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先生评价 “首先,他们只是搜集了、堆积了许多材料而 没有予以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只能 说是史料集而不能说是发展史。其次,他 们只注意到书籍的形式外表,只注意到书 籍的生产技术和艺术,而忽略了书籍在社 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无视了书 籍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面。此外,他们都 只着眼于印刷术发明后的书籍,因而使人 对图书的发展过程缺乏整个的认识
刘国钧先生评价 “首先,他们只是搜集了、堆积了许多材料而 没有予以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只能 说是史料集而不能说是发展史。其次,他 们只注意到书籍的形式外表,只注意到书 籍的生产技术和艺术,而忽略了书籍在社 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无视了书 籍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面。此外,他们都 只着眼于印刷术发明后的书籍,因而使人 对图书的发展过程缺乏整个的认识。
2、曲折发展阶段 2.1成长时期:50年代 2.2萧条时期:60至70年代
2、曲折发展阶段 2.1 成长时期:50年代 2.2 萧条时期: 60至70年代
2.1成长时期:50年代 《中国书史》讲义,王利器1950年至1951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讲课讲义。 武汉大学皮高品也于1956年推出《中国图书史 讲义》油印本 北京图书馆张秀民于1958年出版了《中国印刷 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
2.1 成长时期:50年代 《中国书史》讲义 ,王利器 1950年至1951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讲课讲义。 武汉大学皮高品也于1956年推出《中国图书史 讲义》油印本 北京图书馆张秀民于1958年出版了《中国印刷 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
接上 北京大学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撰于1956年.是建 国后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中国书史”大学教材。 五个特点: ①内容系统,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②作者就各方面的材料与观点加以综合分析,叙述比较客 观。 ③讨论对象,除书籍制度外,涉及编纂、岀版、流通、整 理、存储等问题。 ④力图把图书的产生与发展根据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经 济基础来分析,理论性较强。 ⑤文字较谨严,通俗易懂
接上: 北京大学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撰于1956年. 是建 国后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中国书史”大学教材。 五个特点: ①内容系统,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②作者就各方面的材料与观点加以综合分析,叙述比较客 观。 ③讨论对象,除书籍制度外,涉及编纂、出版、流通、整 理、存储等问题。 ④力图把图书的产生与发展根据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经 济基础来分析,理论性较强。 ⑤文字较谨严,通俗易懂
这一阶段出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 张静庐先生(1898-1969)历时20年推出了七部专题史料, 分别为: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上杂出版社1953年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群联出版社1954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中华书局1954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中华书局1955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中华书局1956年 《中国出版史料补编》中华书局1957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中华书局1959年
这一阶段出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 张静庐先生(1898-1969)历时20年推出了七部专题史料, 分别为: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 (初编 )》 上杂出版社 1953 年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 (二编 )》 群联出版社 1954 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 (甲编 )》 中华书局 1954 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 (乙编 )》 中华书局 1955 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 (丙编 )》 中华书局 1956 年 《中国出版史料补编》 中华书局 1957 年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 (丁编 )》 中华书局 195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