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Aw= x-y 式中:a——饱和溶液 A 的 Aw 值 b——饱和溶液 B 的 Aw 值 x——使用 A 时试样质量的增加量,g y——使用 B 时试样质量的增加量,g 六、说明 1. 以两种饱和溶液在 25±1℃下的水分活度值为横坐标,两试样重量变化量为纵坐标, 作图求直线,该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该样品的水分活度值。 2. 配制饱和溶液时,要预先掌握好 25℃时的溶解度。 3. 为防止试样腐败变质而影响 Aw 值,可按 2%比例加入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 实验四 肉制品中粗脂肪的测定 一、原理:将粉碎或经前处理而分散的试样,放入园筒滤纸内,将滤纸置于索氏提取管 中,利用乙醚或石油醚(B.P30℃—60℃)在水浴中加热迥流,提取试样中的脂类于接受瓶 中,经蒸发去除乙醚,称出烧瓶中残留物质量,即为试样中脂肪含量。 用本法抽提出除含有游离脂肪外,还有游离的脂肪酸、磷脂、胆固醇、芳香油,某些色 素和有机酸等,因此称为粗脂肪。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且主要是游离脂肪的的食品。 二、试剂:无水乙醚,无水硫酸钠,海砂 。 三、仪器:索氏抽提器,电热恒温水浴(50—80℃),电热 恒温烘箱(200℃) 四、操作方法 1. 索氏抽提器的准备:索氏抽提器是由回流冷凝器、提脂管、烧瓶三部 分组成,见图 2。抽提脂肪之前,应将各部分洗涤干净并干燥,接受烧瓶需烘 干,并称至恒重。 2. 滤纸筒的制备:将滤纸裁成 8×15cm 大小,以直径为 2.0cm 大试管为 模型,将滤纸紧靠试管壁卷成园筒形,把底端封口,内放一小团脱脂棉,用 白细线对定型。 3. 样品制备:称取 2-4g 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加入 5g 海砂, 再加入无水硫酸钠 10g,混匀,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甲及附 有样品的玻棒,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此棉花放入滤纸 筒内。 4. 抽提:将装有试样的滤纸筒放入带有虹吸管的提脂管中, 图 2 索氏提 取器接上冷并行管,由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至接受瓶内容积 2/3 1.提取管 2.冷凝管,于水浴(50-60℃)上加热,控制乙醚回流量,约每分钟滴下 3. 接受管 乙醚 80 滴左右,一般抽提 3-4 小时,至抽提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 在干净的滤纸上,挥发后不留下油脂的痕迹,表示抽提完全。 5. 回收溶剂:取出滤纸筒,用抽提器回收乙醚,当乙醚在提脂管内将发生虹吸时立即取 下提脂管,将其下口放到盛乙醚的试剂瓶口,使液面超过虹吸管,乙醚即虹吸管流入瓶内, 按同法继续回收。待乙醚抽提完后,取下提脂瓶,于水浴上蒸去残留乙醚,用纱布擦净烧瓶 外部,于 100-105℃烘箱中干燥 2h,再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25min 后称重
13 Aw= x-y 式中:a——饱和溶液 A 的 Aw 值 b——饱和溶液 B 的 Aw 值 x——使用 A 时试样质量的增加量,g y——使用 B 时试样质量的增加量,g 六、说明 1. 以两种饱和溶液在 25±1℃下的水分活度值为横坐标,两试样重量变化量为纵坐标, 作图求直线,该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该样品的水分活度值。 2. 配制饱和溶液时,要预先掌握好 25℃时的溶解度。 3. 为防止试样腐败变质而影响 Aw 值,可按 2%比例加入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 实验四 肉制品中粗脂肪的测定 一、原理:将粉碎或经前处理而分散的试样,放入园筒滤纸内,将滤纸置于索氏提取管 中,利用乙醚或石油醚(B.P30℃—60℃)在水浴中加热迥流,提取试样中的脂类于接受瓶 中,经蒸发去除乙醚,称出烧瓶中残留物质量,即为试样中脂肪含量。 用本法抽提出除含有游离脂肪外,还有游离的脂肪酸、磷脂、胆固醇、芳香油,某些色 素和有机酸等,因此称为粗脂肪。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且主要是游离脂肪的的食品。 二、试剂:无水乙醚,无水硫酸钠,海砂 。 三、仪器:索氏抽提器,电热恒温水浴(50—80℃),电热 恒温烘箱(200℃) 四、操作方法 1. 索氏抽提器的准备:索氏抽提器是由回流冷凝器、提脂管、烧瓶三部 分组成,见图 2。抽提脂肪之前,应将各部分洗涤干净并干燥,接受烧瓶需烘 干,并称至恒重。 2. 滤纸筒的制备:将滤纸裁成 8×15cm 大小,以直径为 2.0cm 大试管为 模型,将滤纸紧靠试管壁卷成园筒形,把底端封口,内放一小团脱脂棉,用 白细线对定型。 3. 样品制备:称取 2-4g 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加入 5g 海砂, 再加入无水硫酸钠 10g,混匀,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甲及附 有样品的玻棒,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此棉花放入滤纸 筒内。 4. 抽提:将装有试样的滤纸筒放入带有虹吸管的提脂管中, 图 2 索氏提 取器接上冷并行管,由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至接受瓶内容积 2/3 1.提取管 2.冷凝管,于水浴(50-60℃)上加热,控制乙醚回流量,约每分钟滴下 3. 接受管 乙醚 80 滴左右,一般抽提 3-4 小时,至抽提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 在干净的滤纸上,挥发后不留下油脂的痕迹,表示抽提完全。 5. 回收溶剂:取出滤纸筒,用抽提器回收乙醚,当乙醚在提脂管内将发生虹吸时立即取 下提脂管,将其下口放到盛乙醚的试剂瓶口,使液面超过虹吸管,乙醚即虹吸管流入瓶内, 按同法继续回收。待乙醚抽提完后,取下提脂瓶,于水浴上蒸去残留乙醚,用纱布擦净烧瓶 外部,于 100-105℃烘箱中干燥 2h,再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25min 后称重
14 五、计算 m1-m0 X= ×100 m2 式中:X —— 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m1 —— 接受瓶的脂肪质量 g m0 —— 接受瓶的质量 g m2 —— 样品的质量(如是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应按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六、说明 1. 对半固体或液体样品,称取 5-10g 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 20g 于沸水浴上蒸干后, 再于 95-105℃干燥研细,再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2. 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但也不要包得太紧,影响溶剂渗透, 放入滤纸筒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 3. 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 可导致水溶性物质(样品中糖和无机盐)溶解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乙醚中存在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4. 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取 6ml 乙醚,加 2ml10%碘化钾溶液,用力振摇放置 1min 后, 若出现黄色,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应另先乙醚或处理后再用。 5. 提取后烧瓶烘干称量过程中,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故在恒重中若质量增 加时,应以增重前的质量作为恒重,为避免脂肪氧化造成的误差,对富含脂肪的食品,应在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6. 本法系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GB50096-85 规定中第一法,索氏抽提法。 实验五 肉及肉制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一、 原理: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 素组成,由 20 种氨基酸通过酰胺键(肽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故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其含氮量也不同,蛋 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 15-17.6%,按 16%计算,氮含量为蛋白质的系数为 6.25。一般鸡蛋、 肉及肉制品为 6.25,乳制品为 6.38。 在食品和生物材料中,还包括有非蛋白质氮的化合物,如核酸、含氮碳水化合物、生物 碱、含氮类脂、卟啉和含氮色素等。因此,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同时,还包括非 蛋白质的含氮部分,故结果称为粗蛋白质含量。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有有机氮与硫酸结合生成硫 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 耗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该法称为凯氏定氮法,由 Kieldahl gf 1833 年首先提出,经长期改进已演变为常量法、 微量法、自动定氮仪法及改良式微量凯氏法等多种方法。 本法是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标准方法 二、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三、仪器:1. 改良式微量凯氏定氮仪(图 3);2. 凯氏烧瓶 250ml;3. 酸式微量滴定 管 10ml
14 五、计算 m1-m0 X= ×100 m2 式中:X —— 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m1 —— 接受瓶的脂肪质量 g m0 —— 接受瓶的质量 g m2 —— 样品的质量(如是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应按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六、说明 1. 对半固体或液体样品,称取 5-10g 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 20g 于沸水浴上蒸干后, 再于 95-105℃干燥研细,再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2. 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但也不要包得太紧,影响溶剂渗透, 放入滤纸筒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 3. 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 可导致水溶性物质(样品中糖和无机盐)溶解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乙醚中存在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4. 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取 6ml 乙醚,加 2ml10%碘化钾溶液,用力振摇放置 1min 后, 若出现黄色,则证明有过氧化物,应另先乙醚或处理后再用。 5. 提取后烧瓶烘干称量过程中,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故在恒重中若质量增 加时,应以增重前的质量作为恒重,为避免脂肪氧化造成的误差,对富含脂肪的食品,应在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6. 本法系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GB50096-85 规定中第一法,索氏抽提法。 实验五 肉及肉制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一、 原理: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 素组成,由 20 种氨基酸通过酰胺键(肽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故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其含氮量也不同,蛋 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 15-17.6%,按 16%计算,氮含量为蛋白质的系数为 6.25。一般鸡蛋、 肉及肉制品为 6.25,乳制品为 6.38。 在食品和生物材料中,还包括有非蛋白质氮的化合物,如核酸、含氮碳水化合物、生物 碱、含氮类脂、卟啉和含氮色素等。因此,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同时,还包括非 蛋白质的含氮部分,故结果称为粗蛋白质含量。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有有机氮与硫酸结合生成硫 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 耗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该法称为凯氏定氮法,由 Kieldahl gf 1833 年首先提出,经长期改进已演变为常量法、 微量法、自动定氮仪法及改良式微量凯氏法等多种方法。 本法是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标准方法 二、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三、仪器:1. 改良式微量凯氏定氮仪(图 3);2. 凯氏烧瓶 250ml;3. 酸式微量滴定 管 10ml
15 四、操作方法 1. 消化:精密称取 0.2-2.0g 固定样品或 2-5g 半固体样品,或吸取 10-20ml 液体样品, 置于 250ml 凯氏烧瓶内,不能沾染瓶颈,加入 0.2g 硫酸铜,3g 硫酸钾及 20ml 硫酸,稍摇匀 后于瓶品放一小漏斗,将瓶以 45 度角斜支于有 小孔的石棉网上,在通风橱内小心加热,待内 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 加强火力, 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兰绿色澄清透 明后,再继续加热 0.5h。取下放冷却后,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凯氏烧瓶,洗 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摇匀备用。 同时做一空白试验。 2. 熟悉改良式微量凯氏定氮仪:将自来水经(1)注 入到蒸馏瓶夹层中,使水面稍低于蒸馏瓶颈部的转弯处, 把装有 2%硼酸溶液的接受瓶,置于冷凝器的下方,冷凝器 的尖端插入酸液面以下,接收瓶内须事先加入指示剂。将 样品由漏斗注入到蒸馏瓶中,并以少量水冲洗漏斗,并把 氢氧化钠溶液由漏斗注入到蒸馏瓶中,并以少量的蒸馏水 1. 硫酸铜 2 、硫酸钾 冲洗漏斗,然后用少量蒸馏水将漏斗封闭,最后加热, 3. 硫酸 4. 2%硼酸溶液 将蒸馏夹层内的水煮沸,从蒸馏瓶内的水溶液沸腾开始计 5. 40%氢氧化钠溶液 算时间,大约 5 分钟即可蒸馏完毕,移开接收瓶后,再 6. 混合指示剂 1 份 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 5 份 0.1%溴甲酚绿溶液混合 图 3 改良式微量凯式定氮装置 7. 0.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均匀移去火源,以防倒吸。 蒸馏瓶的洗涤:当把火源移去后,蒸馏瓶内的废液立即流到蒸馏瓶的夹层内,并经排水 管排出,再把装有蒸馏水的三角瓶置于冷凝器尖端插入水的液面以下,再加热至沸,然后移 去火源,三角瓶中蒸馏水流到蒸馏瓶内,再倒流至蒸馏瓶的夹层中,再由排水管排出。按照 上述方法将仪器洗涤 2-3 次。 3. 蒸馏: 向接收瓶内加入 10ml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标液 1 滴,溶液呈酒红色,使冷凝 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 5ml 样品消化稀释液,由漏斗流入蒸馏瓶中,并用少量水冲洗, 再将 10ml40%氢氧化钠溶液由漏斗流入蒸馏瓶中,以少量水洗涤,夹紧螺旋夹,用少量水将 漏斗封闭,此时蒸馏瓶中内容物转为深兰色或产生褐色沉淀。 开始蒸馏,蒸馏瓶夹层中水加热传递给蒸馏瓶,使氨挥发,沿着冷凝管壁进入接收瓶中, 至硼酸接收液开始由酒红色变为兰绿色时起,继续蒸馏约 5min,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 再蒸馏 1min,然后用水淋洗冷凝管尖端外部,取下接收瓶,停止蒸馏。 同时作试剂空白试验 4. 滴定: 用 0.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兰绿色转为微红色为终点,记录滴 定所用盐酸标准体积。 五、反应式 1. 消化 NH2(CH2)COOH+H2SO4 → NH2(CH2)OH+H2O+SO2↑ NH2(CH2) OH+2H2SO4 → NH3+CO2↑+2SO2↑+3H2O 2NH3+H2SO4 → (NH4)2SO4 2. 蒸馏
15 四、操作方法 1. 消化:精密称取 0.2-2.0g 固定样品或 2-5g 半固体样品,或吸取 10-20ml 液体样品, 置于 250ml 凯氏烧瓶内,不能沾染瓶颈,加入 0.2g 硫酸铜,3g 硫酸钾及 20ml 硫酸,稍摇匀 后于瓶品放一小漏斗,将瓶以 45 度角斜支于有 小孔的石棉网上,在通风橱内小心加热,待内 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 加强火力, 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兰绿色澄清透 明后,再继续加热 0.5h。取下放冷却后,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凯氏烧瓶,洗 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摇匀备用。 同时做一空白试验。 2. 熟悉改良式微量凯氏定氮仪:将自来水经(1)注 入到蒸馏瓶夹层中,使水面稍低于蒸馏瓶颈部的转弯处, 把装有 2%硼酸溶液的接受瓶,置于冷凝器的下方,冷凝器 的尖端插入酸液面以下,接收瓶内须事先加入指示剂。将 样品由漏斗注入到蒸馏瓶中,并以少量水冲洗漏斗,并把 氢氧化钠溶液由漏斗注入到蒸馏瓶中,并以少量的蒸馏水 1. 硫酸铜 2 、硫酸钾 冲洗漏斗,然后用少量蒸馏水将漏斗封闭,最后加热, 3. 硫酸 4. 2%硼酸溶液 将蒸馏夹层内的水煮沸,从蒸馏瓶内的水溶液沸腾开始计 5. 40%氢氧化钠溶液 算时间,大约 5 分钟即可蒸馏完毕,移开接收瓶后,再 6. 混合指示剂 1 份 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 5 份 0.1%溴甲酚绿溶液混合 图 3 改良式微量凯式定氮装置 7. 0.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均匀移去火源,以防倒吸。 蒸馏瓶的洗涤:当把火源移去后,蒸馏瓶内的废液立即流到蒸馏瓶的夹层内,并经排水 管排出,再把装有蒸馏水的三角瓶置于冷凝器尖端插入水的液面以下,再加热至沸,然后移 去火源,三角瓶中蒸馏水流到蒸馏瓶内,再倒流至蒸馏瓶的夹层中,再由排水管排出。按照 上述方法将仪器洗涤 2-3 次。 3. 蒸馏: 向接收瓶内加入 10ml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标液 1 滴,溶液呈酒红色,使冷凝 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 5ml 样品消化稀释液,由漏斗流入蒸馏瓶中,并用少量水冲洗, 再将 10ml40%氢氧化钠溶液由漏斗流入蒸馏瓶中,以少量水洗涤,夹紧螺旋夹,用少量水将 漏斗封闭,此时蒸馏瓶中内容物转为深兰色或产生褐色沉淀。 开始蒸馏,蒸馏瓶夹层中水加热传递给蒸馏瓶,使氨挥发,沿着冷凝管壁进入接收瓶中, 至硼酸接收液开始由酒红色变为兰绿色时起,继续蒸馏约 5min,将冷凝管尖端提出液面, 再蒸馏 1min,然后用水淋洗冷凝管尖端外部,取下接收瓶,停止蒸馏。 同时作试剂空白试验 4. 滴定: 用 0.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兰绿色转为微红色为终点,记录滴 定所用盐酸标准体积。 五、反应式 1. 消化 NH2(CH2)COOH+H2SO4 → NH2(CH2)OH+H2O+SO2↑ NH2(CH2) OH+2H2SO4 → NH3+CO2↑+2SO2↑+3H2O 2NH3+H2SO4 → (NH4)2SO4 2. 蒸馏
16 (NH4)2SO4 +2NaOH → 2NH3↑+Na2SO4+2H2O 2NH3+4H3BO3 → (NH4)2B4O7+5H2O 3. 滴定 (NH4)2B4O7+2HCl+5H2O → 2NH4Cl+4H3BO3 或(NH4)2B4O7+H2SO4+5H2O → (NH4)2SO4+4H3BO3 六、计算 (V1-V2)×N×0.014 X= ×F×100 W×5/100 式中 X——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V1——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2——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ml N——盐酸标准液的摩尔浓度,mol/L 0.014——1 摩尔盐酸标准液 1ml 相当于氮 g 数 W——样品的质量 g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5/100——稀释比 七、说明 1. 稀释时应当注意,不要将试样沾在瓶颈上,固体样品用绘图纸包好投入凯氏烧瓶内, 同时空白试验也放入同样大小绘图纸。含水分多的样品或液体样品,应先将水分蒸发掉,然 后进行消化。 2. 消化样品时,一般约 3-4h 左右,消化时间过长会引起损失,若样品含脂肪或糖多 时,消化时间会适当长些,应注意防止泡沫溢出,须时时摇动,并减少火力,必要时停止加 热 30min 后,再用大火消化,消化液澄清时应呈兰绿色。 3. 硫酸钾的加入能提高消化液的沸点,加快样品分解速度,缩短消化时间,但硫酸甸 与硫酸钠的用量比不宜过大,因温度过高生成的硫酸氢氨也会分解放出氨,造成氨的损失, 使结果偏低。(H2SO4:B.P.330℃,KHSO4:B.P.400℃) 反应式如下:K2SO4+H2SO4=2KHSO4 2KHSO4==== K2SO4+ H2O↑ +SO2↑ △ 但 K2SO4 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消化体系温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 入出氨而造成损失。 (NH4)2SO4==== NH3 ↑ +(NH4)HSO4 △ 2(NH4)HSO4==== 2NH3↑+2SO3 ↑ +2 H2O↑ △ 4. 硫酸铜的催化作用机理如下反应式所示:此反应不断进行,待有机物全部被消化 完后,不再有硫酸亚铜褐色生成,溶液呈现清澈的蓝绿色,故硫酸铜除起催化剂的作用外, 还可指示消化终点的到达,以及下一步蒸馏时作为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5. 蒸馏过程中不得停火断气,否则将发生倒吸,另加碱要足量,操作要迅速,并在 漏斗口上水封,防止氨的损失,并不应使碱污染冷凝管及接收瓶,如发现污染,应立即停止 蒸馏样品,待清洗干净后再蒸馏水样品,冷凝管出口一定要插入吸收液中,防止氨挥发损失, 蒸馏结束后,应先将吸收液离开冷凝管口,以免发生倒吸,再撤离火源
16 (NH4)2SO4 +2NaOH → 2NH3↑+Na2SO4+2H2O 2NH3+4H3BO3 → (NH4)2B4O7+5H2O 3. 滴定 (NH4)2B4O7+2HCl+5H2O → 2NH4Cl+4H3BO3 或(NH4)2B4O7+H2SO4+5H2O → (NH4)2SO4+4H3BO3 六、计算 (V1-V2)×N×0.014 X= ×F×100 W×5/100 式中 X——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V1——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2——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ml N——盐酸标准液的摩尔浓度,mol/L 0.014——1 摩尔盐酸标准液 1ml 相当于氮 g 数 W——样品的质量 g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5/100——稀释比 七、说明 1. 稀释时应当注意,不要将试样沾在瓶颈上,固体样品用绘图纸包好投入凯氏烧瓶内, 同时空白试验也放入同样大小绘图纸。含水分多的样品或液体样品,应先将水分蒸发掉,然 后进行消化。 2. 消化样品时,一般约 3-4h 左右,消化时间过长会引起损失,若样品含脂肪或糖多 时,消化时间会适当长些,应注意防止泡沫溢出,须时时摇动,并减少火力,必要时停止加 热 30min 后,再用大火消化,消化液澄清时应呈兰绿色。 3. 硫酸钾的加入能提高消化液的沸点,加快样品分解速度,缩短消化时间,但硫酸甸 与硫酸钠的用量比不宜过大,因温度过高生成的硫酸氢氨也会分解放出氨,造成氨的损失, 使结果偏低。(H2SO4:B.P.330℃,KHSO4:B.P.400℃) 反应式如下:K2SO4+H2SO4=2KHSO4 2KHSO4==== K2SO4+ H2O↑ +SO2↑ △ 但 K2SO4 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消化体系温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 入出氨而造成损失。 (NH4)2SO4==== NH3 ↑ +(NH4)HSO4 △ 2(NH4)HSO4==== 2NH3↑+2SO3 ↑ +2 H2O↑ △ 4. 硫酸铜的催化作用机理如下反应式所示:此反应不断进行,待有机物全部被消化 完后,不再有硫酸亚铜褐色生成,溶液呈现清澈的蓝绿色,故硫酸铜除起催化剂的作用外, 还可指示消化终点的到达,以及下一步蒸馏时作为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5. 蒸馏过程中不得停火断气,否则将发生倒吸,另加碱要足量,操作要迅速,并在 漏斗口上水封,防止氨的损失,并不应使碱污染冷凝管及接收瓶,如发现污染,应立即停止 蒸馏样品,待清洗干净后再蒸馏水样品,冷凝管出口一定要插入吸收液中,防止氨挥发损失, 蒸馏结束后,应先将吸收液离开冷凝管口,以免发生倒吸,再撤离火源
17 6. 若使用 0.2%甲基约乙醇溶液与 0.1%甲基蓝水溶液等体积混合作为指示剂,酸型为 紫红色,碱型为蓝绿色,变色点 pH5.4 显灰色。 7. 本法是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测定方法 GB5009.5-85 规定方法。 实验六 肉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一、原理:把样品与氢氧化钾酒精溶液共热,使蛋白质、脂肪溶解,而淀粉和粗纤维不 溶解,过滤后,用氢氧化钾水溶液溶解淀粉,使之与粗纤维分离,然后用醋酸酸化的乙醇使 淀粉重新沉淀,过滤后把沉淀于 100℃烘干至恒重,灼烧前后重量之差即为淀粉的含量。 该法适用于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熟肉制品,如午餐肉、灌肠等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结果准确,但操作时间较长。 二、试剂 1. 氯氧化钾溶液:50g KOH 溶于 1000ml95%酒精中 2. 2mol/L 氢氧化钾溶液 3. 醋酸酸化乙醇: 1000ml90%酒精中加 5ml 醋酸 4. 乙醚 三、仪器:容量瓶,表面皿,古氏坩锅,电热恒温烘箱 四、操作方法 1. 称取 10g 捣碎并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 400ml 烧杯中,加入 150ml 氢氧化钾酒精 溶液,盖上表面皿,置沸水浴中加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加热至肉完全溶解,用滤纸过滤, 用氢氧化钾酒精溶液洗涤沉淀和滤纸 3 次,每次 20ml。 2. 移沉淀于烧杯中,加 10ml 2mol/L 氢氧化钾溶液和 60ml 水,加热至淀粉溶解,将 溶液用棉花塞滤入 100ml 容量瓶中,水洗烧杯,洗液通过棉花塞滤入容量瓶中,冷却后定容。 3. 吸取 10ml 滤液(含淀粉 20mg 以上)于 400ml 烧杯中,加入 75ml30-40℃的醋酸酸 化乙醇,搅拌后盖以表面皿,放置过夜。 4. 用干燥至恒重的古氏坩锅过滤,以醋酸酸化乙醇洗涤沉淀,再以乙醚洗涤坩锅及 内容物。 5. 坩锅于 100℃烘干至恒重,再于 550℃灼烧至恒重。 五、计算 (m1-m2)×100 淀粉(%)= ×100% m×V 式中:m1——坩锅和内容物干燥后的质量,g m2——坩锅和内容物灼烧后的质量,g V——测定时取样液量,ml 100——样液总量,ml 六、说明 1. 本法是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的标准方法。 2. 测定肉制品中淀粉也可以采用容量法。即把样品与氢氧化钾共热,使榈完全溶解, 再加入乙醇使淀粉析出,经乙醇洗涤后加酸水解为葡萄糖,然后按测定还原糖的方法测定葡 萄糖含量,再换臬为淀粉含量,此方法没把淀粉与其他多糖分离开,如果在水解条件下这些 多糖也能水解为还原糖,将产生正误差
17 6. 若使用 0.2%甲基约乙醇溶液与 0.1%甲基蓝水溶液等体积混合作为指示剂,酸型为 紫红色,碱型为蓝绿色,变色点 pH5.4 显灰色。 7. 本法是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测定方法 GB5009.5-85 规定方法。 实验六 肉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一、原理:把样品与氢氧化钾酒精溶液共热,使蛋白质、脂肪溶解,而淀粉和粗纤维不 溶解,过滤后,用氢氧化钾水溶液溶解淀粉,使之与粗纤维分离,然后用醋酸酸化的乙醇使 淀粉重新沉淀,过滤后把沉淀于 100℃烘干至恒重,灼烧前后重量之差即为淀粉的含量。 该法适用于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熟肉制品,如午餐肉、灌肠等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结果准确,但操作时间较长。 二、试剂 1. 氯氧化钾溶液:50g KOH 溶于 1000ml95%酒精中 2. 2mol/L 氢氧化钾溶液 3. 醋酸酸化乙醇: 1000ml90%酒精中加 5ml 醋酸 4. 乙醚 三、仪器:容量瓶,表面皿,古氏坩锅,电热恒温烘箱 四、操作方法 1. 称取 10g 捣碎并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 400ml 烧杯中,加入 150ml 氢氧化钾酒精 溶液,盖上表面皿,置沸水浴中加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加热至肉完全溶解,用滤纸过滤, 用氢氧化钾酒精溶液洗涤沉淀和滤纸 3 次,每次 20ml。 2. 移沉淀于烧杯中,加 10ml 2mol/L 氢氧化钾溶液和 60ml 水,加热至淀粉溶解,将 溶液用棉花塞滤入 100ml 容量瓶中,水洗烧杯,洗液通过棉花塞滤入容量瓶中,冷却后定容。 3. 吸取 10ml 滤液(含淀粉 20mg 以上)于 400ml 烧杯中,加入 75ml30-40℃的醋酸酸 化乙醇,搅拌后盖以表面皿,放置过夜。 4. 用干燥至恒重的古氏坩锅过滤,以醋酸酸化乙醇洗涤沉淀,再以乙醚洗涤坩锅及 内容物。 5. 坩锅于 100℃烘干至恒重,再于 550℃灼烧至恒重。 五、计算 (m1-m2)×100 淀粉(%)= ×100% m×V 式中:m1——坩锅和内容物干燥后的质量,g m2——坩锅和内容物灼烧后的质量,g V——测定时取样液量,ml 100——样液总量,ml 六、说明 1. 本法是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的标准方法。 2. 测定肉制品中淀粉也可以采用容量法。即把样品与氢氧化钾共热,使榈完全溶解, 再加入乙醇使淀粉析出,经乙醇洗涤后加酸水解为葡萄糖,然后按测定还原糖的方法测定葡 萄糖含量,再换臬为淀粉含量,此方法没把淀粉与其他多糖分离开,如果在水解条件下这些 多糖也能水解为还原糖,将产生正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