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 高一语文 命题人:金云生冯丽照 审题人:冯丽照金云生 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背(j) 跬步(ku1)颤抖(chin)久假不归(jia) B.挣脱( zheng)巷道(hang)甄别( zheng)六艺经传( zhuan) C.洁癖(p1)泥淖(ndo) 啮噬(shi) 百孔千疮( chuang) D.憎恨(zeng)不音(chi)窗扉(fei) 装模作样(mu)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耳濡目染良晨美景 渲泄 怨天尤人 B.礼尚往来聊以慰籍 磕绊 苟延残喘 C.气息摒室 四肢百骸 布署 苍海桑田 D.入不敷出 山清水秀 妥贴 气势恢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史诗巨片《孔子》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 后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值得一看!” B.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 手之力 C.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守组 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 怀疑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 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许多工作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 生、正直、有责任感等。 C.有关调査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 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D.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 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光临阳光小区,这是我公司近年来鼎力打造的又一绿色生态小区! B.本人才疏学浅,刚才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C.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葆生机! 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 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内心里拥有善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 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7.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作的心态调查,请你用一句话写出调查结论。(不超过10 个字)(2分)
台州 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 高一 语文 命题人:金云生 冯丽照 审题人:冯丽照 金云生 一、 基础知识。( 29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背(jĭ) 跬.步 (kuĭ) 颤.抖(chàn) 久假.不归(jià) B.挣.脱 (zhèng) 巷.道(hàng) 甄.别(zhēng) 六艺经传.(zhuàn) C.洁癖.(pĭ) 泥淖.(nào) 啮噬. (shì ) 百孔千疮.(chuāng) D.憎.恨(zēng) 不啻.(chì) 窗扉.(fěi) 装模.作样(mú)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耳濡目染 良晨美景 渲泄 怨天尤人 B.礼尚往来 聊以慰籍 磕绊 苟延残喘 C.气息摒窒 四肢百骸 布署 苍海桑田 D.入不敷出 山清水秀 妥贴 气势恢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史诗巨片《孔子》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 后无不拍手称快 ....,大呼:“过瘾!值得一看!” B.在校篮球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 ....,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 手之力。 C.经过旷日持久 ....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守组 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 D.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 ....,你还有什么可 怀疑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 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B.许多工作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热爱学 生、正直、有责任感等。 C.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 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D.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 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欢迎光临阳光小区,这是我公司近年来鼎力打造的又一绿色生态小区! B.本人才疏学浅,刚才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C.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葆生机! 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 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 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 ③① 7.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 46 名学生作的心态调查,请你用一句话写出调查结论。(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A.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 努力做成一件事”。 B.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C.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D.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的事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 情上的理解”。 答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④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⑤小学而大遗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①⑤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 者远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⑥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蟹六跪而二鳌⑧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④③/⑧②⑤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忌不自信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 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 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 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 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 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 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 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 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 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 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 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 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 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
A.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 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 人选答“通过自己的 努力做成一件事”。 B.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 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 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C.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 人选答“朋友”,17 人选答“独自忍受”。 D.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 人选答“该自己做的事让自己做主”,16 人选答“感 情上的理解”。 答: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小.学而大遗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① ③ B.① ⑤ C.③④ D.② ⑥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 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鳌 ⑧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④③/⑧②/⑤⑥/⑦ 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忌不自信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9 分)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 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 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 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 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 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 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 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 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 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 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 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 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 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 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
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 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 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 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I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6分) 在心灵最微妙的地方 刘墉 我的心底总藏着三个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惊。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 世俗的标准来判断。 当我在圣若望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位同事家里已经有个智障的弟弟,但是当他太太怀 孕之后,竟然没做羊水穿剌,又生下个“智障儿”。消息传出,大家都说他笨,明知智障有遗 传的可能,还那么大意。我也曾在文章里写到这件事,讽刺他的愚蠢。直到有一天。他对我 说:“其实我太太去做了穿刺,化验出了智障,我们决定堕胎。但是就在约好堕胎的那天上午, 我母亲带我弟弟一起来了。我那智障弟弟,以为我太太得了什么重病,先拉着我太太的手, 直说‘保重!保重!’又过来,扑在我身上,把我紧紧抱住,说,‘哥哥,上帝会保佑你们。 他们走后,我跟太太默默地坐了好久。我和我太太想,如果肚子里的像我弟弟那么天真的孩 子,我们能因为他比较笨,就把他杀掉吗?所以,我们打电话给医生,说不去了。” 二十多年前,我做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次要去韩国采访亚洲影展。好不容易备妥了各 项文件,送去给电影协会代办的一位先生。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电话,说我少了一份东西。 我立刻冲去了西门町的影协办公室,当面告诉他,我确实已细细点过,再装在牛皮信封里交 给了他。他举起我的信封,抖了抖,说:“没有!”“我以人格担保,我装了!”我大声说。“我 也以人格担保,我没收到!”他也大声吼起来。眼看采访在即,我气呼呼地赶回公司,又一关 关“求爷爷、告奶奶”地办那份文件。就在办的时候,突然接到影协的那个人的电话 “对不起!刘先生,是我不对,不小心夹在别人的文件里了。我真不是人,真不是人, 真不是人!” 我怔住了。忘记是怎么挂上那个电话的。他明明可以为保全自己的面子,把发现的东西 灭迹。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来认错了。我佩服他,觉得他是一位勇者
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 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 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 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16 分) 在心灵最微妙的地方 刘 墉 我的心底总藏着三个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惊。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 世俗的标准来判断。 当我在圣若望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位同事家里已经有个智障的弟弟,但是当他太太怀 孕之后,竟然没做羊水穿刺,又生下个“智障儿”。消息传出,大家都说他笨,明知智障有遗 传的可能,还那么大意。我也曾在文章里写到这件事,讽刺他的愚蠢。直到有一天。他对我 说:“其实我太太去做了穿刺,化验出了智障,我们决定堕胎。但是就在约好堕胎的那天上午, 我母亲带我弟弟一起来了。我那智障弟弟,以为我太太得了什么重病,先拉着我太太的手, 一直说‘保重!保重!’又过来,扑在我身上,把我紧紧抱住,说,‘哥哥,上帝会保佑你们。’ 他们走后,我跟太太默默地坐了好久。我和我太太想,如果肚子里的像我弟弟那么天真的孩 子,我们能因为他比较笨,就把他杀掉吗?所以,我们打电话给医生,说不去了。” 二十多年前,我做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次要去韩国采访亚洲影展。好不容易备妥了各 项文件,送去给电影协会代办的一位先生。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电话,说我少了一份东西。 我立刻冲去了西门町的影协办公室,当面告诉他,我确实已细细点过,再装在牛皮信封里交 给了他。他举起我的信封,抖了抖,说:“没有!”“我以人格担保,我装了!”我大声说。“我 也以人格担保,我没收到!”他也大声吼起来。眼看采访在即,我气呼呼地赶回公司,又一关 一关“求爷爷、告奶奶”地办那份文件。就在办的时候,突然接到影协的那个人的电话。 “对不起!刘先生,是我不对,不小心夹在别人的文件里了。我真不是人,真不是人, 真不是人!” 我怔住了。忘记是怎么挂上那个电话的。他明明可以为保全自己的面子,把发现的东西 灭迹。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来认错了。我佩服他,觉得他是一位勇者
许多年前,我应美国水墨书画协会的邀请,担任当年国际水墨展的全权主审。参赛者得 奖不得奖,全凭我一句话。 那天评审,我准备了一些小贴纸,先把自己属意的作品贴上,再斟酌着删除。评审完毕, 主办单位请我吃饭,再由原来接我的女士送我回家。晚上,她一边开车,一面笑着问:“对不 起!刘教授,不知能不能问一个问题,没有任何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那幅有红色岩 石和一群小鸟的画,你先贴了标签,后来又拿掉了呢?”“那张画确实不错,只不过我觉得 笔触硬了一点,名額有限,只好……”我说,又笑笑,“你认识这位画家吗?”“认识!”她说, 是我!” 不知为什么,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是水墨书画协会的负责人之一,而且从头到尾跟着 我,她只要事先给我一点点暗示,说那是她的画,我即使再客观,都可能受到影响,起码, 最后落选的不会是她。 三个故事说完了。从世俗的角度,那教授是笨蛋,那影协先生是混蛋,那水墨书画协会 的女士是蠢蛋。但是在我心中,他们都是最真实的人。 每一次在我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之前,都会想到这三个故事。他们教了我许多,他们教 我用“眼”看,也用“心”看。当我看到心灵最微妙的地方,常会有180度的大转变。 14.(1)作者叙述第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在开头就写明同事太太做了羊水穿刺,还讽刺他笨, 到末尾才点明他们确实做了穿刺呢?(4分) 2)“他们走后,我跟太太默默地坐了好久”,问“默默地坐了好久”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作者说自己“气呼呼地赶回了公司”,请你至少用两个词语去形容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2分) 16.作者为什么说“那教授是笨蛋,那影协先生是混蛋,那水墨书画协会的女士是蠢蛋”? 作者又说“在我心中,他们都是最真实的人”,结合文章,在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人应是 怎样的人?(6分) 17.作者在最后写道“当我看到心灵最微妙的地方,常会有180度的大转变”,问“180度 的大转变”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古诗文阅读与识记(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20分)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 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惑父讼子泛而逾之子掖父归而薏亐弟谂兄鍪寻谂
许多年前,我应美国水墨书画协会的邀请,担任当年国际水墨展的全权主审。参赛者得 奖不得奖,全凭我一句话。 那天评审,我准备了一些小贴纸,先把自己属意的作品贴上,再斟酌着删除。评审完毕, 主办单位请我吃饭,再由原来接我的女士送我回家。晚上,她一边开车,一面笑着问:“对不 起!刘教授,不知能不能问一个问题,没有任何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那幅有红色岩 石和一群小鸟的画,你先贴了标签,后来又拿掉了呢?” “那张画确实不错,只不过我觉得 笔触硬了一点,名额有限,只好……”我说,又笑笑,“你认识这位画家吗?”“认识!”她说, “是我!” 不知为什么,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是水墨书画协会的负责人之一,而且从头到尾跟着 我,她只要事先给我一点点暗示,说那是她的画,我即使再客观,都可能受到影响,起码, 最后落选的不会是她。 三个故事说完了。从世俗的角度,那教授是笨蛋,那影协先生是混蛋,那水墨书画协会 的女士是蠢蛋。但是在我心中,他们都是最真实的人。 每一次在我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之前,都会想到这三个故事。他们教了我许多,他们教 我用“眼”看,也用“心”看。当我看到心灵最微妙的地方,常会有 180 度的大转变。 14.(1)作者叙述第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在开头就写明同事太太做了羊水穿刺,还讽刺他笨, 到末尾才点明他们确实做了穿刺呢?(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走后,我跟太太默默地坐了好久”,问“默默地坐了好久”的原因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自己“气呼呼地赶回了公司”,请你至少用两个词语去形容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说“那教授是笨蛋,那影协先生是混蛋,那水墨书画协会的女士是蠢蛋”? 作者又说“在我心中,他们都是最真实的人”,结合文章,在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人应是 怎样的人?(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7.作者在最后写道“当我看到心灵最微妙的地方,常会有 180 度的大转变”,问“180 度 的大转变”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古诗文阅读与识记(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2 题。(20 分)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 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
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 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 十五年,以军兴征饷。陇其下令,谓“不恋一官,顾无益於尔民,而有害於急公”。户予 ˉ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宁巡 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尘,才幹乃非肆应, 宜调简县。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县民道为盗所杀而讼其仇,陇其获盗定谳。部议初 报不言盗,坐讳盗夺官。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 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 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于上官,与邻县更迭 应役,俾得番代。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兗州知府张鹏翮冋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 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 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于养志有父丧,总督请在任守制。陇其言天下承 平,湖广非用兵地,宜以孝教。养志解任。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 陇其子孙。 [注]间架税:房屋建筑税。 (节选自《清史稿》) 1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坐讳盗夺官 坐:因为 B.举博学鸿儒 举:举行 C.丁父忧归 丁:遭逢 D.疏荐陇其洁己爱民 洁:使……廉洁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军兴征饷 不赂者以赂者丧 B.才幹乃非肆应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陇其请于上官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民陆氏世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 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B.陆陇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以及妻子的织机一部,这与俗语所谓的“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陆陇其为官清廉,他任职地区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他几次离任,百姓都是含泪相送。 D.嘉定县的老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甚至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 企图获取好处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嘉定大县,赋多俗侈。(2分)
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 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 十五年,以.军兴征饷。陇其下令,谓“不恋一官,顾无益於尔民,而有害於急公”。户予 一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宁巡 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一尘,才幹乃.非肆应, 宜调简县。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县民道为盗所杀而讼其仇,陇其获盗定谳。部议初 报不言盗,坐.讳盗夺官。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 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 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于.上官,与邻县更迭 应役,俾得番代。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兗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 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 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于养志有父丧,总督请在任守制。陇其言天下承 平,湖广非用兵地,宜以孝教。养志解任。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 陇其子孙。 [注]间架税:房屋建筑税。 (节选自《清史稿》) 1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讳盗夺官。 坐:因为 B.举.博学鸿儒 举:举行 C.丁.父忧归 丁:遭逢 D.疏荐陇其洁.己爱民 洁:使……廉洁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以.军兴征饷 不赂者以.赂者丧 B.才幹乃.非肆应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陇其请于.上官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民陆氏世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 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B.陆陇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以及妻子的织机一部,这与俗语所谓的“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陆陇其为官清廉,他任职地区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他几次离任,百姓都是含泪相送。 D.嘉定县的老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甚至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 企图获取好处。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嘉定大县,赋多俗侈。(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