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原 兰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 Allesh.,属半知 菌亚门、刺盘孢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病残体或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 翌年在温、湿度适宜的时候,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 老叶一般从4月初发病,新叶则从8月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 严重。盆栽兰花放置过密、盆内积水、通风不良发病加重。 4.防治要点 (1)盆栽兰花应置于通风透光处,不能放置过密。 (2)发现病叶应及时剪除,并销毁。 (3)发病前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 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2.病原 兰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 Allesh.,属半知 菌亚门、刺盘孢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病残体或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 翌年在温、湿度适宜的时候,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 老叶一般从4月初发病,新叶则从8月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 严重。盆栽兰花放置过密、盆内积水、通风不良发病加重。 4.防治要点 (1)盆栽兰花应置于通风透光处,不能放置过密。 (2)发现病叶应及时剪除,并销毁。 (3)发病前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 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君子兰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 在叶片上产生淡褐 色的小斑,后扩大 为圆形、椭圆形或 半圆形,具有轮纹 的病斑。潮湿时, 涌出粉红色黏液,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 子堆。发病叶片枯 萎脱落
君子兰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 在叶片上产生淡褐 色的小斑,后扩大 为圆形、椭圆形或 半圆形,具有轮纹 的病斑。潮湿时, 涌出粉红色黏液,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 子堆。发病叶片枯 萎脱落
▲叶斑病类 观赏植物叶斑病是指发生于叶部,除白粉病、锈病、 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以外的真菌性病害。包括黑斑、 褐斑、圆斑、轮斑、角斑等。常造成叶片变黄,脱落。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四川、 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南京等地尤为严重。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发病初期, 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紫黑色圆形,近圆 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叶片变黄, 脱落。严重时叶片全部落光,呈“光杆”状,枝条枯死
▲叶斑病类 观赏植物叶斑病是指发生于叶部,除白粉病、锈病、 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以外的真菌性病害。包括黑斑、 褐斑、圆斑、轮斑、角斑等。常造成叶片变黄,脱落。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四川、 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南京等地尤为严重。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发病初期, 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紫黑色圆形,近圆 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叶片变黄, 脱落。严重时叶片全部落光,呈“光杆”状,枝条枯死
邱强拍摄zbc.net 主页目录○上一页○下-页○后退退出
2.病原 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Fr.,属半知菌亚门、放 线孢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进行初侵染。在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4.防治要点 (1)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销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2)休眠期喷施1%硫酸铜溶液杀死越冬病源。 (3)发病初期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 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10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每7~10d喷施1次。为防 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2.病原 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Fr.,属半知菌亚门、放 线孢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进行初侵染。在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4.防治要点 (1)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销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2)休眠期喷施1%硫酸铜溶液杀死越冬病源。 (3)发病初期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 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10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每7~10d喷施1次。为防 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