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三月考 语文 注:本试卷分I、Ⅱ两卷,其中I卷为客观题,共12题,每题3分,计36分;Ⅱ卷为主 观题,共12题,114分。试卷总分为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12小题,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着陆/量砾石/沥青路载体/载歌载舞 B.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 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 D.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 1.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重点是音近字。Bzhu6,且, ta: Axiu, shan, guang/kuang; C ye, chen/cheng, jie; D xu, yue, beng/b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萃镶嵌休闲装轻描淡写 B.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 C.鄙薄瑕疵邀请赛赔理道歉 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 2.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形正误的能力。A精粹;B赔礼道教;D.元宵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 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想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 是非常重要的 ③在中日因日方“非法购岛”闹剧 闹得不可开交之时,美国出来一边嘴上说 不选边站,不持立场,一边装腔作势两面“劝和” A.融化沟通唇枪舌剑B.溶化勾通你来我往 C.溶化沟通你来我往 D.融化勾通唇枪舌剑 3.A[解析]这道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冰雪融化,主要考查固定搭配,“溶化”一般 指物质溶于水等液体;人与人之间用“沟通”,“勾通”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喧 闹”,重点在于热闹,而“喧哗”在于杂乱吵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中国作家莫言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磅消息发 布,并迅速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传播。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 问题的发生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査,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 亮而不戴眼镜。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 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5.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多重否定不当,“切忌”后面的“不要”去掉 B.“解决了……问题的发生”属于搭配不当或成分赞余,去掉“的发生”;D.句义不明确, “极不负责任”的对象可能是在野党,也可能是财务大臣
2012-2013 学年高三月考 语文 注:本试卷分Ⅰ、Ⅱ两卷,其中Ⅰ卷为客观题,共 12 题,每题 3 分,计 36 分;Ⅱ卷为主 观题,共 12 题,114 分。试卷总分为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共 12 小题,3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着.陆/酌.量 砾.石/沥.青路 载.体/载.歌载舞 B.畜.养/体恤. 锁钥./管弦乐. 迸.发/屏.气凝神 C.呜咽./奖掖. 瞋.目/撑.门面 诘.难/殚精竭.虑 D.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费 粗犷./旷.日持久 1.C\[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重点是音近字。B.zhuó,lì, tà;A.xiù,shàn,guǎng/kuàng;C.yè,chēn/chēng,jié;D.xù,yuè,bèng/b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萃 镶嵌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C.鄙薄 瑕疵 邀请赛 赔理道歉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2.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字形正误的能力。A.精粹;B.赔礼道歉;D.元宵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想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在中日因日方“非法购岛”闹剧___________,闹得不可开交之时,美国出来一边嘴上说 不选边站,不持立场,一边装腔作势两面“劝和”。 A.融化 沟通 唇枪舌剑 B.溶化 勾通 你来我往 C.溶化 沟通 你来我往 D.融化 勾通 唇枪舌剑 3.A [解析] 这道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冰雪融化,主要考查固定搭配,“溶化”一般 指物质溶于水等液体;人与人之间用“沟通”, “勾通”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喧 闹”,重点在于热闹,而“喧哗”在于杂乱吵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北京时间 2012 年 10 月 11 日 19 时,中国作家莫言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磅消息发 布,并迅速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传播。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 问题的发生。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 亮而不戴眼镜。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 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5.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多重否定不当,“切忌”后面的“不要”去掉; B.“解决了……问题的发生”属于搭配不当或成分赘余,去掉“的发生”; D.句义不明确, “极不负责任”的对象可能是在野党,也可能是财务大臣
A、莎士比亚,英国人,一生写下许多剧本,其四大悲剧为《奥赛罗》、《李尔王》、《哈姆 莱特》、《罗密欧与茱丽叶》 B.巴金,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雾》《雨》《电》为其激流三部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 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 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干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 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 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舂秋时期。从舂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 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 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 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 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 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 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A、莎士比亚,英国人,一生写下许多剧本,其四大悲剧为《奥赛罗》、《李尔王》、《哈姆 莱特》、《罗密欧与茱丽叶》。 B.巴金,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雾》《雨》《电》为其激流三部曲。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 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 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 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 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 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 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 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 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 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 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 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 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 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 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 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 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 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 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A原文说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 该项太绝对;C原文没有说围棋在西汉时广泛流行,而是说受到挤压,在东汉中期以后才更 加受到人民的喜爱和重视;D.“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对,原文是说“人们…… 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 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 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 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 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c项与原文有出入,原文说“从东汉中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 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 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 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 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 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 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 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 6.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A.原文说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 该项太绝对;C.原文没有说围棋在西汉时广泛流行,而是说受到挤压,在东汉中期以后才更 加受到人民的喜爱和重视;D.“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对,原文是说“人们…… 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 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 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 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 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7.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C 项与原文有出入,原文说“从东汉中
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 和精神宜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一个条件,两个结果,而此项是两个条 件,一个结果,区别很大。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 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 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 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 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8.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B.“东汉中期…盛极一时”,于文无据。C也些“负 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于文无据。D此项用了“只要… 就”的条件关联词,这个条件下不一定就能得到“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的结论, 属于逻辑错误。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日: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 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 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日:“信也者 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 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日:“可。”公日:“安始 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 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 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 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 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 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一个条件,两个结果,而此项是两个条 件,一个结果,区别很大。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 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 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 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 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8.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B.“东汉中期……盛极一时”,于文无据。C.也些“负 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于文无据。D.此项用了“只要…… 就”的条件关联词,这个条件下不一定就能得到“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的结论, 属于逻辑错误。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 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 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 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 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 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 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 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 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 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 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孑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 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 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 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囯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 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 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 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 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解析:D、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 B.将荐之先君 此亡秦之续耳 C.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D.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解析:答案D.表条件,那么。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 C、取独;的。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②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③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④省刑罚,薄赋敛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B①④⑥ 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D.①体现了。②不是。③是。④为官吏立法令,不是。⑤很直接,是。⑥是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
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 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 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 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 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 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 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 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解析:D、 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将荐之.先君 此亡秦之.续耳 C.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D.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解析:答案 D. 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 C、取独;的。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②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③ 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④省刑罚,薄赋敛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②④⑤ 解析:D. ①体现了。②不是。③是。④为官吏立法令,不是。⑤很直接,是。⑥是。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