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大小调的近关系调: 2.同宫系统各调式及近关系调。 樱课方式,进樱、分析、计论、作业 第九章:调式武变音及调的交替及转换(2学时) 教学内容:(一)调式半音阶: (二)移调:(三)离调:(四)转调 教学要求: 理解:1调式变音,2.交替调式。 堂握:1移调, 2转调。 授课方式:讲授、分析、讨论、作业 第二学期 第一章:无升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6学时) 教学内容:l.C大调、a小调及C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的听辨: 2.2/4、3/4、4/4拍均分节奏听辨: 3.原位大、小、增、减三和弦的听辨: 4.无升降号的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2/4、3/4、4/4拍的节拍含义。 掌握:1各音符在G、F谱表的音高位置: 2.基本节奏型: 3调内各种和出、旋律音程的性质 4.无升降号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二章: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6学时) 教学内容:1.G大调、e小调及G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切分节泰听辨: 3.三和弦第 转位的构唱与听辨 4.一个升号调的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一个升号调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堂标:1各音符在G、F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调内和声听觉训练 3.三和弦第一转位和弦的构唱和听辨 4.一个升号调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三学期: 笪三音, 一个隆号的大、小调及五声围式 (14学时) 教学内容:1.F大调、小调及F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节奏综合练习: 3.不同调内I、V、V级和弦连接: 4.一个降号的旋视唱。 教学要求: 个降号调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掌握:1各音符在G、F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不同调内I、IV、V级和弦连接。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26 掌握:1.大小调的近关系调; 2.同宫系统各调式及近关系调。 授课方式:讲授、分析、讨论、作业。 第九章:调式变音及调的交替及转换(2 学时) 教学内容:(一)调式半音阶;(二)移调;(三)离调;(四)转调。 教学要求: 理解:1.调式变音, 2.交替调式。 掌握:1.移调, 2.转调。 授课方式:讲授、分析、讨论、作业。 第二学期: 第一章:无升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6 学时) 教学内容:1.C 大调、a 小调及 C 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的听辨; 2.2/4、3/4、4/4 拍均分节奏听辨; 3.原位大、小、增、减三和弦的听辨; 4.无升降号的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2/4、3/4、4/4 拍的节拍含义。 掌握:1.各音符在 G、F 谱表的音高位置; 2.基本节奏型; 3.调内各种和声、旋律音程的性质; 4.无升降号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二章: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6 学时) 教学内容:1.G 大调、e 小调及 G 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切分节奏听辨; 3.三和弦第一转位的构唱与听辨; 4.一个升号调的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一个升号调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掌握:1.各音符在 G、F 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调内和声听觉训练; 3.三和弦第一转位和弦的构唱和听辨; 4.一个升号调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三学期: 第三章:一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4 学时) 教学内容:1.F 大调、d 小调及 F 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节奏综合练习; 3.不同调内 I、IV、V 级和弦连接; 4.一个降号的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一个降号调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掌握:1.各音符在 G、F 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不同调内 I、IV、V 级和弦连接。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四章:两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4学时) 教学内容: 1.D大调、b小调以及D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简单二声部均分节奏的训练 3.属七、小七和弦原位及转位的构唱与听辨: 4.两个升号调的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两个升号周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掌握 1.各音符在G、F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属 小七和弦原位及转位的构唱及听辨: 3.简单 声部均分节奏及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四学期: 第五音,两个隆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围式 (12学时) 教学内容: 降B大调 8小调以 及降B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简单二声部均分节奏川练 3.导七和弦的构唱与听辨: 4.大、小调正三和弦的正格、变格 。半成讲行 5.两个降号调的旋律视唱及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两个降号调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掌握:1各音符在G、F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大、小调正三和弦的正、变格、半成进行: 3.简单二声部均分节奏及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六章:三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2学时 教学内容:1.A大调、升f小调以及A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大、小调正三和弦完全终止式、半终式的进行与连接: 3.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组成的终止式进行: 4二个升号的旋律唱」 教学要求: 理解:1.三个升号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组成的终止式进行。 掌握:1.各音符在G、F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大、小调正三和弦完全终止式、半终止式的进行与连接: 3.三个升号调的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 听辨、分析 第七章:三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8学时) 教学内容:1降E大调、c小调以及降E宫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大、小调副三和弦Ⅱ、Ⅱ、VI和VI级与正三和孩的连接: 3下属七、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4大、小调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教学要求: 理解:1三个降号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下属七、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27 第四章:两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4 学时) 教学内容:1.D 大调、b 小调以及 D 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简单二声部均分节奏的训练; 3.属七、小七和弦原位及转位的构唱与听辨; 4.两个升号调的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两个升号调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掌握:1.各音符在 G、F 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属七、小七和弦原位及转位的构唱及听辨; 3.简单二声部均分节奏及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四学期: 第五章:两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2 学时) 教学内容:1.降 B 大调及 g 小调以及降 B 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简单二声部均分节奏训练; 3.导七和弦的构唱与听辨; 4.大、小调正三和弦的正格、变格、半成进行; 5.两个降号调的旋律视唱及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两个降号调各调的音高及特性。 掌握:1.各音符在 G、F 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大、小调正三和弦的正、变格、半成进行; 3.简单二声部均分节奏及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六章:三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12 学时) 教学内容:1.A 大调、升 f 小调以及 A 宫系统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大、小调正三和弦完全终止式、半终式的进行与连接; 3.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组成的终止式进行; 4.三个升号的旋律视唱。 教学要求: 理解:1.三个升号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组成的终止式进行。 掌握:1.各音符在 G、F 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大、小调正三和弦完全终止式、半终止式的进行与连接; 3.三个升号调的旋律视唱。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第七章:三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 (8 学时) 教学内容:1.降 E 大调、c 小调以及降 E 宫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大、小调副三和弦 II、III、VI 和 VII 级与正三和弦的连接; 3.下属七、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4.大、小调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教学要求: 理解:1.三个降号调调内音组及音程听辨, 2.下属七、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掌握:1各音符在G、F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大、小调副三和弦1、II、VM和VII级与正三和弦的连接: 3大、小调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授课方式 :讲授、听辨、分析。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本课程内容分两学年讲授,总学时为120学时, 2.木课程需要配各五线谱黑板及钢琴。 四、考核方式 一学期: 乐理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评分采用五级制AB C D E)。 1. 平时成绩:40% 出勤:20分 平时作业成绩:20分 2.考试成绩:60% 三、四学期:视唱练耳部分(评分采用百分制),在具体的考核方式 上,视唱部分采取面试方式进行,随机抽谱、读谱后视唱。 1.平时成货:40% 出勤:10分 平时测验成绩:10分/人 平时视唱成绩:20分/人 2.期末卷面成绩:60% 期末视唱成绩:30分 听力卷面成绩:30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重光.基本乐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2)孙从音、马东风.基本乐科教程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 摆写人:韩芳芳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史红彬
28 掌握:1.各音符在 G、F 谱表上的音高位置; 2.大、小调副三和弦 II、III、VI 和 VII 级与正三和弦的连接; 3.大、小调正三和弦与属七、导七和弦的连接。 授课方式:讲授、听辨、分析。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本课程内容分两学年讲授,总学时为 120 学时, 2.本课程需要配备五线谱黑板及钢琴。 四、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乐理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评分采用五级制 A B C D E)。 1.平时成绩:40% 出勤:20 分 平时作业成绩:20 分 2.考试成绩:60% 第二、三、四学期:视唱练耳部分(评分采用百分制),在具体的考核方式 上,视唱部分采取面试方式进行,随机抽谱、读谱后视唱。 1.平时成绩:40% 出勤:10 分 平时测验成绩:10 分/人 平时视唱成绩:20 分/人 2.期末卷面成绩:60% 期末视唱成绩:30 分 听力卷面成绩:30 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重光.基本乐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2)孙从音、马东风.基本乐科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年. 撰写人:韩芳芳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史红彬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ultipart Music Analysis and Composing 总学时:120学时 学 分:8学分 修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 适用专业:音乐学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继《乐理与视唱练耳》之后所 开设的专业技术理课程,属专业基础集体课程之一 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主调音乐纵向结构(四声部和声)的基本形态 构成材料、组织原则以及和声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讲授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 基本原则和形式、和声运用以及音乐陈述方式与音乐结构的对应关系、表现作用 等内容:讲授分类对位与二声部复调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介绍中、西管 弦乐队概况和总谱的识读与简化等基本常识以及现代音乐创作的观念、结构特 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基础和声学》 《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法常识》及《作曲》中的基本内容有机 整理,掌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创作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创作辅导相结合:大课讲授 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单元 (一)一单元绪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 2.多声部音乐的纵向结构形态 3.多声部音乐的横向结构 4.一段完整音乐的横向结构 教学要求: 通过了解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掌握多声部音乐的纵向结构形态及音乐 的横向结构:学会分析多声音乐作品的旋律、织体、音乐展开的段落划分和音 情绪转换等内容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二)四部和声写作(16学时) 教学内容: 1.四部和声常识 2.声部进行与功能续进的原则 3.为旋律配和声 4.多声部音乐的调性识别与和声分析 教学要求:
29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ultipart Music Analysis and Composing 总 学 时:120 学时 学 分:8 学分 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 适用专业:音乐学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继《乐理与视唱练耳》之后所 开设的专业技术理课程,属专业基础集体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主调音乐纵向结构(四声部和声)的基本形态、 构成材料、组织原则以及和声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讲授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 基本原则和形式、和声运用以及音乐陈述方式与音乐结构的对应关系、表现作用 等内容;讲授分类对位与二声部复调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介绍中、西管 弦乐队概况和总谱的识读与简化等基本常识以及现代音乐创作的观念、结构特 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基础和声学》、 《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法常识》及《作曲》中的基本内容有机 整理,掌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创作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创作辅导相结合;大课讲授 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单元 (一)一单元绪论(4 学时) 教学内容: 1.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 2.多声部音乐的纵向结构形态 3.多声部音乐的横向结构 4.一段完整音乐的横向结构 教学要求: 通过了解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掌握多声部音乐的纵向结构形态及音乐 的横向结构;学会分析多声音乐作品的旋律、织体、音乐展开的段落划分和音乐 情绪转换等内容的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二)四部和声写作( 16 学时) 教学内容: 1.四部和声常识 2.声部进行与功能续进的原则 3.为旋律配和声 4.多声部音乐的调性识别与和声分析 教学要求:
掌握连接和弦(处理声部进行)的方法、和声基本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陈 术的时程与方法、终止式、和弦外音):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纵、横结构的细成 关系,将四部和声写作中的技术现象与实际作品中的应用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分 析: 掌握 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调式识别 和声分析等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号 (三)基本和声材料的扩展(4学时) 教学内容 1.变音体系和声(和弦结构、音响结构)。 2.调关系内涵及其分析方法 3.近关系调的习题写作。 4.含曾六度的变和弦以及属变和弦的结构特征。 教学要求: 了解变音体系和声的和弦结构和音响特征(含曾六度的变和弦、属变和弦): 掌握“属推进”的功能判断方法(导音解决、跳进解决):掌握旋律中转调位置 的判断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四)为歌曲旋律配伴奏(4学时) 教学内容. 1.由四部和声演变为和声织体的方法。 2.常用织体形式的表现作用 3.为不同题材的歌曲选择编配伴奏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将四部和声转变为和声音型的写作方法,恰当使用织体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一单元 (五) 二单元绪论、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常用的手法(6学时) 教学内容: 1.音乐语言的陈述类型。 2.各种类型音乐陈述语言的结构特点与构成方法。 敦学要求: 掌握音乐作品形成过程中材料陈述的手法和类型及其运用规律,继而对音乐 作品结构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学习音乐创作的艺术思 想与技术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六)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与规范化曲式(18学时) 教学内容: 1.曲式结构的基本类型 2各种类型音乐陈述语言的功能特点与音乐结构的关系。 教学要求: 掌握对实际作品中的结构形态、结构原则及其功能作用和由此所涉及的和声 语言、音乐陈术类型等现象的分析、认识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辅导 (七)非规范化曲式及和声运用与音乐结构的对应关系(8学时) 教学内容: 1.奏鸣回旋曲式、混合曲式、自由曲式。 30
30 掌握连接和弦(处理声部进行)的方法、和声基本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陈 述的过程与方法、终止式、和弦外音);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纵、横结构的组成 关系,将四部和声写作中的技术现象与实际作品中的应用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分 析;掌握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调式识别、和声分析等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三)基本和声材料的扩展(4 学时) 教学内容: 1.变音体系和声(和弦结构、音响结构)。 2.调关系内涵及其分析方法 3.近关系调的习题写作。 4.含曾六度的变和弦以及属变和弦的结构特征。 教学要求: 了解变音体系和声的和弦结构和音响特征(含曾六度的变和弦、属变和弦); 掌握“属推进”的功能判断方法(导音解决、跳进解决);掌握旋律中转调位置 的判断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四)为歌曲旋律配伴奏(4 学时) 教学内容: 1.由四部和声演变为和声织体的方法。 2.常用织体形式的表现作用。 3.为不同题材的歌曲选择编配伴奏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将四部和声转变为和声音型的写作方法,恰当使用织体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二单元 (五)二单元绪论、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常用的手法(6 学时) 教学内容: 1.音乐语言的陈述类型。 2.各种类型音乐陈述语言的结构特点与构成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音乐作品形成过程中材料陈述的手法和类型及其运用规律,继而对音乐 作品结构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学习音乐创作的艺术思 想与技术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 ( 六 )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与规范化曲式(18 学时) 教学内容: 1.曲式结构的基本类型。 2.各种类型音乐陈述语言的功能特点与音乐结构的关系。 教学要求: 掌握对实际作品中的结构形态、结构原则及其功能作用和由此所涉及的和声 语言、音乐陈述类型等现象的分析、认识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辅导 (七)非规范化曲式及和声运用与音乐结构的对应关系(8 学时) 教学内容: 1.奏鸣回旋曲式、混合曲式、自由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