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 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塞路初晴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释:①行子:出行的人 8.本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分) 答: 9.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8.诗中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 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出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 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9.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 上游猎的景象。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的景象,告诫企图侵犯边疆的敌人,我军严阵以待, 守护边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三)名句名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一分) (1) 风飘飘而吹衣 乐天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6
6 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 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塞路初晴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释:①行子:出行的人。 8.本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 分) 答: 9.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答案:【8.诗中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 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出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 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9.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 上游猎的景象。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的景象,告诫企图侵犯边疆的敌人,我军严阵以待, 守护边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三)名句名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一分) (1) ,风飘飘而吹衣…… ,乐天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4)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5)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聊乘化以归尽(2)声断衡阳之浦(3)欲苟顺私情 (4)而御六气之辩(5)乐以忘忧】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不朽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 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 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 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 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 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 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 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干百次 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 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 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 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 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
7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4)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5)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答案:(1)舟遥遥以轻飏 聊乘化以归尽(2)声断衡阳之浦(3)欲苟顺私情 (4)而御六气之辩(5)乐以忘忧】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不朽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 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 年 3 月 26 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 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 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 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 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 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 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 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 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 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 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 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