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圆内无渐开线。 (6)齿廓上不同位置上的压力角不同。如图6-8所示,若以点O为齿轮的转动中心,AK 为齿廓曲线,F为作用于K点的正压力,x为K点的速度。根据压力角的定义,F与x所夹的 锐角xK称为渐开线上任一点K的压力角。由图可知∠BOK=a4K,所以 aK=∠BOK=arccos (0-2) 尽 上式表明渐开线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是不同的。基圆上的压力角(,)为零,越远离基圆压 力角越大。 (7)同一基圆上任意两条渐开线之间的公法线长度处处相等。如图6-10所示的C和C'为 同一基圆上的两条反向渐开线,A41B,和A2B2为C和C'之间的任意两条公法线,根据性质1和 2可知:AB=A,B2=B;同理,两条同向渐开线C和C"之间的任意两条公法线长度也相等, 即:BE1=B2E2=E。 图6-10同一基圆上任意两条渐开线之间的公法线长度处处相等 6.3.2渐开线方程 研究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原理和几何尺寸计算时,常用到渐开线的方程,下面介绍极坐标形式 表示的渐开线方程。 根据渐开线的性质,在图6-8中,由△BOK的几何关系可知 Ik= (6-3) COS OK BK_AB_(Q+ax】 tandk=OB OB 16 即 ek tanak-ak (6-4) 上式表明展角Ox是压力角as的函数,故称Ak是压力角c的渐开线函数,工程上用invak 表示O,即invak=8x 因此得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11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invak=ek =tan ak-ak (0-5) cosak 6.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 6.4.1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为标准直齿外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1.基圆(base circle)用于生成齿廓渐开线的圆,称为齿轮的基圆,其半径用,表示,直 径用d,表示。 2.齿顶圆(addendum circle)过齿轮齿顶端所作的圆,称为齿顶圆,其半径用r表示,直 径用d,表示。 3.齿根圆(dedendum circle)过轮齿槽底所作的圆,称为齿根圆,其半径用F表示,直径 用d表示。 4.分度圆(reference circle)为便于齿轮几何尺寸的表达和计算,在齿轮上规定一个圆作 为基准,将该圆称为分度圆,半径用”表示,直径用表示。分度圆上具有标准的模数和压力角 (见后续章节介绍)。 5.齿顶高(addendum)分度圆和齿顶圆之间的部分称为齿项,其径向距离称为齿顶高, 用h,表示。 6.齿根高(dedendum)分度圆和齿根圆之间的部分称为齿根,其径向距离称为齿根高, 用h表示。 7.全齿高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全齿高,用h表示,h=h。+h:。 8.齿厚(tooth thickness)沿任意圆周所量取的、轮齿两侧齿廓间的弧长,称为称为该圆周 上的齿厚,用Sx表示。不同圆周上的齿厚是不同的,分度圆上的齿厚用s表示。 9.齿槽宽(space width)沿任意圆周所量取的、相邻两齿之间的弧长,称为该圆周上的齿 槽宽,用eK表示。不同圆周上的齿槽宽是不同的,分度圆上的齿槽宽用e表示。 10.齿距(pitch)在任意圆周上所量取的、相邻两齿同侧齿廓之间的弧长,称为该圆周上 的齿距,用PK表示,PK=SK+eK。不同圆周上的齿距是不同的,分度圆上的齿距用p表示, p=s+e,且s=e;基圆的齿距用pb表示。 11.齿宽齿轮轮齿沿轴线方向的宽度称为齿宽,用B表示。 6.4.2齿轮的基本参数 齿轮的基本参数包括:齿轮的齿数z、模数m、齿顶高系数,、齿顶隙系数c和分度圆压力 角,它们决定着齿轮的基本尺寸。 112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l.齿数(number of teeth)齿轮在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用z表示。 2.模数(module)当已知齿轮齿数z和分度圆齿距p时,分度圆周长d=p,即d=p/π, 可见计算得出的分度圆直径d与无理数π有关。为了便于计算、制造和检测,规定比值p/π为 标准的数值,称作模数,用m表示,单位为毫米(mm),即m=p/π,由此可得分度圆齿距 卫=mm (0-6) 因此,分度圆直径d为 d=周长-p2=z 二mz (0-7) πππ 模数是齿轮计算中的基本参数,齿轮的模数越大,齿距与齿厚越大,相同齿数时分度圆直径 也越大。模数与齿厚及分度圆大小之间的关系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图中三个齿轮的齿 数z相等。 B 图6-11齿轮各部分名称和符号 图6-12不同模数的齿轮 为便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加工,齿轮的模数已经标准化,见表6-1。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选 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而括号内的模数则尽可能不选用。 表6-1标准模数系列(GB1357-1987) (mm) 0.1 0.120.150.20.250.50.40.50.60.811.251.52 2.53 4 第一系列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0.35 0.70.91.75 2.252.75 (3.25)3.5 3.75)455.5 (6.5) 第二系列 9 (11) 14 伊 22 (30) 36 45 3.压力角(pressure angle)通常将分度圆上的压力角称为齿轮压力角,用a表示。 因为齿轮在任意点啮合时cos=,/s,对于确定的齿轮,不变,K随啮合点K点不同 而改变,所以不同点上啮合时压力角是不相等的。国标(GB1356-2001)规定分度圆上的压力角 x为标准值,一般情况下其值为20°。 4.齿顶高系数(coefficient of addendum)对于标准齿轮,其各部分尺寸都是用模数来表达 113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和计算的。国标规定齿轮的齿顶高 ha=ham (6-8) 式中h,称为齿顶高系数。 5.顶隙系数(coefficient of addendum)两齿轮在啮合传动时,一个齿轮的齿顶圆与另一个 齿轮的齿根圆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的径向高度称为顶隙(bottom clearance),用c表 示。标准顶隙也是模数m的倍数,表示为 c=c m (6-9) 式中c称为顶隙系数。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均为标准值,其中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c*也已标 准化,对于正常齿制的齿轮:h=1,c=0.25;短齿制的齿轮:h=0.8,c=0.3。 6.4.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m、x、h。和c均为标准值,且s=e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表6-2所示为外啮合渐开线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 表6-2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名称 符号 小齿轮 大齿轮 齿数 1 23 分度圆直径 g d1=e1 d2=1z2 齿顶高 h h =hm 齿根高 h I =(h,+c")m 齿全高 h h=h+h 齿顶圆直径 d。 d1=d1+2h d=d +2h 齿根圆直径 d da =d-2h de =d,-2hg 基圆直径 d d=d cosa do2=d cosa 齿距 P p=mn 齿宽 s=p/2 齿槽宽 e e=p/2 基圆齿距 P p=pcosa 法向齿距 Pa Pa=p 任意圆上的压力角 ak cosK=飞/k 任意圆上的齿厚 SK 5g=yk-2k(vag-imva)),其中ivag=Bk=tancg-ag 标准中心距 0 a-td) 传动比 2 =@=h- 03321 114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1.基圆齿距 任一圆周上的齿距都等于其圆周长与齿轮齿数的比值,即PK=2,华,所以,=心。 将h,=cosx代入即得 Po=2n rcosa -pcosa (0-10) 2.法向齿距 在齿廓的法线方向上测得的相邻两同向齿廓间的距离,称为法向齿距,用卫表示。 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在基圆上任选一点N,作基圆的切线NB,由渐开线的性质 可知,该线是渐开线AB,和A,B2所在齿廓的公法线,则将B,B2称为两轮齿的法向齿距。 因为NB1=N4,NB2=NA,所以 Pn =B B,NB:-NB NA-NA =44 Po (6-11) 可见法向齿距与切点N的选择无关,与基圆齿距相等。 3.任意圆上的齿厚 齿轮在不同圆周上的齿厚是不同的,如图6-14所示为齿轮的一个轮齿,其中r、s、、日分 别表示齿轮分度圆半径、齿厚、压力角及渐开线展角;K、Sx、ax及日x分别表示齿轮任意圆 上的半径、齿厚、压力角及展角;为任意圆上齿厚所对应的圆心角。 由图可知 SK=kP=rk(∠COC-2∠C'OK) 将∠Coc';、∠COK=&-0、mag=k代入可得 k=Kg-20wak-im=冬-2x0was-imw四) (6-12) 115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