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52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的冶金特点 各国概况 我国概况 种类特征 冶金特点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5-2 顶底复合吹炼转炉的冶金特点 各国概况 我国概况 种类特征 冶金特点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前言 底吹转炉克服了顶吹转炉吹 炼不平稳,后期钢渣反应远离 平衡的主要缺点,但其本身也 存在着熔池热效率低(缺乏二 次燃烧),化渣困难(需采用 喷粉工艺)和炉底喷枪烧损严 重、寿命低的缺点。进一步解 决上述问题发明了氧气转炉顶 底复合吹炼工艺。 转炉复合吹炼工艺最初是沿 袭顶吹和底吹两种吹炼工艺逐 ■■■■■■ 步发展完善:即在顶吹转炉底 部喷吹惰性气体和在底吹转炉 上部安装顶吹氧枪。实践证明 ,复吹转炉基本保留了顶吹转 炉和底吹转炉的优点,避免各 自的缺点,成为当代转炉的基 本操作工艺 (下一页退《退出
前言 底吹转炉克服了顶吹转炉吹 炼不平稳,后期钢渣反应远离 平衡的主要缺点,但其本身也 存在着熔池热效率低(缺乏二 次燃烧),化渣困难(需采用 喷粉工艺)和炉底喷枪烧损严 重、寿命低的缺点。进一步解 决上述问题发明了氧气转炉顶 底复合吹炼工艺。 转炉复合吹炼工艺最初是沿 袭顶吹和底吹两种吹炼工艺逐 步发展完善:即在顶吹转炉底 部喷吹惰性气体和在底吹转炉 上部安装顶吹氧枪。实践证明 ,复吹转炉基本保留了顶吹转 炉和底吹转炉的优点,避免各 自的缺点,成为当代转炉的基 本操作工艺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5-2-1各国顶底复合吹炼技术概况 氧气转炉顶底复吹冶 自1973年奥地利人伊杜瓦德 炼法可以说是顶吹转 ( Dr eduard)等研试转炉顶底复合 吹氧炼钢后,世界各国普遍开始了 炉和底吹转炉冶炼技 对转炉复吹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各 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 种类型的复合吹炼法。 果 1978年4月法国钢铁研究院(RS|D) 早在50年代后半期, 在顶吹转炉上进行了底吹惰性气体 搅拌的实验并获得成功,1979年4 欧洲就开始研究从炉 月日本住友金属发表了转炉复合吹 底吹入辅助气体以改 炼的报告,从而加速了各国对LD转 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炉的改造 法的冶金特性。 到1981年底,全世界采用复吹的转 炉达81座。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5-2-1各国顶底复合吹炼技术概况 • 自1973年奥地利人伊杜瓦德 (Dr.Eduard)等研试转炉顶底复合 吹氧炼钢后,世界各国普遍开始了 对转炉复吹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各 种类型的复合吹炼法。 • 1978年4月法国钢铁研究院(IRSID) 在顶吹转炉上进行了底吹惰性气体 搅拌的实验并获得成功,1979年4 月日本住友金属发表了转炉复合吹 炼的报告,从而加速了各国对LD转 炉的改造. • 到1981年底,全世界采用复吹的转 炉达81座。 • 氧气转炉顶底复吹冶 炼法可以说是顶吹转 炉和底吹转炉冶炼技 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 果。 • 早在50年代后半期, 欧洲就开始研究从炉 底吹入辅助气体以改 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法的冶金特性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52-2我国顶底复合吹炼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首钢及鞍钢分别在1980年·1)底部供气元件。双层套管→ 和1981年开始进行复吹的实验 环缝→透气砖。 研究,并于1983年分别在首钢 2)底吹气源。一般采用前期吹 30吨转炉及鞍钢180吨转炉上推后期用Ar切换或者是用 广使用。 CO2切换工艺。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转炉钢厂·3)复吹工艺的完善和提高。我 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复合吹炼技国氧气转炉复合吹炼技术如后 术,设备不断完善,工艺不断改搅拌工艺,炉内二次燃烧技术, 进,复合吹炼钢种已有200多个,特种生铁冶炼技术,底吹氧和 技术经济效果不断提高。 石灰粉技术及喷吹煤粉技术等 正在完善和提高。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5-2-2 我国顶底复合吹炼技术的发展概况 • 我国首钢及鞍钢分别在1980年 和1981年开始进行复吹的实验 研究,并于1983年分别在首钢 30吨转炉及鞍钢180吨转炉上推 广使用。 •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转炉钢厂 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复合吹炼技 术,设备不断完善,工艺不断改 进,复合吹炼钢种已有200多个, 技术经济效果不断提高。 • 1)底部供气元件。双层套管→ 环缝 →透气砖。 • 2)底吹气源。一般采用前期吹 N2,后期用Ar切换或者是用 CO2切换工艺。 • 3)复吹工艺的完善和提高。我 国氧气转炉复合吹炼技术如后 搅拌工艺,炉内二次燃烧技术, 特种生铁冶炼技术,底吹氧和 石灰粉技术及喷吹煤粉技术等 正在完善和提高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5-2-3顶底复合吹炼法的种类及其特征 (1)顶吹氧,底吹憤性气体的复吹工艺(100%的顶吹氧+5%~10% 的底吹气体)。其代表方法有LBE、LDKG、 LD-OTB、NCB、LDAB 等,底部供气强度在0.03~0.12m3/(t·min)。这种类型是以加 强熔池搅拌,改善冶金反应动力学条件为主要目的。 LBE法:是1975年由法国钢铁研究院与卢森堡阿尔贝德公司共同开 发的复吹技术,使用缝隙式透气元件,底部供气管路十分复杂繁琐 LDCB法:1984年日本引进、改造、简化LBE法技术,形成LB cB复吹法。 ·NK一CB法:是日本钢管公司开发的,1981年投入工业生产,使用 集管式透气元件,早期曾用cO2为底部气源,后改用氩气;我国台 湾基隆钢厂和韩国浦项钢厂都使用了这种技术。 LD-KGC法:是日本川崎开发的并用于工业生产,其底部供气流量 可在较宽的范围丙调节,供气压力高达43MPa 英国钢铁公司的BAP法、德国蒂森公司的TBM法、日本住友金属公 司的STB法、神户制钢公司的OTB法等都属于弱搅拌型复吹技术, 基本上只局限于本公司使用。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1)顶吹氧、底吹惰性气体的复吹工艺(100%的顶吹氧+5%~10% 的底吹气体) 。其代表方法有LBE、LD-KG、LD-OTB、NK-CB、LD-AB 等,底部供气强度在0.03~0.12m3/(t·min) 。这种类型是以加 强熔池搅拌,改善冶金反应动力学条件为主要目的。 • LBE法:是1975年由法国钢铁研究院与卢森堡阿尔贝德公司共同开 发的复吹技术,使用缝隙式透气元件,底部供气管路十分复杂繁琐。 • LD-CB法:1984年日本引进、改造、简化LBE法技术,形成LB- CB复吹法。 • NK-CB法:是日本钢管公司开发的,1981年投入工业生产,使用 集管式透气元件,早期曾用CO2为底部气源,后改用氩气;我国台 湾基隆钢厂和韩国浦项钢厂都使用了这种技术。 • LD-KGC法:是日本川崎开发的并用于工业生产,其底部供气流量 可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供气压力高达4.3MPa; • 英国钢铁公司的BAP法、德国蒂森公司的TBM法、日本住友金属公 司的STB法、神户制钢公司的OTB法等都属于弱搅拌型复吹技术, 基本上只局限于本公司使用。 5-2-3 顶底复合吹炼法的种类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