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和平三模】天津市和平区2014届高三三模试卷 语文 第Ⅰ卷 、(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旋涡(xuan) 勖勉(xu) 贺岁片(pian) 数九寒天 (shu) B.菁(jng)华 偌(nuo)大 卡脖子(ka) 一鳞半 爪(zhao) C.祈祷(qi) 漫溯(su) 顷刻间(qing) 望风披 靡(mi) D.脑髓(sui) 下载(zai) 倒胃口(d6o) 提纲挈 领(q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针砭 陪笑脸 分庭抗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销魂 阴凉地 义愤填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C.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观色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岑寂 水龙头 命途多舛 千里之堤,溃于一穴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就启动了教材多样化的建设, 实 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优秀教材脱颖而出。 (2)杜甫的诗始终不缺少对艰难 里民众生活的关心,既记录了 个时代的变化,又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路历程。 3)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微型小说”是柳暗花明,是空山鸟语, 是当头棒喝;是滴水可听海的消息,是 ,是一粒米压死骆驼。 A.以便时势见微知著 B.以期时世见微知著 C.以便时势一叶知秋 D.以期时世 叶知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近日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感叹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千龙网登出图表新闻,以漫画和图表形式解读习近平上任后的工作行程。 B.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 家投入10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C.光盘行动好是好,但能否一直坚持下去,将“行动”转化为一种持久的“习 惯”呢?还是跟过去提倡过的许多事情一样,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无声无息 不了了之? D.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 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的症状,甚至精 神不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涛,也是古乐 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巴金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014 和平三模】天津市和平区 2014 届高三三模试卷 语文 第Ⅰ卷 一、(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旋涡(xuán) 勖勉(xù) 贺岁片(piàn) 数九寒天 (shǔ) B.菁(jīng)华 偌(nuò)大 卡脖子(kà) 一鳞半 爪(zhǎo) C.祈祷(qǐ) 漫溯(sù) 顷刻间(qǐng) 望风披 靡(mǐ) D.脑髓(suí) 下载(zài) 倒胃口(dǎo) 提纲挈 领(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针砭 陪笑脸 分庭抗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销魂 阴凉地 义愤填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C.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观色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岑寂 水龙头 命途多舛 千里之堤,溃于一穴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就启动了教材多样化的建设, 实 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优秀教材脱颖而出。 (2)杜甫的诗始终不缺少对艰难 里民众生活的关心,既记录了 一个时代的变化,又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路历程。 (3)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微型小说”是柳暗花明,是空山鸟语, 是当头棒喝;是滴水可听海的消息,是 ,是一粒米压死骆驼。 A.以便 时势 见微知著 B.以期 时世 见微知著 C.以便 时势 一叶知秋 D.以期 时世 一叶知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习近平近日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感叹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千龙网登出图表新闻,以漫画和图表形式解读习近平上任后的工作行程。 B.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 一家投入 10 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C.光盘行动好是好,但能否一直坚持下去,将“行动”转化为一种持久的“习 惯”呢?还是跟过去提倡过的许多事情一样,开始得轰轰烈烈,结束得无声无息、 不了了之? D.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 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的症状,甚至精 神不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涛,也是古乐 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巴金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C.美国作家海明成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 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出自他的名著《老人与海》 D.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三曹 和“三苏”,“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三苏”即苏洵、苏轼和苏辙。 (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 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 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 “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 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 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 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 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 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 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 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 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 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 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 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 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 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 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 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 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 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 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 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 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 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 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 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 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 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 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
C.美国作家海明成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 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出自他的名著《老人与海》。 D.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三曹” 和“三苏”,“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三苏”即苏洵、苏轼和苏辙。 二、(9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6-8 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 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 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 “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 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 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 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 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 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 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 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 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 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 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 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 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 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 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 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 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 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 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 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 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 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 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 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 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 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
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 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 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6.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B.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C.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 因 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 言。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 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B.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 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C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 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 注民生。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8.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 亦真亦幻说谣谶B.谣谶与政治 历史上的谣谶 D.谣谶 的危害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 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 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 曾记成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日:“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 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 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 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 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 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 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 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 “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 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 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 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 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
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 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 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6.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B.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C.谣谶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认可等原 因。 D.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 言。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 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B.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 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C 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 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 注民生。谶纬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8.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亦真亦幻说谣谶 B.谣谶与政治 C.历史上的谣谶 D.谣谶 的危害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 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 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 曾记成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日:“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 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 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 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 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 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 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 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 “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 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 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 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 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
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 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 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 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 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③吴主:三国 时吴国君主孙亮。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斗斛满则人概 之 概:刮平 C.时时自惕 惕:勉励 D.余忝窃将 相 窃:谦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待天之来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余以名位太隆/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1.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③吾家亦盈 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⑥常恐祖宗 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 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 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C.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 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 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第Ⅱ卷 四、(21分) 13.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2分) 译 文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3分)
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 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 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 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 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③吴主:三国 时吴国君主孙亮。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斗斛满则人概 之 概:刮平 C.时时自惕 惕:勉励 D.余忝窃将 相 窃:谦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待天之来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余以名位太隆/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1.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 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 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 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 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C.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 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 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第Ⅱ卷 四、(21 分) 13.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2 分) 译 文: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3 分)
译 文 (3)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3分) 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命:指卑微的官职, (1)颈联上下两句中的“吞”“醉”两字最为精炼传神,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全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户庭无尘杂,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3)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沁·长沙》) (4)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5)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6)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 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髙头大自马—一跟真马一样大 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孑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 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目连声赞叹:“地道! 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 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 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 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 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 “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一一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 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译 文: (3)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3 分) 译 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 分)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②,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命:指卑微的官职。 (1)颈联上下两句中的“吞”“醉”两字最为精炼传神,请简要分析。(3 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 分) (3)全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句。(5 分) (1)户庭无尘杂,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3)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沁·长沙》) (4)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5) ?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6)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1 题。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 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 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 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 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 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 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 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 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 “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 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