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鼻、喉、气管和主支气管、肺。 3.胸膜,纵隔。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观察、示教呼吸系统各器官的标本和模型。 第六章泌尿系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 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角的特点。 4.掌握女性尿道的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 5.熟悉输尿管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 6.了解肾的内部结构。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肾、输尿管、膀胱和女性尿道。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标本和模型。 第七章生殖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男女生殖器的组成。 2.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3.掌握男性尿道的一般形态。 4.掌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5.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6.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 7.熟悉输精管的行程、位置。 8.熟悉前列腺的位置。 。16·
·16·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鼻、喉、气管和主支气管、肺。 3.胸膜,纵隔。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观察、示教呼吸系统各器官的标本和模型。 第六章 泌尿系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 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角的特点。 4.掌握女性尿道的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 5.熟悉输尿管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 6.了解肾的内部结构。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肾、输尿管、膀胱和女性尿道。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观察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标本和模型。 第七章 生殖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男女生殖器的组成。 2.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3.掌握男性尿道的一般形态。 4.掌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5.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6.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 7.熟悉输精管的行程、位置。 8.熟悉前列腺的位置
9.熟悉女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10.了解精索的概念。 11.了解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 12.了解阴茎的基本结构。 13.了解子宫的固定装置。 14.了解阴道的位置和阴道穹。 15.了解女性外阴的一般形态。 16.了解会阴的概念。 【教学内容】 1.男、女生殖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睾丸、附睾、输精管道、前列腺、男性尿道。 3.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乳房、会阴。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示教男、女生殖器的标本和模型。 第八章循环系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大、小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的外形、位置、各腔的主要结构。 3.掌握主动脉的分段、位置和各部位的重要分支。 4.掌握上、下肢浅静脉的位置。 5.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6.掌握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7.掌握脾的位置和主要形态。 8.熟悉心壁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和动脉供应。 9.熟悉头颈部和腋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10.了解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11.了解心包的形态结构。 12.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大、小循环的概念。 3.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心壁和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 ·17·
·17· 9.熟悉女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10.了解精索的概念。 11.了解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 12.了解阴茎的基本结构。 13.了解子宫的固定装置。 14.了解阴道的位置和阴道穹。 15.了解女性外阴的一般形态。 16.了解会阴的概念。 【教学内容】 1.男、女生殖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睾丸、附睾、输精管道、前列腺、男性尿道。 3.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乳房、会阴。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示教男、女生殖器的标本和模型。 第八章 循环系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大、小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的外形、位置、各腔的主要结构。 3.掌握主动脉的分段、位置和各部位的重要分支。 4.掌握上、下肢浅静脉的位置。 5.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6.掌握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7.掌握脾的位置和主要形态。 8.熟悉心壁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和动脉供应。 9.熟悉头颈部和腋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10.了解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11.了解心包的形态结构。 12.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大、小循环的概念。 3.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心壁和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
4.体循环的动、静脉。 5.淋巴系的组成。 6.人体主要的淋巴结群。 7.脾的位置和形态。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2.讨论:大、小循环的途径。 【实验内容】 观察和示教心、主要动脉和主要静脉的标本。 第九章内分泌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2.熟悉甲状旁腺、胸腺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3.了解内分泌腺的组成和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1.内分泌腺的组成和一般功能。 2.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松果体、胸腺、肾上腺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示教甲状腺等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第十章感觉器 【目的要求】 1.掌握感觉器的组成及其一般功能。 2.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3.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 4.熟悉中耳和内耳的组成、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 5.熟悉平衡器和听觉感受器的位置。 6.了解眼副器的组成及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1.感觉器的组成及其一般功能。 2.视器的组成及一般功能。 3.眼球和眼副器。 ·18·
·18· 4.体循环的动、静脉。 5.淋巴系的组成。 6.人体主要的淋巴结群。 7.脾的位置和形态。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2.讨论:大、小循环的途径。 【实验内容】 观察和示教心、主要动脉和主要静脉的标本。 第九章 内分泌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2.熟悉甲状旁腺、胸腺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3.了解内分泌腺的组成和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1.内分泌腺的组成和一般功能。 2.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松果体、胸腺、肾上腺的位置和一般功能。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示教甲状腺等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第十章 感觉器 【目的要求】 1.掌握感觉器的组成及其一般功能。 2.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3.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 4.熟悉中耳和内耳的组成、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 5.熟悉平衡器和听觉感受器的位置。 6.了解眼副器的组成及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1.感觉器的组成及其一般功能。 2.视器的组成及一般功能。 3.眼球和眼副器
4.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 5.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示教眼和耳的模型。 第十一章神经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2.掌握反射弧的概念。 3.掌握脊髓的外形和内部主要结构。 4.掌握脊神经的数目和纤维成分。 5.掌握脊神经各丛的组成及其主要分支。 6.掌握脑的分部和位置。 7.掌握脑干和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8.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和主要沟回。 9.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和性质。 10.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11.掌握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 12.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 13.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枢的位置。 14.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和名称。 15.熟悉神经系的常用术语。 16.熟悉主要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7.熟悉内囊的位置和意义。 18.熟悉脑神经的主要分布范围。 19.熟悉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传导路。 20.熟悉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的区别。 21.熟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22.熟悉大脑的动脉供应。 23.了解神经系的基本功能。 24.了解脊髓的位置、节段和功能。 25.了解间脑的概念。 26.了解脑干的内部结构。 ·19·
·19· 4.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 5.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示教眼和耳的模型。 第十一章 神经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2.掌握反射弧的概念。 3.掌握脊髓的外形和内部主要结构。 4.掌握脊神经的数目和纤维成分。 5.掌握脊神经各丛的组成及其主要分支。 6.掌握脑的分部和位置。 7.掌握脑干和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8.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和主要沟回。 9.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和性质。 10.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11.掌握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 12.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 13.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枢的位置。 14.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和名称。 15.熟悉神经系的常用术语。 16.熟悉主要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7.熟悉内囊的位置和意义。 18.熟悉脑神经的主要分布范围。 19.熟悉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传导路。 20.熟悉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的区别。 21.熟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22.熟悉大脑的动脉供应。 23.了解神经系的基本功能。 24.了解脊髓的位置、节段和功能。 25.了解间脑的概念。 26.了解脑干的内部结构
27.了解基底核的概念。 28.了解视觉传导路。 29.了解锥体外系的概念。 30.了解交感干的概念。 31.了解内脏感觉的概念。 32.了解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的区分。 2.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3.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4. 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5.脊神经的数目和纤维成分。 6.脊神经前支。 7.脑的分部和位置。 8.脑干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9.小脑、间脑。 10.大脑的外形、分叶、皮质中枢。 11.大脑的内部结构。 12.脑神经的名称和分布。 13.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 14.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 15.脑和脊髓的被膜。 16.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17.脑的血管。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2.讨论:以临床病例为导向的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实验内容】 观察和示教脊髓、脑、脊神经和脑神经等标本。 ·20·
·20· 27.了解基底核的概念。 28.了解视觉传导路。 29.了解锥体外系的概念。 30.了解交感干的概念。 31.了解内脏感觉的概念。 32.了解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的区分。 2.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3.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4.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5.脊神经的数目和纤维成分。 6.脊神经前支。 7.脑的分部和位置。 8.脑干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9.小脑、间脑。 10.大脑的外形、分叶、皮质中枢。 11.大脑的内部结构。 12.脑神经的名称和分布。 13.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 14.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 15.脑和脊髓的被膜。 16.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17.脑的血管。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2.讨论:以临床病例为导向的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实验内容】 观察和示教脊髓、脑、脊神经和脑神经等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