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时点的加速 已处于“张紧状 度的合成定理 本 到体平面运动的 1、2、3 讲投、课题 面图九 讨论 球平 速度的 用基点法求平面 图形内冬占的加 速度 运动学综合应用 举例 1、2、3 思政元素6:在导学生树立讲授、课题 一个齿轮系统集体概念,团队时论 中,若一个齿轮协作意识 发生失效,则整 个齿轮系统将 无法继续工作。 力学的基本定 将这种设计思 律 想引入到个人 质点的运动微分 与集体关系的 方程 教育中,集体仿 佛是一个齿轮 系统,而个人是 一个齿轮。当个 人思想出现偏 差,素质不达 标,则会影响整 个集体的发展」 10 、2、3 讲授、课题 质心运动定理 讨论 质点和质点系的 11 动量矩 2、3 讲投、课题 动量矩定理 讨论 刚体绕定轴的转 动微分方程
17 转动时点的加速 度的合成定理 己处于“张紧”状 态。 8 刚体平面运动的 概述和运动分解 求平面图形内各 点速度的基点法 求平面图形内各 点速度的瞬心法 用基点法求平面 图形内各点的加 速度 运动学综合应用 举例 1、2、3 讲授、课题 讨论 9 动力学的基本定 律 质点的运动微分 方程 1、2、3 思政元素6:在 一个齿轮系统 中,若一个齿轮 发生失效,则整 个齿轮系统将 无法继续工作。 将这种设计思 想引入到个人 与集体关系的 教育中,集体仿 佛是一个齿轮 系统,而个人是 一个齿轮。当个 人思想出现偏 差,素质不达 标,则会影响整 个集体的发展。 引导学生树立 集体概念,团队 协作意识。 讲授、课题 讨论 10 动量与冲量 动量定理 质心运动定理 1、2、3 讲授、课题 讨论 11 质点和质点系的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刚体绕定轴的转 动微分方程 1、2、3 讲授、课题 讨论
刚体对轴的转动 惯量 质点系相对于后 心的动量矩定理 刚体的平面运动 微分方程 力的功 12 质点和质点系的、2、3 讲投、课题 能 讨论 动能定理 功率功率方程机 械效率 能机 能守恒定律 普通定理的综合 应用举例 讲授、课题 讨论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平时(20%) 平时表现、作业 1、2、3 评价方式 期中(20%) 期中考试 1、2、3 期末(60%) 期末考试 1、2、3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建议教材 [2]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高等教有出版社,1985 及学习资料 3]梁昆森.《力学(上)》,高等教有出版社,1965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需求
18 刚体对轴的转动 惯量 质点系相对于质 心的动量矩定理 刚体的平面运动 微分方程 12 力的功 质点和质点系的 动能 动能定理 功率·功率方程·机 械效率 势力场·势能·机械 能守恒定律 普通定理的综合 应用举例 1、2、3 讲授、课题 讨论 讲授、课题 讨论 H 评价方式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平时(20%) 平时表现、作业 1、2、3 期中(20%) 期中考试 1、2、3 期末(60%) 期末考试 1、2、3 I 建议教材 及学习资料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梁昆淼.《力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 J 教学条件 需求 多媒体教室
无 注意事项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一」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教 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纸笔考试:平时小测、期中纸笔考试、期末纸笔考试 (2)实作评价:课程作业、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④)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夏泽斌 邓克男 2023年9月1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同充 审批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名: 冻小支硬 2023年9月3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境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3年9月7日
19 K 注意事项 无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F—J 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教 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纸笔考试:平时小测、期中纸笔考试、期末纸笔考试 (2)实作评价:课程作业、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4)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审批意见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2023 年 9 月 1 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名: 2023 年 9 月 3 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3 年 9 月 7 日
三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流体力学 课程代码 0611320 206 口通识课☑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授课教师 艾子健 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其他 修读方式 ☑必修 口选修 学分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总学时 32 其中实践学时 0 混合式 课程网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A 先修及后续 后续课程:汽车液压与气动、毕业设计等。 课程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 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 B 课程描述 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是机械、车辆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 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为今后解决工程问题莫定初步的流体力学理论基 础。 (一)知识 1.了解流体力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2.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理解相 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的一般原理,掌握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以及有压管路、孔口管嘴 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掌握明渠均匀流与非均匀流的计算方法,理解堰流、闸孔出流 渗流、紊流射流与紊流扩散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流体力学分析思维,理解流体力学与车辆专业的关系: 4.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程实践 中有关流体力学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素养 课程目标 5。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6。养成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0 三明学院 车辆工程 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流体力学 课程代码 0611320 206 课程类型 通识课 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其他 授课教师 艾子健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学 分 2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总学时 32 其中实践学时 0 混合式 课程网址 A 先修及后续 课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后续课程:汽车液压与气动、毕业设计等。 B 课程描述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 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 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是机械、车辆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 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为今后解决工程问题奠定初步的流体力学理论基 础。 C 课程目标 (一)知识 1.了解流体力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2.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理解相 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的一般原理,掌握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以及有压管路、孔口管嘴 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掌握明渠均匀流与非均匀流的计算方法,理解堰流、闸孔出流、 渗流、紊流射流与紊流扩散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流体力学分析思维,理解流体力学与车辆专业的关系; 4.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程实践 中有关流体力学的问题具有一定 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素养 5.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6. 养成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2-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 学知识,并能用于复杂车辆工程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 学、自然科学、 工程基-2:掌握力学、热学 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材料科学等工程基础知识,能用 和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于厅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分析、设棵程目标1、2、5、6 朵工程问题。 计和评价。 2-3:掌握车辆设计、制造、检 测等专业知识,能用于解决车辆 设计、制造工艺、 机电 体化系 统等复杂工程问题。 -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等自 然科学和基本原理,建立和求解 3.问颗分析:能够应用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的基本原理,识别 -2 够运用力学、热学 电 对应关系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 学、材料科学等工程基础知识利 分析车辆工程领域复杂 科学基本原理,构建工程问题的 份析模型,识别和表达车辆工倒 程目标2、3 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 相关技术要素。 结论。 3-3:能够运用车辆工程的原理 肢术和方法,通过综合文献 究,分析车辆工程问题,并得到 有效结论。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 -1:能够确定车辆工程系统 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 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 品的研究路线,设计仿真或实 验的方案。 间题进行研究,包括设 计实哈、分析与解轻数 -2: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课程目标4 所得的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份析、解释,得出合理有效的结 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 理论 实践合计 第一章 绪论 1 1 第二章 流体的物理特性 2 2 第三章 流体静力学 6 6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流体运动学 3 3 第五章 流体动力学(一) 9 第七章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3 3 第八章 不可压缩流体的内部流动 6 6
21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 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 和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 杂工程问题。 2-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 学知识,并能用于复杂车辆工程 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 2-2:掌握力学、热学、电学、 材料科学等工程基础知识,能用 于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分析、设 计和评价。 2-3:掌握车辆设计、制造、检 测等专业知识,能用于解决车辆 设计、制造工艺、机电一体化系 统等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1、2、5、6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 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 分析车辆工程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 结论。 3-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等自 然科学和基本原理,建立和求解 数学模型。 3-2:能够运用力学、热学、电 学、材料科学等工程基础知识和 科学基本原理,构建工程问题的 分析模型,识别和表达车辆工程 相关技术要素。 3-3:能够运用车辆工程的原理、 技术和方法,通过综合文献研 究,分析车辆工程问题,并得到 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2、3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 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 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 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 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 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1:能够确定车辆工程系统或 产品的研究路线,设计仿真或实 验的方案。 5-2: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 所得的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解释,得出合理有效的结 论。 课程目标 4 E 教学内容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绪论 1 1 第二章 流体的物理特性 2 2 第三章 流体静力学 6 6 第四章 流体运动学 3 3 第五章 流体动力学(一) 9 9 第七章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3 3 第八章 不可压缩流体的内部流动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