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E钢中的[H和N] 底吹氧转炉钢中[刊比顶 吹转炉的高,其原因是底 0Q-BOP 吹转炉用碳氢化合物作为 30 冷却剂,分解出来的氢被 钢水吸收。如某厂顶吹氧 转炉钢水中平均含H量为 20 26ppm,而底吹氧转炉平均 0 o 为45 底吹转炉钢水的含[N] 量,尤其是在低碳时比顶 00.050.100.15020 吹转炉的低,原因是底吹 终点(C],% 转炉的熔池搅拌一直持续 到脱碳后期,有利于脱气。 吹炼终点[C]与N的关系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E 钢中的[H]和[N] • 底吹氧转炉钢中[H]比顶 吹转炉的高,其原因是底 吹转炉用碳氢化合物作为 冷却剂,分解出来的氢被 钢水吸收。如某厂顶吹氧 转炉钢水中平均含[H]量为 2.6ppm,而底吹氧转炉平均 为4.5ppm。 • 底吹转炉钢水的含[N] 量,尤其是在低碳时比顶 吹转炉的低,原因是底吹 转炉的熔池搅拌一直持续 到脱碳后期,有利于脱气。 吹炼终点[C]与[N]的关系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5-1-4工艺操作 KMS法 装料 氧气消耗 供氧压力与供氧强度 供氧时间 冷却介质压力 造渣 碳氢化合物 工艺环节与氧气顶吹转炉基本相似 主页一页〈环邃监测说课稿退黄兰粉出
环境监测说课稿 黄兰粉 5-1-4 工艺操作 装料 供氧压力与供氧强度 氧气消耗 造渣 供氧时间 冷却介质压力 工艺环节与氧气顶吹转炉基本相似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A装料氧气底吹转炉的装料制度与顶吹转炉相当 装料次序,般是先如有灰,然后兑铁水,最后加废 钢。炉容比比顶吹转炉小些。 工艺操作的具体内容 B.供氧压力与供氧强度底吹转炉的供氧压力一般 为0.6~10Mpa。底吹转炉的供氧强度通常控制在 4~6m3/tmin。 c冷却介质压力控制采用燃料油作冷却介质时 油压控制在02~06MPa D氧气消耗氧气消耗较少。吹炼低磷铁水时,氧 耗为40~50m3/t;吹炼高磷铁水时氧耗为50~60 m3/t ·E供氧时间正常情况下,供氧时间为9~13min 其供氧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全炉钢水吹炼过程耗氧 量来确定。 F造渣底吹转炉的造渣有加石灰块和喷吹石灰粉 两种工艺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 A 装料 氧气底吹转炉的装料制度与顶吹转炉相当, 装料次序一般是先加石灰,然后兑铁水,最后加废 钢。炉容比比顶吹转炉小些。 • B 供氧压力与供氧强度 底吹转炉的供氧压力一般 为0.6~1.0 Mpa。底吹转炉的供氧强度通常控制在 4~6m3/tmin。 • C 冷却介质压力控制 采用燃料油作冷却介质时, 油压控制在0.2~0.6 MPa。 • D 氧气消耗 氧气消耗较少。吹炼低磷铁水时,氧 耗为40~50 m3 /t;吹炼高磷铁水时氧耗为50~60 m3 /t。 • E 供氧时间 正常情况下,供氧时间为9~13min, 其供氧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全炉钢水吹炼过程耗氧 量来确定。 • F 造渣 底吹转炉的造渣有加石灰块和喷吹石灰粉 两种工艺。 工 艺 操 作 的 具 体 内 容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51-5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的比较 优点 缺点 铁收得率高 ·Fe-Mn、A等合金消耗降低; 炉龄较低; 脱氧剂和石灰降低; ∑(Feo)少,化渣 氧气耗降低; 比较困难,脱磷不如 烟尘少,是顶吹的12~13, LD 喷溅少; 钢种叶H含量较高; 脱碳速度快,冶炼周期短,生 氧气消耗增加 产率高; 钢渣反应不平衡,后 废钢比增加; 期钢渣过氧化。 搅拌能力大,氮含量低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5-1-5 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的比较 优点 • 铁收得率高; • Fe-Mn、Al等合金消耗降低; • 脱氧剂和石灰降低; • 氧气耗降低; • 烟尘少,是顶吹的1/2~1/3, 喷溅少; • 脱碳速度快,冶炼周期短,生 产率高; • 废钢比增加; • 搅拌能力大,氮含量低。 缺点 • 炉龄较低; • ∑(FeO)少,化渣 比较困难,脱磷不如 LD • 钢种[H]含量较高; • 氧气消耗增加; • 钢渣反应不平衡,后 期钢渣过氧化
提钒与转炉炼钢工艺 小结 氧气底吹 转炉炼钢概述 底吹 转炉设备 操作工艺 顶吹与底吹 比较 发展状况 反应 基本特点 使主页一员下员后退(退出
底吹 转炉设备 氧气底吹 转炉炼钢概述 发展状况 反应 基本特点 操作工艺 小结 顶吹与底吹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