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愚矣!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 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 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狞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臣名之名()(2)臣故畜狞牛 畜() (3)公诚愚矣诚()(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译文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 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榻乎?”疑许 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 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 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日:“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 两,在故逆旅邸,原自取之。”疑日:“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 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 封识之。数日景淳竞死,疑岀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 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遺归。人用是 多疑,名土大夫咸喜与疑交
11 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 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 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臣名.之 名( ) (2)臣故畜.牸牛 畜( ) (3)公诚.愚矣 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 )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译文: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 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 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 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 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 两,在故逆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 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 封识之。数日景淳竞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 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 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 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土乃见。吾伤流俗之嗜 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殆之,弗舍 殆:几乎、差不多 B.旦暮置其手,问所苦 置:同“执”,拉着 C.疑姁姁愿士 愿:谨慎老实 D.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见:同“现”,显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我死,恐为他人得 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C.①疑遂求其里人偕往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①取囊按籍而还之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 B.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C.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D.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第6课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要点提示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 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 言文的固定句式。不同的句式“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四种常见文言句式和固定句式的梳理详见各校二轮资料。 课堂演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沈周
12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 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 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殆.之,弗舍 殆:几乎、差不多。 B.旦暮置.其手,问所苦 置:同“执”,拉着。 C.疑姁姁愿.士 愿:谨慎老实。 D.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见:同“现”,显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我死,恐为.他人得 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C.①疑遂求其.里人偕往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①取囊按籍而还之.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 B.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C.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D.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第 6 课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要点提示 《2010 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 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 言文的固定句式。不同的句式“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四种常见文言句式和固定句式的梳理详见各校二轮资料。 ◆课堂演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沈周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日西庄,日置酒款宾, 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 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 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 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 谓为明世第一。 (2)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 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 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 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 辞 (3)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日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日:“沈先生无 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 复漫应日:“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 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漫应曰( (2)宽备言其状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13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 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 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 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 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 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 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 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 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 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 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 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 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 (1)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访字土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 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 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遺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 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竟拾之,弘因 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 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 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 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14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 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 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 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 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 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 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 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2、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第7课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点提示 011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 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 达效果等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所谓“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 译为合乎规范的现代汉语,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文言语句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信”要求的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 落实地翻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的是翻译出的现代文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通畅。 3.“雅”要求的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 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器具名等,可照录不翻 译,例如:“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帝感其诚”,这是个表被动的省略 句,在动词“感”后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应补出。又如“公子闻之, 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中“不肯受”前省去了“侯生”,翻译时要补上。再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止”后的“樊哙”译时要补出。 3、删删去原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帮助表达语气,有 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表示停顿,也不要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 译时要删去:有的起某种连接作用,在翻译时也可不译。例如:“夫战,勇气也”,“夫” 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久之,目似瞑”,“之”音节助词,翻译时不要译;“丘也闻有国
15 2、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第 7 课时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点提示 2011 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 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 达效果等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所谓“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 译为合乎规范的现代汉语,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一、文言语句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1.“信”要求的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 落实地翻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的是翻译出的现代文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通畅。 3.“雅”要求的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 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器具名等,可照录不翻 译,例如:“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 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 “帝感其诚”,这是个表被动的省略 句,在动词“感”后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应补出。 又如“公子闻之, 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中“不肯受”前省去了“侯生”,翻译时要补上。再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中“止”后的“樊哙”译时要补出。 3、删 删去原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帮助表达语气,有 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表示停顿,也不要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 译时要删去;有的起某种连接作用,在翻译时也可不译。例如:“夫战,勇气也”,“夫” 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久之,目似瞑”,“之”音节助词,翻译时不要译;“丘也闻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