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分配 总学时:100分钟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15 (二)病理学内容 分分 (三)病理学的地位 15分 (四)研究方法 (五)学习方法 (六)发展简史 5分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安排(6×50分钟) 概述15分钟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15分钟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50分钟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15分钟 损伤的修复100分钟 小结5分钟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内容及时间安排(4×50分钟) 概述8min 2、充血30min 3、血栓形成70min 栓塞45min 5、梗死40min 6、小结7min
1 绪 论 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分配 总学时:100 分钟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15 分 (二)病理学内容 20 分 (三)病理学的地位 15 分 (四)研究方法 40 分 (五)学习方法 5 分 (六)发展简史 5 分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主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安排 (6×50 分钟) 1、概述 15 分钟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15 分钟 3、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50 分钟 4、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15 分钟 5、损伤的修复 100 分钟 6、小结 5 分钟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4×50 分钟) 1、概述 8min 2、充血 30min 3、血栓形成 70min 4、栓塞 45min 5、梗死 40min 6、小结 7min
炎 症 是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分钟) 1、炎症的概念及原因30分钟 2、炎症介质 20分钟 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20分钟 4、炎症的类型70分钟 5、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0分钟 6、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 40分钟 肿 瘤 课内容及时间分配(8X50分钟) 肿瘤的概念20min 2.肿瘤的特性130min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5min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20min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20min 6.癌前病变 25min 常见肿瘤140min 8.病因发病学30min 心血管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风湿病40min2、感染性心内膜炎20min 3、心瓣膜病40min 动脉粥样硬化70min5、冠心病40min 6、高血压病90min 呼吸系统疾病 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50分钟) (1)复习肺组织学及生理和解剖特点30min
2 炎 症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 分钟) 1、 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30 分钟 2、 炎症介质 20 分钟 3、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20 分钟 4、 炎症的类型 70 分钟 5、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0 分钟 6、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局 40 分钟 肿 瘤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8X50 分钟) 1. 肿瘤的概念 20min 2. 肿瘤的特性 130 min 3.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5 min 4.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0 min 5.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20 min 6.癌前病变 25min 7. 常见肿瘤 140min 8. 病因发病学 30min 心血管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 分钟) 1、风湿病 40min 2、感染性心内膜炎 20min 3、心瓣膜病 40min 4、动脉粥样硬化 70min 5、冠心病 40min 6、高血压病 90min 呼吸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50 分钟) (1)复习肺组织学及生理和解剖特点 30min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90min(3)肺炎80min 消化系统疾病 殳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消化系统正常解剖组织结构复习10min 2.胃炎30min 溃疡病80min 4.病毒性肝炎100min5.肝硬化80mi 泌尿系统疾病 是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分钟) 1、正常肾脏解剖组织学及功能复习30min 2、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40min 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0min 4、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40min 5、膜性肾小球肾炎20min 6、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0min 7、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min 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min 9、lgA肾病5min 10、慢性肾小球肾炎30min l1、肾盂肾炎 传染病 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50) 1、传染病传播特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20分钟 2、结核病概述(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30分钟 3、结核病基本病变及转归30分钟4、原发性肺结核20分钟 5、继发性肺结核60分钟 6、肺外结核40分钟
3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 90min (3)肺炎 80min 消化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 分钟) 1.消化系统正常解剖组织结构复习 10min 2.胃炎 30min 3.溃疡病 80min 4.病毒性肝炎 100min 5.肝硬化 80mi 泌尿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 分钟) 1、 正常肾脏解剖组织学及功能复习 30min 2、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40min 3、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0min 4、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40min 5、膜性肾小球肾炎 20min 6、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0min 7、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0min 8、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5min 9、 IgA 肾病 5min 10、慢性肾小球肾炎 30min 11、肾盂肾炎 40min 12、小结 10min 传 染 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4×50) 1、传染病传播特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 20 分钟 2、结核病概述(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 30 分钟 3、结核病基本病变及转归 30 分钟 4、原发性肺结核 20 分钟 5、继发性肺结核 60 分钟 6、肺外结核 40 分钟
绪 论 、病理学及其任务 念: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 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究目的: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 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内容 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部分主要是从形态上观察 和研究疾病: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病理解剖学又分为 总论及各论,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主要研究不同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包括1~ 章;各论又称特殊病理学,主要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器官和组织所发生疾病的 特殊规律。例如,肝炎、肾炎、肠炎,它们共同的基本病变为炎症,但由于各器 官本身在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不同,这几种炎症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 特点、转归及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上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属于特定疾病的特 殊规律。因此,只有掌握好总论,才能学好各论:只有学好了病理学,才能为临 床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病理学的地位——桥梁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逐渐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它们的共同目的和 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防治疾病, 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因此,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
4 绪 论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概念: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 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研究目的: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 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内容 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部分主要是从形态上观察 和研究疾病;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病理解剖学又分为 总论及各论,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主要研究不同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包括 1~ 4 章;各论又称特殊病理学,主要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器官和组织所发生疾病的 特殊规律。例如,肝炎、肾炎、肠炎,它们共同的基本病变为炎症,但由于各器 官本身在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不同,这几种炎症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 特点、转归及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上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属于特定疾病的特 殊规律。因此,只有掌握好总论,才能学好各论;只有学好了病理学,才能为临 床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病理学的地位-----桥梁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逐渐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它们的共同目的和 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防治疾病, 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因此,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
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 系,也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 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明显地表现在对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上。临床医学除运 用各种临床诊察、检验、治疗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外,往往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 的研究方法如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以及动物实验等来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提 高临床工作的水平。病理学则除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病理学)外,也必须密切联系 临床,直接从患病机体去研究疾病,否则也不利于病理学本身的发展 微生物学、寄生虫学 病理 临床医学 免疫学、解剖、组胚 四、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autopsy)一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一尸检(尸体剖验) 通过尸检,可确定病变,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 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正确解决提供证据 并可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 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biopsy)一用局部切取、钳取、搔刮、摘取等手术方法从病人活体获取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检查一活检(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 由于活检的组织新鲜,固定后能基本保存病变的真相,有利于及时、准确地
5 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 联系,也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 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明显地表现在对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上。临床医学除运 用各种临床诊察、检验、治疗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外,往往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 的研究方法如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以及动物实验等来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提 高临床工作的水平。病理学则除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病理学)外,也必须密切联系 临床,直接从患病机体去研究疾病,否则也不利于病理学本身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A(autopsy)—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尸体剖验)。 通过尸检,可确定病变,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 验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正确解决提供证据; 并可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 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B(biopsy)—用局部切取、钳取、搔刮、摘取等手术方法从病人活体获取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 由于活检的组织新鲜,固定后能基本保存病变的真相,有利于及时、准确地 微生物学、寄生虫学、 免疫学、解剖、组胚、 生理、生化等 病理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