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学 课程名称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授课方式 教师 专业技 (大,小班,大班/学 术职务 时/2学时 实习) 授课题目第七章超敏反应(1) (章,节) 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基本教材减或主要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参考书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教学目的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特点: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 2.熟悉I、Ⅱl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的概念、特点 (10分钟) 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特点、常见病及防治原则 (55分钟) 3.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20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I、Il型超敏反应特点及常见病 难点:I、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教研室主任签名)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 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 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教 师 专业技 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实习)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七章 超敏反应(1) 第一节 I 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基本教材或主要 参考书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教学目的: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特点;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 2.熟悉 I、II 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的概念、特点 (10 分钟) 2.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特点、常见病及防治原则 (55 分钟) 3.I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20 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I、II 型超敏反应特点及常见病 难点:I、I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Il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4.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小结 5分钟 何谓超敏反应?分为哪几型? 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3.简述Ⅱ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复习思考题 4.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作业题 教学后记 第七章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或半抗原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或 生理功能紊乱。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 按照发生机制,分为四型 前三型由体液免疫介导,第四型由细胞免疫介导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血清中IgE介导的,因发生迅速,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 (一)基本特点 1.发生快,消退快
小 结 5 分钟 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2.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3.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4.I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何谓超敏反应?分为哪几型? 2.简述 I 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3.简述 II 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4.简述 I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教学后记 第七章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或半抗原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或 生理功能紊乱。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 按照发生机制,分为四型。 前三型由体液免疫介导,第四型由细胞免疫介导。 第一节 I 型超敏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血清中 IgE 介导的,因发生迅速,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一)基本特点 1. 发生快,消退快;
2.多无组织损伤,为生理功能紊乱; 3.主要由gE或lgG4介导 4.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二)参与反应的物质: 变应原 2.抗体:IgE或lgG4; 3.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1)细胞膜上有大量的FcER; (2)两种介质原发介质:组按、肝素、蛋白水解酶 继发介质:LTS、PG、PAF。 2)嗜酸性粒细胞 (1)负反馈调节作用 (2)释放致炎因子:LTS、PAF (三)发生过程 致敏阶段 初次 Fc/FcER 变应原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此致敏状态维持半年到数年) 2.发敏阶段 再次 变应原—1gE—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介质—一作用于效应器官和组织,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3.效应阶段 1)平滑肌收缩 2)小血管通透性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3)粘膜腺体分泌升高 *迟缓相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超敏反应,白三烯、PAF是主要介质。 临床常见疾病 (一)全身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最常见 2.血清过敏性休克 二)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 (四)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是抗体lgG、IgM和位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下 造成靶细胞损伤,又称细胞毒性活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理 (一)靶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固有抗原和自身抗原; 2.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吸附在组织细胞上 (二)抗体及其所致细胞毒作用: 活化补体溶解靶细胞:
2. 多无组织损伤,为生理功能紊乱; 3. 主要由 IgE 或 IgG4 介导; 4.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二)参与反应的物质: 1. 变应原; 2. 抗体:IgE 或 IgG4; 3. 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1) 细胞膜上有大量的 FcεR; (2) 两种介质 原发介质:组按、肝素、蛋白水解酶; 继发介质:LTS、PG、PAF。 2)嗜酸性粒细胞: (1) 负反馈调节作用; (2) 释放致炎因子:LTS、PAF。 (三)发生过程: 1.致敏阶段 初次 Fc/ FcεR 变应原————IgE——————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此致敏状态维持半年到数年) 2.发敏阶段 再次 变应原————IgE———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和组织,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3.效应阶段 1) 平滑肌收缩; 2) 小血管通透性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3) 粘膜腺体分泌升高。 * 迟缓相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超敏反应,白三烯、PAF 是主要介质。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全身过敏反应; 1. 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最常见。 2. 血清过敏性休克。 (二)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 (四)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二节 II 型超敏反应 是抗体 IgG、IgM 和位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NK 细胞参与下, 造成靶细胞损伤,又称细胞毒性活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理 (一)靶细胞表面抗原: 1.细胞固有抗原和自身抗原; 2.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吸附在组织细胞上。 (二)抗体及其所致细胞毒作用: 1.活化补体溶解靶细胞;
2.调理、免疫粘附作用吞噬靶细胞 3.通过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 临床常见疾病: (一)输血反应:血型不合的输血引起RBC破坏。 (二)新生儿溶血症:母子ABO、Rh血型不合均可引起 (三)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1.半抗原型 2.免疫复合物型; 3.自身免疫病型 (四)肺-肾综合征 (五)甲状腺机能亢进:又称刺激型超敏反应。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学 课程名标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专业技 教师 术职务 (大,小班,大班学|2学时 实习) 授课题目第七章超敏反应(2) (章,节)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基本教材棫或主要参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考书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教学目 1.熟悉Ⅲl、IV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各型超敏反应比较。 2.了解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教学内容 1.Ⅲ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45分钟) 2.IV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20分钟) 3.各型超敏反应比较 (15分钟) 4.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病(简介) (10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2.调理、免疫粘附作用吞噬靶细胞; 3.通过 ADCC 作用破坏靶细胞。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输血反应:血型不合的输血引起 RBC 破坏。 (二)新生儿溶血症:母子 ABO、Rh 血型不合均可引起。 (三)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1.半抗原型; 2.免疫复合物型; 3.自身免疫病型。 (四)肺-肾综合征。 (五)甲状腺机能亢进:又称刺激型超敏反应。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 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 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教 师 专业技 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实习)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七章 超敏反应(2) 第三节 III 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IV 型超敏反应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 考书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教学目的: 1.熟悉 III、IV 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各型超敏反应比较。 2. 了解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教学内容: 1.III 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45 分钟) 2.IV 型超敏反应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20 分钟) 3.各型超敏反应比较 (15 分钟) 4.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病(简介) (10 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Il、IV型超敏反应特点及常见病 难点:Il、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_(教研室主任签名) 月日 1.I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小结 2.IV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5分钟 1.简述Ⅲl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2.简述IV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教学后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III、IV 型超敏反应特点及常见病 难点:III、IV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小 结 5 分钟 1.III 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2.IV 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简述 III 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2.简述 IV 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特点及常见病。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