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绪论 1学时 实验一关节学和肌学 1学时 第一章运动系统 19学时 第二章消化系统 9学时 第三章呼吸系统 3学时 实验二 内脏学 1学时 第四章泌尿系统 2学时 第五章生殖系统 6学时 第六章循环系统 12学时 实验三 循环系统、内分泌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1学时 器官和感觉器 1学时 第八章感觉器 5学时 第九章神经系统 22学时 实验四 神经系统 1学时 合计 80 4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医(七)、中西(七)、针英(七)、药(七)、基(七)、中西(五)、医针 推、康复、护理、骨伤、运动、管理专业(本科)等专业使用,亦可适用于其他专业选修 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 2.讲授内容必须按照绪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的先后顺序进行。 3.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时数安排进 行适当调整,但不得影响课程的基本体系。 五、主要参考书 《人体彩色解剖学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12月: 《系统解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医院校教材,第五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9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严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出版,2003年1月: 《人体解剖学》(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英文版),严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4年7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学习指导》,严振国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4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习题集》,严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8月: 《(便携式)人体解剖学学习记忆手册》,邵水金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年4月。 ·11·
·11·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绪论 第一章 运动系统 1 学时 19 学时 实验一 关节学和肌学 1 学时 第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三章 呼吸系统 第四章 泌尿系统 第五章 生殖系统 9 学时 3 学时 2 学时 6 学时 实验二 内脏学 1 学时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 感觉器 12 学时 1 学时 5 学时 实验三 循环系统、内分泌 器官和感觉器 1 学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22 学时 实验四 神经系统 1 学时 合 计 80 4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医(七)、中西(七)、针英(七)、药(七)、基(七)、中西(五)、医针 推、康复、护理、骨伤、运动、管理专业(本科)等专业使用,亦可适用于其他专业选修 或辅修本课程的学生。 2.讲授内容必须按照绪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的先后顺序进行。 3.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时数安排进 行适当调整,但不得影响课程的基本体系。 五、主要参考书 《人体彩色解剖学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年 12 月; 《系统解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医院校教材,第五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年 9 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严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出版,2003 年 1 月; 《人体解剖学》(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英文版),严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4 年 7 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学习指导》,严振国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 4 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习题集》,严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 8 月; 《(便携式)人体解剖学学习记忆手册》,邵水金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 月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1.3.1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3学分 学时:42学时 前期课程:组织学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中外合作四年制)、中药学专业(四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其中考试占8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作业、考勤、提问等进行 评定,占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成、位置和重要的形态结构,了解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应用。培 养一定的学习、思维能力,为学习后期课程服务。 This course mainly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bout human anatomy.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be aware of the composition of human organs,their locations,forms and structures.They ought to kno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relevant specialties,for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bility to learn and think,to facilitate the follow-up study courses.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本课 程要求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体解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 基础。 【教学要求】 为适应各专业的需要,本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了重要脏器部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 内容有些侧重,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12·
·12·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1.3.1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3学分 学时:42学时 前期课程:组织学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中外合作四年制)、中药学专业(四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其中考试占8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作业、考勤、提问等进行 评定,占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成、位置和重要的形态结构,了解本学科在相关专业的应用。培 养一定的学习、思维能力,为学习后期课程服务。 This course mainly explains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bout human anatom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be aware of the composition of human organs, their locations, forms and structures. They ought to kno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relevant specialties, for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bility to learn and think, to facilitate the follow-up study courses.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本课 程要求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体解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 基础。 【教学要求】 为适应各专业的需要,本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了重要脏器部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 内容有些侧重,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浅入深、启发式、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观察实物标本和模型, 以多媒体课件等手段配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 本课程共计42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0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 2.了解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教学内容】 1.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划分。 2.人体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教学(PPT)。 2.自学内容:解剖学发展简史,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 2.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 3.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征、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 4.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和主要形态结构。 5.了解腺上皮的概念。 6.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1.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 2.四大基本组织的分类和主要形态结构。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教学(PPT) 第三章运动系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掌握骨的形态结构。 ·13·
·13·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浅入深、启发式、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观察实物标本和模型, 以多媒体课件等手段配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 本课程共计42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0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 2.了解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教学内容】 1.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划分。 2.人体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教学(PPT)。 2.自学内容:解剖学发展简史,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 2.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 3.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征、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 4.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和主要形态结构。 5.了解腺上皮的概念。 6.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1.细胞的主要形态结构。 2.四大基本组织的分类和主要形态结构。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教学(PPT) 第三章 运动系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掌握骨的形态结构
3.掌握躯干骨和四肢骨的名称、数目和位置。 4.掌握颅骨的名称。 5.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6.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和腹前外侧群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7.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8.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肉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9.熟悉关节的辅助装置。 10.熟悉表情肌、胸锁乳突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11.熟悉膈的位置和主要作用。 12.了解骨的理化特性。 13.了解新生儿顿的特征。 14.了解下颌关节、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15.了解脊柱的组成和作用。了解胸廓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16.了解肌的形态、作用和辅助装置。 17.了解四肢肌的分群及其位置。 【教学内容】 1.关节的主要结构、辅助装置和运动。 2.全身骨连结。 3.肌肉的形态、作用和辅助装置。 4.躯干肌、头颈肌、四肢肌。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2.自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骨骼标本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模型进行辨 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示教、观察全身主要骨、关节、全身各部主要肌肉的标本。 第四章消化系 【目的要求】 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掌握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主要形态。 4.掌握咽的形态、分部、结构及各部的交通。 5.掌握食管的位置和三个生理狭窄。 6.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14
·14· 3.掌握躯干骨和四肢骨的名称、数目和位置。 4.掌握颅骨的名称。 5.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6.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和腹前外侧群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7.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8.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肉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9.熟悉关节的辅助装置。 10.熟悉表情肌、胸锁乳突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11.熟悉膈的位置和主要作用。 12.了解骨的理化特性。 13.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 14.了解下颌关节、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15.了解脊柱的组成和作用。了解胸廓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16.了解肌的形态、作用和辅助装置。 17.了解四肢肌的分群及其位置。 【教学内容】 1.关节的主要结构、辅助装置和运动。 2.全身骨连结。 3.肌肉的形态、作用和辅助装置。 4.躯干肌、头颈肌、四肢肌。 【教学方式】 1.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2.自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骨骼标本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模型进行辨 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示教、观察全身主要骨、关节、全身各部主要肌肉的标本。 第四章 消化系 【目的要求】 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掌握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主要形态。 4.掌握咽的形态、分部、结构及各部的交通。 5.掌握食管的位置和三个生理狭窄。 6.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7.掌握小肠的分部和主要形态。 8.掌握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 9.掌握肝的主要形态和位置。 10.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11.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12.熟悉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肛管结构。 13.熟悉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14.了解口腔的分部,牙的形态、结构和牙式。 15.了解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腺管开口。 16.了解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17.了解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 【教学内容】 1.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的主要形态、位置和结构。 4.大唾液腺、肝、胆囊、输胆管道,胰。 5.腹膜和腹膜腔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1.观察、示教消化系统各器官的标本和模型。 2.示教和观察腹膜结构。 第五章呼吸系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掌握喉的位置,主要结构。 3.掌握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4.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主要结构。 5.熟悉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 6.熟悉喉腔的分部。 7.了解鼻旁窦的概念。 8.了解胸膜腔的基本概念。 9.了解纵隔的概念。 ·15·
·15· 7.掌握小肠的分部和主要形态。 8.掌握大肠的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 9.掌握肝的主要形态和位置。 10.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11.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12.熟悉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肛管结构。 13.熟悉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14.了解口腔的分部,牙的形态、结构和牙式。 15.了解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腺管开口。 16.了解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17.了解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 【教学内容】 1.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的主要形态、位置和结构。 4.大唾液腺、肝、胆囊、输胆管道,胰。 5.腹膜和腹膜腔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验内容】 1.观察、示教消化系统各器官的标本和模型。 2.示教和观察腹膜结构。 第五章 呼吸系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掌握喉的位置,主要结构。 3.掌握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4.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主要结构。 5.熟悉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 6.熟悉喉腔的分部。 7.了解鼻旁窦的概念。 8.了解胸膜腔的基本概念。 9.了解纵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