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淤血 • B,高倍镜:小叶中央区肝索解离, 肝细胞萎缩,消失。小叶周边部肝 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肝淤血 肝脏体积增大,质地变硬,切 面呈红黄相间的斑纹状,似中 药槟榔的断面,称为槟榔肝
第二节出血 血液自心、血管腔内流出,称为出血。血液流入 体腔内或组织内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称为外出血。 (-)出血的分类 1、破裂性出血 2、漏出性出血 (二)病理变化 1、体腔积血2、血肿 3、瘀点或瘀斑4、咯血5、便血 三)后果 破裂性出血,短时间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 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第二节 出 血 • 血液自心、血管腔内流出,称为出血。血液流入 体腔内或组织内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称为外出血。 (一)出血的分类 1、破裂性出血 2、漏出性出血 (二)病理变化 1、体腔积血 2、血肿 3、瘀点或瘀斑 4、咯血 5、便血 (三)后果 破裂性出血,短时间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 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第三节血栓形成 定义: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 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 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 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条件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高
第三节 血 栓 形 成 • 定义: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 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 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 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 液 凝 固 性 增 高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条件 血 流 状 态 的 改 变
机械屏障作用 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 正常 抗凝血(膜相关肝素样分 内皮细胞 子、凝血酶调节蛋白) 正常血流状态 促纤溶(tPA) 启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损伤 血小板活化并粘集 血栓形成 抑制纤溶(PAIs)
内皮细胞 正常 机 械 屏 障 作 用 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 抗凝血(膜相关肝素样分 子、凝血 酶调节蛋白) 促 纤 溶 (tPA) 正常血流状态 损伤 启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小板活化并粘集 抑 制 纤 溶(PAIs )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