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者”翻译时句子中的“也”不要翻译 4、换翻译时把古词换成现代词:通假字在翻译时,要换用本字。例如:①“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要译为动词“游泳”。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中的“倍”通“背”,译为“背叛”。翻译时要注意古今异义与词的感情色彩,如 “淳于髡滑稽多辩”中的“滑稽”不能翻译成“言语行动引人发笑”,而要译成“善于言 辞”,考虑到前后文的语境,要译成“油嘴滑舌”。 5、调古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时,翻译时就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规则 加以调整。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这句翻译时要采取“调”的方法,将“何”调 到合适的位置,即“大王来操何”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 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 为骑都尉,妻以从妹。…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译文 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译文 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译文 (二)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 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 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南史·列传第五十九》)
16 有家者”翻译时句子中的“也”不要翻译。 4、换 翻译时把古词换成现代词;通假字在翻译时,要换用本字。例如:①“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要译为动词“游泳”。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中的“倍”通“背”,译为“背叛”。翻译时要注意古今异义与词的感情色彩,如 “淳于髡滑稽多辩”中的“滑稽”不能翻译成“言语行动引人发笑”,而要译成“善于言 辞”,考虑到前后文的语境,要译成“油嘴滑舌”。 5、调 古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时,翻译时就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规则 加以调整。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这句翻译时要采取“调”的方法,将“何”调 到合适的位置,即“大王来操何”。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 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 为骑都尉,妻以从妹。……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操。 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译文: 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译文: 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译文: (二)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 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 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南史·列传第五十九》)
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5.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6.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译 (三)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日:“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 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谓燕王日:“臣东周之鄙人也,见 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 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战国策·燕一》) [注释]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7.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8.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译文 (四)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 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大学》) [注]辟:偏颇,偏向,偏爱。 9.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译文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五)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 留外寇而不害。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 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
17 4.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译文: 5.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译文: 6.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译文: (三)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 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 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 足下不听臣 者,人 必有言臣 不信, 伤臣于 王者。臣 之不信 ,是足下 之福也 。” (《战国策·燕一》) [注释] 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7.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译文: 8.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译文: (四)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 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大学》) [注]辟:偏颇,偏向,偏爱。 9.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译文: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五)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 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 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
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 《国语·晋语二》) 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②衅:破绽,弱点。③孥:妻子儿女。 11.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译文 12.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13.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六)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 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日:“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 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日:“亡,更言之。”对日:“君不闻大鱼乎?网 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 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14.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失齐。 译文 15.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译文 16.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译文 第8课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强化练习) 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8 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 亡。 (《国语•晋语二》) 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 ②衅:破绽,弱点。 ③孥:妻子儿女。 11.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译文: 12.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译文: 13.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译文: (六)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 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 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 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 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14.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失齐。 译文: 15.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译文: 16.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译文: 第 8 课时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强化练习) 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遺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 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 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 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 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馀,中外孤寡 皆归焉。赠遗无所逆(反对),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注:范:张范 1.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 译文 2.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 3.救恤穷乏,家无所馀,中外孤寡皆归焉 译文 (二)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授 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中书舍人。书陈谠言,宪宗嘉纳。惠昭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 王长。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群奏: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今 遂王嫡,宜为太子。”帝从其议 4.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 译文 5.书陈谠言,宪宗嘉纳 译文 6.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 7.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 译文 (三)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陈禾曰:“此
19 (一)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 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 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 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 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馀,中外孤寡 皆归焉。赠遗无所逆(反对),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注:范:张范 1.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 译文: 2.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 译文: 3.救恤穷乏,家无所馀,中外孤寡皆归焉。 译文: (二)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授 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中书舍人。书陈谠言,宪宗嘉纳。惠昭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 王长。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群奏:“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今 遂王嫡,宜为太子。”帝从其议。 4.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 译文: 5.书陈谠言,宪宗嘉纳。 译文: 6.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 译文: 7.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 译文: (三)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陈禾曰:“此
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 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 忧,不独经臣,此涂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8.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9.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译文 10.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译 (四)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 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 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 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 学士争归之。……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恭在公 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 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 11.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译文 12.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译文 13.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译文 14.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译文 五)太平兴国中,杨允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
20 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 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 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8.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译文: 9.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译文: 10.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译文: (四)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 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 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 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 学士争归之。……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恭在公 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 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 11.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译文: 12.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译文: 13.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译文: 14.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译文: (五)太平兴国中,杨允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