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肾的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和被膜,输尿管的位置、分段和狭窄,膀胱的形态、位 置和膀胱壁的结构,女性尿道。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输尿管的毗邻。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第五章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位置、 形态和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3.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子宫的位置、形态和结构,阴道的 位置和阴道穹的概念,尿道口和阴道口的位置。 4.熟悉睾丸、附睾的结构和功能,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 5.熟悉卵巢的功能,子宫壁的结构和子宫的固定装置。 6.熟悉女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会阴、尿生殖膈、盆膈和坐骨直肠窝的概念。 7.了解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阴囊壁的一般结构,阴茎的分部和结构。 8.了解前庭大腺,女性外生殖器。 【教学内容】 1.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阴囊、阴茎和男性尿道。 3.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前庭大腺、女性外生殖器。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女乳房和会阴。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生殖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生殖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6
·6·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肾的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和被膜,输尿管的位置、分段和狭窄,膀胱的形态、位 置和膀胱壁的结构,女性尿道。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输尿管的毗邻。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泌尿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第五章 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位置、 形态和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3.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子宫的位置、形态和结构,阴道的 位置和阴道穹的概念,尿道口和阴道口的位置。 4.熟悉睾丸、附睾的结构和功能,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 5.熟悉卵巢的功能,子宫壁的结构和子宫的固定装置。 6.熟悉女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会阴、尿生殖膈、盆膈和坐骨直肠窝的概念。 7.了解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阴囊壁的一般结构,阴茎的分部和结构。 8.了解前庭大腺,女性外生殖器。 【教学内容】 1.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阴囊、阴茎和男性尿道。 3.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前庭大腺、女性外生殖器。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女乳房和会阴。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生殖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生殖系统各器官的标本示教
第六章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径路。 2.掌握心的外形、位置、体表投影、各腔的结构、传导系统。 3.掌握主动脉的分部及其三大分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胭动脉、 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4.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 5.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的收纳范围和汇入, 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 汇入。 6.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属支。 7.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 8.掌握脾的位置、形态。 9.熟悉心的构造和血管,心包的形态结构。 10.熟悉肺循环的动脉和静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11.熟悉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及其分布,腹腔干三大分支及其各级分支,肠系膜上、 下动脉分支的名称,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动脉的名称及分布范围。 12.熟悉全身主要动脉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13.熟悉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干,淋巴结的形态结构,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 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位置、收纳范围 和回流。 14.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 15.了解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颢浅动脉、甲状腺 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子宫动脉、直肠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臀上、 下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16.了解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肋间后静脉和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髂内静 脉、髂外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肝静脉、腹壁浅静脉的组成和回流,肝门静脉的侧支循 环。 17.了解肺门淋巴结、食管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髂 内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位置、收纳范围和回流。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血液循环的径路,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2.心的外形、位置、体表投影、各腔、构造、传导系统、血管和心包。 3.肺循环的血管,主动脉、头颈部动脉、上肢的动脉、胸部的动脉、腹部的动脉、下 。7
·7·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径路。 2.掌握心的外形、位置、体表投影、各腔的结构、传导系统。 3.掌握主动脉的分部及其三大分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腘动脉、 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4.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 5.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的收纳范围和汇入, 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 汇入。 6.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属支。 7.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 8.掌握脾的位置、形态。 9.熟悉心的构造和血管,心包的形态结构。 10.熟悉肺循环的动脉和静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11.熟悉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及其分布,腹腔干三大分支及其各级分支,肠系膜上、 下动脉分支的名称,肾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动脉的名称及分布范围。 12.熟悉全身主要动脉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13.熟悉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干,淋巴结的形态结构,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 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位置、收纳范围 和回流。 14.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 15.了解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甲状腺 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子宫动脉、直肠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臀上、 下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16.了解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肋间后静脉和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髂内静 脉、髂外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肝静脉、腹壁浅静脉的组成和回流,肝门静脉的侧支循 环。 17.了解肺门淋巴结、食管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髂 内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位置、收纳范围和回流。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血液循环的径路,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2.心的外形、位置、体表投影、各腔、构造、传导系统、血管和心包。 3.肺循环的血管,主动脉、头颈部动脉、上肢的动脉、胸部的动脉、腹部的动脉、下
肢的动脉,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肝门静脉系。 4.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全身各部的主要淋巴结,脾的位置、形 态和主要功能。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部分淋巴器官的引流。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循环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心、血管和脾的标本示教。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器官的名称。 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3.熟悉肾上腺和垂体的结构,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的功能。 4.了解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实验内容】 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的标本示教。 第八章感觉器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2.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鼓膜的位置、形态及分部,三块听小骨的名称及其连 结顺序,内耳迷路的组成、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3.熟悉感觉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4.熟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眼底的形态结构。 5.了解上脸、下睑、结膜、泪器的名称、位置和分部,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眼的血管。 6.了解耳郭的形态,外耳道的组成及弯曲,咽鼓管的位置和通向,鼓室各壁、乳突窦 。84
·8· 肢的动脉,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肝门静脉系。 4.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全身各部的主要淋巴结,脾的位置、形 态和主要功能。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部分淋巴器官的引流。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循环系统各器官的模型进行辨认和 记忆。 【实验内容】 心、血管和脾的标本示教。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器官的名称。 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3.熟悉肾上腺和垂体的结构,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的功能。 4.了解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实验内容】 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的标本示教。 第八章 感觉器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2.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鼓膜的位置、形态及分部,三块听小骨的名称及其连 结顺序,内耳迷路的组成、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3.熟悉感觉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4.熟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眼底的形态结构。 5.了解上睑、下睑、结膜、泪器的名称、位置和分部,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眼的血管。 6.了解耳郭的形态,外耳道的组成及弯曲,咽鼓管的位置和通向,鼓室各壁、乳突窦
及乳突小房的位置,声音的传导路径。 【教学内容】 1.感觉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眼脸、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眼的血管。 3.外耳、中耳和内耳。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声音的传导。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眼和耳的模型进行辨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牛眼的解剖示教。 第九章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纤维束、神经核、神经节和神经的概念)。 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概念及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白质的重要传导束 (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侧束)。 3.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份,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膈 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 4.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锥体、菱形窝、四叠体),主要脑神经核(动 眼神经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和孤束核)的名称、部位及性质,薄束核和楔束核的部 位及性质,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 5.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位置及主要核团的功能。 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裂,重要的皮质中枢(运动 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7.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纤维成份及出入顿的部位,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 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主要分布及其一般功能。 8.掌握全身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传导路,锥体运动传导路, 视觉传导路。 9.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和硬脑膜窦的概 念,脑室的名称、位置及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10.掌握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和组成,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11,熟悉神经系统的区分、组成及其基本功能,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神经元间的联系, 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9
·9· 及乳突小房的位置,声音的传导路径。 【教学内容】 1.感觉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和眼的血管。 3.外耳、中耳和内耳。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声音的传导。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眼和耳的模型进行辨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牛眼的解剖示教。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纤维束、神经核、神经节和神经的概念)。 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概念及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白质的重要传导束 (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侧束)。 3.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份,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膈 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 4.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锥体、菱形窝、四叠体),主要脑神经核(动 眼神经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和孤束核)的名称、部位及性质,薄束核和楔束核的部 位及性质,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 5.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位置及主要核团的功能。 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裂,重要的皮质中枢(运动 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7.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纤维成份及出入颅的部位,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 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主要分布及其一般功能。 8.掌握全身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传导路,锥体运动传导路, 视觉传导路。 9.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和硬脑膜窦的概 念,脑室的名称、位置及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10.掌握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和组成,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11.熟悉神经系统的区分、组成及其基本功能,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神经元间的联系, 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2.熟悉颈丛皮支的组成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13.熟悉小脑的位置和外形结构,小脑的构造和小脑的功能。 14.熟悉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 15.熟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交感干的组成和位置。 16.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脊髓的一般功能。 17.了解脊神经后支(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胸背神经、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和隐神经的分 布,脊髓对皮肤节段性分布。 18.了解红核和黑质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的一般概念及脑干的功能,纹状体的组成和 边缘系统的概念,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的概念。 19.了解嗅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和副神经的主要分布及一 般功能。 20.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及功能。 21,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及功能,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下 神经节的位置及主要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交感神经的分布。 22.了解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海绵窦、上矢状窦、横窦、直窦和乙状窦的位置和汇 入,脉络丛的位置、组成和功能,大脑前、后动脉的起始和分布范围,大脑的静脉及脊髓 血管的一般概念。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区分、组成、活动方式和常用术语。 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脊神经的前支和后支。 3.脑干的外形、内部结构,小脑的位置、外形、构造和功能,背侧丘脑、后丘脑和下 丘脑,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十二对脑神经。 4.意识性本位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和锥体系。 5.内脏运动神经,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神经胶质,脊髓的节段性支配,非意识性本位觉传导路,听觉传导路, 锥体外系,中枢神经系统若干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内脏感觉神经。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神经系统的模型进行辨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脊髓、脑及周围神经的标本示教。 。10·
·10· 12.熟悉颈丛皮支的组成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13.熟悉小脑的位置和外形结构,小脑的构造和小脑的功能。 14.熟悉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 15.熟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交感干的组成和位置。 16.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脊髓的一般功能。 17.了解脊神经后支(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胸背神经、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和隐神经的分 布,脊髓对皮肤节段性分布。 18.了解红核和黑质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的一般概念及脑干的功能,纹状体的组成和 边缘系统的概念,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的概念。 19.了解嗅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和副神经的主要分布及一 般功能。 20.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及功能。 21.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及功能,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下 神经节的位置及主要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交感神经的分布。 22.了解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海绵窦、上矢状窦、横窦、直窦和乙状窦的位置和汇 入,脉络丛的位置、组成和功能,大脑前、后动脉的起始和分布范围,大脑的静脉及脊髓 血管的一般概念。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区分、组成、活动方式和常用术语。 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脊神经的前支和后支。 3.脑干的外形、内部结构,小脑的位置、外形、构造和功能,背侧丘脑、后丘脑和下 丘脑,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十二对脑神经。 4.意识性本位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和锥体系。 5.内脏运动神经,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辅以教学课件和模型教具。 2.自学内容:神经胶质,脊髓的节段性支配,非意识性本位觉传导路,听觉传导路, 锥体外系,中枢神经系统若干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内脏感觉神经。 3.自习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实验室内的神经系统的模型进行辨认和记忆。 【实验内容】 脊髓、脑及周围神经的标本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