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因及分类。 2.掌握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特点。 3.掌握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病因、发 病机理及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如乳腺增生性病变、卵巢肿瘤)的重要疾病及男性 前列腺结节状增生的病变特点。 二、知识点纲要 1.以感染、内分泌紊乱和肿瘤常见 2.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类型,临床病理联系。 慢性宫颈炎 (1)病因:因宫颈暴露于外界环境,接触空气和寄生于阴道内的菌群(如 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细菌等),而且又易受到性生活和分娩引起的创伤所致。 临床症状主要为白带过多,有时可带血性。 (2)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子宫颈粘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或糜烂状。镜 下:子宫颈间质内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子宫颈上皮可伴有不同 程度的增生及鳞状化生。 (3)类型: A.子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有时子宫颈阴道部的复层鳞状上皮因炎症或损伤而发 生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的溃疡,称为真性糜烂。但这种糜烂很少见。因为很快即 被向外生长的颈管内膜所覆盖。而临床上常见子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阴道部复层 鳞状上皮脱落后被增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 润,且常伴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和水肿等。在阴道镜检查时可见子宫颈外口粘膜变 薄及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红色糜烂状,实质为假性糜烂。 B. 子宫颈息肉: 部分慢性宫颈炎可伴有宫颈内膜组织增生,突起,形成绿豆至 黄豆大小的宫颈息肉 C: 子宫颈囊肿: 部分病例子宫颈粘膜的腺腔被增多粘液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 塞,使粘液潴留,腺体扩大形成囊肿,称纳博特囊肿。囊肿常为多发性。镜下, 腺体扩张呈囊状,囊壁为单层扁平上皮、立方或柱状上皮,囊内含清液或粘液, 伴感染可为粘性脓液。 3.子宫颈癌病变特点、扩散途径 病理变化和临床分期 宫颈上皮 CIN 在肉眼上与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难以区别,临床上可采用碘 溶液涂抹加以鉴别(Shiller 试验)。由于癌细胞内缺乏糖原而不显红棕色或采用 稀醋酸使之病灶变为苍白色,此期在肉眼上称之为糜烂型。病理上可通过细胞学 检查或组织活检加以确认。肿瘤进展到浸润癌后的生长方式可表现为如下类型: ①菜花型:浸润癌的早期常长成结节状,随肿瘤增大,呈灰白或淡粉红色乳头状 或菜花状,易脱落。本型属最常见的肉眼类型。②溃疡型:因坏死组织大量脱落, 形成火山喷口状缺口或溃疡,一旦坏死物阻塞颈管合并感染可致颈管内积脓。③ 浸润型:肿瘤以内生性生长为主,浸润宫颈管壁。 宫颈癌在镜下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80~ 95%为鳞状细胞癌。镜下按其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 3 个等级(即Ⅰ、 Ⅱ、Ⅲ级)。鳞状细胞癌分化高者以角化珠和细胞间桥保存为特征,肿瘤细胞排
1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因及分类。 2.掌握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特点。 3.掌握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病因、发 病机理及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如乳腺增生性病变、卵巢肿瘤)的重要疾病及男性 前列腺结节状增生的病变特点。 二、知识点纲要 1.以感染、内分泌紊乱和肿瘤常见 2.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类型,临床病理联系。 慢性宫颈炎 (1)病因:因宫颈暴露于外界环境,接触空气和寄生于阴道内的菌群(如 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细菌等),而且又易受到性生活和分娩引起的创伤所致。 临床症状主要为白带过多,有时可带血性。 (2)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子宫颈粘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或糜烂状。镜 下:子宫颈间质内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子宫颈上皮可伴有不同 程度的增生及鳞状化生。 (3)类型: A.子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有时子宫颈阴道部的复层鳞状上皮因炎症或损伤而发 生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的溃疡,称为真性糜烂。但这种糜烂很少见。因为很快即 被向外生长的颈管内膜所覆盖。而临床上常见子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阴道部复层 鳞状上皮脱落后被增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 润,且常伴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和水肿等。在阴道镜检查时可见子宫颈外口粘膜变 薄及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红色糜烂状,实质为假性糜烂。 B. 子宫颈息肉: 部分慢性宫颈炎可伴有宫颈内膜组织增生,突起,形成绿豆至 黄豆大小的宫颈息肉 C: 子宫颈囊肿: 部分病例子宫颈粘膜的腺腔被增多粘液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 塞,使粘液潴留,腺体扩大形成囊肿,称纳博特囊肿。囊肿常为多发性。镜下, 腺体扩张呈囊状,囊壁为单层扁平上皮、立方或柱状上皮,囊内含清液或粘液, 伴感染可为粘性脓液。 3.子宫颈癌病变特点、扩散途径 病理变化和临床分期 宫颈上皮 CIN 在肉眼上与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难以区别,临床上可采用碘 溶液涂抹加以鉴别(Shiller 试验)。由于癌细胞内缺乏糖原而不显红棕色或采用 稀醋酸使之病灶变为苍白色,此期在肉眼上称之为糜烂型。病理上可通过细胞学 检查或组织活检加以确认。肿瘤进展到浸润癌后的生长方式可表现为如下类型: ①菜花型:浸润癌的早期常长成结节状,随肿瘤增大,呈灰白或淡粉红色乳头状 或菜花状,易脱落。本型属最常见的肉眼类型。②溃疡型:因坏死组织大量脱落, 形成火山喷口状缺口或溃疡,一旦坏死物阻塞颈管合并感染可致颈管内积脓。③ 浸润型:肿瘤以内生性生长为主,浸润宫颈管壁。 宫颈癌在镜下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80~ 95%为鳞状细胞癌。镜下按其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 3 个等级(即Ⅰ、 Ⅱ、Ⅲ级)。鳞状细胞癌分化高者以角化珠和细胞间桥保存为特征,肿瘤细胞排
2 列成巢状、带状;低分化者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梭形,大小和形态较为一致; 腺癌的发病部位可在宫颈外口或宫颈管内部。腺癌的肉眼形态与鳞癌相似。镜下 其细胞可呈腺管状排列,有时具有粘液分泌空泡。 根据组织学检查所确认的癌浸润范围,宫颈癌可分为以下 4 期。 0 期:即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于整个宫颈鳞状上皮层,故又称上皮内癌 (图 11-2),上皮下基底膜仍保持完整,原位癌有时可累及宫颈粘膜腺体,但 一般不发生转移。 Ⅰ期:病变局限于宫颈,包括 1a 前临床癌(早期浸润癌):镜下间质有微小 浸润的癌与癌浸润间质深度少于 5mm 两种。早期浸润癌甚少发生淋巴结转移;1b 浸润癌:癌肿浸润深度距基底膜已超过 5mm。 Ⅱ期:癌肿已累及宫颈旁组织,但未到达骨盆;累及阴道,但未累及其下 1/3。 Ⅲ期:癌肿累及阴道下端 1/3 和宫颈旁组织,且已达骨盆壁。 Ⅳ期:癌肿侵犯骨盆外组织或累及膀胱、直肠粘膜,已发生淋巴结或内脏远 处转移。 4.宫颈原位癌及其类型 宫颈癌多起源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或不典型上皮增生,后者通常发生在宫颈外口柱形上皮和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的 交界处。 I 级 CIN: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该处底层细胞增生,核增大、深 染或呈以凹空细胞增多等为特征的湿疣。凹空细胞(koilocytosis)指鳞状上皮中出 现核锐弯,两端尖刺状,核周胞质有空泡的细胞。肉眼隆起或扁平。 II 级 CIN(中度不典型增生):随着病变进展,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大小 有异形,核极性消失,并出现异常核分裂象,但棘层与角化层仍有分化。 III 级 CIN(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细胞异型性更为显著,表 层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凹空细胞形成少见或消失,间变细胞占据整个上皮层, 而且还可累及宫颈粘膜腺体,但不典型细胞未突破基底膜而进入间质。 CIN 各级之间无明显界限,不一定均发展成癌,但随病变加重癌变可能性增 加。后者还可进一步演变为浸润癌, 5.乳腺癌病变特点、主要类型、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甚多,如遗传倾向、 生育过迟、肥胖、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伴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病等,其中较 为肯定的是:A. 遗传素质 B. 雌激素的作用 C. 环境影响 (2) 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 A.非浸润性癌 (a)小叶原位癌 末梢导管内肿瘤细胞增生,但未穿破基底膜。肉眼, 见切面有直径仅为数毫米隆起的乳腺组织,呈淡红色,质尚软。镜下,小叶结构 保存,末梢导管扩张,管壁上皮增生成实心团块。细胞较正常稍大而一致,胞质 中等量,核圆或卵圆形,有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且不伴有肿瘤坏死,罕见钙 化。 (b) 导管内癌 此癌主要在较大导管管腔内生长,未穿过导管基底膜,但 可沿导管蔓延。肉眼观其肿块边界不清。切面有时见管腔内有牙膏状、灰白色坏 死物,犹如脸部粉刺,故又称为粉刺癌。镜下见乳腺导管扩张,管腔内充满坏死
2 列成巢状、带状;低分化者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梭形,大小和形态较为一致; 腺癌的发病部位可在宫颈外口或宫颈管内部。腺癌的肉眼形态与鳞癌相似。镜下 其细胞可呈腺管状排列,有时具有粘液分泌空泡。 根据组织学检查所确认的癌浸润范围,宫颈癌可分为以下 4 期。 0 期:即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于整个宫颈鳞状上皮层,故又称上皮内癌 (图 11-2),上皮下基底膜仍保持完整,原位癌有时可累及宫颈粘膜腺体,但 一般不发生转移。 Ⅰ期:病变局限于宫颈,包括 1a 前临床癌(早期浸润癌):镜下间质有微小 浸润的癌与癌浸润间质深度少于 5mm 两种。早期浸润癌甚少发生淋巴结转移;1b 浸润癌:癌肿浸润深度距基底膜已超过 5mm。 Ⅱ期:癌肿已累及宫颈旁组织,但未到达骨盆;累及阴道,但未累及其下 1/3。 Ⅲ期:癌肿累及阴道下端 1/3 和宫颈旁组织,且已达骨盆壁。 Ⅳ期:癌肿侵犯骨盆外组织或累及膀胱、直肠粘膜,已发生淋巴结或内脏远 处转移。 4.宫颈原位癌及其类型 宫颈癌多起源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或不典型上皮增生,后者通常发生在宫颈外口柱形上皮和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的 交界处。 I 级 CIN: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该处底层细胞增生,核增大、深 染或呈以凹空细胞增多等为特征的湿疣。凹空细胞(koilocytosis)指鳞状上皮中出 现核锐弯,两端尖刺状,核周胞质有空泡的细胞。肉眼隆起或扁平。 II 级 CIN(中度不典型增生):随着病变进展,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大小 有异形,核极性消失,并出现异常核分裂象,但棘层与角化层仍有分化。 III 级 CIN(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细胞异型性更为显著,表 层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凹空细胞形成少见或消失,间变细胞占据整个上皮层, 而且还可累及宫颈粘膜腺体,但不典型细胞未突破基底膜而进入间质。 CIN 各级之间无明显界限,不一定均发展成癌,但随病变加重癌变可能性增 加。后者还可进一步演变为浸润癌, 5.乳腺癌病变特点、主要类型、扩散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甚多,如遗传倾向、 生育过迟、肥胖、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伴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病等,其中较 为肯定的是:A. 遗传素质 B. 雌激素的作用 C. 环境影响 (2) 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 A.非浸润性癌 (a)小叶原位癌 末梢导管内肿瘤细胞增生,但未穿破基底膜。肉眼, 见切面有直径仅为数毫米隆起的乳腺组织,呈淡红色,质尚软。镜下,小叶结构 保存,末梢导管扩张,管壁上皮增生成实心团块。细胞较正常稍大而一致,胞质 中等量,核圆或卵圆形,有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且不伴有肿瘤坏死,罕见钙 化。 (b) 导管内癌 此癌主要在较大导管管腔内生长,未穿过导管基底膜,但 可沿导管蔓延。肉眼观其肿块边界不清。切面有时见管腔内有牙膏状、灰白色坏 死物,犹如脸部粉刺,故又称为粉刺癌。镜下见乳腺导管扩张,管腔内充满坏死
3 组织,紧贴管壁者为排列紊乱的肿瘤细胞,体积大而呈圆形,核大深染,有异型 性,部分管腔内全由癌细胞填塞。导管内癌还可呈实性、筛状、乳头状与微小乳 头状结构。 B.浸润性癌 (a) 浸润性导管癌 最常见,肉眼,肿瘤边界不清,质地坚硬,呈灰白色。 切面如同果汁不多的梨肉,内有散在黄色小点,此为肿瘤坏死。晚期,肿瘤像树 根样向周围浸润,深者可达筋膜,甚至浸润肌肉。镜下,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 或呈不规则形,并为中等量的纤维组织所分隔。细胞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多角形, 含有大小均等、深染的胞核,分裂象少见。肿瘤可浸润周围组织,如瘤肿有大量 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坚硬,肿瘤细胞体积小、胞质少、核深染,且呈单行排列, 散在分布,则称之为硬癌。 (b) 浸润性小叶癌 巨体,质硬,切面如橡胶,类似硬癌,界限不清。镜 下,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常呈单行排列,被纤维间质分隔,也可呈不规则团 块状生长。肿瘤细胞小而均匀,异型性不明显,可呈同心圆状围绕正常导管排列, 称为牛眼型(bull's eye pattern)。肿瘤常为多灶性,20%为双侧性,易发生 转移,因此必须对另一侧乳腺加以仔细检查和随访。 (c)特殊类型癌 种类很多,如髓样癌 、胶样(粘液)癌 、管状癌 Paget 病及乳腺炎样癌等。 (3)乳腺癌分期和扩散方式 A.分期 0 期,原位癌;Ⅰ期,肿块直径小于 2cm,不伴淋巴结和血道转 移;Ⅱ期,肿块直径 2~5cm,只伴局部淋巴结转移;Ⅲ期,肿块直径大于 5cm, 伴有或不伴同侧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无血道转移;Ⅳ期,肿块已发生远处转移。 B. 扩散 乳腺癌的扩散有直接浸润、淋巴道及血道转移。直接浸润可侵袭 乳腺实质、乳头、皮肤、筋膜、胸肌以及胸壁其他结构。 淋巴道转移。约 2/3 浸润癌的病例在确诊时已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外侧象 限和乳腺中央区的肿瘤常首先转移至同侧腋下淋巴结;内侧象限的肿瘤则沿着内 乳动脉旁的淋巴结链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常较晚。 血道转移常以肺、骨、肝和肾上腺等为多见,其次可转移到脑、脾、垂体等。 (4) 临床病理联系 乳腺癌患者常以无痛性肿块起病,随着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可累及胸部肌肉 和胸壁深筋膜,肿块固定而不可活动。如肿瘤位于乳头深部,则因肿瘤内增生纤 维组织的收缩,以及组织内肌成纤维细胞的收缩而使乳头凹陷。如癌肿扩展到淋 巴管,可因淋巴管阻塞以及随之出现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局部淋巴性水肿,局部 皮肤增厚,且因受毛囊和汗腺牵制的皮肤则相对凹陷,使其局部皮肤呈现桔皮样 改变。有时肿瘤生长迅速,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出现红、肿、触痛等症,被称 之为炎性癌(inflammatory carcinoma),多见于妊娠妇女。 6.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癌的病理变化的异同 (1) 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常发生于妊娠 4~5 个月的患者,一旦出现 葡萄胎,其临床症状为子宫增大迅速,常超过相同月份正常妊娠子宫,其他表现 有阴道无痛性流血,胎动和胎心音消失。B 超和血、尿 HCG 检测可确定其诊断。 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子宫腔内充满无数大小不一的水泡,状如葡萄,水 泡间有纤细的结缔组织索相连。水泡直径自 1mm 到 2cm 不等,壁薄呈透明或半 透明状,镜下见水泡有 3 个特征:①绒毛间质疏松,呈粘液性水肿状;②绒毛间 质血管关闭,且多已消失;③绒毛滋养细胞显著增生
3 组织,紧贴管壁者为排列紊乱的肿瘤细胞,体积大而呈圆形,核大深染,有异型 性,部分管腔内全由癌细胞填塞。导管内癌还可呈实性、筛状、乳头状与微小乳 头状结构。 B.浸润性癌 (a) 浸润性导管癌 最常见,肉眼,肿瘤边界不清,质地坚硬,呈灰白色。 切面如同果汁不多的梨肉,内有散在黄色小点,此为肿瘤坏死。晚期,肿瘤像树 根样向周围浸润,深者可达筋膜,甚至浸润肌肉。镜下,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 或呈不规则形,并为中等量的纤维组织所分隔。细胞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多角形, 含有大小均等、深染的胞核,分裂象少见。肿瘤可浸润周围组织,如瘤肿有大量 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坚硬,肿瘤细胞体积小、胞质少、核深染,且呈单行排列, 散在分布,则称之为硬癌。 (b) 浸润性小叶癌 巨体,质硬,切面如橡胶,类似硬癌,界限不清。镜 下,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常呈单行排列,被纤维间质分隔,也可呈不规则团 块状生长。肿瘤细胞小而均匀,异型性不明显,可呈同心圆状围绕正常导管排列, 称为牛眼型(bull's eye pattern)。肿瘤常为多灶性,20%为双侧性,易发生 转移,因此必须对另一侧乳腺加以仔细检查和随访。 (c)特殊类型癌 种类很多,如髓样癌 、胶样(粘液)癌 、管状癌 Paget 病及乳腺炎样癌等。 (3)乳腺癌分期和扩散方式 A.分期 0 期,原位癌;Ⅰ期,肿块直径小于 2cm,不伴淋巴结和血道转 移;Ⅱ期,肿块直径 2~5cm,只伴局部淋巴结转移;Ⅲ期,肿块直径大于 5cm, 伴有或不伴同侧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无血道转移;Ⅳ期,肿块已发生远处转移。 B. 扩散 乳腺癌的扩散有直接浸润、淋巴道及血道转移。直接浸润可侵袭 乳腺实质、乳头、皮肤、筋膜、胸肌以及胸壁其他结构。 淋巴道转移。约 2/3 浸润癌的病例在确诊时已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外侧象 限和乳腺中央区的肿瘤常首先转移至同侧腋下淋巴结;内侧象限的肿瘤则沿着内 乳动脉旁的淋巴结链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常较晚。 血道转移常以肺、骨、肝和肾上腺等为多见,其次可转移到脑、脾、垂体等。 (4) 临床病理联系 乳腺癌患者常以无痛性肿块起病,随着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可累及胸部肌肉 和胸壁深筋膜,肿块固定而不可活动。如肿瘤位于乳头深部,则因肿瘤内增生纤 维组织的收缩,以及组织内肌成纤维细胞的收缩而使乳头凹陷。如癌肿扩展到淋 巴管,可因淋巴管阻塞以及随之出现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局部淋巴性水肿,局部 皮肤增厚,且因受毛囊和汗腺牵制的皮肤则相对凹陷,使其局部皮肤呈现桔皮样 改变。有时肿瘤生长迅速,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出现红、肿、触痛等症,被称 之为炎性癌(inflammatory carcinoma),多见于妊娠妇女。 6.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癌的病理变化的异同 (1) 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常发生于妊娠 4~5 个月的患者,一旦出现 葡萄胎,其临床症状为子宫增大迅速,常超过相同月份正常妊娠子宫,其他表现 有阴道无痛性流血,胎动和胎心音消失。B 超和血、尿 HCG 检测可确定其诊断。 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子宫腔内充满无数大小不一的水泡,状如葡萄,水 泡间有纤细的结缔组织索相连。水泡直径自 1mm 到 2cm 不等,壁薄呈透明或半 透明状,镜下见水泡有 3 个特征:①绒毛间质疏松,呈粘液性水肿状;②绒毛间 质血管关闭,且多已消失;③绒毛滋养细胞显著增生
4 (2)侵袭性葡萄胎 又称恶性葡萄胎,其特征在于葡萄胎伴有局部浸润,而不发生远处转移。 病理变化:肉眼见子宫增大,腔内充满肿块,部分呈大小不一的水泡。肿 瘤可穿透子宫壁,局部浸润到阔韧带和阴道,也可引起子宫破裂,甚至导致腹腔 内大出血而危及生命。镜下显示绒毛水肿,绒毛上皮细胞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 恶性葡萄胎可穿破血管壁,发生肺、脑等脏器栓塞。一般不形成转移灶,相反常 可发生自发性消退。化疗对其大多数病例治疗有效。 (3)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choriocarcinoma),简称绒癌。主要症状为阴道大量、 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迅速,血和尿内有高滴度的 HCG,一旦肿瘤发生远处转移, 则可引起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发生咯血,胸膜转移出现血性胸水,脑转 移则可出现抽搞、瘫痪或昏迷等。 病理变化:肉眼见绒癌以子宫内出血、坏死为主要改变。肿瘤呈出血性外观 为主,暗红色,质脆。肿瘤组织成堆或呈结节状,多数突向宫腔内,大小不一, 似血肿块。少数肿瘤的主体可浸润于子宫壁内。镜下特点:①癌组织全由异常增 生的滋养层细胞组成,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排列紊乱、参差相嵌,细胞 异型性大,但不伴有间质和血管。②出血坏死明显,此乃肿瘤缺乏血管而靠侵袭 邻近血管获取营养、且生长迅速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所致。③无绒毛或水泡形成(图 11-3)。 绒癌易经血道转移而达到肺、肝、脑、肾、脾等,甚至逆转移到阴道。本 症近年来通过化疗,其死亡率大为降低,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然而起源于性腺者, 其化行效果不明显。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宫颈糜烂(erosion of cervix) 2.粉刺癌(comedocarcinoma) 3.假粘液性腹膜瘤 4.炎性癌(inflammatory carcinoma) 5.凹空细胞(koilocytosis) 6.宫颈原位癌 7.宫颈早期浸润癌 8.畸胎瘤 (二)填空题 1. 宫颈癌的扩散主要是 ① 和 ② 。 2. 慢性宫颈炎常伴发 ① 、 ② 和 ③ 三种病理变化。 3. 宫颈癌大体形态可分为 ① 型, ② 型和 ③ 型。 4. 根据染色体改变及病理特点,可将葡萄胎分为 ① 和 ② 二种。 5. 绒癌的镜下特点是 ① 、 ② 和 ③ 。 6. 卵巢囊腺瘤根据上皮种类不同可分为 ① 和 ② 二种。 7. 畸胎瘤根据肿瘤性质可分为 ① 和 ② 二大类。 8. 乳腺癌中属于非浸润性原位癌的二种类型是 ① 和 ② 。 9. 绒癌容易发生 ① 转移,多数转移到 ② 、 ③ 和 ④ 。转移灶多呈 ⑤ 。 10.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发生与 ① 有关,可能是 ② 分泌
4 (2)侵袭性葡萄胎 又称恶性葡萄胎,其特征在于葡萄胎伴有局部浸润,而不发生远处转移。 病理变化:肉眼见子宫增大,腔内充满肿块,部分呈大小不一的水泡。肿 瘤可穿透子宫壁,局部浸润到阔韧带和阴道,也可引起子宫破裂,甚至导致腹腔 内大出血而危及生命。镜下显示绒毛水肿,绒毛上皮细胞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 恶性葡萄胎可穿破血管壁,发生肺、脑等脏器栓塞。一般不形成转移灶,相反常 可发生自发性消退。化疗对其大多数病例治疗有效。 (3)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choriocarcinoma),简称绒癌。主要症状为阴道大量、 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迅速,血和尿内有高滴度的 HCG,一旦肿瘤发生远处转移, 则可引起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发生咯血,胸膜转移出现血性胸水,脑转 移则可出现抽搞、瘫痪或昏迷等。 病理变化:肉眼见绒癌以子宫内出血、坏死为主要改变。肿瘤呈出血性外观 为主,暗红色,质脆。肿瘤组织成堆或呈结节状,多数突向宫腔内,大小不一, 似血肿块。少数肿瘤的主体可浸润于子宫壁内。镜下特点:①癌组织全由异常增 生的滋养层细胞组成,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排列紊乱、参差相嵌,细胞 异型性大,但不伴有间质和血管。②出血坏死明显,此乃肿瘤缺乏血管而靠侵袭 邻近血管获取营养、且生长迅速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所致。③无绒毛或水泡形成(图 11-3)。 绒癌易经血道转移而达到肺、肝、脑、肾、脾等,甚至逆转移到阴道。本 症近年来通过化疗,其死亡率大为降低,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然而起源于性腺者, 其化行效果不明显。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宫颈糜烂(erosion of cervix) 2.粉刺癌(comedocarcinoma) 3.假粘液性腹膜瘤 4.炎性癌(inflammatory carcinoma) 5.凹空细胞(koilocytosis) 6.宫颈原位癌 7.宫颈早期浸润癌 8.畸胎瘤 (二)填空题 1. 宫颈癌的扩散主要是 ① 和 ② 。 2. 慢性宫颈炎常伴发 ① 、 ② 和 ③ 三种病理变化。 3. 宫颈癌大体形态可分为 ① 型, ② 型和 ③ 型。 4. 根据染色体改变及病理特点,可将葡萄胎分为 ① 和 ② 二种。 5. 绒癌的镜下特点是 ① 、 ② 和 ③ 。 6. 卵巢囊腺瘤根据上皮种类不同可分为 ① 和 ② 二种。 7. 畸胎瘤根据肿瘤性质可分为 ① 和 ② 二大类。 8. 乳腺癌中属于非浸润性原位癌的二种类型是 ① 和 ② 。 9. 绒癌容易发生 ① 转移,多数转移到 ② 、 ③ 和 ④ 。转移灶多呈 ⑤ 。 10.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发生与 ① 有关,可能是 ② 分泌
5 过多所致。 11.除正常妊娠外,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还可出现在 ① 、 和 ② 。 12.子宫颈糜烂是指宫颈阴道部 ① 脱落后被增生的 ② 所代 替。 13.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起源于宫颈 ① 和宫颈外口 ② 的交界处。 (三)选择题 [A 型题] 1.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 A.子宫平滑肌瘤 B.卵巢畸胎瘤 C.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D.葡萄胎 E.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2.目前致女性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A.子宫内膜癌 B.乳腺癌 C.卵巢恶性畸胎瘤 D.子宫颈癌 E.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3.慢性宫颈炎的肉眼形态可呈红色糜烂状, 其病变本质是 A.粘膜缺损 B.柱状上皮替代鳞性上皮 C.鳞形上皮层脱落消失 D.表面出血 E.腺上皮鳞形化生 4.易引起宫颈肥大的常见原因或疾病是 A.宫颈息肉形成 B.宫颈上皮鳞形化生 C.子宫脱垂 D.宫颈粘膜结核 E.宫颈原位癌 *5.非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是 A.宫颈腺上皮鳞形化生 B.间质内慢性炎细胞浸润 C.伴有息肉 D.伴有类上皮细胞 E.形成潴留囊肿 *6.目前研究证实,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人 类病毒是 A.高危险性乳头状瘤病毒 B.疱疹病毒 C.低危险性乳头状瘤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EB 病毒 7.宫颈癌好发部位及组织起源 A.宫颈阴道部鳞形上皮 B.宫颈管腺体 C.宫颈外口柱形上皮 D.宫颈内口柱状上皮 E.宫颈阴道部和外口交界处储备细胞 8.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是 A.腺上皮鳞形化生 B.息肉 C.潴留性囊肿 D.宫颈肥厚 E.宫颈上皮内新生物 9.浸润性宫颈癌指癌肿浸润深度距基膜已超过 A.<3mm B.5cm C.35mm D.1cm E.<5mm
5 过多所致。 11.除正常妊娠外,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还可出现在 ① 、 和 ② 。 12.子宫颈糜烂是指宫颈阴道部 ① 脱落后被增生的 ② 所代 替。 13.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起源于宫颈 ① 和宫颈外口 ② 的交界处。 (三)选择题 [A 型题] 1.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 A.子宫平滑肌瘤 B.卵巢畸胎瘤 C.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D.葡萄胎 E.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2.目前致女性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A.子宫内膜癌 B.乳腺癌 C.卵巢恶性畸胎瘤 D.子宫颈癌 E.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3.慢性宫颈炎的肉眼形态可呈红色糜烂状, 其病变本质是 A.粘膜缺损 B.柱状上皮替代鳞性上皮 C.鳞形上皮层脱落消失 D.表面出血 E.腺上皮鳞形化生 4.易引起宫颈肥大的常见原因或疾病是 A.宫颈息肉形成 B.宫颈上皮鳞形化生 C.子宫脱垂 D.宫颈粘膜结核 E.宫颈原位癌 *5.非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是 A.宫颈腺上皮鳞形化生 B.间质内慢性炎细胞浸润 C.伴有息肉 D.伴有类上皮细胞 E.形成潴留囊肿 *6.目前研究证实,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人 类病毒是 A.高危险性乳头状瘤病毒 B.疱疹病毒 C.低危险性乳头状瘤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EB 病毒 7.宫颈癌好发部位及组织起源 A.宫颈阴道部鳞形上皮 B.宫颈管腺体 C.宫颈外口柱形上皮 D.宫颈内口柱状上皮 E.宫颈阴道部和外口交界处储备细胞 8.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是 A.腺上皮鳞形化生 B.息肉 C.潴留性囊肿 D.宫颈肥厚 E.宫颈上皮内新生物 9.浸润性宫颈癌指癌肿浸润深度距基膜已超过 A.<3mm B.5cm C.35mm D.1cm E.<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