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 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 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 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盂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 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 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 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感。驱夭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 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 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1)]春秋 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a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 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i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战事终年不休
2019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word 版,含答案解析) B.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 C.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 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 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 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 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 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 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 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 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 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 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⑨[殒(yin)]死亡 、名著阅读(5分) 15.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 引发你的阅读兴趣。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 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因人口众 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田,实现共阿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异下,政府始终 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消除贫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 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 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 了《因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 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日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人口/万人 80000 10000 1931‰W3xm202207份」
2019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word 版,含答案解析) ⑨[殒(yǔn)]死亡。 答: 三、名著阅读(5 分) 15.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 引发你的阅读兴趣。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 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100 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18 题。(共 7 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 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田,实现共阿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异下,政府始终 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消除贫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 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 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 1986 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 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 了《因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 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2013 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日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