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几家最大厂商的市场份额(CR)》 B.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I国) C.洛伦茨曲线 D.E指数 E.基尼系数 2.按生产要素在企业的集中程度和投入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以 下层次( A.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 B.垄断企业的规模经济 C.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D.竞争企业的规模经济 E.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3.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要素组合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只是扩大工厂生产规模就可 以发生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其原因在于( A.X非效率的产生 B.专业化分工的利益 C.技术上的原因导致的建设费用节省 D.管理效率的提高 E.产生规模不经济 4.对最低经济规模的估计方法主要有( )。 A.预期法 B.参数法 C.工程法 D.成本法 E.生存法 5.厂商在市场经营实践中决定自己的规模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A.管理费用等各种间接费用的节约 B.产品生产线的经济性 C.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效率,技术进步的速度 D.大量采购产生的采购费用和采购成本的降低 E.国际、因内市场的容量等
A.几家最大厂商的市场份额(CRn) B.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IHH) C.洛伦茨曲线 D.E 指数 E.基尼系数 2.按生产要素在企业的集中程度和投入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以 下层次( )。 A.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 B.垄断企业的规模经济 C.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D.竞争企业的规模经济 E.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3.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要素组合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只是扩大工厂生产规模就可 以发生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其原因在于( )。 A.X 非效率的产生 B.专业化分工的利益 C.技术上的原因导致的建设费用节省 D.管理效率的提高 E.产生规模不经济 4.对最低经济规模的估计方法主要有( )。 A.预期法 B.参数法 C.工程法 D.成本法 E.生存法 5.厂商在市场经营实践中决定自己的规模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 A.管理费用等各种间接费用的节约 B.产品生产线的经济性 C.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效率,技术进步的速度 D.大量采购产生的采购费用和采购成本的降低 E.国际、国内市场的容量等
(四)辨析题 1.衡量集中度的绝对法主要反映市场中前儿家最大厂商的集中度,而未能考虑 到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的差异程度。 2.规模经济的定义仅限于生产领域。 3.最低经济规模(MES)是指一家企业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也就是长期平均成 本最小时的最小产出。 4.各产业的最优工厂规模是恒定不变的。 5.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存在的原因在于,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者“可共享的投入” 或一定的“不可任意分割性”。 (五)简答题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2.最低经济规模的含义,并简述最低经济规模的估计方法。 3.简述市场集中度及其度量方法。 (六)论述题 1.试用具体实例证实或否定“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并进行简要分析。 2.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四)辨析题 1.衡量集中度的绝对法主要反映市场中前几家最大厂商的集中度,而未能考虑 到参与整个市场的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的差异程度。 2.规模经济的定义仅限于生产领域。 3.最低经济规模(MES)是指一家企业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也就是长期平均成 本最小时的最小产出。 4.各产业的最优工厂规模是恒定不变的。 5.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存在的原因在于,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着“可共享的投入” 或一定的“不可任意分割性”。 (五)简答题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2.最低经济规模的含义,并简述最低经济规模的估计方法。 3.简述市场集中度及其度量方法。 (六)论述题 1.试用具体实例证实或否定“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并进行简要分析。 2.规模、垄断、竞争与市场绩效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三、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集中度(Degree of Concentration):简单地说,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 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一个指标。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 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是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因此, 集中度是市场寡占程度的一个指示器,反映了这些厂商共同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多 寡。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洛伦茨曲线反映出来的特定市场中厂商规模的差 异值,这是一种常用的对不均等的度量指标。基尼系数计算的是洛伦茨曲线与绝 A 对平均线(4线)所包围的面积的比值,亦即GI=A十B。基尼系数越大,厂 商规模的差异越大:反之,基尼系数越小,厂商规模的差异则越小。理论上基尼 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G1≤1。基尼系数能够形象、直观、准确地反映厂商的规 模差异,其主要缺点是受厂商数量的影响较大。 3.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在既定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在某 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或递增),那么,就可以说 存在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对规模经济的这种定义侧重于技术角度。规模 经济并不局限于生产领域,也可以扩展到诸如市场销售、资金筹集、人员培训等 方面。 从投入产业的角度,规模经济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 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 模报酬)递增。投入的增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大是规模经济的前提,由于投入的增 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位投入的产出水平提高,或者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降 低,就产生了规模经济。 4.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 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 减;规模收益递减时称作规模不经济
三、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集中度(Degree of Concentration):简单地说,集中度是衡量某一市场(或 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一个指标。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 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是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因此, 集中度是市场寡占程度的一个指示器,反映了这些厂商共同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多 寡。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洛伦茨曲线反映出来的特定市场中厂商规模的差 异值,这是一种常用的对不均等的度量指标。基尼系数计算的是洛伦茨曲线与绝 对平均线(450 线)所包围的面积的比值,亦即G I A A B 。基尼系数越大,厂 商规模的差异越大;反之,基尼系数越小,厂商规模的差异则越小。理论上基尼 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 1 GI 。基尼系数能够形象、直观、准确地反映厂商的规 模差异,其主要缺点是受厂商数量的影响较大。 3.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在既定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在某 一区间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或递增),那么,就可以说 存在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对规模经济的这种定义侧重于技术角度。规模 经济并不局限于生产领域,也可以扩展到诸如市场销售、资金筹集、人员培训等 方面。 从投入产业的角度,规模经济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 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 模报酬)递增。投入的增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大是规模经济的前提,由于投入的增 加和产出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位投入的产出水平提高,或者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降 低,就产生了规模经济。 4.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 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 减;规模收益递减时称作规模不经济
四、案例分析之一: 美国钢铁公司垄断聚 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钢铁工业最大的叁断组织,1901年由2个最大的钢铁 公司一卡内基钢铁公司、联邦钢铁公司及其他8个钢铁公司、1个轮船公司和 1个铁矿公司合并而成。此公司在鼎盛时期曾控制美国3/5的钢铁生产,可以 决定近17万钢铁工人的命运。它拥有的资产达13.7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 个拥有十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大工业垄断组织,是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叁断的银行资 本互相溶合的典型产物。 美国钢铁公司一成立就控制了全美钢产量的44%(约为1,060万吨)。它凭 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垄断了美国的钢铁市场和原料来源。通过激烈竞争,该 公司先后吞并了50多个钢铁企业及有关部门,使上下相连的企业组成了一个综 合性的大钢铁垄断企业。美国钢铁公司的经营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铁、煤、白 云石、石灰岩的开采,铁、钢的治炼及钢板、钢管、钢轨的轧制,同时该公司还 生产建筑材料、车辆、造船用钢铁制成品以及大量的副产品,如水泥和炼焦蒸馏 产品等。此外,美国钢铁垄断组织还确立了以美国钢铁公司的产钢中心匹兹堡的 出厂价为基点价,加上消费地点到匹兹堡的铁路运输贵用,来确定全国钢材统一 价格的方法。 1911年,美国政府对美国钢铁公司提起诉讼,认为该公司已控制钢铁产业 大约44%的钢铁铸造能力和66%的产量的事实,已构成了非法的贸易限制和垄 断实力,认为它违反了谢尔曼法第二条的规定,要求分解该公司。 这个谢尔曼法对于垄断这个问题虽措词严厉,但其很多规定都是不明确的。 按照在同时期对美孚石油公司的处理规则一“合理原则”下,美国政府必须举证 美国钢铁公司具有垄断地位,并且证明这种地位是通过“不适当地”或者“以不公 平的方式”取得的. 然而,在1907-191l年间,美国钢铁公司的总栽贵吉格瑞Judge Elbert Gary) 曾与竞争对手公司的领导进行了一系列的宴会会面。设计出这些所谓的格瑞宴会 是为了有助于稳定价格和在行业的领导间形成良好的愿望。显然,这种行动对美 国钢铁公司来说产生了一定好处。在案件审理中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对美国钢铁公 司的行为有微词。不像在标准石油和关国烟草案中存在掠夺和滥用的策略的指
四、案例分析之一: 美国钢铁公司垄断案 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钢铁工业最大的垄断组织,1901 年由 2 个最大的钢铁 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联邦钢铁公司及其他 8 个钢铁公司、1 个轮船公司和 1 个铁矿公司合并而成。此公司在鼎盛时期曾控制美国 3/5 的钢铁生产,可以 决定近 17 万钢铁工人的命运。它拥有的资产达 13.7 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 个拥有十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大工业垄断组织,是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 本互相溶合的典型产物。 美国钢铁公司一成立就控制了全美钢产量的 44% (约为 1,060 万吨 )。它凭 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垄断了美国的钢铁市场和原料来源。通过激烈竞争,该 公司先后吞并了 50 多个钢铁企业及有关部门,使上下相连的企业组成了一个综 合性的大钢铁垄断企业。美国钢铁公司的经营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铁、煤、白 云石、石灰岩的开采,铁、钢的冶炼及钢板、钢管、钢轨的轧制,同时该公司还 生产建筑材料、车辆、造船用钢铁制成品以及大量的副产品,如水泥和炼焦蒸馏 产品等。此外,美国钢铁垄断组织还确立了以美国钢铁公司的产钢中心匹兹堡的 出厂价为基点价,加上消费地点到匹兹堡的铁路运输费用,来确定全国钢材统一 价格的方法。 1911 年,美国政府对美国钢铁公司提起诉讼,认为该公司已控制钢铁产业 大约 44%的钢铁铸造能力和 66%的产量的事实,已构成了非法的贸易限制和垄 断实力,认为它违反了谢尔曼法第二条的规定,要求分解该公司。 这个谢尔曼法对于垄断这个问题虽措词严厉,但其很多规定都是不明确的。 按照在同时期对美孚石油公司的处理规则——“合理原则”下,美国政府必须举证 美国钢铁公司具有垄断地位,并且证明这种地位是通过“不适当地”或者“以不公 平的方式”取得的。 然而,在 1907—1911 年间,美国钢铁公司的总裁贾吉·格瑞(Judge Elbert Gary) 曾与竞争对手公司的领导进行了一系列的宴会会面。设计出这些所谓的格瑞宴会 是为了有助于稳定价格和在行业的领导间形成良好的愿望。显然,这种行动对美 国钢铁公司来说产生了一定好处。在案件审理中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对美国钢铁公 司的行为有微词。不像在标准石油和美国烟草案中存在掠夺和滥用的策略的指
控,美国钢铁公司被它的竞争对手视为“好托拉斯”。它的价格领导地位所带来的 后果之一是,美国钢铁公司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到1915年时,它的市场份额为 52%。美国钢钢铁公司似乎为它的对手撑起一把价格“保护伞”,允许这些竞争对 手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来增加它们的市场份额
控,美国钢铁公司被它的竞争对手视为“好托拉斯”。它的价格领导地位所带来的 后果之一是,美国钢铁公司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到 1915 年时,它的市场份额为 52%。美国钢钢铁公司似乎为它的对手撑起一把价格“保护伞”,允许这些竞争对 手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来增加它们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