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 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裏雷击,很快奄奄· 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竟 然),他不久就去逝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座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 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 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 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死 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 轰动,葬不(隆重/庄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 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舂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 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 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奄奄一息(yan)红垣(yuan) 推销 B.封禅(shan) 供案(gong) 去逝 C.熠熠光环(yi) 苍桧(hui) 座落 D.奢侈(chi) 长春坊(fang)攀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果然不可思议隆重B.竟然匪夷所思庄重 C.果然匪夷所思隆重D.竟然不可思议庄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λ.春晚凝聚着全球华人追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对全球华人的文化身份认 同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全球华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B.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日本放送协会近日播放相关纪录片,破 天荒地第一次公开731部队成员逾20小时的“认罪录音” C.北京市保利剧院举办濮存昕读美文朗诵会成功进行,这位著名表演艺术家 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对朗诵的理解与深厚的感情 D.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 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无形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 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 秋》合称“六艺”。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 《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 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 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 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竟 然),他不久就去逝..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座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 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 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 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死 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 轰动,葬不(隆重/庄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 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 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 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奄.奄一息(yān) 红垣.(yuán) 推销.. B.封禅.(shàn) 供.案(gōng) 去逝.. C.熠.熠光环(yì) 苍桧.(huì) 座落.. D.奢侈.(chǐ) 长春坊.(fāng) 攀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果然 不可思议 隆重 B.竟然 匪夷所思 庄重 C.果然 匪夷所思 隆重 D.竟然 不可思议 庄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春晚凝聚着全球华人追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对全球华人的文化身份认 同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全球华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B.8 月 15 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日本放送协会近日播放相关纪录片,破 天荒地第一次公开 731 部队成员逾 20 小时的“认罪录音”。 C.北京市保利剧院举办濮存昕读美文朗诵会成功进行,这位著名表演艺术家 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对朗诵的理解与深厚的感情。 D.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 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无形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 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 秋》合称“六艺”。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 《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 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 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 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 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德国晢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 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 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 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 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靜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 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 “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 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 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 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 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 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 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岀浑然夭成的大境界。因为“久 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 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 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 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 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 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煕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 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 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 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 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 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 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 《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 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 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 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 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 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5~7 题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 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 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 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 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 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 “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 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 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 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 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 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 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 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 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 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 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 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 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 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 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 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 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 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 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 《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 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 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 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 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 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 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 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 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 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诗意栖居”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 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也。本名仁亶,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武材千,累 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郛霸上表称则夭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 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 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淸边军,战还,画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 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 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 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虛増功状。仁愿廷奏承景罔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 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 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 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寒厥以河为界河北有拂云神祠家厥将入寇必先道祠祭酰求 福因牧马杜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虛夺取漠南 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 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 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 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 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 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 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 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赙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愿未发都 发:出发 B.乃蹑其后 蹑:跟踪、追随 C.建议以为不便 不便:不利、无益 D.以老致仕 致仕:请求辞官回乡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 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 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 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 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 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 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 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诗意栖居”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 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也。本名仁亶,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 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 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 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画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 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 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 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罔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 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 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 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 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 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 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 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 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 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 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 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 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赙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 《旧唐书张仁愿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仁愿未发.都 发:出发 B.乃蹑.其后 蹑:跟踪、追随 C.建议以为不便.. 不便:不利、无益 D.以老致仕.. 致仕:请求辞官回乡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为有识所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史乃能尽诚如此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可北筑三受降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绝其南寇之路 如惠语以让单于 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李密在蜀亡后被征召为太子洗马时向晋武帝上 的表文。 1”与(张衡传》中的“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中的“徒” 有降职之意。 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 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限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出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 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节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 凶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 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 凶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批: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风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 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 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 凶 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 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第Ⅱ卷(共114分 分) 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3分) (2)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2分)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 ) A.甚为有识所.重 某所.,而母立于兹 B.御史乃.能尽诚如此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于.河北筑三受降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绝其南寇之路 如惠语以.让单于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李密在蜀亡后被征召为太子洗马时向晋武帝上 书的表文。 C.左迁是指贬官、降职。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 迁”与《张衡传》中的“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的“徙” 都有降职之意。 D.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 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B.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C.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D.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张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 子,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B.张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 高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C.张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 奏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D.张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 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3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3 分) (2)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2 分)
(3)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过郑山人所居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刘长卿 王安石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 西。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 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 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诗中“春山”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陈山 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表现郑 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并抒发情感,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 郁,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匆匆流逝,也暗示友 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请结合诗句,分析《送陈靖中舍归武陵》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3 分) (3)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运用了“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 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山之高危、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句子是“飞 湍瀑流争喧豗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涂有饿莩而不 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4)《夜归鹿门歌》中表达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的诗句是 惟有幽人自来去。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夫”字领起抒发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句子 是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3)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过郑山人所居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刘长卿 王安石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 自西。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 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 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刘诗中“春山”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陈山 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表现郑 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并抒发情感,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 郁,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匆匆流逝,也暗示友 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请结合诗句,分析《送陈靖中舍归武陵》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3 分) (3)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运用了“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 的情感有何不同(3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山之高危、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句子是“飞 湍瀑流争喧豗, 。”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涂有饿莩而不 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4)《夜归鹿门歌》中表达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的诗句是 “ ,惟有幽人自来去。”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夫”字领起抒发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句子 是“ , 。”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