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诗文的背诵与赏析 【考试目标】 1.掌握教材(包括《古诗词诵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 2.能正确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在诗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3.能欣赏品析短小、浅近的古诗词。 【例题精析】 例1:根据上下句,默写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例2:根据题意,默写相应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例3: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 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例1的答案为“一鼓作气”。例2的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诗文积累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默写,其常见题有两种:一是识记性填 空,如例1,试题提供上句或下句,由考生填写相连续的部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会背,也要 会写,特别要注意的是生僻字和易混淆的字不要写错。二是理解性填空,如例2,试题提供有 关的情境或提示诗文相关内容,由考生填写相关的语句,对这种考查形式,考生须立足于诗 文的整体思路,弄懂文意,把握要填写的语句在诗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正确答题 近几年,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这类试题形式多样,主要考 査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主旨的把握、诗句含义辩识、关键词的品味等能力。如例3,这 道题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考査,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诗句所表现的景象与意境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把握住所给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的画面特点,这句中
第一部分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一、诗文的背诵与赏析 【考试目标】 1.掌握教材(包括《古诗词诵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 2.能正确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在诗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3.能欣赏品析短小、浅近的古诗词。 【例题精析】 例 1:根据上下句,默写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例 2:根据题意,默写相应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 。 例 3: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 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例 1 的答案为“一鼓作气”。例 2 的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诗文积累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默写,其常见题有两种:一是识记性填 空,如例 1,试题提供上句或下句,由考生填写相连续的部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会背,也要 会写,特别要注意的是生僻字和易混淆的字不要写错。二是理解性填空,如例 2,试题提供有 关的情境或提示诗文相关内容,由考生填写相关的语句,对这种考查形式,考生须立足于诗 文的整体思路,弄懂文意,把握要填写的语句在诗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正确答题。 近几年,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这类试题形式多样,主要考 查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主旨的把握、诗句含义辩识、关键词的品味等能力。如例 3,这 道题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诗句所表现的景象与意境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把握住所给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的画面特点,这句中
所写的小草具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还很嫩、短小、少的特点。A项是从整体描述春到江南,绿 遍山川的景象:B项的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C项的草远看绿色一片,近看却没有几 棵:D项风吹草低才能露出牛羊,可见草的长势茂盛。可见正确选项为“C 【能力训练】 (一)根据上下句,填写出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鲁迅《故乡》) 3.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或 只觉得一种蓬勃的 生机跳跃满地。(宗璞《西湖的绿》)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子曰:“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论语》) 7.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8.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9.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11.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渭城曲》) 12.庖有肥肉, 民有饥色, 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杀人 以梃与刃》) 13.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诗经·相鼠》)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 阳修《醉翁亭记》) 15.橘生淮南则为橘 叶徒相似 (《“晏子使楚”两则》) (二)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句子: 1.《沁园春·雪》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 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所写的小草具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还很嫩、短小、少的特点。A 项是从整体描述春到江南,绿 遍山川的景象;B 项的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C 项的草远看绿色一片,近看却没有几 棵;D 项风吹草低才能露出牛羊,可见草的长势茂盛。可见正确选项为“C”。 【能力训练】 (一)根据上下句,填写出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 ; , (鲁迅《故乡》) 3.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 ,或 ,只觉得一种蓬勃的 生机跳跃满地。(宗璞《西湖的绿》)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5.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 7.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8.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9.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11.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渭城曲》) 12.庖有肥肉, ;民有饥色, ,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杀人 以梃与刃》) 13.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 。(《诗经·相鼠》) 14.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 阳修《醉翁亭记》) 15.橘生淮南则为橘, ,叶徒相似, (《“晏子使楚”两则》) (二)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句子: 1.《沁园春·雪》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 , ” 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 中也有两句诗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5.《卖炭翁》中描写老翁外貌的诗句是 最能体现卖炭 翁悲苦生活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6.《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作者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的生活景象是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10.《捕蛇者说》一文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是 11.《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话是“ 12.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的句子是:“ 13.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的远大抱负:生 命就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的献身精神。 14.同写雪景,各具特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 子是“ 15.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蒙胧了 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李后主的愁恨汇成了滔滔江流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 中也有两句诗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 5.《卖炭翁》中描写老翁外貌的诗句是 , 。最能体现卖炭 翁悲苦生活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6.《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作者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的生活景象是 , , 。 , 。 , 。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 。 10.《捕蛇者说》一文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是 。 11.《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话是“ , , 。” 12.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的句子是:“ , ”。 13.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生 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 , ”的献身精神。 14.同写雪景,各具特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 子是“ , ”。 15.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蒙胧了 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李后主的愁恨汇成了滔滔江流。 ① ②
(三)诗词赏析: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一承前启后,从景色描绘过渡到对历史人物 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评价。 B.“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一一以形象的比喻 表明诗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一问一答,充分表 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一一诗人依次从检阅军队、演奏 军乐和军中用餐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军营生活,表露了作者壮志未已的昂扬斗志和 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壮情怀 2.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 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面。这里有_①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 淡万里凝”的壮阔雪原,有②的风雪酷寒:这里有③的慷慨悲壮,有_④的 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一项是() 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青《黎 明的通知》) B.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 为地面拉紧。(穆旦《旗》)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 (三)诗词赏析: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前启后,从景色描绘过渡到对历史人物 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评价。 B.“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以形象的比喻, 表明诗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问一答,充分表 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诗人依次从检阅军队、演奏 军乐和军中用餐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军营生活,表露了作者壮志未已的昂扬斗志和 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壮情怀。 2.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 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面。这里有 ① 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 淡万里凝”的壮阔雪原,有 ② 的风雪酷寒;这里有 ③ 的慷慨悲壮,有 ④ 的 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①( ) ②( ) ③( ) ④( ) 3.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一项是( ) 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青《黎 明的通知》) B.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 为地面拉紧。(穆旦《旗》)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品读下面这首古诗,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 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 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练醒目,与岳飞的《满红红》中的“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以动衬静,表现岀夏夜情趣 B.“稻花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硕果累累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品读下面这首古诗,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长 歌 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 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 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练醒目,与岳飞的《满红红》中的“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硕果累累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