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 基本要求 1.熟悉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了解其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掌握其 病理类型。 2.了解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和转归,掌握其病理变化,熟悉其临床 病理联系。 3.掌握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了 解其合并症和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肾细胞癌的病理变化,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5.了解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掌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变化,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二、知识点纲要 (一)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肾小球 肾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大、细胞数量增多为其病变特点。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特征是多数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 3.膜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钉突、虫蚀状。 4.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足细胞足突 消失。 5.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和基底膜 增厚呈双轨状。 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是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 7.IgA 肾病:复发性血尿。 8.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表 1 肾小球肾炎特点小结 类 型 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理特点 光镜 电镜 免疫荧光 急性弥漫性增 生性肾炎 急性肾炎综合症 抗体介导、循环或 植入的抗原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 胞增生 上皮下驼峰状 沉积 GBM 和系膜 区颗粒状 IgG 和 C3 沉 积 快速进行性肾 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 综合症 抗 GBM 型 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反应不明显型 新月体形成 GBM 缺损 和断 裂 线性沉积 颗粒状沉积 无沉积物 膜性肾炎 肾病综合症 原位抗原抗体反应 GBM 增厚及钉状突 起 上皮下沉积物, GBM 增厚 颗粒状沉积 轻微病变性肾 炎 肾病综合症 不清,肾小球多聚 阴离子丧失 肾小管脂质沉积 上皮细胞足突 消失 无沉积物 膜性增生性肾 炎 肾病综合症 血尿、慢性肾衰 Ⅰ型免疫复合物 Ⅱ型自身抗体,补 体替代途径激活 系膜增生并插入 GBM,使其增厚,呈 双轨状 Ⅰ内皮下沉积 物,ⅡGBM 致 密沉积物 Ⅰ:IgG,C3, C1,C4 Ⅱ:C3 系膜增生性肾 蛋白尿、血尿 不明 系膜细胞增生,基 同光镜 系膜区
1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 基本要求 1.熟悉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了解其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掌握其 病理类型。 2.了解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和转归,掌握其病理变化,熟悉其临床 病理联系。 3.掌握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了 解其合并症和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肾细胞癌的病理变化,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5.了解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掌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变化,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二、知识点纲要 (一)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肾小球 肾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大、细胞数量增多为其病变特点。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学特征是多数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 3.膜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钉突、虫蚀状。 4.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足细胞足突 消失。 5.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变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和基底膜 增厚呈双轨状。 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是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 7.IgA 肾病:复发性血尿。 8.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表 1 肾小球肾炎特点小结 类 型 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理特点 光镜 电镜 免疫荧光 急性弥漫性增 生性肾炎 急性肾炎综合症 抗体介导、循环或 植入的抗原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 胞增生 上皮下驼峰状 沉积 GBM 和系膜 区颗粒状 IgG 和 C3 沉 积 快速进行性肾 炎 快速进行性肾炎 综合症 抗 GBM 型 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反应不明显型 新月体形成 GBM 缺损 和断 裂 线性沉积 颗粒状沉积 无沉积物 膜性肾炎 肾病综合症 原位抗原抗体反应 GBM 增厚及钉状突 起 上皮下沉积物, GBM 增厚 颗粒状沉积 轻微病变性肾 炎 肾病综合症 不清,肾小球多聚 阴离子丧失 肾小管脂质沉积 上皮细胞足突 消失 无沉积物 膜性增生性肾 炎 肾病综合症 血尿、慢性肾衰 Ⅰ型免疫复合物 Ⅱ型自身抗体,补 体替代途径激活 系膜增生并插入 GBM,使其增厚,呈 双轨状 Ⅰ内皮下沉积 物,ⅡGBM 致 密沉积物 Ⅰ:IgG,C3, C1,C4 Ⅱ:C3 系膜增生性肾 蛋白尿、血尿 不明 系膜细胞增生,基 同光镜 系膜区
2 炎 肾病综合症 质增多 IgG,IgM,C3 沉积 慢性肾炎 慢性肾衰 根据原病变类型 肾小球纤维化、硬 化和玻璃样变 根据原病变类 型 根据原病变 类型 (二)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 性两种。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感染途径为血源性 (下行性)感染和上行性(尿源性)感染。 1.急性肾盂肾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和肾盂的化脓性炎症。 2.慢性肾盂肾炎:病理特征是肾间质炎症,肾组织瘢痕形成,肾盂和肾盏的 纤维化及变形。 (三)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为肾腺癌。在肾脏恶性 肿瘤中占 85%,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单个,肾上极多见。临床表现为血尿、 腰部疼痛和肾区肿块三联征。其组织学类型为: 1.透明细胞癌:胞浆透明或颗粒状,此型最常见。 2.乳头状癌:乳头状结构形成。 3.嫌色细胞癌:胞质淡嗜碱性,核周常有空晕,预后较好。 (四)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又称 Wilms 瘤,起源于肾内残留的后肾胚芽组织,是婴幼儿最常 见的腹部恶性肿瘤。细胞成分为间叶组织、上皮样细胞和胚基的幼稚细胞。其特 征是形成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样结构。 (五)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起源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膀胱移行细胞癌可分为三 级。镜下分为三级 Ⅰ级:有典型的乳头状结构,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分化较好。切除后易复发。 Ⅱ级:乳头状、菜花状或斑块状。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可见瘤巨细胞,可侵 及肌层。 Ⅲ级:菜花状或扁平斑块状。细胞异型性明显,瘤巨细胞多见,可见病理性 核分裂。瘤细胞侵及肌层深部,并可达邻近的器官。 三、 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 2.新月体(cresent) 3.慢性肾炎综合征(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 4.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5.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6.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 or proteinuria) 7.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8.肾病综合症(nephritic syndrome) 9.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c syndrome)
2 炎 肾病综合症 质增多 IgG,IgM,C3 沉积 慢性肾炎 慢性肾衰 根据原病变类型 肾小球纤维化、硬 化和玻璃样变 根据原病变类 型 根据原病变 类型 (二)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主要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 性两种。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感染途径为血源性 (下行性)感染和上行性(尿源性)感染。 1.急性肾盂肾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和肾盂的化脓性炎症。 2.慢性肾盂肾炎:病理特征是肾间质炎症,肾组织瘢痕形成,肾盂和肾盏的 纤维化及变形。 (三)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为肾腺癌。在肾脏恶性 肿瘤中占 85%,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单个,肾上极多见。临床表现为血尿、 腰部疼痛和肾区肿块三联征。其组织学类型为: 1.透明细胞癌:胞浆透明或颗粒状,此型最常见。 2.乳头状癌:乳头状结构形成。 3.嫌色细胞癌:胞质淡嗜碱性,核周常有空晕,预后较好。 (四)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又称 Wilms 瘤,起源于肾内残留的后肾胚芽组织,是婴幼儿最常 见的腹部恶性肿瘤。细胞成分为间叶组织、上皮样细胞和胚基的幼稚细胞。其特 征是形成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样结构。 (五)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起源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膀胱移行细胞癌可分为三 级。镜下分为三级 Ⅰ级:有典型的乳头状结构,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分化较好。切除后易复发。 Ⅱ级:乳头状、菜花状或斑块状。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可见瘤巨细胞,可侵 及肌层。 Ⅲ级:菜花状或扁平斑块状。细胞异型性明显,瘤巨细胞多见,可见病理性 核分裂。瘤细胞侵及肌层深部,并可达邻近的器官。 三、 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 2.新月体(cresent) 3.慢性肾炎综合征(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 4.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5.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6.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 or proteinuria) 7.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8.肾病综合症(nephritic syndrome) 9.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c syndrome)
3 *10.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11.脂性肾病(lipoid nephrosis) 12.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13.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 14.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15.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二) 填空题 1. 引起肾小球肾炎的两大类 抗原是 ① 和 ② 。 *2. 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 ① 和 ② 两种方式引起肾小球肾 炎。 3. 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① , ② , ③ 和 ④ 。 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为 ① 和 ② 。 *5.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变化常为 ① , _②_ 和 ③ *6.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水肿形成的原因主要为_①_或 _ ② 。 *7. 根据免疫学检查结果,可将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分为 ① 种类型。 8.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变为 ① 。 9.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新月体主要由 ① 和 ② 细胞组成。 1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为_①_增生和_②_增多。 11. 膜 性 增 生性 肾 小 球肾 炎 的 主要 病 变 是 _ ① _ , _② _ 和 ③ 。 12.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主要改变为_①_。 *13.膜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_①_。 14.慢性肾小球肾炎肉眼改变为_①_。 *15.IgA 肾病时病人主要症状为 ① 。 16.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_①_,_②_, _③ _和_ ④_等。 17.肾盂肾炎是主要累及_①_,_②_和_③ _等部位的 ④ 性炎症。 18.肾盂肾炎时细菌感染主要通过_①_和_②_两种途径发生。 19.急性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的特点是先累及_①_,下行性感染的特点是 先累及_②_ 。 20.急性肾盂肾炎的合并症有 ① , ② 和 ③ 。 21.肾细胞癌起源于_①_。 22.肾细胞癌多发生于肾的_①_部位,尤以_②_部位更多见。 *23.肾细胞癌具有诊断意义的三个典型症状是 ① , ② 和 ③ 。 24.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 ① 和 ② 。 25.根据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 ① 级。 *26. 膀 胱癌 最常 见 的症 状是 ① , 其发 生与 ② , 和 ③ 有关。 (三)选择题
3 *10.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11.脂性肾病(lipoid nephrosis) 12.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13.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 14.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15.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 16. 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二) 填空题 1. 引起肾小球肾炎的两大类 抗原是 ① 和 ② 。 *2. 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 ① 和 ② 两种方式引起肾小球肾 炎。 3. 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① , ② , ③ 和 ④ 。 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为 ① 和 ② 。 *5.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变化常为 ① , _②_ 和 ③ *6.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水肿形成的原因主要为_①_或 _ ② 。 *7. 根据免疫学检查结果,可将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分为 ① 种类型。 8.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变为 ① 。 9.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新月体主要由 ① 和 ② 细胞组成。 1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为_①_增生和_②_增多。 11. 膜 性 增 生性 肾 小 球肾 炎 的 主要 病 变 是 _ ① _ , _② _ 和 ③ 。 12.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主要改变为_①_。 *13.膜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_①_。 14.慢性肾小球肾炎肉眼改变为_①_。 *15.IgA 肾病时病人主要症状为 ① 。 16.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_①_,_②_, _③ _和_ ④_等。 17.肾盂肾炎是主要累及_①_,_②_和_③ _等部位的 ④ 性炎症。 18.肾盂肾炎时细菌感染主要通过_①_和_②_两种途径发生。 19.急性肾盂肾炎上行性感染的特点是先累及_①_,下行性感染的特点是 先累及_②_ 。 20.急性肾盂肾炎的合并症有 ① , ② 和 ③ 。 21.肾细胞癌起源于_①_。 22.肾细胞癌多发生于肾的_①_部位,尤以_②_部位更多见。 *23.肾细胞癌具有诊断意义的三个典型症状是 ① , ② 和 ③ 。 24.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 ① 和 ② 。 25.根据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 ① 级。 *26. 膀 胱癌 最常 见 的症 状是 ① , 其发 生与 ② , 和 ③ 有关。 (三)选择题
4 [A 型题] 1.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过敏反应 D. 代谢障碍 E. 感染直接损伤 2. 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A. 肾小球细胞减少 B. 肾小球细胞增多 C. 肾小球脓细胞浸润 D. 基底膜变薄 E. 肾小管坏死 3.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关的病原菌主要是: A. 病毒 B. 寄生虫 C. 葡萄球菌 D. 链球菌 E. 肺炎球菌 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镜下主要变化是: A. 肾小球间质中结缔组织增生 B.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C. 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 E.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 5.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全身小动脉痉挛 B. 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 C. 水钠潴溜,血容量增加 D.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E. 肾小管坏死 * 6.关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多见于成年人 B. 疾病均为原发性 C.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D. 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 E. 国人免疫荧光检测主要为 IgM 沉积 7.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是: A. 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 系膜基质增生 C. 系膜硬化 D. 单核细胞浸润 E. 中性粒细胞浸润 8.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特征是: A. 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B.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C. 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D. 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E.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9. 关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性疾病 B. 为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C. 为免疫反应不明显性疾病 D. 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尿 E. 病人主要死于肺出血 * 10. 关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又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B. 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 C. 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 D. 原发性Ⅰ型较Ⅱ型预后差 E. 多数病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11.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 A.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降低 B. B.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
4 [A 型题] 1.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过敏反应 D. 代谢障碍 E. 感染直接损伤 2. 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A. 肾小球细胞减少 B. 肾小球细胞增多 C. 肾小球脓细胞浸润 D. 基底膜变薄 E. 肾小管坏死 3.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关的病原菌主要是: A. 病毒 B. 寄生虫 C. 葡萄球菌 D. 链球菌 E. 肺炎球菌 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镜下主要变化是: A. 肾小球间质中结缔组织增生 B.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C. 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 E.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 5.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全身小动脉痉挛 B. 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增高 C. 水钠潴溜,血容量增加 D.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E. 肾小管坏死 * 6.关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多见于成年人 B. 疾病均为原发性 C.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D. 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 E. 国人免疫荧光检测主要为 IgM 沉积 7.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是: A. 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B. 系膜基质增生 C. 系膜硬化 D. 单核细胞浸润 E. 中性粒细胞浸润 8.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特征是: A. 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B.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C. 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D. 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E.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9. 关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性疾病 B. 为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C. 为免疫反应不明显性疾病 D. 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尿 E. 病人主要死于肺出血 * 10. 关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又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B. 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 C. 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 D. 原发性Ⅰ型较Ⅱ型预后差 E. 多数病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11.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 A.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降低 B. B.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
5 C.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呈车轨状 D. 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E. 毛细血管基底膜变薄、断裂 *12. 关于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银染色见基底膜形成钉状突起 B. 上皮细胞内有粗大的沉积物 C. 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D. 肾小球内细胞增生明显 E.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13. 脂性肾病的特点是: A. 发病与 B 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B. B. 肾小球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积 C. 肾小球通透性降低 D. 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E. 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外驼峰状物沉积 *14. 脂性肾病的临床特点是: A. 轻度血尿 B. 轻度高血压 C. 轻度少尿 D. 高度水肿 E. 选择性蛋白尿 15. 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两侧肾脏体积增大 B. 可形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C. 少尿、血尿进行性加重 D. 常有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E. 病人预后较好 16. 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小球最主要的变化是: A.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B. 肾小球内细胞增生,肾小球体积增大 C. 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D.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E.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17.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 A. 高血压 B. 高蛋白血症 C. 高度水肿 D. 低脂血症 E. 肉眼血尿 * 18.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是: A.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9.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检查最大的不同是 后者: A. 尿液内有红细胞 B.尿液内有白细胞 C. 尿液内有脓细胞 D.尿液内有管型 E. 尿液内有蛋白 * 20. 引起肾脏体积明显缩小的病变是: A. 肾细胞癌 B.肾结核 C.肾脓肿 D.急性肾盂肾炎 E.慢性肾小球肾炎 21. 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因是: A. 肾血液循环障碍 B. 细菌感染
5 C.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呈车轨状 D. 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E. 毛细血管基底膜变薄、断裂 *12. 关于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银染色见基底膜形成钉状突起 B. 上皮细胞内有粗大的沉积物 C. 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D. 肾小球内细胞增生明显 E.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13. 脂性肾病的特点是: A. 发病与 B 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B. B. 肾小球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积 C. 肾小球通透性降低 D. 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E. 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外驼峰状物沉积 *14. 脂性肾病的临床特点是: A. 轻度血尿 B. 轻度高血压 C. 轻度少尿 D. 高度水肿 E. 选择性蛋白尿 15. 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两侧肾脏体积增大 B. 可形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C. 少尿、血尿进行性加重 D. 常有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E. 病人预后较好 16. 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小球最主要的变化是: A.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B. 肾小球内细胞增生,肾小球体积增大 C. 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 D.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E.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17.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 A. 高血压 B. 高蛋白血症 C. 高度水肿 D. 低脂血症 E. 肉眼血尿 * 18.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是: A.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D.慢性肾小球肾炎 E.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9.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检查最大的不同是 后者: A. 尿液内有红细胞 B.尿液内有白细胞 C. 尿液内有脓细胞 D.尿液内有管型 E. 尿液内有蛋白 * 20. 引起肾脏体积明显缩小的病变是: A. 肾细胞癌 B.肾结核 C.肾脓肿 D.急性肾盂肾炎 E.慢性肾小球肾炎 21. 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因是: A. 肾血液循环障碍 B. 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