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第九则: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 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则: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第十一则: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第十二则: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 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2)讨论课后第二题。先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信”的辩证分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 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 “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三、教学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1.5课时(0.5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1) 五、课型:多媒体授课六、教学方法:启发、探究七、教学过程 1.导语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 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 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 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 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一一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 很多人能够聚在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 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接下来,请大家集体背诵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学生集体背诵 (落实背诵,活跃课堂氛围) 11
11 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第九则: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 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则: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第十一则: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第十二则: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 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2)讨论课后第二题。先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对“信”的辩证分 析。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 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 “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三、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1.5 课时(0.5 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 1) 五、课型:多媒体授课 六、教学方法:启发、探究 七、教学过程 1.导语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 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 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 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 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 很多人能够聚在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 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接下来,请大家集体背诵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学生集体背诵。 (落实背诵,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 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疯狂语文”,让我们一起在文言 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3文本解读: (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 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使用实例) 整体感知文本)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 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 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 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 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 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 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重点句)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 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表述) 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 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 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 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 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4.“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 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 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12 教师: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 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疯狂语文”,让我们一起在文言 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3.文本解读: (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 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使用实例) (整体感知文本)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 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 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 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 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 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 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重点句)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 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表述) 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 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 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 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 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4.“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 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 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