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阶段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18 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馈赠/溃败缓靖/妥当蒋然漠不关心 B.惬意/箱箧 葱龙/笼罩 禁锢/忍俊不禁 C.真谛/取缔贮蓄/立交卸/浑身解数 D.遒劲/干劲 沉湎/勉励 炽痛/叱咤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涸追溯孱弱通宵达旦相形见拙 晒笑凋敝赋闲险象迭生轻飞曼舞 C.媲美决别雏形一泻千里来势汹汹 D.谰语颠沛溺爱迫不及待大庭光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中央派出的环保督察组暗访山东临沂,发现部分工厂的烟囱每天黑烟滚滚,简直是 气冲斗牛 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 无与伦比啊 C.李老师吹毛求疵,工作非常严谨,作业上出现的任何小问题都不会放过,必定让同学 们及时纠错。 D.初冬开始的流感最近虽然有所好转,但专家提醒人们仍要注意病毒以一种更危险的 方式在春天卷土重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共享单车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深受群众欢迎,它对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和交 通拥堵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 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一种名为“想哭”的勒索软件在2017年大规模入侵全球电脑网络,波及100个以上 的国家和地区,堪称一场科技恐怖袭击。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由扫描全能王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D.中国留学生江歌在日本的被害案件发生后,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问题不仅在国外, 而且在国内也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 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 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C.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 效信息、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D.“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 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诗歌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在 定意义上是他性情的写照。 B.《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塑造了孔乙己、阿Q等经典形象,他们都是受到 精神和肉体双重迫害的弱者 C.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乃至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名词。 D.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期。 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7.名著阅读。(4分)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 好。”智深道:“说的是。”便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 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 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 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 (节选自《水浒》) (1)文段中鲁智深数日前因为 (情节名称)令众泼皮一起拜倒在地 选段中“墙外一个官人”是 人名)。(2分) (2)鲁智深为何被称作“花和尚”?(2分) 8.补全下列古诗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座号 齋由扫描全能王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9.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3分) 我们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 我们没有搭舍建房,却能安居高楼大厦。心存感激,是 种明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 10.节日期间利用微信或QQ“抢红包”成为热门的游戏,亲人间、同事间、同学间相互派 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或最差的接着派发。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 议也越来越大。你如何看待节日期间火爆的“抢红包"游戏?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明确表 态并谈谈你的理由(至少两个)。(3分) 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第11题。(4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从弟,堂弟。 11.(1)三、四句中的两个“一何”,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2分) (2)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树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 猫搏雏雀① (清)薛福成 窗外有枣林,雏准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噬准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 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③,飞入室者三。越数日 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由扫描全能王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哺,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概于中者。而猫且眈眈 然,唯恐不尽其类焉。乌乎,何其性之独忍于人哉?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 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注释】⑩选自《庯庵全集》,薛福成,清外交家,散文家。②噬:咬。③攫:抓取。④啁 啾:许多小鸟的叫声。⑤概:通“慨”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不胜,反奔入室 反 (2)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越: (3)人虽不及救之 虽 13.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雏雀习飞其下 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其一犬坐于前(《狼》)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3分) (2)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2分)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写“窗外有枣林,维雀习飞其下”并非闲笔,实为突出表现下文猫“突噬雀 母”的残忍 B.雏雀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那只猫虽然凶猛,但它们并不畏惧,依然叫着向猫进攻,§ 甚至飞入室内,找猫报仇。 C.猫吃掉雀母后,接着又对雀“奋攫之”,联系下文看,这是猫唯恐小雀们因为愤怒向 它复仇,被迫做出的抵御反应。 D.这篇短文叙议结合,令人深思。作者认为,人们见猫杀雀母,心中会感到不忍,这 是因为人类天生有恻隐之心。 16.俄国著名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支曾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若依此看,这篇寓言的 外衣”是什么?全文又道出了怎样的“真理”?(3分) 九年级语文颕4而8而 由扫描全能王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8分) “流行未必经典,经典一定流行” 曾索狄 ①最近,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结合的形式,让经典成 为当代生活中的一部分。节目之所以得到关注,是因为古诗词改编流行音乐的形式,既解 决了文化节目的普及性问题,也加强了音乐节目的文化底蕴。制片方强调“流行的未必经 典,经典的一定会流行”,栏目组希望达到的是真正的文化传承,而不是简单的音乐作品的 流行 ②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骆宾王的《咏鹅》…《经典咏流传》选取的 古诗词,往往是家喻户晓的启蒙古诗词。总导演田梅坦言,节目将中小学生教材中的古诗 词作为主要的选择范围,“我们不找生僻的诗词,而希望这些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当然, 我们也会针对不同的歌手、人物的真情实感的故事,去寻找一些特定的、适合的诗词 ③以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为例,它原本鲜为人知,但在登上《经典咏流传》之后迅 速走红网络。传唱人粱俊是一名乡村教师,他说:“我们学唱古诗、学习语文,最终学习的 是如何寻找生命的价值。”“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十个宇虽然浅白,但意味无穷,蕴藏 着强大的力量。” 。田梅透露,节目组曾试图找寻大众熟悉的古诗词歌曲, 但数量寥寥无几,最终节目中原创歌曲的比例达9成以上。而总导演王宁则透露“我们主 要有三种创作渠道,其一是不做任何命题,广泛征集,让大家根据对古诗词的喜好和对音 乐的感觉,不限制地创作;其二,我们会邀约专业的音乐制作人,围绕指定的古诗词作品进 行创作;其三,一些有能力的音乐人,会自己进行创作。” ⑤不仅如此,吉他、钢琴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也让《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更 具可听性。田梅说,有了极具时代性的、流传千年的古诗词,节目中的音乐就要着重突出 时尚性,“我们希望在当下的语境里,将音乐和诗词做一个很好的融合与再创作。” ⑥至于传唱人的选择,田梅表示,节目一方面会通过音乐和诗词本身的意境寻找适合 的歌手,一方面也会根据歌手的人生经历来量身定制。“比如黄绮珊唱苏轼的《定风波》 一蓑烟雨任平生’实际暗合了她的心声。我们想选跟这个舞台、跟诗词有勾连的人,达成 诗、歌和人三者之间的融合,讲述三者之间的故事。” ⑦从视频连线弹奏《梁祝》的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巫漪丽,到用13年时间创作50首《新 学堂歌》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再到以一曲《青玉案·元夕》震撼全场的74岁台湾地区音乐 人陈彼得,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大师音乐人的身影,格外令人动容。 ⑧对于这些名家的亮相,田梅感慨良多。比如陈彼得,这位早年曾创作《阿里巴巴》 《一剪梅》等经典歌曲的老人,从1980年代末就开始了古诗词谱曲的工作,“他说,明知道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由扫描全能王扫描创建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