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Ⅰ卷(36分)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菁华(qing)宁可(ning)冠心病(guan)翘首回望(qido) B.链接 )创口( chuang 倒春寒(dao) 拈花惹草(nian) C.请帖(tie) 梵文(fan) 发横财(heng)按捺不住(nd) D.吐蕃(fan)庇护(bi) 歼击机(jian)呱呱坠地(g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浸渍 高潮叠起 肤浅 人才倍出 B.弘扬 相应成趣 拓宽 辽阔无垠 C.悒郁 仓皇失措 蕴藉 满腔热忱 D.辟谷 立椎之地 格局 跋山涉水 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林老先生长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 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B.这些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环境也不一样了,企业对税费更加敏感,而且这方面的议 论也多一些 C.“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 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D.毕马威报告称,2016年中国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额增加了19%,达到创纪录的310亿美元, 约占全球总额的四分之一,预计中国将在2017年延续这一强劲表现。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 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 B.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 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C.《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
天津市和平区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 I 卷第 II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 I 卷(36 分) 一、(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 菁.华(qīng) 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 B. 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 C. 请帖.(tiě) 梵.文(fán) 发横.财(hèng) 按捺.不住(nà) D. 吐蕃.(fǎn) 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 浸渍 高潮叠起 肤浅 人才倍出 B. 弘扬 相应成趣 拓宽 辽阔无垠 C. 悒郁 仓皇失措 蕴藉 满腔热忱 D. 辟谷 立椎之地 格局 跋山涉水 3.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3 分)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 分) A. 林老先生长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 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B. 这些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环境也不一样了,企业对税费更加敏感,而且这方面的议 论也多一些。 C.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 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D. 毕马威报告称,2016 年中国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额增加了 19%,达到创纪录的 310 亿美元, 约占全球总额的四分之一,预计中国将在 2017 年延续这一强劲表现。 5.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 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 B.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 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C. 《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
D.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 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月二龙抬头春事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二月二也叫龙头节。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 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 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在中国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 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成为二十八宿。古人将这二十八 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 7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相对不动,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星 光,人们就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 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与地平线上的时侯,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 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 的说法。 龙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雨神,祈龙神成为最普遍的祈雨仪式。《山海经·大荒东经》 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三坟》云:“龙善变化,能致雷雨,为君物化”。 《诗经·小雅·信南山》载:“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因而在农耕社会中,雨水 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适当的雨水,才能使庄稼长得茂盛,结粒饱满。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 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在宋朝时,二月二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 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 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为“龙抬头”,因为农历二月初二,在惊蛰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冬眠动物 被春雷惊醒,抬头出蛰。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毒虫。 月二还有祭祀土地神的习俗。有些地方称二月二为土地爷生日,并把此项活动叫社祭。在土 地庙酌酒烧香拜祭后,由四个青壮年男子抬起土地爷雕像的轿子,在村里游行,祈求土地爷保佑 方平安,农业增产丰收。 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
D.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 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 二、(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二月二 龙抬头 春事兴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二月二也叫龙头节。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 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 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在中国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 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成为二十八宿。古人将这二十八 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每宫 7 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 4 种动物。其中,东宫 7 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 30 颗恒星组成。 恒星相对不动,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星 光,人们就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 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 7 宿的第一宿出现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 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 的说法。 龙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雨神,祈龙神成为最普遍的祈雨仪式。《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旱 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三坟》云:“龙善变化,能致雷雨,为君物化”。 《诗经˙小雅˙信南山》载:“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因而在农耕社会中,雨水 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适当的雨水,才能使庄稼长得茂盛,结粒饱满。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 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在宋朝时,二月二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 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 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为“龙抬头”,因为农历二月初二,在惊蛰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冬眠动物 被春雷惊醒,抬头出蛰。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毒虫。 二月二还有祭祀土地神的习俗。有些地方称二月二为土地爷生日,并把此项活动叫社祭。在土 地庙酌酒烧香拜祭后,由四个青壮年男子抬起土地爷雕像的轿子,在村里游行,祈求土地爷保佑一 方平安,农业增产丰收。 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
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孖、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 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表面上做岀龙鳞状来,称“龙鳞饼”。二月二时妇女忌动针线,以免 伤“龙”的眼睛。 6.下面对“龙抬头”来历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二月二也叫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 娘送饭,御驾亲耕” B.中国农历二月初,古人命名的巨龙星座 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古人就认 为这是龙头出现了。 C.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 将它的出现作为立春的标志 D.龙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雨神,祈龙神成为最普遍的祈雨仪式。雨水和龙神结合在一起就有了 二月二的民俗节了。 7.下列是根据文章对“二月二”风俗的归纳,不正确的一向是 )(3分) A.远古时期,每年二月初二会举行盛大仪式,天子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B.在土地爷的生日进行“社祭”在土地庙酌酒烧香拜祭,祈求平安,丰收 C.这一天也有“踏青节”之称,百姓会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迎富。 D.这一天民间饮食以“龙”为主题,水饺叫“龙耳”,蒸饼称“龙鳞”。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日期间也会有一些禁忌:为了不伤“龙”的眼睛,民间有妇女不动针线的禁忌。 B.龙抬头的日子里,人们吃龙牙、吃龙子等与龙有关的食物都是为了更强壮 C.二月二时百姓认为龙可以驱害,都点着蜡烛,驱除房梁和墙壁上的蝎子、蜈蚣等。 D.二月二龙抬头既和“雨水”相关又和“惊蛰”相关,是初春时节民间的节日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 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 亦深被舂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 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 渐入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 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毎写起人形
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 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二月二时妇女忌动针线,以免 伤“龙”的眼睛。 6. 下面对“龙抬头”来历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二月二也叫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 娘送饭,御驾亲耕” B. 中国农历二月初,古人命名的巨龙星座------东宫 7 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古人就认 为这是龙头出现了。 C.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 7 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 将它的出现作为立春的标志。 D. 龙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雨神,祈龙神成为最普遍的祈雨仪式。雨水和龙神结合在一起就有了 二月二的民俗节了。 7. 下列是根据文章对“二月二”风俗的归纳,不正确的一向是( )(3 分) A. 远古时期,每年二月初二会举行盛大仪式,天子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B. 在土地爷的生日进行“社祭”在土地庙酌酒烧香拜祭,祈求平安,丰收 C. 这一天也有“踏青节”之称,百姓会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迎富。 D. 这一天民间饮食以“龙”为主题,水饺叫“龙耳”,蒸饼称“龙鳞”。 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节日期间也会有一些禁忌:为了不伤“龙”的眼睛,民间有妇女不动针线的禁忌。 B. 龙抬头的日子里,人们吃龙牙、吃龙子等与龙有关的食物都是为了更强壮。 C. 二月二时百姓认为龙可以驱害,都点着蜡烛,驱除房梁和墙壁上的蝎子、蜈蚣等。 D. 二月二龙抬头既和“雨水”相关又和“惊蛰”相关,是初春时节民间的节日。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 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 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 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 “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 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每写起人形
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 何至作老婢声!”义煕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 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回,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 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 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晋书·顾恺之传》 注:①连省:官署相连②术:法术③给:欺骗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 遗:舍弃 B.人多爱狎之 狎:亲近 C.恺之与仲堪笺曰 笺:信纸 恺之矜伐过实 伐:自夸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分 A.仲堪特以布帆借之 人或怪之 B.遂申旦而止 合而论之 C.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以为求之必得 D.本无关于妙处 妙绝于时 11.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顾恺之“痴黠”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②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③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④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⑤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⑥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12.对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顾恺之幽默风趣,与人相处很有亲和力 B.顾恺之是当时著名的画家,画人能够画出人的神韵。 C.顾恺之喜欢自夸,少年时常常让人夸奖他来玩耍 D.顾恺之才华卓绝但是也痴愚天真留下很多趣闻轶事 第II卷(114分) 四、(22分) 13.翻译句子(8分)
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 “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 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 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 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晋书·顾恺之传》) 注:①连省:官署相连 ②术:法术 ③给:欺骗 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 遗:舍弃 B.人多爱狎.之 狎:亲近 C.恺之与仲堪笺.曰 笺:信纸 D.恺之矜伐.过实 伐:自夸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仲堪特以布帆借之. 人或怪之. B. 遂申旦而.止 合而.论之 C. 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以为..求之必得 D. 本无关于.妙处 妙绝于.时 11.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顾恺之“痴黠”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3 分) ①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②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 ③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④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⑤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⑥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12. 对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顾恺之幽默风趣,与人相处很有亲和力。 B. 顾恺之是当时著名的画家,画人能够画出人的神韵。 C. 顾恺之喜欢自夸,少年时常常让人夸奖他来玩耍。 D. 顾恺之才华卓绝但是也痴愚天真留下很多趣闻轶事。 第 II 卷(114 分) 四、(22 分) 13. 翻译句子(8 分)
(1)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2分) (2)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3分) (3)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3分) (3)本诗写景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4分) 15.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5分) ① 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②鸟雀呼晴, (《苏幕遮》周邦彦) ③ 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李白) ④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 描绘的 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五、(20分
(1)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2 分) (2)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3 分) (3)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3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2 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3 分) (3)本诗写景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4 分) 15. 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5 分) ① ,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②鸟雀呼晴, 。 (《苏幕遮》周邦彦) ③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李白) ④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 , 。描绘的 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五、(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