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兵役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军队转业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 职干部。 第三条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 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 会的尊重、优待。 第四条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因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因家 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 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第五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 方针,贯彻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兵役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军队转业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 职干部。 第三条 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 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 会的尊重、优待。 第四条 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国家 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 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第五条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 方针,贯彻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 第六条 国家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相应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 区域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市(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 置工作机构, 第七条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管理全军干部转业工作。 军队团级以上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负责本单位干部转业工作。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负责全军转业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的 移交,并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第八条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 同责任。党和因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因家有关规定,按时完 成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 第九条军队转业干部应当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适应国家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贡献力量。 第十条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在军队转 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国家和军队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转业安置计划 第十一条全国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主管部门会同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制下达。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军队转业千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相应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 区域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市(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 置工作机构。 第七条 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管理全军干部转业工作。 军队团级以上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负责本单位干部转业工作。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负责全军转业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的 移交,并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第八条 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 同责任。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完 成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 第九条 军队转业干部应当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适应国家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贡献力量。 第十条 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在军队转 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国家和军队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转业安置计划 第十一条 全国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主管部门会同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制下达。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管理的在京企业事业单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国 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中央和国家机关京外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第十二条担任团级以下职务(含处级以下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 业技术干部,下同)的军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计 划: (一)达到平时服现役最高年龄的: (二)受军队编制员额限制不能调整使用的: (三)因身体状况不能坚持军队正常工作但能够适应地方工作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 第十三条担任团级以下职务的军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军 队干部转业安置计划: (一)年龄超过50周岁的: (二)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经驻军医院以上医院诊断确认,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四)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留党察看期未满的: (五)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 (六)被开除党籍或者受劳动教养丧失干部资格的: (七)其他原因不宜作转业安置的。 第十四条担任师级职务(含局级文职干部,下同)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的军队干部,年龄50周岁以下的,本人申请,经批准可以安排转业,列入军队 干部转业安置计划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管理的在京企业事业单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国 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中央和国家机关京外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 第十二条 担任团级以下职务(含处级以下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 业技术干部,下同)的军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计 划: (一)达到平时服现役最高年龄的; (二)受军队编制员额限制不能调整使用的; (三)因身体状况不能坚持军队正常工作但能够适应地方工作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 第十三条 担任团级以下职务的军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军 队干部转业安置计划: (一)年龄超过 50 周岁的; (二)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经驻军医院以上医院诊断确认,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四)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留党察看期未满的; (五)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 (六)被开除党籍或者受劳动教养丧失干部资格的; (七)其他原因不宜作转业安置的。 第十四条 担任师级职务(含局级文职干部,下同)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的军队干部,年龄 50 周岁以下的,本人申请,经批准可以安排转业,列入军队 干部转业安置计划
担任师级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干部,年龄超过50周岁、地方工 作需要的,可以批准转业,另行办理。 第十五条因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或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建制成 批军队干部的转业安置,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与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 门协商办理。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管理的在京企业事业单位计划外选调军队干部,经大军 区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核并报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转业后,由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 置工作主管部门办理审批: 第三章安置地点 第十六条军队转业干部一般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 市)安置,也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第十七条配偶己随军的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 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一)配偶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满4年的: (二)配偶取得上海市常住户口满3年的: (三)配偶取得天津市、重庆市和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常 住户口满2年的: (四)配偶取得其他城市常住户口的。 第十八条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 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常 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担任师级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干部,年龄超过 50 周岁、地方工 作需要的,可以批准转业,另行办理。 第十五条 因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或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建制成 批军队干部的转业安置,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与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 门协商办理。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管理的在京企业事业单位计划外选调军队干部,经大军 区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核并报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转业后,由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 置工作主管部门办理审批。 第三章 安置地点 第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一般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 市)安置,也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第十七条 配偶已随军的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 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一)配偶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满 4 年的; (二)配偶取得上海市常住户口满 3 年的; (三)配偶取得天津市、重庆市和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常 住户口满 2 年的; (四)配偶取得其他城市常住户口的。 第十八条 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 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常 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 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第十九条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 地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一)自主择业的: (二)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的: (三)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了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四)因战因公致残的。 第二十条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者 入伍地安置,也可以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 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方所在地安置。 第二十一条因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单位以及其他工 作需要的军队转业干部,经接收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 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 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规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该地区安置。 第四章工作分配与就业 第二十二条担任师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以下职务(含科 级以下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下同)且军龄不满20年的军 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安置。 担任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20年的军队转业 干部,可以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方式安置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 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第十九条 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 地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一)自主择业的; (二)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 10 年的; (三)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了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四)因战因公致残的。 第二十条 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者 入伍地安置,也可以到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一方所在地安置;一方转业,留队一 方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转业一方可以到留队一方所在地安置。 第二十一条 因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单位以及其他工 作需要的军队转业干部,经接收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 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 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规定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该地区安置。 第四章 工作分配与就业 第二十二条 担任师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以下职务(含科 级以下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下同)且军龄不满 20 年的军 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采取计划分配的方式安置。 担任团级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担任营级职务且军龄满 20 年的军队转业 干部,可以选择计划分配或者自主择业的方式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