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基本要求 掌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的 联系。 熟悉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病因、及病理改变;缺氧与脑血管病的种类、原因及病 理改变的特征;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和神经鞘瘤的病理特点。 了解 海绵状脑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改变的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二、知识点纲要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多见于婴幼儿、冬春季发病。临床表 现高烧、头痛、呕吐、皮肤淤点及脑膜刺激症状。 1.病理变化 (1)流脑病变 肉眼:l)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2)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脑沟、脑回结构被覆盖,以脑顶部病变明显。镜下:l)蛛网膜下腔内充满大量变性、坏死、中 性白细胞。少量纤维素,革兰氏染色可见细菌。2)近脑膜的脑实质充血、水肿。 (2) 暴发型脑脊膜炎 1)即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华—弗氏综合征)。2)多见于儿童及青 壮年。3)主要表现: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全身皮肤粘膜广泛瘀点和瘀斑。两侧肾上腺严重 出血。微血栓形成。4)机制;大量内毒素释放→DlC。 2.临床病理联系 l.脑膜刺激症状, 2.颅内压升高症状,3.颅神经麻痹,4.脑脊液的变化,5.全身症状。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变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最重。病变以脑实质的变 质性炎、筛状软化灶为特征。 镜下,变质:卫星现象、 噬神经现象、 软化灶形成镂空筛网 状。渗出:脑血管周围炎细胞呈袖套状浸润。增生: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结节。临床, 嗜睡昏迷,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压迫生命中枢。 (三) 脊髓灰质炎 镜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胶质 细胞增生。导致脊髓前角萎缩,前根萎缩、变细。瘫痪的肌肉萎缩,肌纤维变小。下肢瘫痪, 骨骼发育停滞,肌肉萎缩。延髓网状结构受累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而致死。 (四) 海绵状脑病 海绵状脑病是一组慢病毒感染性疾病。可因摄入异常朊蛋白而感染,如疯牛病。皮质内 神经毡内出现大量空泡,呈现海绵状外观,可致大脑萎缩。患者可有步态异常,肌阵挛和进 行性痴呆等表现。 (五) 缺氧与脑血管病 1.缺血性脑病 缺血缺氧 4 分钟即可造成神经元的死亡。 常见类型 1)层状坏死。 2)海马硬化。 3)边缘带梗死。梗死与血压下降有关; 血压持续下降,C 形梗死区向其两侧扩大,并自大脑顶部向颅底发展;大脑缺血性脑病边 缘带梗死的极端情况是全大脑的梗死,但脑干的各核团由于对缺血(氧)的敏感性较低仍 可存活,该患者生命体征存在,意识丧失,成为植物人。 2.阻塞性脑血管病 (1)血栓性阻塞 粥样斑块好发于颈内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分支处及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等处。 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均可阻塞血管。临床表现为偏瘫、神志不清、失语。此外, 来自心 脏的血栓常阻塞大脑中动脉。临床症状发生突然,急骤,预后较差
1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基本要求 掌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的 联系。 熟悉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病因、及病理改变;缺氧与脑血管病的种类、原因及病 理改变的特征;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和神经鞘瘤的病理特点。 了解 海绵状脑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改变的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二、知识点纲要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多见于婴幼儿、冬春季发病。临床表 现高烧、头痛、呕吐、皮肤淤点及脑膜刺激症状。 1.病理变化 (1)流脑病变 肉眼:l)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2)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脑沟、脑回结构被覆盖,以脑顶部病变明显。镜下:l)蛛网膜下腔内充满大量变性、坏死、中 性白细胞。少量纤维素,革兰氏染色可见细菌。2)近脑膜的脑实质充血、水肿。 (2) 暴发型脑脊膜炎 1)即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华—弗氏综合征)。2)多见于儿童及青 壮年。3)主要表现: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全身皮肤粘膜广泛瘀点和瘀斑。两侧肾上腺严重 出血。微血栓形成。4)机制;大量内毒素释放→DlC。 2.临床病理联系 l.脑膜刺激症状, 2.颅内压升高症状,3.颅神经麻痹,4.脑脊液的变化,5.全身症状。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变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最重。病变以脑实质的变 质性炎、筛状软化灶为特征。 镜下,变质:卫星现象、 噬神经现象、 软化灶形成镂空筛网 状。渗出:脑血管周围炎细胞呈袖套状浸润。增生: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结节。临床, 嗜睡昏迷,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压迫生命中枢。 (三) 脊髓灰质炎 镜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胶质 细胞增生。导致脊髓前角萎缩,前根萎缩、变细。瘫痪的肌肉萎缩,肌纤维变小。下肢瘫痪, 骨骼发育停滞,肌肉萎缩。延髓网状结构受累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而致死。 (四) 海绵状脑病 海绵状脑病是一组慢病毒感染性疾病。可因摄入异常朊蛋白而感染,如疯牛病。皮质内 神经毡内出现大量空泡,呈现海绵状外观,可致大脑萎缩。患者可有步态异常,肌阵挛和进 行性痴呆等表现。 (五) 缺氧与脑血管病 1.缺血性脑病 缺血缺氧 4 分钟即可造成神经元的死亡。 常见类型 1)层状坏死。 2)海马硬化。 3)边缘带梗死。梗死与血压下降有关; 血压持续下降,C 形梗死区向其两侧扩大,并自大脑顶部向颅底发展;大脑缺血性脑病边 缘带梗死的极端情况是全大脑的梗死,但脑干的各核团由于对缺血(氧)的敏感性较低仍 可存活,该患者生命体征存在,意识丧失,成为植物人。 2.阻塞性脑血管病 (1)血栓性阻塞 粥样斑块好发于颈内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分支处及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等处。 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均可阻塞血管。临床表现为偏瘫、神志不清、失语。此外, 来自心 脏的血栓常阻塞大脑中动脉。临床症状发生突然,急骤,预后较差
2 (2)栓塞性阻塞 病变:1)脑贫血性梗死。2)出血性梗死。3)腔隙状坏死。 3.脑出血 (1)脑内出血(2)蛛网膜下腔出血(3)混合性出血 (六)阿尔茨海默病 肉眼:脑萎缩明显,脑回窄、脑沟宽,病变以额叶、顶叶及颞叶最显著,脑切面可见代 偿性脑室扩张。镜下:①老年斑,②神经原纤维缠结,③颗粒空泡变性,④Hirano 小体。 但是,上述变化均为非特异性,可见于无特殊病变之老龄脑,仅当其数目增多达到诊断 标准并具特定的分布部位时才能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依据。 (七) 帕金森病 肉眼:黑质和蓝斑脱色是本病特征。镜下:可见该处的神经黑色素细胞丧失,残留的神经 细胞中有 Lewy 小体形成,电镜下,该小体由细丝构成,中心细丝包捆致密,周围则较松散。 补充脑组织中多巴胺不足或用抗胆碱能药物有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 (八) 神经系统肿瘤 1.中枢神经肿瘤 (1)胶质瘤 1)星形胶质细胞瘤,2)少突胶质细胞瘤,3)室管膜(细胞)瘤。 (2)髓母细胞瘤 (3)脑膜瘤 2.周围神经肿瘤 (1)神经鞘瘤(施万细胞瘤) (2)神经纤维瘤 (3)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 胶质结节 (glial node) 2. 脑膜脑炎 3. 暴 发 性 流 脑 4. 沃 - 弗综合征 (Warterhouse-Friederichsen syndrome) 5.角弓反张(episthiotonus) 6.颈强直 7.镂空病 灶 8.Kernig 征 9.脑膜剌激症状 10.颅内高压 11.血管套 12.卫星现象(satellitosis) 13.嗜 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 14.胶质瘢痕 15.脑疝(herniation) 16.小脑扁桃体疝 17.中 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18.泡沫细胞 19.海绵状脑病(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20.PrP 病﹡21.神经毡(neuropil) 22.层状坏死 23.边缘带梗死 24.海马硬化 25.一过性脑缺血症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s) ﹡26.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27.不完全性梗死 ﹡28.老年斑 ﹡29.神经元纤维缠结 ﹡ 30.颗粒空泡变性 31.震颤性麻痹 32 菊形团(rosette) 33.小脑 桥脑角瘤 34. Verocay 小体﹡35.植物人 (二) 填空 1.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 ① (病原菌)引起的,病变性质属于 ② 炎症。 2.流行性脑脊髓炎是由 ① 引起的 ② 炎症。 3.脑膜剌激症包括 ① 和 ② 阳性。 4.以 ① 为突出表现的 ② (病症)称暴发性脑脊膜炎。 5.沃-弗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有 ① 、 ② 、 ③ ,发生机制是由于 ④ 释放入 血,引起 ⑤ 。 6.神经元发生 ① ,为增生的 ② 环绕,在 ③ 个以上者,称卫星现象。 7.增生的 ① 细胞 ② 和 ③ 神经细胞,这种现象叫噬神经细胞现象。 8.流脑中,灶性神经组织 ① 、 ② 形成 ③ 软化灶,对本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9.小脑扁桃体疝可压迫 ① 中枢,导致 ② 而发生猝死
2 (2)栓塞性阻塞 病变:1)脑贫血性梗死。2)出血性梗死。3)腔隙状坏死。 3.脑出血 (1)脑内出血(2)蛛网膜下腔出血(3)混合性出血 (六)阿尔茨海默病 肉眼:脑萎缩明显,脑回窄、脑沟宽,病变以额叶、顶叶及颞叶最显著,脑切面可见代 偿性脑室扩张。镜下:①老年斑,②神经原纤维缠结,③颗粒空泡变性,④Hirano 小体。 但是,上述变化均为非特异性,可见于无特殊病变之老龄脑,仅当其数目增多达到诊断 标准并具特定的分布部位时才能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依据。 (七) 帕金森病 肉眼:黑质和蓝斑脱色是本病特征。镜下:可见该处的神经黑色素细胞丧失,残留的神经 细胞中有 Lewy 小体形成,电镜下,该小体由细丝构成,中心细丝包捆致密,周围则较松散。 补充脑组织中多巴胺不足或用抗胆碱能药物有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 (八) 神经系统肿瘤 1.中枢神经肿瘤 (1)胶质瘤 1)星形胶质细胞瘤,2)少突胶质细胞瘤,3)室管膜(细胞)瘤。 (2)髓母细胞瘤 (3)脑膜瘤 2.周围神经肿瘤 (1)神经鞘瘤(施万细胞瘤) (2)神经纤维瘤 (3)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 胶质结节 (glial node) 2. 脑膜脑炎 3. 暴 发 性 流 脑 4. 沃 - 弗综合征 (Warterhouse-Friederichsen syndrome) 5.角弓反张(episthiotonus) 6.颈强直 7.镂空病 灶 8.Kernig 征 9.脑膜剌激症状 10.颅内高压 11.血管套 12.卫星现象(satellitosis) 13.嗜 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 14.胶质瘢痕 15.脑疝(herniation) 16.小脑扁桃体疝 17.中 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18.泡沫细胞 19.海绵状脑病(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20.PrP 病﹡21.神经毡(neuropil) 22.层状坏死 23.边缘带梗死 24.海马硬化 25.一过性脑缺血症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s) ﹡26.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27.不完全性梗死 ﹡28.老年斑 ﹡29.神经元纤维缠结 ﹡ 30.颗粒空泡变性 31.震颤性麻痹 32 菊形团(rosette) 33.小脑 桥脑角瘤 34. Verocay 小体﹡35.植物人 (二) 填空 1.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 ① (病原菌)引起的,病变性质属于 ② 炎症。 2.流行性脑脊髓炎是由 ① 引起的 ② 炎症。 3.脑膜剌激症包括 ① 和 ② 阳性。 4.以 ① 为突出表现的 ② (病症)称暴发性脑脊膜炎。 5.沃-弗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有 ① 、 ② 、 ③ ,发生机制是由于 ④ 释放入 血,引起 ⑤ 。 6.神经元发生 ① ,为增生的 ② 环绕,在 ③ 个以上者,称卫星现象。 7.增生的 ① 细胞 ② 和 ③ 神经细胞,这种现象叫噬神经细胞现象。 8.流脑中,灶性神经组织 ① 、 ② 形成 ③ 软化灶,对本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9.小脑扁桃体疝可压迫 ① 中枢,导致 ② 而发生猝死
3 10.流行性脑脊髓炎如不能完全恢复时,可留下 ① 、 ② 、 ③ 等后遗症。 11.脊髓灰质炎是由 ① 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2.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 ① (途径)感染人体,病毒 ② 感染时,可有三种临床类型: _③ 、 ④ 、 ⑤ 。 13.小儿麻痹症病变特点是: ① 性神经元受累最重,以脊髓 ② (部位)最明显,常引起 ③ 瘫痪,其次为_④_常引起 ⑤ 瘫痪。 14.PrP 病又称 ① ,典型病变为 ② ,神经毡内出现 ③ ,神经元 ④ ,胶质细胞 ⑤ ,炎症反应 ⑥ 。 15.TIA 是指在发生 ① 前患者有 ② 症状或体征。 16.脑梗死的肉眼观变化,时间在 ① 后才能辩认。梗死区灰质呈 ② ,灰、白质 ③ , 2-3 天后 ④ ,一周后 ⑤ 。 17.脑缺血的组织学变化在缺血 ① 小时后较明显:第 1~2 天出现 ② 并开始出现 ③ 细胞。第 4 天 ④ 细胞明显增生。大约 30 天左右形成 ⑤ 。 18 缺血性脑病的常见类型 有 ① 、 ② 和 ③ 。 19. 引起腔隙状坏死的原因是在 ① 基础上引起的 ② ,也可以是 ③ 引起的梗死。 除非发生在 ④ ,腔隙状坏死,一般无临床表现。 20.脑出血包括以下类型 ① 、 ② 和 ③ 。 21.阿尔茨海默病又称 ① ,主要临床表现是 ② 。发病后 5~6 年内死于 ③ 。本病 属于 ④ 病变。 22.帕金森病又称 ① ,本病属于 ② 病变,多发生在 ③ 岁。 病程在 ④ 年以上, 患者死于 ⑤ 。 23.帕金森病的发生与 ① 系统损害有关。 在 ② 、 ③ 、 ④ 、 ⑤ 中毒等情况下 均可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或病理改变,这些情况统称为 ⑥ 。 24.毛发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于 ① 人,生长速度 ② 。该瘤常位于 ③ 、 ④ _⑤_ 、 ⑥ 等处。其形态特点是 ⑦ 。本瘤的预后 ⑧ 。 25.髓母细胞瘤是一种 ① 肿瘤,起源于 ② 或 ③ 细胞。肿瘤常位于 ④ 。 26.脑膜瘤镜下特征性图像是 ① 细胞呈 ② ,其中央的血管壁常有 ③ 、 ④ 。 (三) 选择题 A 型题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肺炎双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B.脑膜炎双球菌 E.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病原菌主要侵犯 A.大脑皮质 D.蛛网膜下腔 B.额、顶叶及脑干 E.丘脑及基底神经核 C.硬脑膜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颈项强直是由于 A.颅内压增高 D.炎症使颈髓神经根肿大、受压 B.颈髓受炎症损害 E.炎症使颈髓神经兴奋,肌肉强直 C.锥体束损伤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属于 A.变质性炎 D.肉芽肿性炎 B.渗出性炎 E.化脓性炎
3 10.流行性脑脊髓炎如不能完全恢复时,可留下 ① 、 ② 、 ③ 等后遗症。 11.脊髓灰质炎是由 ① 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2.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 ① (途径)感染人体,病毒 ② 感染时,可有三种临床类型: _③ 、 ④ 、 ⑤ 。 13.小儿麻痹症病变特点是: ① 性神经元受累最重,以脊髓 ② (部位)最明显,常引起 ③ 瘫痪,其次为_④_常引起 ⑤ 瘫痪。 14.PrP 病又称 ① ,典型病变为 ② ,神经毡内出现 ③ ,神经元 ④ ,胶质细胞 ⑤ ,炎症反应 ⑥ 。 15.TIA 是指在发生 ① 前患者有 ② 症状或体征。 16.脑梗死的肉眼观变化,时间在 ① 后才能辩认。梗死区灰质呈 ② ,灰、白质 ③ , 2-3 天后 ④ ,一周后 ⑤ 。 17.脑缺血的组织学变化在缺血 ① 小时后较明显:第 1~2 天出现 ② 并开始出现 ③ 细胞。第 4 天 ④ 细胞明显增生。大约 30 天左右形成 ⑤ 。 18 缺血性脑病的常见类型 有 ① 、 ② 和 ③ 。 19. 引起腔隙状坏死的原因是在 ① 基础上引起的 ② ,也可以是 ③ 引起的梗死。 除非发生在 ④ ,腔隙状坏死,一般无临床表现。 20.脑出血包括以下类型 ① 、 ② 和 ③ 。 21.阿尔茨海默病又称 ① ,主要临床表现是 ② 。发病后 5~6 年内死于 ③ 。本病 属于 ④ 病变。 22.帕金森病又称 ① ,本病属于 ② 病变,多发生在 ③ 岁。 病程在 ④ 年以上, 患者死于 ⑤ 。 23.帕金森病的发生与 ① 系统损害有关。 在 ② 、 ③ 、 ④ 、 ⑤ 中毒等情况下 均可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或病理改变,这些情况统称为 ⑥ 。 24.毛发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于 ① 人,生长速度 ② 。该瘤常位于 ③ 、 ④ _⑤_ 、 ⑥ 等处。其形态特点是 ⑦ 。本瘤的预后 ⑧ 。 25.髓母细胞瘤是一种 ① 肿瘤,起源于 ② 或 ③ 细胞。肿瘤常位于 ④ 。 26.脑膜瘤镜下特征性图像是 ① 细胞呈 ② ,其中央的血管壁常有 ③ 、 ④ 。 (三) 选择题 A 型题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肺炎双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B.脑膜炎双球菌 E.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病原菌主要侵犯 A.大脑皮质 D.蛛网膜下腔 B.额、顶叶及脑干 E.丘脑及基底神经核 C.硬脑膜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颈项强直是由于 A.颅内压增高 D.炎症使颈髓神经根肿大、受压 B.颈髓受炎症损害 E.炎症使颈髓神经兴奋,肌肉强直 C.锥体束损伤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性质属于 A.变质性炎 D.肉芽肿性炎 B.渗出性炎 E.化脓性炎
4 C.增生性炎 5.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描述是 A.皮肤有瘀点和瘀斑 D.血性脑脊液 B.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中糖含量降低 C.颅内压升高症状 6.在有关暴发性流脑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 D.常伴中毒性休克和 DIC B.脑膜病变重 E.由脑膜炎双球菌释放大量内毒素所致 C.常伴肾上腺皮质出血和衰竭 7.沃-弗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chen)主要发生于 A.中毒性菌痢 D.流脑 B.大叶性肺炎 E.乙脑 C 间质性肺炎 8.暴发性流脑引起的沃-弗综合征,机制可能是 A.急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D.细菌毒素对肾上腺直接损害 B.肾上腺血栓性栓塞、梗死 E.肾上腺广泛出血、坏死 C.内毒素引起中毒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9.沃-弗综合征常见于 A.破伤风 D.鼠疫 B.白喉 E.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炎 C.猩红热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属于 A.变质性炎 D.肉芽肿性炎 B.渗出性炎 E.化脓性炎 C.增生性炎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菌是 A.乙型链球菌 D.乙型脑炎病毒 B.β- 溶血性链球菌 E.柯萨奇病毒 C.脑膜炎双球菌 12.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病变的主要部位是 A.大脑皮质 D.大脑皮质及基底节、丘脑 B.大脑灰质 E.软脑膜 C.小脑 13.流行性乙型脑炎时不会产生哪项病变 A.脑软化灶形成 D.脑脊液形成脓液 B.神经细胞坏死 E.脑内胶质细胞增生 C.脑膜充血水肿 1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噬神经细胞现象是 侵入神经细胞内 A.中性白细胞 D.A+B B.小胶质细胞 E.B+C C.淋巴细胞 15.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脑炎的病变 A.血管套形成 D.软化灶形成 B.小脓肿形成 E.胶质细胞增生
4 C.增生性炎 5.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描述是 A.皮肤有瘀点和瘀斑 D.血性脑脊液 B.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中糖含量降低 C.颅内压升高症状 6.在有关暴发性流脑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 D.常伴中毒性休克和 DIC B.脑膜病变重 E.由脑膜炎双球菌释放大量内毒素所致 C.常伴肾上腺皮质出血和衰竭 7.沃-弗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chen)主要发生于 A.中毒性菌痢 D.流脑 B.大叶性肺炎 E.乙脑 C 间质性肺炎 8.暴发性流脑引起的沃-弗综合征,机制可能是 A.急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D.细菌毒素对肾上腺直接损害 B.肾上腺血栓性栓塞、梗死 E.肾上腺广泛出血、坏死 C.内毒素引起中毒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9.沃-弗综合征常见于 A.破伤风 D.鼠疫 B.白喉 E.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炎 C.猩红热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性质属于 A.变质性炎 D.肉芽肿性炎 B.渗出性炎 E.化脓性炎 C.增生性炎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菌是 A.乙型链球菌 D.乙型脑炎病毒 B.β- 溶血性链球菌 E.柯萨奇病毒 C.脑膜炎双球菌 12.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病变的主要部位是 A.大脑皮质 D.大脑皮质及基底节、丘脑 B.大脑灰质 E.软脑膜 C.小脑 13.流行性乙型脑炎时不会产生哪项病变 A.脑软化灶形成 D.脑脊液形成脓液 B.神经细胞坏死 E.脑内胶质细胞增生 C.脑膜充血水肿 1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噬神经细胞现象是 侵入神经细胞内 A.中性白细胞 D.A+B B.小胶质细胞 E.B+C C.淋巴细胞 15.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脑炎的病变 A.血管套形成 D.软化灶形成 B.小脓肿形成 E.胶质细胞增生
5 C.神经细胞变性 16.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乙脑病毒属于 DNA 病毒 D.小胶质细胞越多,预后越好 B.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围血管浸润 E.出现脑膜刺激症基本上可排除脑炎 C.镂空筛状软化灶形成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17.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征 A.早期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形成血管套 D.胶质细胞增生 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E.病变以大脑皮质、基底节及视丘最为严重 C.软化灶形成 1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最轻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 D.脊髓 B.基底节 E.中脑 C.丘脑 19.形成卫星现象的细胞是 A.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E.以上都不是 C.星形细胞 20.脊髓灰质炎病变最易受损的部位是 A.延髓 D.脊髓腰膨大 B.脑桥 E.脊髓颈膨大 C.中脑 21.脊髓灰质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 A.呼吸道 D.输血 B.消化道 E.泌尿道 C.皮肤 22.脊髓灰质炎病变主要累及 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D.脊髓后角神经元 B.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E.贝茨细胞 C.三叉神经运动核 ﹡23.大脑皮质中对缺血最敏感的神经元是 A.1、2、3 层 D.3、4、5 层 B.1、3、5 层 E.2、3、5 层 C.3、5、6 层 ﹡24.大脑的边缘带是指 A.脑动脉远心端供血区 D.边缘系统 B.基底节的边缘 E.基底动脉环 C.海马区 25.最能耐受缺氧的细胞是: A.神经元 D.施万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26.缺血性脑病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偏瘫 D.谵妄 B.失语 E.植物状态
5 C.神经细胞变性 16.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乙脑病毒属于 DNA 病毒 D.小胶质细胞越多,预后越好 B.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围血管浸润 E.出现脑膜刺激症基本上可排除脑炎 C.镂空筛状软化灶形成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17.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征 A.早期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形成血管套 D.胶质细胞增生 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E.病变以大脑皮质、基底节及视丘最为严重 C.软化灶形成 1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最轻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 D.脊髓 B.基底节 E.中脑 C.丘脑 19.形成卫星现象的细胞是 A.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E.以上都不是 C.星形细胞 20.脊髓灰质炎病变最易受损的部位是 A.延髓 D.脊髓腰膨大 B.脑桥 E.脊髓颈膨大 C.中脑 21.脊髓灰质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 A.呼吸道 D.输血 B.消化道 E.泌尿道 C.皮肤 22.脊髓灰质炎病变主要累及 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D.脊髓后角神经元 B.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E.贝茨细胞 C.三叉神经运动核 ﹡23.大脑皮质中对缺血最敏感的神经元是 A.1、2、3 层 D.3、4、5 层 B.1、3、5 层 E.2、3、5 层 C.3、5、6 层 ﹡24.大脑的边缘带是指 A.脑动脉远心端供血区 D.边缘系统 B.基底节的边缘 E.基底动脉环 C.海马区 25.最能耐受缺氧的细胞是: A.神经元 D.施万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26.缺血性脑病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偏瘫 D.谵妄 B.失语 E.植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