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考。有谓不必用者,有用而至于怪诞不经,诬 水扑,赤色火人惊,紫色多成泻,黄即是雷惊。 民惑世者。是皆未明纹中之理,所以有用不用 又日:青惊白是疳,黄即困脾端,青色大小曲 之殊议。请以一得之愚,聊发其要。盖此指纹 人惊并四足云云。凡此等之言,断非钱氏所出, 与寸关尺同一脉也,按《内经》十二经络始于 实齐东野语,正人君子所不屑挂于齿颊者。然 手太阴、脚肺脉也。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之端,而 不明指其非,人或以子言不实,今驳其最无理 交于手阳明,支若。即旁支也。从手腕后出食指之端、而 者,以博一笑。其日指上辨青纹,认是四足惊; 交通素卫于手阳明大肠之经。即此指纹是也。明如景 虎口脉青色,是猪犬马惊;黑色因水扑,赤色 岳,犹谓此纹为手阳明浮络,不知手太阴经起 火人掠,紫色多成泻,黄即是雷惊。是指纹之 于中府,而终于大拇之少商;手阳明经起于食 青赤黑,一皆惊之所致。然则小儿之赋禀厚薄, 指之商阳,两不相值。若无此旁支交通荣卫,不 胎元寒热,以及内伤外感,杂证麻痘,数百之 几令太阴阳明表里断绝乎?祝此脉可诊,人所 证,悉当以惊风称之,以惊风治之矣。不然,除 不知,其迟数代促,与太渊一毫无异。但脉体 去青黄赤黑之纹,又将何者辨其非惊风乎?逐 差小,由旁支也。指纹之法,起于宋人钱仲阳。 误之传,莫此为最。既云黄即困牌端矣,是谓 以食指分为三关:寅曰风关,卯日气关,辰曰 指纹黄色脾土受伤,不足之证。又日黄即是雷 命关;其决谓风轻、气重、命危,虽未必其言 惊,似谓闻雷致惊,有余之候。假令小儿指纹 悉验,雨其义可取。盖位则自下而上,邪则自 见黄,不知此时应断为牌困乎?抑应断为雷惊 浚而深,证则自轻而重,人皆可信。只恨复出 乎?治之者,不知应治脾乎?应治其蕾乎?或 诡异之说,深撰惊风门类,致后贤多岐亡羊,反 将合一为治乎?抑亦分晰其方乎?且脾困为虚, 成疑案。予意仲阳宋之明人,以孝见称,岂肯 雷惊为实,治虚遗实,治实碑虚,兼治不能,分 为此误世。大抵后之俗子,假托其名而为之者。 治不可,予亦莫知何所适从乎?至谓青色大小 惟有识者,知其语言鄙俚,论证荒唐,便能弃 曲,人惊并四足。夫人与四足,灵囊天渊,清 置不用。如张景岳、夏禹铸辈,皆谓可不必用。 浊冰炭,气化纯杂不俾,断无并列之理。今既 盖非不用,实恶其妄诞不经,而无可用耳。近 日人惊并四足矣,则是临证时,凡指纹青者,调 世医家,不知真伪,不辨是非,习而行之,乃 之人惊可也,即调之四足惊亦可也;是人与四 致惑世诬民,祸害婴幼。夫医事动关生命,乃 足,竞可以通称。而四足与人,不几同类耶!即 听无稽之言,流传贻殃,是岂其可。子虽不敏, 以纹曲之大小别之,原其意必谓大曲为人惊,小 粗知经脉。每见幼科指纹之说,不胜发竖;欲 曲四足惊,又安知人惊不为小曲,畜惊不为大 为规正,恨非其人:知而不言,此心未慊。今 曲乎?何所据而确知其人惊之曲必应大,畜惊 幸余闲,请言其要。盖此指纹,即太渊脉之旁 之曲必应小;设使大曲之中,仍有小曲;小曲 支也。则纹之变易,亦即太渊之变易,不必另 之旁,兼见大曲,得无日此人惊中之畜惊,畜 立异说,眩人心目。但当以浮沉分表里、红紫 惊中之人惊耶?无稽之谈,不堪寓目。再究其 辨寒热、茨带定虚实、则用之不尽矣。倘舍此 治疗,更无是处。若谓人惊膏惊总为一惊,不 不图,妄执伪说以为是。临证不察病源,逐指 必论证,不须异治,则今之分大分小指人指畜 为人惊畜惊,诳惑愚昧,予恐盲人翳马,终噬 者,得非谵安乎?若谓人惊畜惊各为一惊,未 重渊,莫之能出矣。周虚中日:指纹晰义之精,自仲阳 可同论,正不知人惊为何病,膏惊为何证?宜 以来,七百余年,无人道及。今读至此,如梦初觉,如醉初靡, 以何物治人惊,何物治四足惊?既有已(以)上 足以快人神智,真千古特识也, 之惊名,应立已上之证治,何以并无一法,而 世人乍闻此言,未能深信,姑就其舛逐之 徒设此无楷虚言以诳俗。在庸安固不足责,而 传,撮其大要以正之。其略曰:指上辨青纹,认 立言诸公,不之规正,反为编次于书,遗误后 是四足惊;虎口脉青色,是诸犬马惊;黑色因 世。吾恐有目者,未必不为之眦裂也。 。2*
再日青惊白是疳,青惊即已前诸说,不必 琐赘。至于白是疳,诚为妄诞。夫疳证即方脉 之虚劳,在幼稚谓之疳积。本脾肾两伤之候,久 之五脏俱损,中气败极。则面目肌肤,俱见晃 白,形如枯骨之象,故日白是箝,此以形色言 也。今以指纹当之,谬之甚矣。盖气血两伤,精 神久亏之证,其纹必淡,凡虚证皆然,不特疳 证已也。然止可言其色谈,不可谓之色白。盖 指上从无白纹,予临证四十余载,未尝一遇。后 人勿谓古人之言一定不易,必俟其指纹白色,始 可称之为疳,若然,则疳证之儿无幸矣。故知 按图索骥,终非解人;神而明之,始称匠手。指 纹辨证,详列于下。 指纹切要 9 小儿自弥月而至于三岁,犹未可以诊切。非 无脉可诊,盖诊之难,而虚实不易定也。小儿 每怯生人,初见不无啼叫,呼吸先乱,神志仓 太阴能此 忙;而迟数大小,已失本来之象矣,诊之何益。 不若以指纹之可见者,与面色病候相印证,此 亦医中望切两兼之意也。 令人抱儿对立于向光之处,以左手握儿食 指,以我右手拇指推儿三关,察其形色,细心 体认,亦惟辨其表里寒热虚实足之矣。世人好 异,不从实地用功,以此为浅近之谈,不屑留 意。不知临证能辨此六者,便为至高之手。盖 指纹三关阳 表里清则知病之在经在府,面汗下无误,寒热 明则知用寒远热,用热远寒,或寒因寒用,热 纹见风关,为病邪初人之象,证尚轻徽,体 因热用,因事制宜,用无不当;虚实辨则知大 亦未困,治之诚易。纹现气关,邪气正盛,病 建有盛候,大实有赢状,不为假证眩惑。凡真 已沉重,治之宜速。倘三关通度,纹出命关,则 虚真实易知,假虚假实难辨。真假既明,则无 邪气游弥,充塞经络,为至意之候。设透关射 康虚实实之患。于此切要关头,不知体会,但 甲,则邪气无所容,高而不能降,为亢龙有悔 以不经之言欺世诳俗,谓何者为人惊,何者为 之象。治之者切宜留心,慎毋轻视。 善惊,不特欺人,面且自欺,不特无益诸疗,而 浮沉分表里歌 且误人生命,是谁之咎哉。 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 三关部位歌 楼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投。 部位未可以定轻魔安危,由古有三关之说,姑存之耳。 此纹与太渊脉相通,凡有外邪,太渊脉浮, 此纹亦浮。盖邪在皮毛痰理之间,故指纹亦显 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须防, 乍临命位诚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 露于外,谓之表证。速宜疏散,启其皮毛,开 ·34
其腠理,使邪随微汗而解。·一匕成功,何嫌而 荣卫愈见涩,则风痰食热,固结中焦。所以青 不投哉。 而兼黑,此抑郁之至也。急宜攻下,庶有生机: 忽尔关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 误认惊风,十无一救。 莫将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寻 淡滞定虚实歌 指纹见沉,知邪入里,但有浅深之别。若 往来寒热,指纹半沉,尚在阳明胃经,治宜解 指纹淡淡亦堪惊,总为先天赋亲轻, 肌。若外证壮热不已,指纹极沉,已入阳明胃 脾胃本嘘中气弱,切防攻伐损胎要。 府,速宜攻下。庸妄见其身热,犹以风药治之, 小儿裹受阳虚,皮肤晃白,唇舌淡莹者,指 盖病在内,治其外,非其治也。不特病邪不服, 纹四时皆淡,虽有病亦止淡红淡有淡紫而已。盖 适足以燥其阴血,愈增其困耳。 淡红虚寒,淡青虚风,淡紫虚热:此等之儿,根 本不坚,中气怯弱,无论新病久病,总归于虚。 红紫辨寒热歌 一毫攻伐,不敢轻用。徜误投克削,复水难收, 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多从寒里得, 悔之迟矣。 淡红隐隐本虚寒,莫待深红化为热。 关纹涩滞甚因由,邪遏阴荣卫气留, 神气泰宁,营卫静谧,定见太平景象。盖 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更何求 黄为中和之气,红乃文明之色,红黄隐隐,景 病邪阻郁荣卫,运行迟滞,升降羁留,所 物熙熙,周有不安之理。寒邪初入皮毛,经络 以指纹推之转涩,全无活波流利之象。由食饮 乍滞,所以纹见红鲜,由血滞也。无论内寒外 风热相搏博,是为实证。急宜推荡,去其莞茧,其 寒,初病久病,一见此纹,总皆寒证。凡人中 愈亦易。若三关纯黑,推之不动,死证也,不 气怯弱,荣卫不充,纹必淡莹,淡而兼红,虚 治。 赛之应。至谓深红化热,其理安在?红本寒因, 纹形主病歌 岂能化热?由其寒闭皮毛,腠理不遏,盖入身 内脏之气,时与皮毛之气相通贯,无一息之暂· 遐疼纹入草中心,弯内风寒次第侵, 停。今寒闭汗孔,内出之气无所泄,郁于皮毛 纹向外弯痰食热,水形脾肺两伤阴。 之间,渐积渐厚,而化为热矣。此内出之气为 掌心包络所主。纹入掌中,邪侵内脑,由 热,非外受之寒能变热也。 中气寒也,故为腹痛。纹若弯马,内外有别,其 关纹见紫热之征,青色为风古所称, 纹之两头弯向中指,为内为顺证,为外感风寒, 伤食紫青痰气逆,三关青黑祸难胜。 治之犹易。其纹弯向大指,为外为逆证,为内 荣行咏中,卫行脉外。热壅经络,阻其阴 伤饮食,治之稍难。形如水字,脾肺不足,食 荣之道,所以纹紫。紫为热炽,午古定评也。少 塞太阴,中气怯弱,脾不运化故也。或问指纹 阳甲木,其色本有;肝胆受邪,纹见青色,此,椎止一线,安能如水字之形?日不观太渊之脉, 伤风侯也。但可以风热称之,不可称惊风以误 亦止一线,何以阳维阴维,阳娇阴骄,皆左右 世。夫青者木之色,《内经》有在天为风,在地 弹石,岂非水字之形乎?脉有左右,安知纹无 为木之言。所以风木同气,肝受风邪,纹必见 左右?但能触类旁遏,无往非理,岂特指纹为 青此理最明最显。而幼科偏不言青为风,偏言 然哉。 青为惊,据幼科所论惊出于心,然青非心之色, 凡看指纹,以我之大拇指侧面,推儿食指 何以青为惊乎?紫而兼青,食伤之候。盖食饮 三关,切不可复指而推。盖螺纹有火,克制肺 有形之物,阻抑中焦,壅遏脾气,不能宣布,故 金,纹必变色。义只可从命关推上风关,切不 风木秉其因而侮之,所以痰气上逆也。疏通壅 可从风关推出命关;此纹愈推意出,其纹在先 语,令其流利可也。徜抑郁既久,脾气愈不运 原未透关,误推而出之,大损肺气,慎之戒之。 4
以上表里寒热虚实,凿凿有据,但能于临 为太过。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有力实热,无力虚热。 证时认得此六字分明,胸中自有主幸,虽不中 主证 不远矣。若但以惊证塞责,何难应对?第晨钟 自问,未免怀惭:凡我同人,互为砥砺,幸矣。 浮而有力风热,无力阴虚;沉而有力痰食, 无力气滞;迟而有力为痛,无力虚寒:数而有 小儿脉法 力实热,无力疮疡。 小儿三五岁,可以诊视。第手腕短促,三 总括脉要歌 部莫分,惟以一指侯之,诚非易易。《内经》诊 视小儿,以大小缓急四脉为准。予不避悟越,体 太渊…指定安危,六至中和五至亏, 其意,竞易为浮沉迟数。而以有力无力定其虚 七八热多三四冷,浮沉迟数贵详推。 实,似比大小缓急更为明悉,后贤其体认之。 有力为阳为实热,虚寒无力里何疑, 若能留意于中取,何致亡羊泣途岐。 《内经·脉要》 浮而有力热兼风,风热皆阳,表之实也,无力阴 黄帝白: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夫乳 虚汗雨蒙,阴荣妄澄,表之建也。 子病热,脉见悬小者,阳证见阴脉,本为大忘。但小而线者邪 有力而沉痰食害,爽凝食清,结于里也。沉沉无 之撒,其意每,小而急者邪之甚,为可虑,故以为问。岐伯 力气凝胸。气满子中,不运用也。 白:手足祖则生,寒则死。夫小儿以稚阳之体而加病 迟而有力多为痛,浮迟外蒲,沉迟内痛。无力虚 热,脉不当小,若脉体虽小,手足温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 寒气血穷。气弱血襄,至虚之候。 阳我在也、若四肢寒冷者,则邪胜其正,元阳去矣,故日死也, 数脉热多终有力,数而有力,实热何鞭。疮瑰无 帝白: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 力热虚攻。阴血受伤,虚热所致。 岐伯白: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 则死。此肓小儿之外感也。风热中于阳分,而精鸣肩息者,脉 脉证宜忌歌 常实大;祖大而缓,则胃气存,邪渐退,放生。实而急则真脏 见。病日进,死也。 脉浮身热汗之松,阳那居表,应从汗解,沉细身 此《内经》之官。古人立言简切,而总括 凉莫强攻。无论表里,不堪攻伐。 无余。世人不悟,视为泛常。能于此等处着眼, 咳嗽正嫌浮带数,浮缓为宜,浮数大总。细沉肿 则诊视之要,思过半矣。予之临证诊视,每论 胀定知凶。脾胃康寨,意不运化。 吉凶而多中者,亦不外此。第意之所至,口莫 沉迟下痢方为吉,气血俱伤,最嫌洪数。洪大偏 能宜。窃详经所谓大小缓急者,亦发而不露之 宜痘疹逢。阴阳充足,毒不能留。 意。盖大即浮洪类也,小即沉细类也,急即数 腹痛不堪浮有力,三阴受病,浮则反常。浮洪吐 也,缓即迟也。何若竞易以浮沉迟数之为得乎? 妞总无功。阳火大盛,阴血意伤。 再以节庵之有力无力辨其表里虚实,诚诊视小 陶节庵日:诊脉之要,无论浮沉迟数,但 儿天然不易之妙诀。夫节庵亦一常人,而能以 于有力无力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 有力无力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虽至显浅、至 力者为阴,为虚,为寒。至哉斯言也,后贤无 平易,却至确当。孰谓古今人不相及耶。 忽。 四脉主病 保产论 浮脉主表,病在外。沉脉主里,病在内。迟脉 生产一道,天地自然之理,不待勉强而无 主脏,病为莱。数脉主府。病为热。 雉者也。然今之世,往往以难产闻者,得无以 五至四至为迟,为寒,为不足;浮迟外摩,沉 人事之失,而损其天耶。保产之术,可不详乎? 迟内寒,有力实寒,无力业寒。七至八至为数,为热, 世风不古,胎教久废,为母者既不能保于平时。 ·5
而徒临产措置,犹觉其迟,谨将难产之由详列 有稳婆忙冗性急者,恐顾此失彼,强勉试汤,分 于下,庶知预为调摄也。 之阉之,逼之使下,多致头身未顺而手足先出, 或横或倒,为害不小。故未有紧阵,不可令其 难产七因 动手,切记要紧。又尝见有妇故为哼讶之声,或 一因安逸。盖妇人怀胎,血以养之,气以 轻事报重,以显己能,以图酬谢,因致产妇惊 护之,宜常时微劳,令气血周流,胞胎活动。如 疑,害尤非细,极当慎也。 久坐久卧,以致气不运行,血不流顺,胎亦沉 孕妇将产,不可占卜问神。如巫现之徒,哄 滞不活动,故令难产。常见田野劳苦之妇,忽 吓谋利,妄言吉凶,产妇闻之,倍生疑惧。因 然途中腹痛,立便生产可知。 令气血结滞,多致难产,所宜戒也。 二因奉养。盖胎之肥瘦,气通于母,母之 怀孕六七个月、或八九个月,偶略曲身,胎 所塘,胎之所养。如恣食厚味,不知减节,故 忽乱动,三二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推 致胎肥而难产。常见蓁薰之家,容易生产可知。 腰不甚浦,胎未离经,名日弄产。又有临产一 三因淫欲。古者妇人怀孕,即居侧室,与 月前,忽然腰蒲,却又不产,此是转胞,名日 夫异寝,以淫欲最所当禁。藿胎在胞中,全懒 试月。胎水有无俱不妨,但宜直身坐卧行立,自 气血育养,静则神藏。若情欲一动,火扰于中, 然无事。又有伸手高处取物,忽然子鸣腹中,但 血气沸腾,三月已前犯之,则易动胎小产;三 令韩躬,片时即安。 月已后犯之,一则胞衣太厚而难产,一则胎元 临产阵痛,有二三日、有五七日者,原非 漏泄,子多肥白而不寿。且不观诸物乎,人与 正产,惊动太早,子未出胞,非难产也。但听 物均寒血气以生,然人之生子,不能胎胎顺、个 其坐卧任意,不得扶坐努力而令其忧疑气馁。惟 个存,而牛马犬豕,胎胎俱易,个个无损,何 劝其饮食,以药饵滋补之。 也?盖牛马犬豕,一受胎后,则牝牡绝不相交。 临产有七候:脐腹急痛、腰间重坠、眼中 而人受孕,不能禁绝,有纵而无度者乎。 出火、粪门迸急、产户肿满、手中指舫脉跳动、 四因忧疑。今人求子之心虽切,保胎之计 胞水或血俱下,方是子出胞时,始可用力。如 甚疏。或问卜祷神,或阿适有产变者,常怀忧 数证未备,即一二日切不可使其努挣;又有胞 棋,心悬意怯,因之产亦艰难。 水已下,儿头已至产门,三四日仍不下者,因 五因软祛。如少妇初产,神气怯弱,子户 母气先馁。此时惟人参为专功,力不漏者,大 未舒;更腰曲不伸,展转倾侧,儿不得出。又 剂八珍汤补其元气,调其饮食,时至自生。 中年妇人,生育既多,气虚血少,产亦艰难。 临产时饮食减少,最为可虑,即宜以独参 六因仓皇。有等悬囊稳婆,不审正产弄产, 汤常服,不可使其精力度乏。若交骨不开,由 但见腹痛,遵令努力。产妇无主,只得听从,以 血气衰不能运达,宜十全太补汤助之自开,加 致横生倒生,子母不保。 味芎归汤亦可。 七因虚乏。孕妇当产时,儿未欲生,用力 临产时惊动太早,血先下而胎元千潮, 太早;及儿欲出,母力已乏,令儿停住,因而 死腹中,不必惊惊。惟令产母上床稳卧,切勿 产户干涩,产亦艰难,惟大补气血助之可也。 用力努挣,徒伤神气。第宜勉进饮食,勿令气 乏,予治极多,十可全十,惟以脱花煎加芒硝 产 要 三五钱,水煎热服,其胎化水而下矣。古方以 产妇临盆,必须听其自然。勿宜催逼,安 平胃散加芒硝,下死胎,下胞衣,功虽悬捷,而 其神志;勿使惊慌,直待瓜熟蒂圆,自当落矣。 暗中有损。予见数人用此者,胞胎虽下,而产 所以凡用稳婆,必择老成忠厚者,预先漏之。及 妇过一二年皆天,无一免者。大都平胃欲克伐 至临盆,务令从容惊静,不得用法催逼。尝见 胃气,而芒硝减寒伤血,所以脏赔暗中受报。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