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以确定剂型的合理性,通过与原剂型比较的 BA研究来确定新剂型的给药剂量,也可通过BE研究来证实新剂型与原剂 型是否等效;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可通过BE研究来验证同一药物的不同 时期产品的前后一致性,如:早期和晚期的临床试验用药品,临床试验用 药品(尤其是用于确定剂量的试验药)和拟上市药品等。 在仿制生产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时,可通过BE研究来证明仿制产品与 原创药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是否可与原创药替换使用。 药品批准上市后,如处方组成成分、比例以及工艺等出现一定程度的 变更时,研究者需要根据产品变化的程度来确定是否进行BE研究,以考 察变更后和变更前产品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研 发的新制剂,需要进行BA研究,了解变更前后生物利用度的变化。 三、研究方法 BE研究是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比较基础上建立等效性, BA研究多数也是比较性研究,两者的研究方法与步骤基本一致,只是研究 目的不同,导致在某些设计和评价上有一些不同,故在这部分主要阐述BE 研究方法,该方法同样适合于BA研究,建议研究者根据产品研究目的来 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推荐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的方法。按方法的优 先考虑程度从高到低排列: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 临床比较试验方法、体外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药代动力学研究 即采用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生物
4 上市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以确定剂型的合理性,通过与原剂型比较的 BA 研究来确定新剂型的给药剂量,也可通过 BE 研究来证实新剂型与原剂 型是否等效;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可通过 BE 研究来验证同一药物的不同 时期产品的前后一致性,如:早期和晚期的临床试验用药品,临床试验用 药品(尤其是用于确定剂量的试验药)和拟上市药品等。 在仿制生产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时,可通过 BE 研究来证明仿制产品与 原创药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是否可与原创药替换使用。 药品批准上市后,如处方组成成分、比例以及工艺等出现一定程度的 变更时,研究者需要根据产品变化的程度来确定是否进行 BE 研究,以考 察变更后和变更前产品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研 发的新制剂,需要进行 BA 研究,了解变更前后生物利用度的变化。 三、研究方法 BE 研究是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比较基础上建立等效性, BA 研究多数也是比较性研究,两者的研究方法与步骤基本一致,只是研究 目的不同,导致在某些设计和评价上有一些不同,故在这部分主要阐述 BE 研究方法,该方法同样适合于 BA 研究,建议研究者根据产品研究目的来 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推荐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的方法。按方法的优 先考虑程度从高到低排列: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 临床比较试验方法、体外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药代动力学研究 即采用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生物
样本(如全血、血浆、血清或尿液)中药物浓度,获得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Concentration-Time curve,C-T)来反映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吸收到体循环中的 动态过程。并经过适当的数据,得出与吸收程度和速度有关的药代动力学 参数如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等,通 过统计学比较以上参数,判断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药效动力学研究在无 可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如无灵敏的血药浓度 检测方法、浓度和效应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可以考虑用明确的可分级定 量的人体药效学指标通过效应-时间曲线(Effect-Time curve)与参比制剂比 较来确定生物等效性。 临床比较试验 当无适宜的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也缺乏明确的药效学指标时,也可以 通过以参比制剂为对照的临床比较试验,以综合的疗效终点指标来验证两 制剂的等效性。然而,作为生物等效研究方法,对照的临床试验可能因为 样本量不足或检测指标不灵敏而缺乏足够的把握度去检验差异,故建议尽 量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增加样本量或严格的临床研究实施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以上局限。 体外研究 一般不提倡用体外的方法来确定生物等效性,因为体外并不能完全代 替体内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能提供充分依据,也可以采用体外的方 法来证实生物等效性。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证明属于高溶解度,高渗透性, 快速溶出的口服制剂可以采用体外溶出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验证生物等效, 因为该类药物的溶出、吸收已经不是药物进入体内的限速步骤。对于难溶
5 样本(如全血、血浆、血清或尿液)中药物浓度,获得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Concentration-Time curve,C-T)来反映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吸收到体循环中的 动态过程。并经过适当的数据,得出与吸收程度和速度有关的药代动力学 参数如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等,通 过统计学比较以上参数,判断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药效动力学研究在无 可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如无灵敏的血药浓度 检测方法、浓度和效应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可以考虑用明确的可分级定 量的人体药效学指标通过效应-时间曲线(Effect-Time curve)与参比制剂比 较来确定生物等效性。 临床比较试验 当无适宜的药物浓度检测方法,也缺乏明确的药效学指标时,也可以 通过以参比制剂为对照的临床比较试验,以综合的疗效终点指标来验证两 制剂的等效性。然而,作为生物等效研究方法,对照的临床试验可能因为 样本量不足或检测指标不灵敏而缺乏足够的把握度去检验差异,故建议尽 量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增加样本量或严格的临床研究实施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以上局限。 体外研究 一般不提倡用体外的方法来确定生物等效性,因为体外并不能完全代 替体内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能提供充分依据,也可以采用体外的方 法来证实生物等效性。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证明属于高溶解度,高渗透性, 快速溶出的口服制剂可以采用体外溶出度比较研究的方法验证生物等效, 因为该类药物的溶出、吸收已经不是药物进入体内的限速步骤。对于难溶
性但高渗透性的药物,如已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关系,也可用体外溶出 的研究来替代体内研究。 四、BA和BE研究具体要求 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指标的研究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生物等效 性研究方法。一个完整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包括生物样本分析、实验设计、 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四个方面内容。 (一)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生物样品一般来自全血、血清、血浆、尿液或其他组织,具有取样量 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以及个体的差异大等特点,因此必须根据待 测物的结构、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适宜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 方法,并对方法进行确证。 1.常用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有: (1)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一质谱 联用法(LC一MS、LC-MS-MS、GC-MS、GC-MS-MS)等,可用于大多数药 物的检测;(2)免疫学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 分析法等,多用于蛋白质多肽类物质检测;(3)微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抗 生素药物的测定。 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选择宜尽量选择可行的灵敏度高的方法。 2.方法学确证(Method Validation) 建立可靠的和可重现的定量分析方法是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关键之 一。为了保证分析方法可靠,必须进行充分的方法确证,一般应进行以下 6
6 性但高渗透性的药物,如已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关系,也可用体外溶出 的研究来替代体内研究。 四、BA 和 BE 研究具体要求 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指标的研究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生物等效 性研究方法。一个完整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包括生物样本分析、实验设计、 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四个方面内容。 (一)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生物样品一般来自全血、血清、血浆、尿液或其他组织,具有取样量 少、药物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以及个体的差异大等特点,因此必须根据待 测物的结构、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适宜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 方法,并对方法进行确证。 1. 常用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有: (1)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质谱 联用法(LC-MS、LC-MS-MS、GC-MS、GC-MS-MS)等,可用于大多数药 物的检测;(2)免疫学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 分析法等,多用于蛋白质多肽类物质检测;(3)微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抗 生素药物的测定。 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选择宜尽量选择可行的灵敏度高的方法。 2. 方法学确证(Method Validation) 建立可靠的和可重现的定量分析方法是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关键之 一。为了保证分析方法可靠,必须进行充分的方法确证,一般应进行以下
几方面的考察: 2.1特异性(Specificity) 特异性是指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够准确、专一 地测定分析物的能力。必须提供证明所测定物质是受试药品的原形药物或 特定活性代谢物,生物样品所含内源性物质和相应代谢物、降解产物不得 干扰对样品的测定,如果有几个分析物,应保证每一个分析物都不被干扰。 应确定保证分析方法特异性的最佳检测条件。对于色谱法至少要考察6个 来自不同个体的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 (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反映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对于以软 电离质谱为基础的检测法(LC一MS、LC-MS-MS)应注意考察分析过程中 的介质效应,如离子抑制等。 2.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Calibration Curve) 标准曲线反映了所测定物质浓度与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一般用回 归分析方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所得的回归方程来评价。应提供标准 曲线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说明其线性相关程度。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 围为定量范围,在定量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 确度。 配制标准样品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生物介质,不同生物样品应制备 各自的标准曲线,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标准浓度个数取决于分析物可能的 浓度范围和分析物/响应值关系的性质。必须至少用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 对于非线性相关可能需要更多浓度点。定量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的生物 样品浓度范围,不得用定量范围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建立标 >
7 几方面的考察: 2.1 特异性(Specificity) 特异性是指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够准确、专一 地测定分析物的能力。必须提供证明所测定物质是受试药品的原形药物或 特定活性代谢物,生物样品所含内源性物质和相应代谢物、降解产物不得 干扰对样品的测定,如果有几个分析物,应保证每一个分析物都不被干扰。 应确定保证分析方法特异性的最佳检测条件。对于色谱法至少要考察 6 个 来自不同个体的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 (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反映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对于以软 电离质谱为基础的检测法(LC-MS、LC-MS-MS)应注意考察分析过程中 的介质效应,如离子抑制等。 2.2 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Calibration Curve) 标准曲线反映了所测定物质浓度与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一般用回 归分析方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所得的回归方程来评价。应提供标准 曲线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说明其线性相关程度。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 围为定量范围,在定量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 确度。 配制标准样品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生物介质,不同生物样品应制备 各自的标准曲线,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标准浓度个数取决于分析物可能的 浓度范围和分析物/响应值关系的性质。必须至少用 6 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 对于非线性相关可能需要更多浓度点。定量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的生物 样品浓度范围,不得用定量范围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建立标
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生物样品,但计算时不包括该点,仅用于评价干扰。 标准曲线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之间的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时, 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20% 以内,其余浓度点的偏差在士15%以内。只有合格的标准曲线才能对临床 待测样品进行定量计算。当线性范围较宽的时候,推荐采用加权的方法对 标准曲线进行计算,以使低浓度点计算得比较准确。 2.3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LLOQ) 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表示测定样品中符合准确度和 精密度要求的最低药物浓度。LLOQ应能满足测定3~5个消除半衰期时样 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其准确 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相对标准差R$D)应小于20%。应至 少由5个标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2.4精密度与准确度(Prcision and Accuracy)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 测量值的分散程度。通常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R$D来考察方法的精确 度。一般RSD应小于15%,在LLOQ附近RSD应小于20%。 准确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 接近程度(即质控样品的实测浓度与真实浓度的偏差),重复测定已知浓度分 析物样品可获得准确度。一般应85%~115%范围内,在LLOQ附近应在 80%~120%范围内。 一般要求选择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 ·:偏差=【(实测值-标示值)标示值】X100% 8
8 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生物样品,但计算时不包括该点,仅用于评价干扰。 标准曲线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之间的偏差* 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时, 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20% 以内,其余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只有合格的标准曲线才能对临床 待测样品进行定量计算。当线性范围较宽的时候,推荐采用加权的方法对 标准曲线进行计算,以使低浓度点计算得比较准确。 2.3 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LLOQ) 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表示测定样品中符合准确度和 精密度要求的最低药物浓度。LLOQ 应能满足测定 3~5 个消除半衰期时样 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 Cmax 的 1/10~1/20 时的药物浓度。其准确 度应在真实浓度的 80%~120%范围内,相对标准差(RSD)应小于 20%。应至 少由 5 个标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2.4 精密度与准确度(Prcision and Accuracy)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 测量值的分散程度。通常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 RSD 来考察方法的精确 度。一般 RSD 应小于 15%,在 LLOQ 附近 RSD 应小于 20%。 准确度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 接近程度(即质控样品的实测浓度与真实浓度的偏差),重复测定已知浓度分 析物样品可获得准确度。一般应 85%~115%范围内,在 LLOQ 附近应在 80%~120%范围内。 一般要求选择高、中、低 3 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 * :偏差=【(实测值-标示值)/标示值】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