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基础》 教案 授课专业:中药资源、中药、护理 授课教材:张登本主编《中医学基础》 授课课时:72学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基础》 教 案 授课专业:中药资源、中药、护理 授课教材:张登本主编《中医学基础》 授课课时:72 学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绪论 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要求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1.《黄帝内经》一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 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2.《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疗学方面有新的发展。 3.《伤寒杂病论》一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 论治的纲领。 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 学专著。载药365种。 教学内容: 第三节中医学发展简况 (包括教授的 一、基础医学 1.隋代医家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一病因与症状学 重点内容,所 2.晋代医家王叔和著《脉经》,-脉学 3.宋代医家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病因学说 要解决的疑难 4.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 垣、养阴派朱震亨,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 点) 二、 临床医学 1晋代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疗法有显著的发展。 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临床各科及养生 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 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儿科 5.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传染病(温病) 三、中药学、方剂学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 重点内容,所 要解决的疑难 点)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 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2.《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疗学方面有新的发展。 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 论治的纲领。 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 学专著。载药 365 种。 第三节 中医学发展简况 一、基础医学 1.隋代医家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病因与症状学 2.晋代医家王叔和著《脉经》,--脉学 3.宋代医家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病因学说 4.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 垣、养阴派朱震亨,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 二、临床医学 1.晋代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疗法有显著的发展。 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临床各科及养生 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 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儿科 5..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传染病(温病) 三、中药学、方剂学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学时) 教学时间 安排: (总体安 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时期? 复习思考 题及课堂 作业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时期? 题 备注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安排: (总体安 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 学时) 复习思考 题及课堂 作业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时期?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题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时期? 备 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绪论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难点:辨证论治 教学要求 第一节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 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2.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天人相通、天人相类 第二节辨证论治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分辨、判别。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教学内容: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证。 (包括教授的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于证、症、病的概念 重点内容,所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一一症状、体征。 要解决的疑难 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完整 点) 过程。 注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同病异治一一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 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 而治法也不一样。 异病同治一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 的证候,因而就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难点: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 重点内容,所 要解决的疑难 点) 第一节 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 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2.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天人相通、天人相类 第二节 辨证论治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分辨、判别。 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合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于证、症、病的概念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 —— 症状、体征。 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完整 过程。 注意: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 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 而治法也不一样。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 的证候,因而就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教学时间 安排: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学时) (总体安 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复习思考 题及课堂 作业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题 备注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安排: (总体安 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 学时) 复习思考 题及课堂 作业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题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