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i.issm1001053x.2005.03.005 第27卷第3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7 No.3 2005年6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un.2005 变坡角浅层粘土斜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谭卓英蔡美峰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了滑坡体的坡底滑移面,重建了斜坡体,并根据坡角的变化划 分了块段,运用力的递推原理,计算了滑坡体块段的稳定性系数,对坡角、含水率、内摩擦角、 内聚力、静水压力、地震力及列车荷载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敏感性分析中因子变化步 长、范围及因子的相关性,获得了粘性土层容重、内摩擦角、内聚力与含水率之间以及内摩擦 角与内聚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方程,在因子独立及关联作用下,分别对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单因 素分析并确定了敏感性因子,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内聚力、坡角及含水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 的主要敏感性因素,将滑坡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和非耦合处理时,将弱化含水率及内聚力在稳 定性分析中的影响. 关键词变坡角:粘土斜坡:稳定性:相关性:敏感性分析 分类号P642.22 在敏感性分析中,不确定性因素一般被假定 虽是建立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置信 为相互独立或互不关联的变量,变量的变化幅度 度(不排除个体误判),但不能确定因子间的相互 及发生概率也被设定为相等.这在解决实际问题 作用.在灰色关联模型中,敏感性因子构成的子 时存在局限性.事实上,有些不确定性因素对指 序列同样存在变量区间、概率估计及因子间的相 标的影响是交叉的和综合的,其变化的幅度及概 关性问题.而正交设计可以考虑因子间的相互影 率是随机的,由此所确定的敏感性因素,在未来 响,但需要知道因子间相互影响的函数关系. 发生某一幅度的变动概率可能很小:而在所认定 通过研究认为,要解决敏感性分析中的分异 的非敏感性因素中,某些因素可能在未来发生某 问题,首先需要确定以下问题:(1)独立因子与相 一幅度变化的概率却很大.也就是说,由此所确 关性因子:(2)因子变量的可能变化区间:(3)相关 定的敏感性及非敏感性因素在未来事件中可能 性因子(依赖型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定量 发生不等概率和不等幅度,出现分异.因此,为了 表达:(4)因子发生概率的区间估计或判断.本文 确保推论与事件结果的一致性,在敏感性分析 基于上述思想,针对某土质浅层滑坡进行了敏感 中,确定不确定性因子变量的变化区间、变量间 性分析的探索,希望对敏感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及 的相互关系及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当重要的. 其应用有所借鉴 采用模糊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模型,通过 专家评判,可提高对事件概率以及变量区间估计 1滑坡稳定性影响因子分析 的可靠性.而正交设计方法则解决了多因素、多 1.1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 水平以及相关性问题,通过位级极差分析及方差 滑坡体位于西南某铁路枢纽线K343+380∽ 分析,可以确定关键因子,找出影响指标最大因 +450段,滑坡区线路为东西向,南临江,北靠山, 子的位级组合,这些方法上的进步可以提高敏感 地势北高南低,高差98m,平均坡角15.26°.在斜 性分析的可靠性,然而,在模糊数学方法中,因子 坡体东侧及西侧下部各有一自然冲沟,形成滑坡 的权重(或隶属度)以及对因子区间的概率估计 的自然切割面;坡体东、西两侧山地和南部(斜坡 收稿日期:2004-10-13修回日期:2004-12-10 前沿临江处)开挖地段出露泥岩,线路北部山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50490271) 出露砂岩.根据地球物理探测及所揭露的岩层判 作者简介:谭卓英(1965一),男,博士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心 变坡角浅层粘土斜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谭卓英 蔡美峰 北 京科 技大学 土 木与环 境 工 程 学 院 , 北 京 摘 要 用 地 球物理 方 法 确 定 了滑 坡体 的坡底 滑 移 面 , 重 建 了斜坡 体 , 并根据 坡 角 的变 化划 分 了块 段 , 运 用 力 的递 推 原理 , 计 算了滑 坡 体块 段 的稳 定性 系数 对 坡角 、 含水 率 、 内摩擦 角 、 内聚 力 、 静水 压 力 、 地 震 力及 列 车荷载等 因 素进 行 了分 析 , 讨论 了敏感 性分 析 中因 子变 化 步 长 、 范 围及 因 子 的相 关性 , 获得 了粘 性 土 层 容重 、 内摩擦 角 、 内聚 力与含 水 率之 间 以及 内摩擦 角与 内聚 力之 间 的祸 合 关 系方程 在 因子 独 立 及 关联 作用 下 , 分别 对斜 坡 稳 定性进 行 了 单因 素分 析 并确 定 了敏 感 性 因 子 结 果表 明 , 内摩擦 角 、 内聚 力 、 坡角及 含水 率是 影 响斜 坡稳 定 性 的主 要 敏 感 性 因素 将滑 坡 因 子作为独 立 变量 和 非祸合 处 理 时 , 将 弱化 含 水 率及 内聚 力在 稳 定性 分 析 中的影 响 关键 词 变坡 角 粘 土 斜坡 稳 定 性 相 关性 敏 感性 分 析 分 类号 在 敏感 性 分析 中 , 不确 定性 因 素 一 般被 假 定 为相 互 独 立或 互 不 关联 的变量 , 变 量 的变化 幅度 及 发 生概 率 也 被 设 定为相 等 这在 解 决 实 际 问题 时存 在 局 限性 事 实上 , 有些 不确 定性 因素 对 指 标 的影响是交 叉 的和 综合 的 , 其 变化 的幅度 及 概 率 是 随机 的 由此 所确 定 的敏 感 性 因素 , 在 未来 发生某 一 幅度 的变 动概 率可 能很 小 而 在所 认 定 的非敏感性 因 素 中 , 某些 因 素可 能在 未 来发 生 某 一 幅度 变 化 的概 率 却很 大 也 就 是 说 , 由此 所 确 定 的敏 感 性 及 非 敏 感 性 因 素 在 未 来事 件 中可 能 发生 不等概率和 不等幅度 , 出现 分异 因此 , 为 了 确 保 推 论 与 事 件 结 果 的一 致 性 , 在 敏 感 性 分 析 中 , 确 定 不 确 定性 因 子 变 量 的变 化 区 间 、 变 量 间 的相 互 关系 及 发 生 的可 能性 是 相 当重 要 的 采 用模 糊 统计 分析 和 灰 色 关联模 型 『,, , 通 过 专家评 判 , 可 提 高对 事件 概 率 以及变 量 区 间估计 的可 靠性 而 正 交 设计 方法 则解 决 了多 因素 、 多 水平 以及相 关性 问题 , 通 过位 级 极差 分析及方 差 分 析 , 可 以确 定 关键 因 子 , 找 出影 响指 标 最 大 因 子 的位 级组合 这些 方法 上 的进 步可 以提 高敏 感 性分析 的可靠 性 然 而 , 在模糊数 学方法 中 , 因子 的权 重 或 隶 属度 以及 对 因 子 区 间 的概 率估 计 收稿 日期 修 回 日期 一 一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重 大 项 目 作者 简介 谭卓 英 一 , 男 , 博 士 虽 是建立 在 专家评 分 的基础 上 , 具有较 高 的置 信 度 不排 除个 体误 判 , 但 不 能确 定 因子 间的相 互 作用 在 灰色 关联 模 型 中 , 敏 感 性 因 子构 成 的子 序 列 同样存在变 量 区 间 、 概 率估计 及 因子 间的相 关性 问题 而 正 交设计可 以考 虑 因子 间 的相 互 影 响 , 但 需要 知道 因子 间相 互 影 响 的 函 数 关 系 通 过研 究认 为 , 要 解 决敏 感 性 分 析 中的分 异 问题 , 首 先 需要 确 定 以下 问题 独 立 因子 与相 关性 因子 因子变 量 的可 能变 化 区 间 相 关 性 因子 依赖 型 因子 的相 互 作用 关 系及 其 定量 表 达 因子 发 生 概 率 的 区 间估 计 或 判 断 本 文 基 于 上 述 思想 , 针对 某 土质 浅层 滑坡进 行 了敏感 性 分析 的探 索 , 希望 对 敏感性 分析 方法 的研 究及 其 应 用 有 所 借 鉴 滑 坡稳 定性 影 响 因 子 分 析 滑 坡体 工 程 地 质 条件 滑 坡 体 位 于 西 南 某 铁 路枢 纽 线 十 叻 段 , 滑 坡 区 线 路 为东西 向 , 南 临江 , 北靠 山 , 地 势北 高南低 , 高差 , 平 均 坡 角 巧 在斜 坡 体 东侧及 西侧 下 部各有一 自然 冲沟 , 形成 滑坡 的 自然切 割 面 坡 体 东 、 西 两侧 山地 和 南部 斜坡 前 沿 临江 处 开 挖 地 段 出露 泥 岩 , 线 路 北 部 山坡 出露砂 岩 根据 地球物 理探 测及 所揭 露 的岩层 判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2005.03.005
Vol.27 No.3 潭卓英等:变坡角浅层粘土斜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273· 断,其地层分布依次为回填碎石土层、坡积及残 H=L,sina (1) 积土层、砂岩及泥岩强风化层、泥岩层及砂岩层, 式中,L为坡面长.其中,坡角《受土体内摩擦角 其中,回填土主要来自铁路施工的土石堆填,比 ,内聚力C,自然安息角日及风化作用影响,一般 较薄,厚度不均;坡积及残积土层为第四系碎石 低于日,其发生变化的概率具有很多的人为性. 粘土,厚度相对较大:该层平均厚度为13m.砂岩 所研究斜坡属变坡角组合型,从上到下坡角 及泥岩强风化层属岩土参半的砾石土,且高岭土 依次为25.64°,3.81°,6.74°,23.07°,及0.53°,可划 含量高:平均厚度为4.0m,其下为泥岩,属中等 分为5个坡段.其中,松散层块体的容重为15.47 风化层,部分地段亦可见砂岩层,该层裂隙较多, kN·m,含水率为25.0%,滑移面内聚力为6.752 属强度低的次坚硬岩层;再下为坡底基岩,岩性 kPa,内摩擦角为26.64°. 为砂岩,轻微风化.滑移面位于松散层和强风化 坡面形态受其起伏度、工程构筑物、防渗处 层之间,属风化裂隙型次生结构面,其产状与上 理及植被状态制约,形态的质量直接影响降雨的 覆松散层及下覆强风化层岩体一致.结构面形态 入渗与迳流,但参数的量化还有待研究, 平直,充填物主要为坡积、残积土及砂岩夹泥岩 (2)含水率@与容重y.ω与斜坡所处区域的水 的强风化产物,其物理、力学及水力学性质介于 文地质条件及大气环境有关.岩土体的孔隙率、 松散层与强风化层之间.滑坡区地震烈度为7°. 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埋深、降雨、入渗及蒸发等 1.2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条件共同影响着ω.因此0是一个变量.从水文地 (1)滑坡体形态.滑坡区为丘陵地貌,地貌单 质调查分析,该斜坡主要受大气降雨、入渗及蒸 元比较复杂.采用GTS602全站仪按网格270m× 发的影响. 400m对滑坡区地形进行测量,并利用高分辨率 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及雨型对暂态渗流场有 反射地震(R24)和地质雷达(SR-2)的探测数据和 显著影响.当饱和渗透系数心5×105ms时,安 3D-SIGMA软件对滑坡体进行重建,滑坡轴线剖 全因数先是随该降雨持时的增加而降低,并在某 面如图1. 个临界持时达到最低:然后,随该降雨持时的增 460 加而增高;当k=1×105m·s时,安全因数随降雨 450 持时的增加而单调地下降, 440 ω与渗透系数k呈非线性关系.在ω=15%时 430 达到峰值,为6.0×10ms':当<15%时,随ω的 420 降低(10%),渗透系数逐渐降低并稳定在1.2×10-5 410 m·s;当o>15%,随ω的增大,渗透系数逐渐降 40 低:在w=22%时,趋于稳定,为10-10-ms.其 0 0 80120160200240 水平距离/m 函数关系可表示如下: 图1沿滑坡轴线地层剖面的地质解译图 1.2×10-3ms'(w<10%) Fig.1 Profile along the landslide axes from geological interpreta -5.397o2+20.993w-14.395 k= (2) tion (10%≤w≤22%),R2=1 10-7-10-ms-'(w>22%) 滑坡形态参数包括坡角、坡高和坡面形态, 松散层粘土的容重与含水状态的分布见 对于土质斜坡,坡高H和坡角a之间存在如下的 表1.y与ω的变化亦表现为非线性关系,三次多 关系: 表1滑坡因子为独立变量及依存变量时斜坡稳定敏感性系数 Table 1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slope stability when the factors are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respectively % 滑坡因子为独立变量时 滑坡因子为依存变量时 块段 Koo △a △as △AC△p △P.△P.△P △aw△P. △C△P 0.48 0.00 0.00 0.03 0.4113.53 -0.64-1.510.30 -2.77-1.28 9.57 10.46 力 1.10 0.00 0.00 0.02 0.21 4.98 -0.41-1.35 0.24 -1.09-1.06 3.65 3.45 Ⅲ 2.40 0.00 0.00 0.00 0.2310.69 -0.20-3.260.00 -2.24-2.62 7.49 9.00 V 0.61 -10.810.83 0.00 0.32 9.37 -0.29-1.33 0.00 -2.00 -2.54 6.70 7.01 4.91 -2.73-1.50 0.000.207.59 -0.18-5.710.00 -1.65-2.00 5.40 6.11
谭卓 英等 变坡角浅层 粘土 斜坡稳 定敏感性 分 析 断 , 其 地 层 分 布 依 次 为 回填 碎 石 土层 、 坡 积 及 残 积 土层 、 砂 岩及 泥岩 强风 化层 、 泥 岩层 及砂 岩层 , 其 中 , 回填 土 主 要 来 自铁 路 施 工 的土 石 堆 填 , 比 较 薄 , 厚度 不均 坡 积 及 残 积 土 层 为第 四系碎 石 粘土 , 厚度 相对 较 大 该层 平均厚度 为 砂 岩 及 泥 岩 强风 化层 属 岩 土参 半 的砾 石土 , 且 高岭土 含 量 高 平 均 厚度 为 其 下 为泥 岩 , 属 中等 风 化层 , 部 分地段 亦可 见砂 岩层 , 该层 裂 隙较 多 , 属 强 度低 的次 坚 硬岩 层 再 下 为坡 底 基 岩 , 岩 性 为砂 岩 , 轻微 风 化 滑 移面位 于松 散层 和 强风 化 层 之 间 , 属 风化 裂 隙 型 次生 结 构 面 , 其产 状 与上 覆松 散层 及 下覆 强风 化层 岩 体 一致 结构面 形态 平 直 , 充 填 物 主 要 为坡 积 、 残 积 土 及 砂 岩夹泥 岩 的强 风 化产 物 , 其 物 理 、 力 学及 水 力学性 质 介 于 松 散层 与 强风 化 层 之 间 滑 坡 区 地 震 烈度 为 滑 坡稳 定性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滑 坡 体形 态 滑 坡 区 为丘 陵地 貌 , 地 貌 单 元 比较 复杂 采用 一 全 站 仪按 网格 对 滑 坡 区地 形进 行 测 量 , 并利用 高分 辨率 反射 地 震 和 地 质 雷达 , 的探 测 数 据 和 软件对 滑 坡 体 进 行 重 建 , 滑 坡 轴 线 剖 面 如 图 水平 距 离 图 沿 滑 坡轴线 地层 剖面 的地 质解译 图 川 比 比加 式 中 , , 为坡 面 长 其 中 , 坡 角 受 土 体 内摩 擦 角 势 , 内聚 力 , 自然 安 息角 及 风化 作用 影 响 , 一般 低 于 , 其 发 生 变 化 的概 率具 有 很 多 的人 为性 所 研 究斜 坡属 变坡 角 组 合 型 , 从 上 到 下 坡 角 依 次 为 , “ , , , 及 ” , 可 划 分 为 个 坡 段 其 中 , 松 散 层 块 体 的容 重 为 巧 · 一 ,, 含 水 率 为 , 滑 移 面 内聚 力 为 , 内摩 擦 角 为 坡 面 形 态 受其 起 伏度 、 工 程 构筑 物 、 防渗 处 理及 植 被状 态制 约 , 形态 的质量 直接 影响 降雨 的 入 渗 与逞 流 , 但 参 数 的量 化 还 有待研 究 含 水 率。 与容 重 。 与斜坡 所处 区域 的水 文 地 质 条件及 大气 环 境有 关 岩 土 体 的孔 隙率 、 地 表水 体 分布 、 地 下 水 埋深 、 降雨 、 入 渗及 蒸发等 条件共 同影 响着。 因此。 是一个 变量 从水文地 质 调 查 分析 , 该斜 坡 主 要 受 大气 降雨 、 入 渗 及 蒸 发 的影 响 降雨 强度 、 降雨 持 时及 雨 型对 暂 态 渗 流场 有 显 著 影 响 当饱 和 渗 透 系 数 一 , · 一 ,时 , 安 全 因数 先 是 随该 降雨 持 时 的增加 而 降低 , 并在 某 个 临界 持 时达 到 最 低 然 后 , 随该 降雨 持 时 的增 加 而 增 高 当 二 ‘ 一 , · 一 ,时 , 安全 因数 随降雨 持 时 的增 加 而 单调 地 下 降 。 与渗 透 系数 呈 非线性 关 系 在。 巧 时 达 到峰值 , 为 一 , · 一 ’ 当。 时 , 随。 的 降低 , 渗透 系 数逐 渐 降低 并稳 定在 , · 一 , 当。 , 随。 的增 大 , 渗 透 系数逐渐 降 低 在。 “ 时 , 趋 于 稳 定 , 为 『一 一 , · 一 ’ 其 函 数 关 系 可 表 示 如 下 侧殴噢月遥 滑 坡 形 态 参 数 包 括 坡 角 、 坡 高和 坡 面形 态 对 于 土 质斜 坡 , 坡 高 和 坡 角 之 间存 在 如 下 的 关 系 一 , · 一 , 。 一 一 ‘ 。 ‘ , 一 ,一 一 ‘ · 一 ’ 。 松 散 层 粘 土 的 容 重 与 含 水 状 态 的 分 布 见 表 与。 的变 化 亦 表 现 为 非线性 关 系 , 三 次 多 表 滑坡 因 子为独立 变 及 依存变最 时斜坡稳 定敏感 性系数 , 邝 ’ 伽 块段 滑 坡 因 子 为 独 立 变量 时 滑 坡因 子 为依存变 量 时 伏仪 ‘ △山 △ , △ △ △卯 叭 屺 △口 △ △夕 刀 一 石 一 , 一 夕 一 万 兮二月 八”甘、,‘人︸, … 乙,,二,几 ,今︼了、 一 住‘,﹄ ︶ , 石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乙气, 一 乙儿气‘,傀气 ,‘, 可 一 一 山﹁ … ,‘八‘孟月
·27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 项式回归具有较高的保真度,R2=0.9866.且当ω= 性,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6~-0.8o.这与本文的 10%~15%及w>30%时,y出现迟钝区,随ω变化的 研究结果有出入, 敏感性不强(如图2).这与有关泥岩风化土体的研 ”,C的这种变化与土体含水率ω的变化是分 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在低含水率的非饱和态及 不开的,降雨、地表水及地下水位都是促成土体 高含水率的准饱和态,土壤存在容重迟钝现象, 变化的因素.松散层粘土C,p与ω的关系如图4及 但高含水率时的迟钝现象延迟了,这可能与土层 图5.从图可以看出,C,p与ω均呈反S型变化,亦 的物理特性有关. 即随含水率的增大,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均下降, (3)内摩擦角p及内聚力C.p及C是滑坡体与 达到饱和时趋于稳定.但是,随ω变化的梯度降 结构面非常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决定着岩土体 比C随ω变化的梯度降要大,说明含水率对内摩 的抗剪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滑坡破坏的形 擦角的影响比对内聚力的影响大.这与有关四对 式.在经典力学中,一般将与C视为常量,且是 粘性土体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相一致.该研究表 相互独立的,但在实际工程中,这两个参数不仅 明粘性土随w的增大,压缩系数K,压缩模量E,Pp 是随机变量,且是相互关联的,其概率特性、变异 及C均显著下降切 性及相关性常常是检验土质斜坡稳定性的重要 采用三项式回归,内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 依据. 率的趋势曲线,分别有R=0.9952及R=0.9915, 松散层粘土内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关系如 所确定的三项式关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指 图3.从图中可知,C随p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呈 出的是,这里只是针对土坡稳定性分析的特点, S型变化,属非线性,近似正相关.采用三次多项 对松散层土体在高含水率下的C,p与ω的关系进 式回归,=0.9951.可见,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 行研究,因此还不能代表C,p在含水率全域内的 反映C与之间的这种变化关系.而有关粉粘土的 变化规律,有关对泥岩风化松散土体的研究显 统计分析认为,粘土体的与C存在较强的负相关 示,在低含水率时,强度参数C及p在ω=【5%出现 25 ÷20 6 5 10 ● 2 10152025303540 0 22 24 2628 30 32 含水案% 含水率% 图2松散层容重与含水率的关系 图4松散层内聚力与含水率的关系 Fig.2 Regressive curve between density and percent moisture Fig.4 Regressive curve between cohesion and percent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loose layer content in the loose layer 中 30 7 ■ 6 25 ①20 15 2 冬0 5 0 10 152025 30 20 22 2426283032 内摩擦角() 含水率% 图3松散层内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关系 图5松散层内摩擦角与含水率的关系 Fig.3 Regressive curve between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al Fig.5 Regressive curve between internal frictional angle and per- angle in the loose layer cent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loose layer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项式 回 归具有 较 高 的保 真度 , 且 当。 二 一 巧 及。 时 , 夕出现 迟钝 区 , 随。 变化 的 敏感性 不 强 如 图 这 与有 关泥岩 风 化土 体 的研 究 结 果 相 一 致 ‘” 说 明在 低 含 水 率 的非饱 和 态 及 高含 水率 的准 饱 和 态 , 土 壤 存 在 容 重迟 钝 现 象 但 高含 水 率 时 的迟 钝现 象 延 迟 了 , 这 可 能与 土 层 的物 理特 性 有 关 内摩擦 角毋及 内聚 力 沪及 是滑 坡 体 与 结构 面非 常 重 要 的物 理 力学参 数 , 决 定着岩 土 体 的抗 剪 强 度 并 在 一 定程 度 上 控 制 滑 坡 破 坏 的 形 式 在经 典 力 学 中 , 一 般 将沪与 视 为常量 , 且 是 相 互 独 立 的 但 在 实 际 工 程 中 , 这 两 个参 数不 仅 是 随机 变 量 , 且 是 相 互 关联 的 , 其概 率特 性 、 变 异 性 及 相 关 性 常 常 是 检 验 土 质 斜 坡 稳 定 性 的重 要 依据 松 散 层 粘 土 内 聚 力 与 内 摩 擦 角 的 关 系 如 图 从 图 中可 知 , 随沪的增 大而 逐渐 增 大 , 并 呈 型变 化 , 属 非线性 , 近似 正 相 关 采 用 三 次 多项 式 回 归 , 尸 “ 可 见 , 回归 方程 可 以较好 地 反 映 与甲之 间 的这 种变化 关系 而 有 关粉粘 土 的 统计 分析认 为 , 粘 土 体 的 与 存 在较 强 的负相 关 性 , 其线性 相 关 系数 为 一 卜一 ‘ 这 与本 文 的 研 究 结 果有 出入 必 , 的这 种 变 化 与土 体 含 水 率。 的变 化是 分 不 开 的 , 降雨 、 地 表 水及 地 下 水位 都 是促成 土 体 变化 的因素 松散层粘 土 , 与。 的关系如 图 及 图 从 图可 以看 出 , , 必与。 均 呈 反 型变化 , 亦 即 随含 水率 的增 大 , 内聚 力和 内摩擦 角均 下 降 , 达 到饱 和 时趋 于 稳 定 但 是 , 势随功 变化 的梯度 降 比 随。 变化 的梯度 降要 大 , 说 明含水率对 内摩 擦 角 的影 响 比对 内聚 力 的影 响大 这 与有 关。 对 粘 性 土 体 力学强度 的影 响结果相 一 致 该研 究表 明粘性 土 随。 的增 大 , 压缩 系数 , 压缩 模量及 , 俨 及 均 显 著 下 降 ’ 采用 三 项 式 回 归 , 内聚 力 、 内摩擦 角 与含水 率 的趋 势 曲线 , 分 别有 , 及 , , 所确 定 的三项 式 关系具有较高 的准确 率 值得指 出的是 , 这 里 只 是针 对 土 坡 稳 定性 分 析 的特 点 , 对 松 散 层 土体 在 高含 水 率 下 的, 与。 的关系进 行研 究 , 因此 还 不 能代 表 , 价在 含水 率全 域 内的 变 化 规 律 有 关 对 泥 岩 风 化 松 散 土 体 的研 究 显 示 , 在低含水率 时 , 强度参数 及势在。 巧 出现 只仁立一溉 伟︸、︶气几‘ ︸、 ,︸一,,、︺︺奋︸气 ,卫 ︵已 · 圣︶仔神、 一一 一 ‘ 上 一 山一 一‘ 儿 一上一 二一一 日 含 水 率 图 松 散层 容 与含水率 的 关系 代 匕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 ‘ 一 一一一 一 含水 率 图 松散层 内康力 与含水率 的 关 系 如 代 妞 比 肠 卜﹄ ‘卜, 心,‘,︸,,且︸︶八、戈 ︵ 。 出 毕赴暇理︶、 只联怪乏 泣一 一 一 内摩擦 角汉 图 松 散 层 内聚 力 与内摩擦角 的 关系 价 卜 匕一一 , -一一一一一 一习 含水 率瓜 图 松散 层 内靡擦 角 与含水率 的 关 系 鳍代 浓 。 万 扭 皿 吐 卜 加
VoL27 No.3 谭卓英等:变坡角浅层粘土斜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275· 峰值,在0>22%时趋于稳定 (4)静水压力P.P.的影响取决于斜坡的变形 程度及水位高低,若切割面内的面积为S,最高 水位为h,则P可表示为: Pw=yw hw Ss (3) 其对滑体的总的作用效果还与滑坡区内切割面 的分布特点有关,由力的等效合成原理确定,P。 的区间可由切割面内零水位与最高水位时的极 值确定,其与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亦通 G 过含水率ω来反映,而发生概率可用区域的强降 雨概率表达.因此,P可视为独立变量. (S)地震力P及P.地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 图6斜坡分块递推力学横型 Fig.6 Sub-block step function model of the slope 响,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主要考虑地震的水平作 用侧.地震时质点水平加速度无疑将给斜坡体造 (1)滑体为刚体: 成水平推力P,诱导滑坡的产生,然而,地震的垂 (2)沿结构面平面滑动: 直作用P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质点的垂直加速度 (3)块体间的垂直分割面不存在剪应力: 将使边坡岩土体产生垂直方向的位移,在软弱面 (4)忽略地应力对稳定性的影响 存在时,质点的震动将加快界面上材料的分离, 2.2斜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从而削弱内聚力和改变内摩擦系数,降低抗剪强 (1)基本参数设置.该斜坡属粘土斜坡,根据 度.但因地震力对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复 斜坡地层分布、坡体形态及其变形特点,对坡角、 杂,定量关系还难以确定,因此,地震力在这里简 含水率、容重、内聚力、内摩擦角、静水压力、地震 化为与y相关的量.若斜坡体的重量为G,或第 力及列车荷载进行敏感性分析, 块体的重量为G,则有: ①坡角a.斜坡属于变坡角的组合斜坡,第I Ph=kh∑Gn (4) 段为铁路承载段,削坡变角及回填均受限制,因 此,坡角a变化的概率很小,可以视为常量.工程 Pw=kew·Pw (5) 中可以采用抗滑桩或抗滑桩与桩板墙来提高其 (6)列车荷载P.列车是一种动荷载,其对滑 抗滑稳定性.从图1及表1可知,第Ⅱ~V段坡角 坡体的影响与其单位长度的重量、通过速度以 a分别为3.81,6.74和23.07°,第V段坡角a,仅为 及由此产生的震动有关,列车产生的地面质点 0.53°,可以对Ⅱ-V段进行削坡.但削坡工程量 垂直加速度与路况、机车质量及驾驶水平等有 大,且对提高整个坡段抗滑稳定性的效果不大, 关.按铁道运输抗震设计标准,最大值取a 因此,发生削坡的概率很小,可视为常量.然而, =5.0mms2,为地震加速度的0.607%,较之地震 由于坡底筑路等土建工程,在VV段间进行回 作用,要弱得多,一般其影响深度只会对路轨未 填土,并将V段并成一段的可能性却很大(参 夯实的地基,而产生的水平力,按照钢轨摩擦系 见图6).这里,心及a为独立变量. 数估计,则仅为垂直荷载的20%~30%.因此,水 ②含水率ω.滑坡区ω受大气降雨控制,与其 平方向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列车属于外荷载, 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里,将ω视为基本变量,重 且由于其尺度有限,对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 小,相关性不强,可简化为独立变量.但列车通过 点考虑其对,C,,P.及P的影响.w的变化区间 为疏干态至饱和态间的范围,为ω∈[15%,38%]: 频率及发生超载的频率都比较高. 其发生的概率用区域年强降水概率表示. 2滑坡敏感性分析 ③容重y.y的变化区间受ω控制,以疏干态与 饱和态时的容重表示,在松散层为y∈[13.45, 2.1力学模型与基本假设 19.03],在强风化层为ye[16.38,23.21]:其发生概 根据图1,建立斜坡的力学模型如图6.图中 率与ω同源,用区域年的强降水概率表示,容重 图解为滑块单体的力图.基本假设为: 的影响放在ω中考虑.y与ω的关系可用图2中的
谭 卓英等 变坡角浅 层 粘 土斜坡稳 定敏 感性分 析 峰值 , 在 。 时趋 于 稳 定 ,, 静水压 力 的影 响取 决于斜坡 的变形 程 度及 水 位 高低 若切 割面 内的面 积 为 , 最 高 水 位 为 , , 则 可表 示 为 二 入 , 及 其 对 滑 体 的总 的作 用 效 果 还 与 滑 坡 区 内切 割 面 的分布特 点有 关 〔盯, 由力 的等效合 成 原理确 定 的 区 间可 由切 割 面 内零 水 位 与最 高水 位 时 的极 值 确 定 , 其与岩 土物理 力学参数之 间的关 联亦通 过 含水 率, 来 反 映 , 而 发 生概 率 可 用 区 域 的强 降 雨 概 率表 达 因此 , 可 视 为独 立 变 量 地 震 力 及 地 震 对 滑 坡 稳 定性 的影 响 , 己 取 得 很 多成 果 , 但 主 要考 虑 地 震 的水 平 作 用 ‘幻 地 震 时质 点水 平 加 速 度 无 疑 将给 斜坡 体造 成 水平推 力 , 诱导滑坡 的产 生 然 而 , 地 震 的垂 直作用 、 是不容 忽视 的 因 为质 点 的垂 直加速度 将 使边坡 岩 土体产 生 垂 直 方 向的位 移 , 在 软 弱 面 存在 时 , 质 点 的震 动 将 加 快 界面 上 材料 的分 离 , 从 而 削弱 内聚 力和 改变 内摩 擦 系数 , 降低抗 剪 强 度 但 因地 震 力 对 岩 土 物 理 力 学 参 数 的影 响 复 杂 , 定量 关系还难 以确 定 因此 , 地 震 力在这里 简 化 为 与尹相 关 的量 若 斜 坡 体 的重 量 为 仅 , 或 第 块 体 的重 量 为 、 , 则有 、 言仔之 尸今 钧 补趁 “ 、 、 、 、 ,一 、 , ‘ 一 、 月 , 、 闷 甲 图 ‘ 斜 坡分 块递 推 力学模型 卜 、了、了、, 了 ‘ ‘、了、 只 、 扮 艺氏 只 、 反 、 · 、 列 车 荷 载尸 列 车 是 一 种 动 荷 载 , 其对 滑 坡 体 的影 响 与其 单 位 长 度 的重 量 、 通 过 速 度 以 及 由此 产 生 的震 动 有 关 列 车 产 生 的地 面 质 点 垂 直 加 速 度 与 路 况 、 机 车 质 量 及 驾驶 水 平 等有 关 按 铁 道 运 输 抗 震 设 计 标 准 , 最 大 值 取 · 一 ,, 为地 震 加速 度 的 , 较 之地 震 作用 , 要 弱 得 多 , 一般 其 影 响深 度 只 会 对 路 轨 未 夯 实 的地 基 而 产 生 的水 平 力 , 按 照 钢 轨摩擦 系 数 估 计 , 则 仅 为垂 直荷 载 的 一 因此 , 水 平 方 向的影 响可 以忽 略 不 计 列 车属 于 外荷 载 , 且 由于 其 尺度有 限 , 对岩 土物 理 力学参数 的影 响 小 , 相 关性 不 强 , 可 简化 为独立 变量 但 列 车通 过 频 率及 发 生超 载 的频 率 都 比较 高 滑 坡敏 感 性 分 析 力学模 型 与基 本 假 设 根据 图 , 建立 斜 坡 的力 学模 型 如 图 图中 图解 为滑 块单 体 的力 图 基 本假 设为 滑 体 为 刚体 沿 结构 面平 面滑 动 块 体 间 的垂 直 分 割 面 不 存 在 剪应 力 忽 略地 应 力对 稳 定 性 的影 响 , 斜 坡稳 定 敏 感 性 分析 基 本 参 数 设置 该斜 坡 属 粘 土 斜 坡 , 根 据 斜坡 地层 分布 、 坡体 形态及 其变形特 点 , 对坡 角 、 含 水 率 、 容重 、 内聚 力 、 内摩擦角 、 静水压 力 、 地震 力及 列 车荷 载 进 行 敏 感 性 分析 ① 坡 角 斜 坡 属 于 变坡 角 的组 合 斜坡 , 第 段 为铁 路 承 载 段 , 削坡 变 角及 回填 均 受 限制 因 此 , 坡 角 变 化 的概 率很 小 , 可 以视 为 常量 工 程 中可 以采 用 抗 滑 桩 或 抗 滑 桩 与 桩 板 墙 来提 高其 抗 滑 稳 定 性 从 图 及 表 可 知 , 第 卜 段 坡 角 、 分 别 为 , 和 , 第 段 坡 角 仅 为 ” , 可 以对 一 段 进 行 削坡 但 削坡工 程 量 大 , 且 对 提 高整 个 坡 段 抗 滑 稳 定 性 的效果 不 大 因此 , 发 生 削坡 的概 率 很 小 , 可 视 为常 量 然 而 , 由于 坡 底 筑 路 等 土 建 工 程 , 在 段 间进 行 回 填 土 , 并将 一 段 并 成一 段 的可 能性 却 很 大 参 见 图 这 里 , 山 及 ,为独 立 变量 ② 含 水 率。 滑 坡 区。 受 大气 降雨 控 制 , 与其 具 有很 强 的相 关性 这 里 , 将 。 视 为基 本 变量 , 重 点 考 虑 其 对 , , 势 , 尺 及只 的 影 响 。 的 变 化 区 间 为疏 干 态 至 饱 和 态 间 的范 围 , 为。 任 【巧 , 」 其 发 生 的概 率用 区 域 年 强 降水 概 率表 示 ③ 容 重 的变化 区 间受。 控 制 , 以疏 干态 与 饱 和 态 时 的 容 重 表 示 , 在 松 散 层 为 ‘ 【 , , 在 强 风 化层 为炸 【 , 〕 其发 生 概 率 与。 同源 , 用 区域 年 的强 降水概 率表 示 容重 的影 响放 在 。 中考 虑 少与。 的关 系可用 图 中 的
·276·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 回归方程表示为: 率的大小确定敏感性因子并排序 [F-0.0242w+0.27610+0.3360w+15.3740 (6) ()不考虑滑坡因子耦合作用时的敏感性.将 R2-0.9866 滑坡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处理时,分别计算了斜坡 ④内聚力C及内摩擦角p.C及的变化区间 松散层及强风化层的敏感性系数,结果如表1. 亦受)影响,以疏干态与饱和态时的C及值表 在该斜坡中,I段为铁路路基段,在斜坡稳定 示,在松散层分别为C∈[2.10,18.00]和p∈[17.60, 性中至关重要,从表1可知,将滑坡因子视为独 27.00],在强风化层则为C∈[1.02,15.10]及pe 立作用因素时,增大摩擦角P是提高斜坡稳定性 [11.08,22.23].其发生概率与w同源,用区域年的 的最重要途径,其次是内聚力C.但相对而言, 强降水概率表示.C,p与w的关系可用图35中的 其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要低得多,如路基段,增 回归方程表示为: C-0.0325w3-0.4481ow+0.8950w+6.4439 大p值10%,稳定性系数将提高13.53%:而增大C, 1R2-0.9952 (7) 仅提高0.41%.C的影响与实际相比,显得小了. [p=0.1806w3-2.4524w2+5.9385w+24.5000 列车荷载P对稳定性有影响,但其影响主要在离 (8) R2=0.9943 作用点近的路基段I及相邻段Ⅱ,从表1可知对 同时,可以获得C,p之间的关系: 路基及相邻段的稳定性有提高的作用,这可能与 1C=-0.03230+0.4268m2-0.7185p+1.8936 (9) 夯实作用有关.含水率仙的影响甚微,且对稳定 R2-0.9951 性有微弱的提升作用,这与实际不符.坡角a,地 p=-0.1806C+2.4226C2-5.6706C+10.929 及 R2-0.9943 (10) 震力P.和静水压力P是降低斜坡稳定性的主要 ⑤水压力P.该斜坡的静水压力由降雨控 因素.若在松散层,增大第V段的坡角,其稳定 制,其极值为最大裂隙深度即到强风化层时的水 性下降1081%.其次,P.为其削弱影响均大于 压力.1,Ⅱ层厚度为17m,一个单位厚度上的 1%.由此可见,若滑坡各因素为独立作用,互不 P.=1632.680kN,则变化区间为P∈[0,1632.680]. 相关,则坡角和结构面的内摩擦角是斜坡稳定性 此外,P对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仍由ω来表征, 中最敏感的因素, 而发生变化的概率与强降水概率相同. (b)考虑滑坡因子耦合作用时的敏感性.由于 ⑥地震力P及P.滑坡区地震烈度为VII度, 坡角a,地震力P.,列车荷载P,与C及p的关系尚不 水平影响系数K可取0.06,垂直影响系数K可取 清楚,仅考虑四,C,及P。的偶合关系.此时,这些 0.50-0.75)K,这里取0.03,Pv及P的数值具体由 因子为依存变量,6。的计算结果参见表1. 各块体的重量决定.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 从表可知摩擦角p和内聚力C,分别是提高斜 定,当V川级麦加利烈度时,瞬时地面加速度为 坡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如对路基段,增大及C 0.084g,且a/a=1/2~23关系存在.地震发生的 各10%,稳定性系数分别提高10.46%和9.57%.显 概率具有不确定性,根据相关地震资料,其概率 然,将因子视为依存变量,考虑因素之间的相关 为0.0115/a 性时,C的作用得到了彰显,这与事实相吻合.含 ⑦列车荷载P.按列车的最大荷载(包括自重 水率ω和静水压力P.对滑坡稳定性的弱化作用 及最大载重)计算,P.=53.2kNm',其变化区间为 也加强了,在路基段增大各参量10%,其对稳定 P∈[0.53,2.00],而P发生的概率可用列车的日通 性的削弱作用分别提高2.77%和1.28%.其中,含 过频率表示. 水率对稳定性的影响与在不考虑因子间相关性 (2)敏感性分析,在确定了上述不确定因素、 时的0.03%增长了91.3倍.可见,将滑坡影响因子 参量的变化范围、概率及其相关性后,可按照以 作为独立作用因素时,若不考虑因子间的依存关 下步骤确定敏感性因子:①以自然态为初始态 系,将掩盖含水率与内聚力的作用. (参见表1),计算斜坡的初始稳定性系数K.稳定 3结论 性系数计算采用块段推力法,②设上述各变量的 增量为10%,在设定范围内计算某因素及相关因 (1)采用三次多项式回归,获得了斜坡条件下 素变化后的稳定性系数K.③计算此条件下稳 粘土容重、内摩擦角、内聚力与含水率,以及内摩 定性系数的绝对变化量7K:与相对变化率6。,以 擦角与内聚力之间的耦合方程,相关性高, 6,作为敏感性系数.④根据稳定性系数相对变化 (2)考虑滑坡因子的耦合作用时,内摩擦角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回 归方程 表 示 为 厂一 。 , 。 ‘ 。 二 ④ 内聚 力 及 内摩 擦 角笋 及 伊的变 化 区 间 亦 受。 影 响 , 以疏 干 态 与饱 和 态 时 的 及 沪值 表 示 , 在 松 散层 分 为 任 〔 , 」和 必任 〔 , , , 在 强 风 化 层 则 为 〔 , 巧 及 〔 , 其 发 生 概 率 与。 同源 , 用 区 域 年 的 强 降水概 率表 示 , 与。 的关 系可用 图 一 中的 回 归方程 表 示 为 率 的大 小确 定 敏 感性 因 子 并排序 不考 虑滑 坡 因子祸合 作用 时 的敏感 性 将 滑坡 因子 作 为独 立 变量 处 理 时 , 分 别计算 了斜 坡 松 散层 及 强风 化层 的敏感 性 系 数 , 结果 如 表 在该斜 坡 中 , 段 为铁 路 路基 段 , 在斜坡 稳 定 性 中至 关重 要 从表 可 知 , 将 滑坡 因子 视 为独 立 作用 因素 时 , 增大摩擦 角尹是 提 高斜 坡 稳 定性 的最 重 要 途 径 , 其 次 是 内聚 力 但 相对毋而 言 , 其对 稳 定性 的影 响程 度 要低 得 多 如 路基 段 , 增 大势值 , 稳定性系数 将提 高 而 增大 , 仅提 高 的影 响与 实际相 比 , 显 得 小 了 列 车荷 载只对 稳 定性有 影 响 , 但 其 影 响主 要在 离 作用 点近 的路基 段 及 相邻 段 从表 可 知对 路基 及相邻 段 的稳 定性有提 高 的作用 , 这可 能与 夯 实作 用有 关 含 水 率。 的影 响甚 微 , 且 对 稳 定 性 有微 弱 的提 升 作用 , 这 与 实 际 不 符 坡 角 , 地 震 力 和 静 水 压 力 是 降低 斜 坡 稳 定性 的主 要 因素 若在松散 层 , 增 大第 段 的坡 角久 , 其 稳 定 性 下 降 其 次 , 为 其 削 弱 影 响 均 大 于 由此 可 见 , 若滑 坡 各 因素 为独 立 作用 , 互 不 相 关 , 则坡 角和 结构 面 的 内摩擦 角 是斜坡 稳 定性 中最 敏 感 的 因素 考 虑滑 坡 因子祸合作用 时 的敏感性 由于 坡 角 , 地 震 力 , 列 车荷载只与 及势的关 系 尚不 清楚 , 仅考虑 。 , , 及只 的偶 合 关 系 此 时 , 这些 因子 为依存变量 , 民 。 的计 算 结 果参 见 表 从表可知 摩擦 角价和 内聚 力 , 分 别是提 高斜 坡稳 定性 的最重 要 因素 如对 路基 段 , 增大势及 各 , 稳 定性系数分 别提 高 和 显 然 , 将 因子视 为依存变 量 , 考 虑 因素 之 间 的相 关 性 时 , 的作 用 得 到 了彰 显 这 与事 实相 吻合 含 水 率。 和 静 水 压 力 对 滑 坡 稳 定 性 的弱 化 作 用 也加 强 了 , 在 路基 段 增 大各 参量 , 其 对 稳 定 性 的削 弱作用 分 别提 高 和 其 中 , 含 水 率对 稳 定性 的影 响与 在 不 考 虑 因 子 间相 关 性 时 的 增长 了 倍 可见 , 将 滑 坡影 响 因子 作 为独立 作用 因素时 , 若不考 虑 因子 间 的依存关 系 , 将 掩盖 含水 率 与 内聚 力 的作 用 结 论 、了、 护 、 ,八了 , 、尹少、 “ ,二、了 了、 · 。 ’ 一 ” · ‘。 ’ · ” 田 · 乙 戳黔 ’ 一 “ ,’ ‘ 。 ’ ‘ ,” ,‘ ’ 田‘ “ ’ 同时 , 可 以获得 , 势之 间 的关 系 风盟 ’ 尹’ ‘ ” ’ ‘ 尹 ’ 一 ” ’ ’ ’ 尹“ ‘ , 及 氯飞毯 ’ ‘ · ‘ ’ 一 · ‘ · , ⑤ 水 压 力 该 斜 坡 的静 水 压 力 由 降 雨 控 制 , 其极值 为最 大裂 隙深 度 即到 强风 化层 时 的水 压 力 , 层 厚度 为 , 一 个 单位 厚度 上 的 氏 , 则变化 区 间为 任 , 此 外 , 对 物 理 力 学参 数 的影 响仍 由。 来表 征 , 而 发 生 变 化 的概 率 与强 降水概 率相 同 ⑥ 地 震 力 及 , 滑 坡 区 地 震 烈度 为 度 , 水 平影 响系数 , 可取 , 垂直影 响系 数 , 可取 一 , 这 里 取 , 凡及 、 的数 值 具 体 由 各块 体 的重 量 决 定 按 照 国 际 原 子 能机 构 的规 定 , 当 级 麦加 利 烈度 时 , 瞬 时地 面加速 度 为 , 且 一 关 系存 在 「 地 震 发 生 的 概 率 具有 不 确 定性 , 根 据 相 关地 震 资料 , 其 概率 为 ⑦ 列车荷 载只 按 列车 的最 大荷载 包 括 自重 及最 大载 重 计 算 , 只 · 一 ’ , 其变化 区 间为 只曰 , 〕 , 而只 发 生 的概 率 可 用 列 车 的 日通 过频 率 表示 敏 感 性 分 析 在确 定 了上 述 不 确 定 因素 、 参量 的变化 范 围 、 概 率及 其相 关 性后 , 可 按照 以 下 步 骤 确 定 敏 感 性 因 子 ① 以 自然 态 为初 始 态 参见 表 , 计算斜坡 的初始 稳 定性 系数 ‘ 稳 定 性系 数计 算采 用 块 段 推 力 法 ② 设上 述 各变 量 的 增量 为 , 在 设 定 范 围 内计 算某 因素 及 相 关 因 素变 化 后 的稳 定性 系数 ③ 计 算 此 条件 下 稳 定性系 数 的绝对 变 化 量 甲茂 , 与相对 变 化 率 , 以 民 ,作 为敏 感性 系数 ④根 据 稳 定性 系数相对 变化 采 用三 次 多项 式回 归 , 获得 了斜 坡条件 下 粘土 容重 、 内摩擦 角 、 内聚 力与含 水率 , 以及 内摩 擦 角 与 内聚 力之 间的祸合 方 程 , 相 关性 高 考 虑滑 坡 因子 的祸合 作用 时 , 内摩 擦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