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注释里中外文文献混合排列的,结尾句号使用最后文献的语种。例如: 参见沈岿:《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立足刘燕文案的初步探索》,载 《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Thomas Kellogg, Courageous Explorers"? Education Litigation and Judicial Innovation in China, 20 Har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141 (2007) 外文文献包含在一个句子中,整个句子属于中文句式的,结尾句号使用中 文句号。例如: 对于“分离的领域”的经典论述,参见 Bradwell v. Illionois,83U.5.130,141 (1892)。 14.同一文献多次出现 对同一文献的引用应当适度;除了对该文献的专门介绍和评论,一般不宜 频繁、密集引用。 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第一次必须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时可以 略写。是否略写,由各刊物、出版社或者岀版社授权编辑自行决定。为防止修 改、编辑过程中发生错乱,作者投稿时不建议采用略写。 略写文献时,一般应当写明前注序号、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必要时标注 页码。文献作者前不加国籍,标示文献性质的“编”“主编”等可以省略:作者 为三人以上的可以只写第一作者,后加“等”;文献名称可以略写副标题。例如: 16)应松年、马怀德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王名扬教授九十华 诞贺寿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37)同前注(16),应松年、马怀德:《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第330 页 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上述文献也可以进一步略写为: 37)同前注,应松年、马怀德书,第330页。 前后紧邻的两个引注,文献完全相同,而且没有其他文献干扰的,可以写 “同上注”或者“bid”;所引文献是外文的,从该语种习惯。例如: (56)R v Panel on Take-overs and Mergers [1987] QB815 [57Ibid
16 同一注释里中外文文献混合排列的,结尾句号使用最后文献的语种。例如: 参见沈岿:《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立足刘燕文案的初步探索》,载 《北大法律评论》第 3 卷第 2 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Thomas Kellogg, “Courageous Explorers”? Education Litigation and Judicial Innovation in China, 20 Har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141 (2007). 外文文献包含在一个句子中,整个句子属于中文句式的,结尾句号使用中 文句号。例如: 对于“分离的领域”的经典论述,参见 Bradwell v. Illionois, 83 U.S. 130, 141 (1892)。 14. 同一文献多次出现 对同一文献的引用应当适度;除了对该文献的专门介绍和评论,一般不宜 频繁、密集引用。 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第一次必须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时可以 略写。是否略写,由各刊物、出版社或者出版社授权编辑自行决定。为防止修 改、编辑过程中发生错乱,作者投稿时不建议采用略写。 略写文献时,一般应当写明前注序号、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必要时标注 页码。文献作者前不加国籍,标示文献性质的“编”“主编”等可以省略;作者 为三人以上的可以只写第一作者,后加“等”;文献名称可以略写副标题。例如: 〔16〕应松年、马怀德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王名扬教授九十华 诞贺寿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年版。 〔37〕同前注〔16〕,应松年、马怀德:《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第 330 页。 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上述文献也可以进一步略写为: 〔37〕同前注,应松年、马怀德书,第 330 页。 前后紧邻的两个引注,文献完全相同,而且没有其他文献干扰的,可以写 “同上注”或者“Ibid”;所引文献是外文的,从该语种习惯。例如: 〔56〕R. v. Panel on Take-overs and Mergers [1987] QB 815. 〔57〕Ibid
15.同一文献多个来源 同一文献有多个来源的,原则上只引用一个来源,即最早的出处。一些早 期文献的最早出处一般读者不易查找,作者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同时引注该文 献重印或者转载的信息。例如: 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载《清华学报》第6卷第1期(1930 年),后重刊于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5册),朴社1935年版(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2年重印)。 民国大学诉工商总长刘揆一案,判决文书见熊元翰等编:《京师地方审判厅 法曹会判牍汇编·第一集民事》,京师地方审判厅1914年版,第232-236页 转引自北京记忆, http://www.bjmem.comcn/bjm/bjwh/zzf1/200711/t20071111_5953.html 16.对文献的解释和评论 除了纯粹的解释性脚注,引用文献的脚注也可以适当夹带解释或者评论。 1)对文献内容的解释。例如 R.. Panel on Take-overs and Mergers1987]QB815.该案涉及对一个证券交 易机构的司法审查。这个交易机构既非行政机关也没有法律授权,却行使规制 和惩罚的职能。 2)提示类似研究或者相反观点。例如 Jeffrey E. Cohen, The Dynamics of the "Revolving Door"on the FCC, 30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689(1986).类似的研究还有 Paul Quirk, Industr Influence in Federal Regulatory Agenc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3)对文献整体的评论。例如 这些意见没有公开,但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著作中,可以了解法院的基 本立场。参见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实 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江必新:《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 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李广宇、王振宇、梁凤云:《行政诉讼法修改 应关注十大问题》,载《法律适用》2013年第3期
17 15. 同一文献多个来源 同一文献有多个来源的,原则上只引用一个来源,即最早的出处。一些早 期文献的最早出处一般读者不易查找,作者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同时引注该文 献重印或者转载的信息。例如: 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载《清华学报》第 6 卷第 1 期(1930 年),后重刊于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 5 册),朴社 1935 年版(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82 年重印)。 民国大学诉工商总长刘揆一案,判决文书见熊元翰等编:《京师地方审判厅 法曹会判牍汇编·第一集民事》,京师地方审判厅 1914 年版,第 232-236 页, 转引自北京记忆, http://www.bjmem.com.cn/bjm/bjwh/zzfl/200711/t20071111_5953.html。 16. 对文献的解释和评论 除了纯粹的解释性脚注,引用文献的脚注也可以适当夹带解释或者评论。 1)对文献内容的解释。例如: R. v. Panel on Take-overs and Mergers [1987] QB 815. 该案涉及对一个证券交 易机构的司法审查。这个交易机构既非行政机关也没有法律授权,却行使规制 和惩罚的职能。 2)提示类似研究或者相反观点。例如: Jeffrey E. Cohen, The Dynamics of the “Revolving Door” on the FCC, 30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689 (1986). 类似的研究还有 Paul Quirk, Industry Influence in Federal Regulatory Agenc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3)对文献整体的评论。例如: 这些意见没有公开,但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著作中,可以了解法院的基 本立场。参见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实 务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江必新:《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 载《中国法学》2013 年第 1 期;李广宇、王振宇、梁凤云:《行政诉讼法修改 应关注十大问题》,载《法律适用》2013 年第 3 期
(三)与引注有关的论文部件 本部分主要适用于学术论文,内容为建议性质。书稿可由出版社另行安排。 17.论文标题 标题应直观、贴切反映论文主题,力求简洁、通顺。原则上不用三重标题, 例如“依法治国:新时代的重大使命一一对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标题内容不用脚注说明,需要说明的信息宜在主文中说明;作为题注的作 者介绍、项目信息、致谢等内容除外 18.论文摘要 摘要应客观反映文章核心内容,言之有物、连贯顺畅、独立成篇。 摘要可以摘录文中字句,但不宜大段重复论文段落。摘要不使用第一人称 (如“我认为”),忌带主观评价(如“具有开创意义”) 学术论文的摘要,以200-300字为宜,不分段;论文篇幅较长的,摘要字数 可以稍多。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可以稍长,一般不超过800字(以一页A4纸 为宜),建议分段;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一般不超过1600字。学校对学位论文 摘要的字数有要求的,从其要求 摘要不用脚注。 19.关键词 学术论文摘要之后,附关键词3-5个。关键词栏以“关键词”字样引导,后 加冒号。 关键词应当标示论文的核心主题因素。不使用过分特别、其他研究者不会 想到的语词,也不使用过分普通、没有识别度的语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不带引号、书名号。关键词之间留空格,或者用分号隔开。例 如,不说“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法》,而直接说: 关键词: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法行政审批改革服务行政 20.作者介绍
18 (三)与引注有关的论文部件 本部分主要适用于学术论文,内容为建议性质。书稿可由出版社另行安排。 17. 论文标题 标题应直观、贴切反映论文主题,力求简洁、通顺。原则上不用三重标题, 例如“依法治国: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对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标题内容不用脚注说明,需要说明的信息宜在主文中说明;作为题注的作 者介绍、项目信息、致谢等内容除外。 18. 论文摘要 摘要应客观反映文章核心内容,言之有物、连贯顺畅、独立成篇。 摘要可以摘录文中字句,但不宜大段重复论文段落。摘要不使用第一人称 (如“我认为”),忌带主观评价(如“具有开创意义”)。 学术论文的摘要,以 200-300 字为宜,不分段;论文篇幅较长的,摘要字数 可以稍多。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可以稍长,一般不超过 800 字(以一页 A4 纸 为宜),建议分段;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一般不超过 1600 字。学校对学位论文 摘要的字数有要求的,从其要求。 摘要不用脚注。 19. 关键词 学术论文摘要之后,附关键词 3-5 个。关键词栏以“关键词”字样引导,后 加冒号。 关键词应当标示论文的核心主题因素。不使用过分特别、其他研究者不会 想到的语词,也不使用过分普通、没有识别度的语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不带引号、书名号。关键词之间留空格,或者用分号隔开。例 如,不说“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法》,而直接说: 关键词:最多跑一次 行政许可法 行政审批改革 服务行政 20. 作者介绍
论文作者介绍,应当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和学术头衔(职称、学历)。例如 林来梵,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作者介绍一般只写最主要身份,不写“博士生导师”“研究会理事”等;除 了在职公务人员,不写行政职务。确有必要标明兼职身份的,原则上只写一个。 作者学历,一般只写最高学历,可以具体写上学位授予单位 合作作品的,宜于在作者介绍部分说明各自分工或者参与的情况 作者介绍可以置于页下脚注位置,也可以置于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之后。采 用页下脚注的,用星号*标明;有多位作者的,一一标明,但只标记一个星号 21.项目说明 论文系课题项目成果的,可以注明课题项目的支持机构和项目名称;有项 目号的,可以同时标明项目号 刊发的论文与支持项目应当有关联性。同一论文的项目支持机构原则上只 写一家,最多不超过两家。 22.作者致谢 作者以外其他人的贡献,可以适当声明。致谢应当客观、诚恳、简约。 23.参考文献 如有需要,文后可以附上论文写作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较多的,可 以按文献性质、语种、作者姓名顺序、发表时间排列。 法律专业图书可以分别做参考文献、案例索引、术语索引(或人名索引)、 图表索引
19 论文作者介绍,应当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和学术头衔(职称、学历)。例如: 林来梵,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作者介绍一般只写最主要身份,不写“博士生导师”“研究会理事”等;除 了在职公务人员,不写行政职务。确有必要标明兼职身份的,原则上只写一个。 作者学历,一般只写最高学历,可以具体写上学位授予单位。 合作作品的,宜于在作者介绍部分说明各自分工或者参与的情况。 作者介绍可以置于页下脚注位置,也可以置于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之后。采 用页下脚注的,用星号*标明;有多位作者的,一一标明,但只标记一个星号。 21. 项目说明 论文系课题项目成果的,可以注明课题项目的支持机构和项目名称;有项 目号的,可以同时标明项目号。 刊发的论文与支持项目应当有关联性。同一论文的项目支持机构原则上只 写一家,最多不超过两家。 22. 作者致谢 作者以外其他人的贡献,可以适当声明。致谢应当客观、诚恳、简约。 23. 参考文献 如有需要,文后可以附上论文写作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较多的,可 以按文献性质、语种、作者姓名顺序、发表时间排列。 法律专业图书可以分别做参考文献、案例索引、术语索引(或人名索引)、 图表索引
二、中文引注体例 (一)引用纸质出版文献 24.引用纸质出版文献的基本要求 1)纸质出版文献的概念 纸质出版文献包括已经发表的论文、已经出版的图书,以及纸质媒体的报 道,不包括法律文件和裁判文书。 2)文献性质 引用纸质出版文献,应当让读者识别文献性质。作者独创的作品,姓名后 省略“著”字;其他作品,应当标明该文献系主编、汇编、翻译、整理、点校 等文献性质。文献性质以版权页为准 3)纸质出版文献的要素 引用纸质出版文献,一般包括主要作者、文献名称、其他贡献者(翻译、 整理、校对)、出版信息(出版机构和年份或者期刊期数)、页码或者章节。文 献主要作者(包括文献的原创者及主编、汇编者)写在文献名称之前,其他贡 献者(包括文献的翻译者、整理者、勘校者等)写在文献名称之后。 4)纸质出版文献的标点符号 纸质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与作品之间,用冒号间隔;其他要素之间,用逗 号间隔:同一要素的多个信息(例如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顿号间隔。 A.文献作者 原创作品的作者 引用文献时提及并区分文献作者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识别文献性质和查核 文献,不涉及著作权的归属 作者对于作品的形成注入了较多贡献的,在引用时视为原创作品;主要是 翻译、整理、校勘他人文字和口头作品的,在引用时视为原创作品。例如,对 外国法律的翻译和译注,可以分别做如下处理: 《英国2006年公司法》,葛伟军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
20 二、中文引注体例 (一)引用纸质出版文献 24. 引用纸质出版文献的基本要求 1)纸质出版文献的概念 纸质出版文献包括已经发表的论文、已经出版的图书,以及纸质媒体的报 道,不包括法律文件和裁判文书。 2)文献性质 引用纸质出版文献,应当让读者识别文献性质。作者独创的作品,姓名后 省略“著”字;其他作品,应当标明该文献系主编、汇编、翻译、整理、点校 等文献性质。文献性质以版权页为准。 3)纸质出版文献的要素 引用纸质出版文献,一般包括主要作者、文献名称、其他贡献者(翻译、 整理、校对)、出版信息(出版机构和年份或者期刊期数)、页码或者章节。文 献主要作者(包括文献的原创者及主编、汇编者)写在文献名称之前,其他贡 献者(包括文献的翻译者、整理者、勘校者等)写在文献名称之后。 4)纸质出版文献的标点符号 纸质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与作品之间,用冒号间隔;其他要素之间,用逗 号间隔;同一要素的多个信息(例如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顿号间隔。 A.文献作者 25. 原创作品的作者 引用文献时提及并区分文献作者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识别文献性质和查核 文献,不涉及著作权的归属。 作者对于作品的形成注入了较多贡献的,在引用时视为原创作品;主要是 翻译、整理、校勘他人文字和口头作品的,在引用时视为原创作品。例如,对 外国法律的翻译和译注,可以分别做如下处理: 《英国 2006 年公司法》,葛伟军译,法律出版社 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