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观赏植物白粉病种类很多,病原菌侵染月季、紫 薇、大叶黄杨、黄栌、瓜叶菊、凤仙花等植物的叶 片、嫩梢和花器。被害叶、花早落,嫩梢枯死,降 低切花产及观赏价值。紫薇白粉病在我国发生普遍, 危害严重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观赏植物白粉病种类很多,病原菌侵染月季、紫 薇、大叶黄杨、黄栌、瓜叶菊、凤仙花等植物的叶 片、嫩梢和花器。被害叶、花早落,嫩梢枯死,降 低切花产及观赏价值。紫薇白粉病在我国发生普遍, 危害严重
1.症状识别 紫薇白粉病在云南、四川、湖 北、浙江、江苏、山东、上海、 北京、湖南、贵州、河南、福 建、台湾等省市均有发生。主 要侵害紫薇的叶片,嫩叶比老 叶易感病。嫩梢和花蕾也能受 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白色 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 白粉斑可相互连接成片,有时 白粉层覆盖整个叶片。叶片扭 曲变形,枯黄早落,影响树势 和观赏。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 现黑色的小点粒
1.症状识别 紫薇白粉病在云南、四川、湖 北、浙江、江苏、山东、上海、 北京、湖南、贵州、河南、福 建、台湾等省市均有发生。主 要侵害紫薇的叶片,嫩叶比老 叶易感病。嫩梢和花蕾也能受 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出现白色 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 白粉斑可相互连接成片,有时 白粉层覆盖整个叶片。叶片扭 曲变形,枯黄早落,影响树势 和观赏。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 现黑色的小点粒
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McAlp.) Zhehg &Chen,属子囊菌亚门、小钩丝壳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气候适宜时,形成 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嫩梢和嫩叶,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紫薇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秋季发病最严重。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 (2)休眠期喷施2~3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 (3)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4)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福 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6000~8000倍 液防治
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McAlp.) Zhehg &Chen,属子囊菌亚门、小钩丝壳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气候适宜时,形成 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嫩梢和嫩叶,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紫薇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秋季发病最严重。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 (2)休眠期喷施2~3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 (3)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4)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福 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6000~8000倍 液防治
月季白粉病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 白色小粉斑,以后逐渐 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的白粉斑,叶片皱缩反 卷,变厚,呈紫綠色。 嫩梢发病,节间缩短, 顶端弯曲,影响生长, 严重时,引起落叶、枯 梢。花蕾发病,密布白 粉,形成畸形花或不开 花
月季白粉病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 白色小粉斑,以后逐渐 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的白粉斑,叶片皱缩反 卷,变厚,呈紫綠色。 嫩梢发病,节间缩短, 顶端弯曲,影响生长, 严重时,引起落叶、枯 梢。花蕾发病,密布白 粉,形成畸形花或不开 花
▲锈病类 锈病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 梢、果实,造成叶片早落,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开花,失去观赏价 值。观赏植物常见的锈病是玫瑰锈病。 1.症状识别 玫瑰锈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很普遍。主要危害叶片,也 危害嫩梢、果实和幼芽。早春病芽展开,叶片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 背面出现黄色略隆起的小斑点即锈孢子器,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 红色粉末。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背出现近圆形的橘黄色粉堆,即夏 孢子堆。秋末,叶背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粉堆即冬孢子堆。嫩梢、果 实上的病斑明显突起,严重时,导致畸形;病叶提早脱落,植株生 长衰弱,影响开花
▲锈病类 锈病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 梢、果实,造成叶片早落,植株生长衰弱,影响开花,失去观赏价 值。观赏植物常见的锈病是玫瑰锈病。 1.症状识别 玫瑰锈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很普遍。主要危害叶片,也 危害嫩梢、果实和幼芽。早春病芽展开,叶片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 背面出现黄色略隆起的小斑点即锈孢子器,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 红色粉末。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背出现近圆形的橘黄色粉堆,即夏 孢子堆。秋末,叶背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粉堆即冬孢子堆。嫩梢、果 实上的病斑明显突起,严重时,导致畸形;病叶提早脱落,植株生 长衰弱,影响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