议论文 2009年诗6分文4分诗四下二上,理解性默写,文一分,诗3分(均为哲理性句 子)=文言文考察游记《与朱元思书》 2010年全部机械性默写诗三上三下6分,文写景4分(来自游记文章)=文言文考察 《曹刿论战》属于记叙文范畴 2011年全部机械性默写诗三上三下6分,《论语》考察4分=文言文考察游记《桃花源记》 2012年展望: 10分,诗6分,三上三下,文章要注意写景句、哲理句、中心句、关键句、排比句、对 偶句、议论句。全部机械性默写可能性仍然很大。文章的主要落实到写景句的默写,2012年 文言文必然不会考察写景的文章 默写要注意同音字谐音字形似字的区别,比如“月”与“夜”,“渐”与“溅”,“唯”与 惟”,“莲”和“涟”等。 实例举隅 2011年 ①烽火连三月, 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塞上燕脂凝夜紫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010年 ①采菊东篱下, 恨别鸟惊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去年天气旧亭台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⑦自三峡七百里中, 2009 年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 ,在乎山水之间也 诗丰氮,我们在的诗时,丽常能感受到人所抒发的心志,从(望 的诗句中,我们领略了诗人勇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从李白《行路难》 的诗 4/18
4 / 18 事业成于忍,毁于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 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①给加点字注音: 曾( ) 落( )==多音字 ②找出两对反义词: 和 和 ==反义词的基本理解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字母即可)。(2 分) 备选词语:a.灿若星辰 b. 争奇斗艳 c.琳琅满目 d.多彩多姿 泉州——这座历史名城人文荟萃:梨园、高甲、南音,艺苑群芳 b ;元宵闹花灯、端午赛 龙舟、中秋赏明月,民俗风情 d ;东西双塔、崇武古城、洛阳石桥,名胜古迹 a ;桔 红糕、海蛎煎、土笋冻,风味美食 c 。==结合语境选择恰当成语 2、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 10 分==考试说明中例举的 50 篇诗文,现代文的背诵默写不做考察 近五年来的古诗文默写(几乎都是名句)是以机械性默写为主要,理解性默写为辅导, 2010、2011 年更是全部都是机械性的默写。 历史回顾: 2007 年 诗 6 分 文 4 分 诗歌默写四句下半句,三句上半句(简称四上三下)。 文言文为理解性默写:水景(来自游记文章)===文言文考察《期行》属于记叙文 2008 年 诗 6 分 文 6 分 诗四下二上,文为理解性默写:奇景(来自游记文章)== 文言文考察《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议论文 2009 年 诗 6 分 文 4 分 诗四下二上,理解性默写,文一分,诗 3 分(均为哲理性句 子)===文言文考察游记《与朱元思书》 2010年 全部机械性默写 诗三上三下 6 分,文写景 4 分(来自游记文章)==文言文考察 《曹刿论战》属于记叙文范畴 2011 年 全部机械性默写 诗三上三下 6 分,《论语》考察 4 分==文言文考察游记《桃花源记》 2012 年展望: 10 分,诗 6 分,三上三下,文章要注意写景句、哲理句、中心句、关键句、排比句、对 偶句、议论句。全部机械性默写可能性仍然很大。文章的主要落实到写景句的默写,2012 年 文言文必然不会考察写景的文章。 默写要注意同音字谐音字形似字的区别,比如“月”与“夜”,“渐”与“溅”,“唯”与 “惟”,“莲”和 “涟”等。 实例举隅: 2011 年 ①烽火连三月, ② ,以观沧海。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 ④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2010 年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⑦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 年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④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子曰:“其恕乎! , ” ⑥唐诗意蕴丰富、深刻,我们在吟诗时,常常能感受到诗人所抒发的心志。从杜甫《望 岳》“ , ”的诗句中,我们领略了诗人勇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从李白《行路难》“ , ”的诗
句中,我们感慨于诗人即使遭遇人生的挫折仍乐观自信的积极人生态度。==诗歌中富有哲 理的句子、重点句 2008 年 ①海内存知己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但愿人长久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俱往矣 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 刘禹锡 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欧阳修所描写的山 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 (写景名句的考察) 2007年 ①感时花溅泪, ② 但惜夏日长。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⑤会挽雕弓如满月 思而不学则殆 ⑦《与朱元思书》、《三峡》、《岳阳楼记》三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其中对“水” 的描写极具特色:“ 直视无碍”以物衬景,突出水之清澈:“朝发白帝, 侧面烘托水速之疾;“衔远山,吞长江, 极言水之壮阔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含口语交际或者文学常识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3分 历史回顾 07年“读书”为主题的名著阅读交流活动14分 08年“交通标语”选出不合理的一项,并说明理由4分 09年“汉字的使用现象”分析恶果,探究原因,提出对策6分 10年“名字内涵探究”名字的分类、含义、和所包含的情感6分 l1年“民俗节日”探究。(7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3分 分析:这几年的主题探究均是以“文化”或者“人文”为大主题的。同时又是初中生在 现实生活中接触较为广泛的,并有所体会的主题,这类题目会使考生心有所言、言之有物。 12年考题展望 今年分值在7分到9分之间,设计的主题可以从这几个大方向去考虑:①文学采风:俗 语、谚语、民间故事、民间技艺、民间小吃、各地文学风格等(类似与11年中考,今年可不 做重点对待)。②广告魅力:对象、用语、分析精彩赏析内容,拟写相关广告等。③“桥文 化”:桥形式,桥文化,桥文学,桥神话,桥生活等(ll年丰泽区卷)。④“莲文化”:莲之诗 文名句,作者,莲与现实生化:莲的象征意义等(11年惠安卷)。⑤我所了解的“孔孟”:相 关名言、思想,并能用相关课文阐述其思想的影响(11年市质检卷)⑥金钱,我们所共同面 对的。对待金钱和贫困该采用什么态度?对于时下的一些对待贫困的看法你有什么见解,古 今名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主要考查能力:能提出问题(概括能力)、分析问题(探究原因)、解决问题(对策) 口语交际或者文学常识题型对策: 口语交际:注意称谓不出现失误,如“君”和“家君”能正确使用,要求注意礼貌“老 大爷,您好”等。用语要注意情景身份对象,要求得体准确委婉等。同事要言之有理,要注 意摆事实讲道理。 文学常识:掌握主要课文的作家作品等一些文学常识,注意主题内涵以及外延的把握 要求学生回归教材准确文本解读 实例举隅: 2011年 5/18
5 / 18 句中,我们感慨于诗人即使遭遇人生的挫折仍乐观自信的积极人生态度。====诗歌中富有哲 理的句子、重点句 2008 年 ①海内存知己, 。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但愿人长久, 。 ④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俱往矣, , 。 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 , ”;刘禹锡 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 ”;欧阳修所描写的山 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 , ”。 (写景名句的考察) 2007 年 ①感时花溅泪, ② ,但惜夏日长。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⑤会挽雕弓如满月, , ⑥ ,思而不学则殆。 ⑦《与朱元思书》、《三峡》、《岳阳楼记》三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其中对“水” 的描写极具特色:“ ,直视无碍”以物衬景,突出水之清澈;“朝发白帝, ” 侧面烘托水速之疾;“衔远山,吞长江, , ”,极言水之壮阔。 3、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10 分。含口语交际或者文学常识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 分 历史回顾: 07 年“读书”为主题的名著阅读交流活动 14 分 08 年“交通标语”选出不合理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4 分 09 年“汉字的使用现象”分析恶果,探究原因,提出对策 6 分 10 年“名字内涵探究”名字的分类、含义、和所包含的情感 6 分 11 年“民俗节日”探究。(7 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 分 分析:这几年的主题探究均是以“文化”或者 “人文”为大主题的。同时又是初中生在 现实生活中接触较为广泛的,并有所体会的主题,这类题目会使考生心有所言、言之有物。 12 年考题展望: 今年分值在 7 分到 9 分之间,设计的主题可以从这几个大方向去考虑:①文学采风:俗 语、谚语、民间故事、民间技艺、民间小吃、各地文学风格等﹙类似与 11 年中考,今年可不 做重点对待﹚。②广告魅力:对象、用语、分析精彩赏析内容,拟写相关广告等。③“桥文 化”:桥形式,桥文化,桥文学,桥神话,桥生活等(11 年丰泽区卷)。④“莲文化”:莲之诗 文名句,作者,莲与现实生化;莲的象征意义等(11 年惠安卷)。⑤我所了解的“孔孟”:相 关名言、思想,并能用相关课文阐述其思想的影响(11 年市质检卷)⑥金钱,我们所共同面 对的。对待金钱和贫困该采用什么态度?对于时下的一些对待贫困的看法你有什么见解,古 今名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主要考查能力:能提出问题(概括能力)、分析问题(探究原因)、解决问题(对策) 口语交际或者文学常识题型对策: 口语交际:注意称谓不出现失误,如“君”和“家君”能正确使用,要求注意礼貌“老 大爷,您好”等。用语要注意情景身份对象,要求得体准确委婉等。同事要言之有理,要注 意摆事实讲道理。 文学常识:掌握主要课文的作家作品等一些文学常识,注意主题内涵以及外延的把握。 要求学生回归教材准确文本解读。 实例举隅: 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