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型向“自觉持续”型转变。使创新成为内生自我寻求发展的 动力需求。通过创新体系的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 体。在汽车、石化、农业、农产品加工、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 和新材料等七大重点领域建立起人才、创新能力和产业的高地。 知识创新的重点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形成特色鲜明、优勢明显,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创新平台; 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开放协同、功能完 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高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并 成为主要的增长极,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中上游。 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按照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吉林省创新 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本省产业和科技的优势领域,突出 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改善技术创新环 境。集中力量建设吉林省“一线两翼”区域创新增长极,所谓 线”就是依托“长春一吉林”经济带,建设区域创新密集区;“两 翼”是指东部长白山地区的延边和通化两地,是长白山特种资源 保护和开发区,在这里建立中药现代化、生态食品生产和深加工 基地。在这三个地域,重点建设四大开发区、两个科技城和十个 研发基地,用区、城、基地的集中建设支撑“一线两翼”创新密 集区的整体推进;同时实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建 设、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发展、中药现 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新世纪创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七大科 技工程。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高度集聚创新资源,构建“一线两翼”创新密集区 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创新资源向“一线两翼”集聚,即向 长一吉经济带和延边、通化两地集聚,尽快形成具有足够竞争力 11
11 励”型向“自觉持续”型转变。使创新成为内生自我寻求发展的 动力需求。通过创新体系的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 体。在汽车、石化、农业、农产品加工、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 和新材料等七大重点领域建立起人才、创新能力和产业的高地。 知识创新的重点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创新平台; 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开放协同、功能完 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高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并 成为主要的增长极,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中上游。 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按照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吉林省创新 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本省产业和科技的优势领域,突出 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进一步改善技术创新环 境。集中力量建设吉林省“一线两翼”区域创新增长极,所谓“一 线”就是依托“长春—吉林”经济带,建设区域创新密集区;“两 翼”是指东部长白山地区的延边和通化两地,是长白山特种资源 保护和开发区,在这里建立中药现代化、生态食品生产和深加工 基地。在这三个地域,重点建设四大开发区、两个科技城和十个 研发基地,用区、城、基地的集中建设支撑“一线两翼”创新密 集区的整体推进;同时实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建 设、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发展、中药现 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新世纪创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七大科 技工程。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高度集聚创新资源,构建“一线两翼”创新密集区 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创新资源向“一线两翼”集聚,即向 长—吉经济带和延边、通化两地集聚,尽快形成具有足够竞争力
的创新增长极。在长一吉经济带重点建设“三区一中心”,即长春 高新区、长春经济开发区、吉林高新区和东北农业创新中心;在 延边、通化两地重点建设“一区一城”,即延吉高新区和通化医药 城。充分发挥开发区与科技城独特的区域环境、科技密集优势, 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应用创新技术、幅射创新成果,带动区 域经济跨越发展。 未来17年,园区建设将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园区的发展 以“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二是园区的 创新模式从“模仿式创新”转向“自立创新”模式,并进一步突 出区域的优势特点;三是园区的发展目标以“振兴区域经济”转 向“国际化”,成为在重点领域,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开发区。 着力建设和提高“三个平台”,即“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孵 化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带动能 力。 实现“三个进入”,一是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进入国际前 沿;二是重点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进入国内前列;三是重点园 区的科技和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前列。 (二)围绕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实施七大科技工程 、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实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吉林省拥有一批中科院所属和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准的科研机构 和高等院校,这是知识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 部开放实验室、现代中药研发中心和植物转基因中试与产业化基 地,构成了吉林省知识创新的核心基础。实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工程,一是要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投入,有计划地装备一批高水 平的科技设施,保证重点实验室和重要知识创新基地装备上的先 进性;二是要进一步扩大重点实验室的规模,特别是在汽车、农 12
12 的创新增长极。在长—吉经济带重点建设“三区一中心”,即长春 高新区、长春经济开发区、吉林高新区和东北农业创新中心;在 延边、通化两地重点建设“一区一城”,即延吉高新区和通化医药 城。充分发挥开发区与科技城独特的区域环境、科技密集优势, 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应用创新技术、幅射创新成果,带动区 域经济跨越发展。 未来 17 年,园区建设将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园区的发展 以“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二是园区的 创新模式从“模仿式创新”转向“自立创新”模式,并进一步突 出区域的优势特点;三是园区的发展目标以“振兴区域经济”转 向“国际化”,成为在重点领域,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开发区。 着力建设和提高“三个平台”,即“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孵 化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带动能 力。 实现“三个进入”,一是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进入国际前 沿;二是重点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进入国内前列;三是重点园 区的科技和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前列。 (二)围绕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实施七大科技工程 1、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实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吉林省拥有一批中科院所属和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准的科研机构 和高等院校,这是知识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 部开放实验室、现代中药研发中心和植物转基因中试与产业化基 地,构成了吉林省知识创新的核心基础。实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工程,一是要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投入,有计划地装备一批高水 平的科技设施,保证重点实验室和重要知识创新基地装备上的先 进性;二是要进一步扩大重点实验室的规模,特别是在汽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