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校联盟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联考 语文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阅卷由十二校统一进行,阅卷完成后可在相应微信小程序上查询详细得分情 况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于连以其卑贱的出身为耻,以父兄的无知与粗鄙(bi)为耻,这也使他对同一 阶层的人充满了蔑视和不屑(xie)。他委曲求全做教士,却看不上那些与他 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农民。 B.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lang)苑 里,又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b),无论长篇还是短章,皆足吟泳回味 C.男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夹(jia)杂着一名打人者猥琐的嬉笑声,让这幅场景, 显得极其残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仇恨,才让他们对男童下此狠手?相信每个看 了这条视频的人,都会万份愤怒。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完全与其生命融合在了 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lang)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3题。 【甲】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淡然了!【乙 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却常是 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丙】也许用“距离产生 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人不 可能有两个故乡,正如人没有两次生命一样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 那是不容置疑、无法忘怀的来自血缘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 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 们:你从何而来!【丁】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 总与捏我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淡然 B.灯红酒绿 C.经意 D.无论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C.丙 D 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浙江省十二校联盟 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联考 语文学科 考生须知: 1.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 证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5. 阅卷由十二校统一进行,阅卷完成后可在相应微信小程序上查询详细得分情 况。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于连以其卑贱的出身为耻,以父兄的无知与粗鄙(bǐ)为耻,这也使他对同一 阶层的人充满了蔑视和不屑(xiè)。他委曲求全做教士,却看不上那些与他一 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农民。 B.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lànɡ)苑 里,又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bǔ),无论长篇还是短章,皆足吟泳回味。 C.男童撕心裂肺的哭声,夹(jiá)杂着一名打人者猥琐的嬉笑声,让这幅场景, 显得极其残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仇恨,才让他们对男童下此狠手?相信每个看 了这条视频的人,都会万份愤怒。 D.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完全与其生命融合在了一 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láng)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2-3 题。 【甲】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淡然了!【乙】 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却常是 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丙】也许用“距离产生 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人不 可能有两个故乡,正如人没有两次生命一样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 那是不容置疑、无法忘怀的来自血缘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 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 们:你从何而来!【丁】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 总与捏我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淡然 B.灯红酒绿 C.经意 D.无论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D. 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记者从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总部获悉,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 的近圆对接轨道上,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 天员进驻。 B.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 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C.默会传播是隐匿于显性舆论传播的丰富意义世界,不只是靠符号化或显在化 的传达,还需要在具体情景中的积淀和沉浸 D.此外,备受关注的足球改革也在去年足协成功“脱钩”后其迎来了多项新规 限制外援、增加国内年轻队员上场的机会… 5.阅读以下关于浙江省甬舟铁路的报道,并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5字)(4 分) 2017年11月21日,宁波海事局日前发布消息称,作为浙江省“义甬舟”开放 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甬舟铁路工程跨金塘水道地质勘察作业正式启动,3艘 施工船舶将对规划线路周边海域的18个选点进行初测钻探,为下阶段建设施工 提供数据资料。 据介绍,甬舟铁路总投资将达到343亿元,其中跨海部分将建设公铁两用桥,即 跨海铁路和跨海高速公路会在同一座桥上,这也极有可能成为浙江省内首条公铁 两用的跨海大桥。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结束舟山不通火车的历史,从宁波市区出发坐火车到舟山, 也只要30分钟左右时间,实现浙江省铁路覆盖全省地级城市的“2小时交通 你的标题: 口囗口囗囗口囗口囗口囗口囗口口(不得超过此处)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5分) 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揣摩作者的性情或精神。有些作家即使不以写作为主业, 也可以成为一个时代优秀的作家。请从海伦·凯勒(美)、毛泽东、歌德(德)、 大仲马(法)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根据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描写他(她)创 作时的场景。 要求:描写细致,形象鲜明,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150字。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 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 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 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 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 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 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 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 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 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
A.记者从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总部获悉,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 393 公里 的近圆对接轨道上,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 天员进驻。 B.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 13 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 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人、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C.默会传播是隐匿于显性舆论传播的丰富意义世界,不只是靠符号化或显在化 的传达,还需要在具体情景中的积淀和沉浸。 D.此外,备受关注的足球改革也在去年足协成功“脱钩”后其迎来了多项新规: 限制外援、增加国内年轻队员上场的机会…… 5. 阅读以下关于浙江省甬舟铁路的报道,并拟一则标题。(不超过 15 字)(4 分) 2017 年 11 月 21 日,宁波海事局日前发布消息称,作为浙江省“义甬舟”开放 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甬舟铁路工程跨金塘水道地质勘察作业正式启动,3 艘 施工船舶将对规划线路周边海域的 18 个选点进行初测钻探,为下阶段建设施工 提供数据资料。 据介绍,甬舟铁路总投资将达到 343 亿元,其中跨海部分将建设公铁两用桥,即 跨海铁路和跨海高速公路会在同一座桥上,这也极有可能成为浙江省内首条公铁 两用的跨海大桥。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结束舟山不通火车的历史,从宁波市区出发坐火车到舟山, 也只要 30 分钟左右时间,实现浙江省铁路覆盖全省地级城市的“2 小时交通 圈”。 你的标题: □□□□□□□□□□□□□□□(不得超过此处)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5 分) 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揣摩作者的性情或精神。有些作家即使不以写作为主业, 也可以成为一个时代优秀的作家。请从海伦·凯勒(美)、毛泽东、歌德(德)、 大仲马(法)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根据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描写他(她)创 作时的场景。 要求:描写细致,形象鲜明,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超过 150 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 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 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 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 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 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 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 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 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 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
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 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 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秘的 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 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 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 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 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 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 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 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 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 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 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 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 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 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 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 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 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 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 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 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 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 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 《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 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 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 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 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 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 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 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秘的 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 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 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 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 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 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 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 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 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 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 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 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 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 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 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 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 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 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 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 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 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 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 《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 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 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 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 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 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 生存不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秘的渴望被点燃。 C.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 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 折磨感。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 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9.从全文来看,简析帘的意象。(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子恺漫画》序 夏丐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 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 艺术的剌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 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 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 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 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 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席子包的。到了白马湖,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 他就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把衣服卷了几件 作枕。再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 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 我勉励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 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 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 说:“这太咸了!” 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 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能。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 “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 得的法宝。我总还有些不安。他又说 “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 生存不同的别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秘的渴望被点燃。 C.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 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 折磨感。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 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9.从全文来看,简析帘的意象。(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子恺漫画》序 夏丐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 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 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 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 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 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 话。 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 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席子包的。到了白马湖,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 他就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把衣服卷了几件 作枕。再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 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 我勉励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 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 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 说:“这太咸了!” “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 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能。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 “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 得的法宝。我总还有些不安。他又说: “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席子 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 么都了不得 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 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 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的 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实观照领 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实有同一的归趋。凡 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真的 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能把它捕捉了用文字 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不会做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 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 否则虽自号为诗人画家,仍是俗物。 与和尚数日相聚,深深地感到这点。自怜囫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 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虽然愿从今 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 何尝有十分把握!言之怃然! 正怃然间,子恺来要我序他的漫画集。记得子恺的画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 在这三年中,子恺着实画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过数十分之一。其中含有两种性 质,一是写古诗词名句的,一是写日常生活的断片的。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 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用画表出一次,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 己观照的表现。前者是翻译,后者是创作了。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 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 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我序子恺画集,恰因当前所感,并述及了和尚的近 事,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缘啊! 0.作者在文中说“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请结合原文,概括“我在这几日的观察”的具体内容,试分条陈述。(5分) 11.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分) 12.怎样理解“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 术无缘的人”这句括在文中的含意?(5 分) 13.作者在序文中介绍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类漫画,并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画 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 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请结合上下文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刑赏论 [宋]曾巩
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席子 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 么都了不得。 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 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 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的 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实观照领 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实有同一的归趋。凡 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真的 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能把它捕捉了用文字 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不会做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 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 否则虽自号为诗人画家,仍是俗物。 与和尚数日相聚,深深地感到这点。自怜囫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 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虽然愿从今 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 何尝有十分把握!言之怃然! 正怃然间,子恺来要我序他的漫画集。记得子恺的画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 在这三年中,子恺着实画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过数十分之一。其中含有两种性 质,一是写古诗词名句的,一是写日常生活的断片的。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 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用画表出一次,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 己观照的表现。前者是翻译,后者是创作了。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 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 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我序子恺画集,恰因当前所感,并述及了和尚的近 事,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缘啊! 10.作者在文中说“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请结合原文,概括“我在这几日的观察”的具体内容,试分条陈述。(5 分) 11.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4 分) 12.怎样理解“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 术无缘的人”这句括在文中的含意?(5 分) 13.作者在序文中介绍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类漫画,并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画 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 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请结合上下文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刑赏论 [宋]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